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www.ffhyjd.com
國學(xué)網(wǎng)站--新書推薦--《徽宗詞壇研究》



諸葛憶兵 著

徽宗詞壇研究

【附錄】




北京出版社出版

定價:14.00元
A5開本

ISBN 7-200-04305-2/I·667

    一、大晟詞人事跡匯錄
    大晟詞人事跡,宋人史書、筆記中極少載錄。故附錄于此,以資參考。

    1.周邦彥
    周邦彥,字美成,錢塘人。疏雋少檢,不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書。元豐初,游京師,獻(xiàn)《汴都賦》余萬言,神宗異之。命侍臣讀于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xué)諸生一命為正。居五歲不遷,益盡力于辭章。出教授廬州,知溧水縣,還為國子主簿。哲宗召對,使誦前賦,除秘書省正字。歷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衛(wèi)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徽宗欲使畢禮書,復(fù)留之。逾年乃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書監(jiān),進(jìn)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未幾,知順昌府,徙處州。卒,年六十六,贈宣奉大夫。邦彥好音樂,能自度曲。制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傳于世。(《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周邦彥傳》)
    周邦彥,字美成,錢塘人也。性落魄不羈,涉獵書史。元豐中,獻(xiàn)《汴都賦》,神宗異之。自諸生命為太學(xué)正。紹圣中,除秘書省正字。徽宗即位,為校書郎,遷考功員外郎,衛(wèi)尉、宗正少卿,又遷衛(wèi)尉卿。出知隆德府,徙明州。召為秘書監(jiān),擢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未幾,知真定,改順昌府,提舉洞霄宮。卒,年六十六。邦彥能文章,世特傳其詞調(diào)云。(王偁《東都事略》卷一百一十六《周邦彥傳》)
    周邦彥,字美成。少涉獵書史,遊太學(xué)有雋聲。元豐中,獻(xiàn)《汴都賦》七千言,多古文奇字,神宗嗟異,命左丞李清臣讀于邇英閣,多以偏旁言之,不盡悉也。由諸生擢太學(xué)正。其后,流落不偶。紹圣中,除秘書省正字。徽宗即位,為校書郎,累遷衛(wèi)尉卿。出知隆德府,徙明州。以秘書監(jiān)召,賜對崇政殿。上問《汴都賦》其辭,對以“歲月久,不能省憶。”用表進(jìn)入,帝覽表稱善,除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知真定府,改順昌府,提舉洞霄宮。卒,年六十六。邦彥能文章,妙解音律,名其堂曰“顧曲”,樂府盛行于世。人謂之落魄不羈,其提舉大晟亦由此。然其文,識者謂有工力深到處。聲鏡烏幾之銘,有鄭圃漆園之風(fēng)。禱神之文,仿送窮、乞巧之作。不但詞調(diào)而已。自號清真居士。有集二十四卷。(《咸淳臨安志》卷六十六《周邦彥傳》)
    周邦彥待制嘗為劉昺之祖作埋銘,以白金數(shù)十斤為潤筆,不受。昺無以報之,因除戶部尚書,薦以自代。(莊綽《雞肋編》中卷)
    周美成邦彥元豐初以太學(xué)生進(jìn)《汴都賦》,神宗命之以官,除太學(xué)錄。其后流落不偶,浮沉州縣三十余年。蔡元長用事,美成獻(xiàn)生日詩,略云:“化行禹貢山川內(nèi),人在周公禮樂中。”元長大喜,即以秘書少監(jiān)召,又復(fù)薦之上殿契合。詔再取其本,生進(jìn)表云:“六月十八日賜對崇政殿,問臣為諸生時所進(jìn)先帝《汴都賦》其辭云何,臣對曰:‘賦語猥繁,歲月持久,不能省憶。’即敕以本來進(jìn)者。雕蟲末技,已玷國恩;芻狗塵言,再干睿覽。事超所望,憂過于榮。切惟漢晉以來,才士輩出,咸有頌述,為國光華。兩京天臨,三國鼎峙,奇?zhèn)ブ鳎杏跓o窮。共惟神宗皇帝盛德大業(yè)卓高,古初積害悉平,百廢再舉。朝廷郊廟,罔不崇飾;倉廩府庫,罔不充仞;經(jīng)術(shù)學(xué)校,罔不興作;禮樂制度,罔不釐出;攘狄片地,罔不流行;理財禁非,動協(xié)成算。以至鬼神懷鳥獸,若搢紳之所誦習(xí),載籍之所編記,三五以降,莫之與京。未聞承學(xué)之臣有所歌詠,于今無傳,視古為愧。臣于斯時自惟徒費學(xué)廩,無益治世萬分之一,不揣所堪,裒集盛事,鋪陳為賦,冒死進(jìn)投。先帝哀其狂愚,賜以首領(lǐng),特從官使,以勸四方。臣命薄數(shù)奇,旋遭時變,不能俛仰取容,自觸罷廢,漂零不偶,積年于茲。臣孤憤莫伸,大恩未報,每抱舊稿,涕泗橫流,不啚于今得望天表,親奉圣訓(xùn),命錄舊文。退省荒蕪,恨其少作,憂懼怕惑,不知所為。伏惟陛下執(zhí)道御有,本于生知,出言成章,匪由學(xué)習(xí)。而臣也欲晞云漢之麗,自呈繪畫之工,唐突不量,誅死何恨?陛下德侔覆燾,恩浹飛沉,致絕異之祥光,出久幽之神璽,豐年屢應(yīng),瑞物畢臻。方將泥金泰山,鳴玉梁父,一代方冊,可無述焉。如使臣?xì)椊呔瘢Y騁筆墨,方于茲賦尚有靡者焉。其元豐元年七月所進(jìn)《汴都賦》并書共二策,謹(jǐn)隨表上進(jìn)以聞。”表入,乙覽稱善,除次對內(nèi)祠。
    (元符元年六月)丙申,國子監(jiān)主簿周邦彥為正字。
    《西清詩話》記周邦彥祝壽詩“化行貢宇山川外,人在周公禮樂中。”余以為此乃模寫東坡《刁景純藏春塢》詩“年拋造物甄陶外,春在先生杖履中。”是也。(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

