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任繼愈
“圣籍神皋寄所思”(代序)——讀陳寅恪先生《贈蔣秉南序》 李錦繡
前言
第一章 陳寅恪先生史學的淵源和史學思想與治史方法
第一節 陳寅恪先生史學主要淵源于司馬光歐陽修為代表的宋賢史學
一 寅恪先生重視學術文化典章制度的淵源系統
二 “中國史學,莫盛于宋”
三 陳寅恪先生對清代史學經學的評論
四 取法高則陳義高
第二節 義寧陳氏忠義之家是陳寅恪先生史學的另一淵源
第三節 陳寅恪先生的史學思想
一 求真實,供鑒戒
二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三 中國中古史分期的思想
四 民族與文化
五 民族遷徙
六 社會經濟的重大作用
第四節 陳寅恪先生的治史方法
一 宋賢長編考異之法
二 陳寅恪先生繼承并發展宋賢長編考異治史方法
三 神游冥想真了解之法
四 總匯貫通之法
五 時間、地理、人事之法
第二章 陳寅恪先生三部專著及三篇論文主旨述要
第一節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主旨述要
一 寅恪先生撰著此書的苦心孤詣
二 淵源系統
第二節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主旨述要
第三節 《元白詩箋證稿》主旨述要
一 文體之關系
二 文人之關系
三 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
四 新樂府的體制
五 以宋賢治史之法治詩
第四節 陳寅恪先生關于學風三篇論文主旨述要
一 《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主旨述要
二 《陳垣敦煌劫余錄序》主旨述要
三 《朱延豐突厥通考序》主旨述要
第三章 《陳寅恪讀書札記——舊唐書新唐書之部》疏證
前言
第一節 有關蕃將蕃兵以及胡化等札記的疏證
一 唐自中世以后,鎮兵多為胡種
二 蕃族內屬,胡化
三 涼州地區蕃族內屬及胡化
第二節 有關黃頭軍札記疏證
一 李光顏任忠武節度使期間的忠武黃頭軍
二 唐平黃巢戰爭期間的忠武黃頭軍
三 隴州黃頭軍
四 趙犨守陳州及忠武軍功業
第三節 關于唐代財政札記疏證
一 關于唐代估法十一條札記疏證
二 關于唐代運輸札記疏證
第四節 關于唐元和國計簿和開成供軍圖札記疏證
第五節 關于收復河湟札記疏證
第六節 關于唐代宦官札記疏證
附錄
《新唐書·地理志》所載敕勒等羈縻州府與民族遷徙
楊隋氏族問題述要
——學習陳寅恪先生史學的一些體會
學習《柳如是別傳》的一點體會
——柳如是的民族氣節
種花留與后來人
——陳寅恪先生在清華二三事
八十述懷
后記
節 我們為什么關注文學創作中的歷史精神? 第四節 開拓性視野中的方法論與文學的歷史觀
第二章 全球化中文學選擇的歷史悖論 第一節 全球化中文學批評的困惑 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