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第二章 柳永詞風與慢詞興盛

第一節(jié) 慢詞的興起及其發(fā)展

  慢詞的興起同樣可以追溯到唐代,王灼《碧雞漫志》卷五說:“今大石調《念奴嬌》,世以為天寶間所制曲,予固疑之。然唐中葉漸有今體慢曲子。”其實,慢詞產生的年代可能還早于唐中葉,它與歌詞其它體式差不多同時興起,只不過后來沒有獲得同步發(fā)展而已。

  “慢曲子”對應于“急曲子”,在唐代燕樂系統(tǒng)一經(jīng)形成的時候就作為樂曲的一種基本形式存在!缎绿茣ざY樂志》討論唐時樂曲,有“慢者過節(jié),急者流蕩”之說。唐代大曲,其基本結構形式也就是散--慢--快,可見“慢曲子”與“急曲子”是對應地同時存在的!侗屉u漫志》卷三說:“凡大曲,就本宮調制引、序、慢、近、令,蓋度曲者常態(tài)。”也就是說,慢曲是大曲的一部分,經(jīng)過摘遍單行、獨立演唱之后再發(fā)展起來的,F(xiàn)存的敦煌琵琶譜25曲,注明“慢曲子”的有7調,注明“急曲子”的有4調。在唐寫本琵琶譜中,標明“急曲子”的有《胡相問》一曲,標明“慢曲子”的有《西江月》、《心事子》二曲。標明“急曲子”和“慢曲子”交互使用的有《傾杯樂》、《伊州》。

  配合這些“慢曲子”演唱的歌辭,就是后人所說的“慢詞”。所以,在重新發(fā)現(xiàn)的“敦煌曲子詞”中就有7首慢詞:《洞仙歌》2首,分別為74字與77字;《傾杯樂》2首,分別為109字與110字;《內家嬌》2首,分別為96字與106字;《別仙子》1首,71字。這些慢詞,“無論句型、句式、領字等形貌,均已奠定了慢詞的聲律基礎。惟用韻方面變化頗大,且有平仄通葉的現(xiàn)象,與宋人的作品不盡相同”,因此,黃坤堯先生特意將其稱為“唐慢體”。此外,同一詞調不同作品字數(shù)的不等,也說明了初期慢詞的不確定性,F(xiàn)舉二詞為例:

  憶昔笄年,未省離閤(合)。生長深閨苑,閑憑著繡床,時拈金針。擬貌舞鳳飛鸞,對妝臺重整嬌姿面。知身貌算料,豈交(教)人見?又被良媒,苦出言詞相誘玄。 每道說水濟(際)鴛鴦,惟指梁間雙燕。被父母將兒匹配,便認多生宿姻眷。一但(旦)娉得狂夫,功(攻)書業(yè)、拋妾求名宦。眾(縱)然選得一時朝要,榮華爭穩(wěn)便? (《傾杯樂》)
  

  絲碧羅冠,搔頭墜鬢,寶裝玉鳳金蟬。輕輕。ǜ担┓郏钌铋L畫眉綠。雪散胸前,嫩臉紅唇,明如刀割,口似珠丹。渾身掛異種羅裳,更薰龍瑙香熛(煙)。 屐子齒高慵移步,兩足恐行難。天然有靈性,不娉凡交。招事無不會,解烹水銀,練(煉)玉燒金,別盡歌篇。除非卻應君王,時人未可趨顏。(《內家嬌》)

兩首詞都是寫女子的情感世界。《傾杯樂》寫一位女子“悔教夫婿覓封侯”的痛苦。獨守空房時,憶及待字閨中的憧憬及其出嫁,結果是夫婿為求取功名而輕離別。于是,就把怨恨發(fā)泄到媒人的花言巧語之上了。結尾句對榮華富貴的蔑視,表明了古代女子的價值取向完全不同于男子,她們只重視情感的需求,因為這對她們來說就是唯一。《內家嬌》則寫宮廷女子,基本上是外貌、打扮的描寫,完全是南朝宮體詩的作風。兩首詞都有了充分的展開鋪排,有了充裕的空間與時間敘述,語調上也不急不迫,緩緩說來。