    2.晁端禮
    (元豐七年十月),泰寧軍節(jié)度推官、知大名府莘縣晁端禮追三任官,罰銅二十斤,勒停,千里外編管。坐以官錢貸進(jìn)士閻師道,及師道請求豫借保甲錢買弓箭,為提舉保甲司所劾也。(《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四十九)
    又有晁次膺者,先在韓師樸丞相中秋坐上作聽琵琶詞,為世所重。……遂入大晟,亦為制撰。(《鐵圍山叢談》卷二)
    政和癸巳(政和三年),大晟樂即成,八音克諧,人神以和,嘉瑞繼至。宜德能文之士,作為辭章,歌詠盛德,鋪張宏休,以傳無窮。士于此時,秉筆待命,愿備撰述,以幸附托,亦有日矣。公相太師蔡魯公知公之才,以姓名聞上,詔乘驛赴闋。公久廢不試,亦冀自見于時。鄉(xiāng)人好公者,喜公復(fù)起,相與贊其行。去朝天門十里,置酒為餞曰:“異日富貴還故鄉(xiāng),望車馬此道上,惟厚自持。”入都門,士大夫聞公來者,相告曰:晁次膺自此升矣。翌日,太師召公語曰:“高臥三十年,復(fù)何得?”公曰:“末嘗不欲仕也,特以罪負(fù)斥伏,若將終身。不意倒屣掃門,乃在今日。”會禁中嘉蓮生,分苞合趺,夐出天造,人意有不能形容者。公效樂府體,屬辭以進(jìn),上覽之稱善。未幾,中暍感疾,更十?dāng)?shù)醫(yī)不得愈。命下,除大晟府按協(xié)聲律,奄奄不克受。賀者及門,聞哭聲,入吊而去。八月載其喪歸。前日為餞者出迎河上,顧一舟夷猶而下,揭絳帛大書,乃銘旌也。讀之流涕。計去時才五十日。未食太倉一粒粟,已為歸人,念之尤傷。以其年九月十九日葬于任城之魚山。……公以熙寧六年擢進(jìn)士第,授單州成武簿,遷瀛州防御推官。知洺州平恩縣,滿授泰寧軍節(jié)度推官。知大名府莘縣事。以政和三年七月二十三日卒于東都昭德坊之外第,年六十八。娶梁氏,湖州德清令訪之女。男益之、觀之,州學(xué)貢士;同之,早卒。女,長適泰州海陵縣丞滕伯奇,次適貢士翟光弼,次適河南府司工曾事馬承休。孫男四人,公榮、公采。余幼女二人在室。平恩并大河歲虞決溢,公始至,喻民具菑石,謹(jǐn)防堨,增培卑薄,疑若無事而擾者。元豐末,果決小吳,浸數(shù)州,獨平恩百里耕稼自給。民至今思之。在莘縣時,嘗董役河上,告戒明一會,頓舍不便,號丁夫夜徙部數(shù)十人,各以隊行,無敢嘩哄,旁縣不知也。朝廷行保伍法,以寓軍政。都閱武人,急上功,約束苛冗,洶洶謀變,語聞于外。公方視邑事,馳馬入行間,揮軍大呼曰:“離立者當(dāng)斬。古者教民戰(zhàn),使守望相助,以保其家。今小不忍,先自棄首領(lǐng),如父母妻子何?”咸感泣悔罪。部使者疑公掠功邀福,招以他事,坐預(yù)支公錢,從私貸法奪官罷去。流泊淮上,寓僧舍中,箔門風(fēng)雨,藜羹不屬,抵掌談笑,豪氣故在。后數(shù)歲西還,稍經(jīng)理生事,寖饒于財。分窮赴急,惟恐不及。客至飲酒賦詩,放浪終日。平居杜門避聲跡,常困畏,不若人。方歲大饑,棄小弱道上。遣人購斂飲食、薪絮、浣沐,負(fù)抱一如家兒。寖長,物色所生,歸之。……平生嗜佛書,暮年一意歸宿,口誦手錄,皆要妙語。夜臥,目有圓光,家人驚之。……公為人博學(xué)強記,氣韻爽拔。為文清麗,雅自負(fù),不以勝人。喜道人善,如味膾炙。與人交,開露城宇,窺其中不見藩鍵。遇事見理明速,必奠而后發(fā)。論人材,取大致可法,不及所短。有文集十卷,藏于家。(李昭玘《樂靜集》卷二十八《晁次膺墓志銘》)
    晁次膺薄游南京,嘗作詞云:“花前月下堪垂淚,水邊樓上總關(guān)心。”后過其家,已與客飲,復(fù)作詩曰:“去日玉刀封斷恨,見來金斗慰愁眉。黃昏飲散歌闌后,懊惱水邊樓上時。”(趙令畤《侯鯖錄》卷二)
    政和癸巳,大晟樂府告成,蔡元長薦次膺赴闋下。會禁中佳蓮生,進(jìn)《并蒂芙蓉》詞,稱善。(《古今詞話》卷上引《能改齋漫錄》)
    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然其后亦豈無佳詞?如晁次膺《綠頭鴨》一詞,殊清婉。但樽俎間歌喉,以其篇長憚唱,故湮沒無聞焉。(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四十)
    先君言:昭德晁氏多賢,自蔡京專國以來,皆安于外官,無通顯者。有疏族,居濟(jì)州,以京薦為大晟府協(xié)律郎,舉族恥之。(陸游《家世舊聞》卷下)

    3.萬俟詠
    萬俟詠雅言,元祐詩賦科老手也。三舍法行,不復(fù)進(jìn)取,放意歌酒,自稱大梁詞隱。每出一章,信宿喧傳都下。政和初召試補官,置大晟府制撰之職。新廣八十四調(diào),患譜弗傳,雅言請以盛德大業(yè)及祥瑞事跡制詞實譜。有旨依月用律,月進(jìn)一曲,自此新譜稱傳。時田為不伐亦供職大樂,眾謂樂府得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二)
    精于音律,自號詞隱。崇寧中充大晟府制撰,依月用律制詞,故多應(yīng)制。所作有《大聲集》五卷,周美成為序,山谷亦稱之為一代詞人。(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
    雅言之詞,詞之圣者也。發(fā)妙旨于律呂之中,運巧思于斧鑿之外,工而平,和而雅。比諸刻琢句意,而求精麗者遠(yuǎn)矣。(《古今詞話·詞評》卷上引黃升語)
    宣和二年八月至三年十月,買獲馬功二千八百三十四匹,計減省錢二百八十五萬六千五百余貫有畸。令具秦川兩司合推賞官吏職務(wù)姓名下項:……第三等干當(dāng)公事萬俟詠、李與同,各減二年半磨勘。(《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九七)