  唐五代以來,慢詞在文人手中的填寫,必然會接受唐近體詩的影響,顯示出詩與詞過渡或融合的諸多痕跡。這種融合的過程,也是慢詞發(fā)展過程的一部分。唐五代文人所填寫的長調,也因此具有了不同于宋代慢詞的某些特點。黃坤堯先生反對籠統(tǒng)地將唐五代人的長調稱之為慢詞,而仔細地將其區(qū)分為聲詩體、律體、律慢過渡體、唐慢體、宋慢體等五種類型。其中,“律體”的“句拍組織大部分仍不脫五、七言詩律句法的支配,甚而更喜用三言句。用韻頗密,略以平聲為多,且見錯綜變化的現(xiàn)象。韻拍短促,節(jié)奏較快”;“ 律慢過渡體”“基本上已擺脫了律體句度的束縛,無論下字用韻,都能適應樂曲的實際需要,尤以偶字句的普遍應用,使節(jié)奏減緩”;以及上文提及的“唐慢體”等等,分類標準都有點過于人為勉強,但卻能某種程度上揭示近體詩對慢詞發(fā)展的影響。其間,“聲詩體”與“慢體”的區(qū)別則是必要的。

  首先是聲詩體!熬w論”中已經(jīng)詳細討論了“聲詩”合樂歌唱的過程。五、七言聲詩被譜入曲子,再雜以泛聲、和聲、散聲等等,往往流傳一時。由于聲詩與樂曲配合初期的不適應性和艱難性,以及詩人與樂工之間也需要一個默契過程,詩人和樂工開始時多數(shù)選擇篇幅短小的作品去合樂歌唱,然不排除其中也有個別調長字多的作品。黃坤堯先生收集到四首:張說《樂世詞》,七言十句排律,六平韻;溫庭筠《達摩支》,七言十二句古詩,分別作入、平、上三段換韻;馮延巳《壽山曲》,六言十句排律,五平韻;吉中孚妻張氏《拜新月》,三、五、七雜言,單調,分別作平、去、平、入、平五段換韻。以張氏《拜新月》為例:

  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深籠桂,虛弓未發(fā)弦。拜新月,拜月妝樓上。鸞鏡未安臺,娥眉已相向。拜新月,拜月不勝情。庭前風露清,月臨人自老,望月更長生。東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聲斷絕。昔年拜月逞容儀,如今拜月雙淚垂;乜幢娕菪略,卻憶紅閨年少時。

古代民間有“拜新月”的風俗習慣,大都是婦女所為,意在乞巧、乞美、乞遂人事,大約在五月或七月行此禮。唐李端《拜新月》說:“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張氏借題發(fā)揮,寫青春消逝、紅顏不再的悲哀。每次“拜月”,必然是時光又悄悄流逝過去一年,張氏將“眾女”拜月的歡快與“東家阿母”拜月的悲哀兩相對比,突出主題。這首作品雖然不脫五、七言詩律句法,但是已經(jīng)與詞體十分接近,字數(shù)也長達101字!岸鼗颓釉~”中另有二首《拜新月》,雜言體,雙調,分別為84字與86 字,黃坤堯先生將其歸入“律體”。

  其次是唐五代文人創(chuàng)作的“慢體”詞。其格律形式有與宋代慢詞完全吻合的。如杜牧的《八六子》:

  洞房深,畫屏燈照,山色凝翠沉沉。聽夜雨,冷滴芭蕉,驚斷紅窗好夢。龍煙細飄繡衾。 辭恩久歸長信,鳳帳蕭疏椒殿,閑扃輦路苔侵。繡簾垂,遲遲漏傳丹禁。蕣華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處金輿漸遠,何時彩仗重臨?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陰。