    4.晁沖之
    晁沖之叔用,文元之后,少穎悟絕人。其為詩文,悉有法度。大觀后,予至京師,始與游,相與如兄弟也。……大觀、政和間,予客京師,叔用日來相招。如不能往,即再譴人問訊。(呂本中《師友雜志》)
    紹圣之初,天下偉異豪爽絕特之士,離讒放逐。晁氏群從,多在黨中。叔用于是飄然遺形,逝而去之。宅幽草,蔭茂林,于具茨之下,世之網(wǎng)羅不得而嬰也。暨朝廷諸公謀欲起之,乃復(fù)任心獨往,高挹而不顧,世之榮利不得而羈也。至于疾革,乃取平生所著書,聚而焚之,曰:“是不足以成吾名。”世之言語文章不得而污也。(喻汝礪《晁具茨先生詩集序》)
    沖之在群從中亦有才華,而獨不第。紹圣以來,黨禍既作,超然獨往。(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
    政和間,置大晟樂府,建立長屬,時晁沖之叔用作梅詞以見蔡攸。攸持以白其父曰:“今日于樂府中得一人。”元長覽之,即除大晟丞。(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四)
    政和間,汴都平康之盛,而李師師、崔念月二妓名著一時。晁沖之叔用每會飲,多招侑席。其后十許年再來京師,二人尚在,而聲名溢于中國,李生者門第尤峻。叔用追往昔,成二詩以示江子之。(張邦基《墨莊漫錄》卷八)
    晁伯宇少與其弟沖之叔用俱從陳無己學(xué)。無己建中靖國間到京師,見叔用詩,曰:“子詩造此地,必須得一悟門。”叔用初不言,無己再三詰之,叔用云:“別無所得,頃因看韓退之雜文,自有入處。”無己首允之曰:“東坡云杜甫似司馬遷,世人多不解,子可與論此矣。”(朱弁《風(fēng)月堂詩話》)
    宣和末,蔡京病篤,人皆謂必死矣。獨晁叔用沖之謂先君曰:“未死也,此老敗壞天下至此,若使晏然死牖下,備極哀榮,豈復(fù)有天道哉!”已而果然。(陸游《家世舊聞》卷下)
    宣和末,有故契丹臣夔離不者,號四軍大王,或謂之燕王,收余眾,犯景、薊。朝廷命郭藥師出兵敗之,遂函夔離不之首來獻(xiàn),以大旗引首函,曰:“偽燕王夔離不首級。”京師少年爭往陳橋門觀之,大臣建言御殿受賀。然夔離不實未嘗死,雖部送諸卒亦自竊笑。識者皆憤黠胡敢欺朝廷,而嘆大臣之阿諛也、附會也。先君偶以書問晁叔用都城近事,叔用報曰:“亦別無他,但聞捉得燕王頭耳。”京師舊諺謂張大矜伐者曰“恰似捉得燕王頭”,初莫知所謂也。(陸游《家世舊聞》卷下)
    宣和中,有御史,晁氏婿也,舊有喘疾。一日,與叔用言:“自入臺后,喘乃已。”叔用之妻顏夫人正色答曰:“某郎莫是不敢否?”蓋其家習(xí)為正論,雖婦人亦漸漬如此。(陸游《家世舊聞》卷下)

    5.田為
    余先友田為不伐,得音律三昧,能度《醉吟商》、《應(yīng)圣羽》二曲,其聲清越,不可名狀。不伐死矣,恨此曲不傳。(吳坰《五總志》)
    己亥(宣和元年)冬,祀南郊。方登壇,樂作,使人推數(shù)小車,載火出于遠(yuǎn)林。左右爭獻(xiàn)言為異,指點哄然。大司樂田為押登壇歌,壇上大呼曰:“田為先見。”而上亦不責(zé)也。時所謂祥瑞,亦有類此者。(周煇《清波雜志》卷十一)
    田為罷典樂,為大晟府樂令。以臣僚言,典樂在太常少卿之上,燕樂所制撰乃釐務(wù)官耳,太相遼絕,不冒躐如此。故有是命也。(《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四)
    田不伐才思與雅言抗行,不聞有側(cè)艷。(《碧雞漫志》卷二)
    政和末,任宗堯為典樂,欲有所建立。時蔡攸提舉大晟,不喜他人預(yù)樂。乃奏(田)為為典樂。宗堯之議,為(田)為所奪。堯憤之,令樂工斷黃鐘琯二,一倍之一,半之,紿為曰:“此太少律也。”為信之,以白攸。攸因執(zhí)以為是。遂不用劉昺中聲八寸七分琯,而止用九寸琯。(《文獻(xiàn)通考》卷一百三十一《樂》)

    6.江漢
    江漢朝宗者,亦有聲,獻(xiàn)魯公詞曰:……時兩學(xué)盛謳,播諸海內(nèi)。魯公喜為將上進(jìn)呈,命之以官,為大晟府制撰。使遇祥瑞,時時作為歌曲焉。(蔡絳《鐵圍山叢談》卷二)
    江漢朝宗,有宋史學(xué),惜乎猥以長短句辱其名也。嘗與吾論史家流學(xué),當(dāng)取古人用意處,便見調(diào)度。(蔡絳《鐵圍山叢談》卷三)

    7.徐伸
    徐干臣伸,三衢人,政和初以知音律為太常典樂,出知常州。嘗自制《轉(zhuǎn)調(diào)二郎神》之詞云:……既成,會開封尹李孝壽來牧吳門,李以嚴(yán)治京兆號“李閻羅”。道出郡下,干臣大合樂燕勞之,喻群娼令謳此詞,必待其問乃止。娼如戒,歌之三四,李果詢之。干臣蹙頞云:“某頃有一侍婢,色藝冠絕,前歲以亡室不容逐去。今聞在蘇州一兵官處,屢遣信,欲復(fù)來,而今主公靳之,感慨賦此詞,中所敘多其書中語。今焉適有天幸,公擁麾于彼,不審能為我之地否?”李云:“此甚不難,可無慮也。”既次無錫,賓贊者請受謁次第,李云:“郡官當(dāng)至楓橋。”橋距城十里而遠(yuǎn)。翌日,艤舟其所,官吏上下望風(fēng)股栗。李一閱刺字,忽大怒,云:“都監(jiān)在法不許出城乃亦至此,使郡中萬一有火盜之虞,豈不殆哉!”斥都監(jiān)下階,荷校送獄。又?jǐn)?shù)日,取其供牘判奏字,其家震懼,求援宛轉(zhuǎn),哀鳴致懇,李笑云:“且還徐典樂之妾了來理會。”兵官解其指,即日承命,然后舍之。(王明清《揮麈錄余話》卷二)
    宣和中,徐申干臣,自諱其名。知常州,一邑宰白事,言“已三狀申府,未施行。”徐怒形于色,責(zé)之曰:“君為縣宰,豈不知長吏名,乃作意相侮。”宰亦好犯上者,即大聲曰:“今此事申府不報,便當(dāng)申監(jiān)司,否則申戶部,申臺,申省,申來申去,直待身死即休。”語罷,長揖而退。徐雖怒,然無以罪之。(周密《齊東野語》卷四)
    