這是一首宮詞,寫宮女的寂寞和青春的虛度,她們在等待帝王臨幸的過程中漸漸憔悴老去。杜牧將宮女整日整夜愁苦無聊的情景描述得比較詳細,從而深入地表現(xiàn)了她們內心的痛苦。這首詞雙調,90字,6平韻。宋人所作的《八六子》大致與其相似,明顯是承襲了杜牧作風的。或以為杜牧的慢詞是偽作,這是持“慢詞后起”說的觀點。從敦煌曲子詞所存的慢詞情況來看,杜牧的創(chuàng)作完全可能。

  到了“花間詞人”手中,調長拍緩的詞逐漸增多。如尹鶚的《金浮圖》,雙調,94字,14仄韻,多四言句式;尹鶚的《秋夜月》,雙調,84字,10入韻,為二、三、四、六言句式;李珣的《中興樂》,雙調,84字,12平韻,以四言與六言偶字句為主;歐陽炯的《鳳樓春》,雙調,77字,11平韻,下片以四言句式為主。舉二首詞為例:

  三秋佳節(jié)。罥晴空,凝碎露,茱萸千結。菊蕊和煙輕捻。酒浮金屑;赵朴,調絲竹,此時難輟。歡極。一片艷歌聲揭。 黃昏慵別。炷沈煙,熏繡被,翠帷同歇。醉并鴛鴦雙枕,暖偎春雪。語丁寧,情委曲,論心正切。深夜。窗透數(shù)條斜月。(尹鶚《秋夜月》)

  后庭寂寂日初長,翩翩蝶舞紅芳。繡簾垂地,金鴨無香,誰知春思如狂?憶蕭郎。等閑一去,程遙信斷,五嶺三湘。 休開鸞鏡學宮妝,可能更理笙簧。倚屏凝睇,淚落成行,手尋裙帶鴛鴦。暗思量,忍孤前約,教人花貌,虛老風光。(李珣《中興樂》)

《秋夜月》寫一次歌舞狎妓的過程!叭锛压(jié)”,酒宴之間,見美人,聽“絲竹”,“艷歌聲揭”,主賓盡興“歡極”。作樂到天黑,便留宿歌妓家,“翠帷同歇”,以至竊竊私語到“深夜”時分。這是一種典型的“花間”題材,整個狎妓過程從容不迫,事情是一步一步發(fā)展到“醉并鴛鴦雙枕”的,詞人敘述的口氣也不急不慢。這種情景就適宜于調長拍緩的曲子演唱,全詞以四、六言偶字句為主,達到了這種藝術效果。《中興樂》寫閨中思婦對“蕭郎”的思戀之情。在“寂寂”漫長的日子里,閨婦百無聊賴、慵懶困頓,任“繡簾垂地,金鴨無香”,沒有心情做任何事情。原因就是“蕭郎”遠去“五嶺三湘”,路途遙遠,音信斷絕。與身體外表的慵懶相比較,閨婦的內心卻是思緒翻滾,“春思如狂”。一外一內、一靜一動的映襯,將人物的心情意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下片寫梳妝、寫彈奏、寫遠望,時時離不開別思的纏繞。尤其教人焦急的是在這空自等待中“虛老風光”,青春流逝。及至再度相見,恐怕就沒有少年的情趣與心境了!皞宿ヌm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古詩十九首》)這是古往今來獨守空閨、浪費青春年華的閨婦們的共同痛苦。全詞同樣以偶字句式為主,將人物的思緒緩緩展現(xiàn)。