     二、主要引用書目

    《全宋詞》 唐圭璋 中華書局 1965年
    《全宋詞補輯》 孔凡禮 中華書局 1981年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宋)黃 升 中華書局 1958年
    《詞選》 (清)張惠言 中華書局 1957年
    《敦煌曲子詞集》 王重民 商務(wù)印書館 1957年
    《唐宋名家詞選》 龍榆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唐宋詞簡釋》 唐圭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
    《閑齋琴趣外篇》 (宋)晁端禮 景刊宋金元明本詞四十種
    《清真集》 (宋)周邦彥 中華書局 1981年
    《李清照集校注》 王仲聞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79年
    《浮溪集》 (宋)汪 藻 四庫全書本
    《斜川集》 (宋)蘇 過 叢書集成初編本
    《忠惠集》 (宋)翟汝文 四庫全書本
    《橫堂集》 (宋)許景衡 四庫全書本
    《跨鰲集》 (宋)李 新 四庫全書本
    《丹陽集》 (宋)葛勝仲 四庫全書本
    《雞肋集》 (宋)晁補之 四庫全書本
    《柯山集》 (宋)張 耒 叢書集成初編本
    《姑溪居士集》 (宋)李之儀 四庫全書本
    《樂靜集》 (宋)李昭玘 四庫全書本
    《忠肅集》 (宋)傅 察 四庫全書本
    《景迂生集》 (宋)晁說之 四庫全書本
    《演山集》 (宋)黃 裳 四庫全書本
    《建康集》 (宋)葉夢得 四庫全書本
    《宋史》 (元)脫 脫 中華書局 1977年
    《宋會要輯稿》 (清)徐松等輯 中華書局 1957年
    《東都事略》 (宋)王 偁 四庫全書本
    《九朝編年備要》 (宋)陳 均 四庫全書本
    《宋宰輔編年錄校補》 (宋)徐自明 中華書局 1986年
    《三朝北盟會編》 (宋)徐夢莘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宋朝事實類苑》 (宋)江少虞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
    《方輿勝覽》 (宋)祝 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宋)章定 四庫全書本
    《文獻(xiàn)通考》 (元)馬端臨 商務(wù)印書館 1936年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宋)李燾 中華書局1979年——1995年
    《續(xù)資治通鑒》 (清)畢 沅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高麗史》 鄭麟趾 朝鮮勞動新聞出版社印刷所 1957年
    《兩宋經(jīng)撫年表》 吳廷燮 中華書局 1984年
    《碧雞漫志》 (宋)王 灼 詞話叢編本
    《詞源》 (宋)張 炎 詞話叢編本
    《樂府指迷》 (宋)沈義父 詞話叢編本
    《詞旨》 (元)陸輔之 詞話叢編本
    《詩人玉屑》 (宋)魏慶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猗覺寮雜記》 (宋)朱翌 四庫全書本
    《苕溪漁隱叢話》 (宋)胡 仔 四庫全書本
    《藝概》 (清)劉熙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宋四家詞選》 (清)周 濟(jì) 詞話叢編本
    《介存齋論詞雜著》 (清)周 濟(jì) 詞話叢編本
    《白雨齋詞話》 (清)陳廷焯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59年
    《蕙風(fēng)詞話》 (清)況周頤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84年
    《復(fù)壁詞話》 (清)譚 獻(xiàn) 詞話叢編本
    《雨村詞話》 (清)李調(diào)元 詞話叢編本
    《蓼園詞評》 (清)黃蓼園 詞話叢編本
    《人間詞話》 (清)王國維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84年
    《菌閣瑣談》 (清)沈曾植 詞話叢編本
    《詞譜》 (清)王奕清等 中國書店 1979年
    《宋詞通論》 薛礪若 上海書店 1985年
    《詞曲史》 王 易 神州國光社 1932年
    《詞曲概論》 龍榆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
    《詞調(diào)溯源》 夏敬觀 商務(wù)印書館 1931年
    《唐宋詞通論》 吳熊和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年
    《燕樂三書》 邱瓊蓀等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
    《兩小山齋論文集》 羅忼烈 中華書局 1982年
    《北宋詞壇》 陶爾夫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
    《靈谿詞說》 繆 鉞、葉嘉瑩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晁補之詞編年箋注》 喬力 齊魯書社1992年3月
    《北宋詞人賀鑄研究》 鐘振振 臺灣文津出版社 1994年
    《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 王兆鵬 臺灣文津出版社 1992年
    《兩宋詞人年譜》 王兆鵬 臺灣文津出版社 1994年
    《周邦彥傳記資料》 朱傅譽主編 臺北天一出版社 1982年
    《東齋記事》 (宋)范鎮(zhèn)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龍川別志》 (宋)蘇轍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青箱雜記》 (宋)吳處厚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泊宅編》 (宋)方勺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鐵圍山叢談》 (宋)蔡 絳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侯鯖錄》 (宋)趙令畤 四庫全書本
    《五總志》 (宋)吳坰 四庫全書本
    《雞肋篇》 (宋)莊 綽 叢書集成初編本
    《家世舊聞》 (宋)陸游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中吳紀(jì)聞》 (宋)龔明之 四庫全書本
    《夷堅志》 (宋)洪邁 四庫全書本
    《揮麈錄》 (宋)王明清 歷代筆記小說集成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浩然齋雅談》 (宋)周 密 叢書集成編本
    《揮麈錄》 (宋)王明清 中華書局 1961年
    《獨醒雜志》 (宋)曾敏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云麓漫抄》 (宋)趙彥衛(wèi)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邵氏聞見錄》 (宋)邵伯溫 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邵氏聞見后錄》 (宋)邵博 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蘆浦筆記》 (宋)劉昌詩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澠水燕談錄》 (宋)王辟之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石林燕語》 (宋)葉夢得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桯史》 (宋)岳珂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游宦紀(jì)聞》 (宋)張世南撰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寓簡》 (宋)沈作喆 四庫全書本
    《能改齋漫錄》 (宋)吳 曾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避暑錄話》 (宋)葉夢得 四庫全書本
    《東京夢華錄》 (宋)孟元老 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 1956年
    《歲時廣記》 (宋)陳元靚 四庫全書本
    《儒林公議》 (宋)田 況 說郛本
    《東軒筆錄》 (宋)魏 泰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老學(xué)庵筆記》 (宋)陸 游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談藪》 (宋)龐元英 說郛本
    《清波雜志校注》 (宋)周煇撰 劉永翔校注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清波別志》 (宋)周煇撰 四庫全書本
    《鶴林玉露》 (宋)羅大經(jīng) 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續(xù)骫骳說》 (宋)朱弁
    《學(xué)林》 (宋)王觀國 中華書局 1988年1月
    《直齋書錄解題》 (宋)陳振孫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關(guān)閉窗口〗

0

國學(xué)網(wǎng)站,版權(quán)專有;引用轉(zhuǎn)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quán)。
web@guoxue.com web@guoxue.com 010-6291289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泉县| 衡阳市| 油尖旺区| 罗甸县| 衢州市| 辽源市| 咸丰县| 体育| 青岛市| 唐山市| 芮城县| 年辖:市辖区| 独山县| 汉源县| 宁强县| 独山县| 宁南县| 建始县| 乌兰浩特市| 巴塘县| 绩溪县| 仁化县| 筠连县| 特克斯县| 清河县| 太谷县| 石首市| 修文县| 鄯善县| 中卫市| 井研县| 开远市| 琼结县| 凤冈县| 米林县| 黄梅县| 房产| 买车| 昌图县| 聂拉木县| 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