  北宋真宗以前,人們填寫小令尚且十分罕見,更不用說慢詞。這一時期,人們依然在逐漸熟悉燕樂這一新的音樂形式,酒宴間奏樂,多數(shù)還是選擇短小的令詞形式。慢詞創(chuàng)作幾乎進入一段“空白”時期。但是,篇幅較長的“慢曲子”卻依然在各種場合被演奏。經(jīng)常用于宮廷祝祭的樂歌《六州》和《十二時》等都頗具規(guī)模。而且,“每春秋圣節(jié)三大宴”,“作《傾杯樂》”,“作《三臺》”,“合奏大曲”,“奏鼓吹曲,或用法曲,或用《龜茲》”。此外,“宴契丹使”、“每上元觀燈”、“余曲宴會、賞花、習射、觀稼”,都要“奏樂行酒”!八喾彩苏{、四十大曲”,其中后來經(jīng)常被宋代詞人“摘遍”所填寫的“慢曲子”有:《齊天樂》、《萬年歡》、《大圣樂》、《石州》、《綠腰》等等。宋太宗“洞曉音律,前后親制大小曲及因舊曲創(chuàng)新聲者,總三百九十。凡制大曲十八,……曲破二十九,……琵琶獨彈曲破十五,……因舊曲造新聲者五十八”。真宗以后,“慢曲子”創(chuàng)作趨于繁盛,“其急、慢諸曲幾千數(shù)”(均見《宋史》卷一百四十二《樂志》)。與“慢曲子”配合歌唱的“慢詞”也因此出現(xiàn)。人們在酒宴之間不僅聽樂曲,也聽歌妓演唱。張先《熙州慢》說:“持酒更聽,紅兒肉聲長調!边@種歌舞酒宴的目的也就有了一定的改變,以前是為了追逐色情、或送別友人,現(xiàn)在又增加了一項欣賞歌妓曼聲演唱、彈奏技藝的目的。

  “慢詞”由于拍緩調長,演唱一首曲子的時間也就比較長。岑參《秦箏歌送外甥蕭志歸京》說:“怨調慢聲如欲語,一曲未終日移午。”白居易《早發(fā)赴洞庭舟中》說:“出郭已行十五里,惟消一曲慢《霓裳》!北彼紊鐣(jīng)過近六七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安定繁榮,人們已經(jīng)有閑暇的時間、從容的心境,從事慢詞的創(chuàng)作,聆聽慢詞的演唱。慢詞繼小令之后興起也就是必然的。

  慢詞之所以在小令繁榮達到高潮之后全面興起的主要原因有四點:一、“慢曲子”創(chuàng)制的繁盛為慢詞創(chuàng)作做好了音樂上的充分準備;二、由于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經(jīng)濟發(fā)展,城市繁榮,市民壯大,短小的令詞已不能滿足人們反映生活和進行文化娛樂活動的需要了,人們歡迎出現(xiàn)更多的時尚流行的歌曲;三、令詞創(chuàng)作的繁榮為慢詞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經(jīng)驗,在藝術上為慢詞的興起做好了準備;四、一些有音樂修養(yǎng)的詞人注意到慢詞這一新的事物,并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把慢詞推向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比較早地接觸到“慢詞”創(chuàng)作的詞人有歐陽修、張先、柳永等人,柳永留待以下專門討論。

  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慢詞留存至今大約有6首,即《御帶花》(99字)、《摸魚兒》(117字)、《醉蓬萊》(98字)、《鼓笛慢》(102字)、《看花回》(101字)、《踏莎行慢》(83字)。舉二首為例:

  卷繡簾、梧桐秋院落,一霎雨添新綠。對小池閑立殘妝淺,向晚水紋如縠 。凝遠目,恨人去寂寂,鳳枕孤難宿。倚闌不足?囱喾黠L簾,蝶翻露草,兩兩長相逐。 雙眉促?上耆A婉娩,西風初弄庭菊。況伊家年少,多情未已難拘束。那堪更趁涼景,追尋甚處垂楊曲。佳期過盡,但不說歸來,多應忘了,云屏去時祝。(《摸魚兒》)
  

  獨自上孤舟,倚危檣目斷。難成暮雨,更朝云散。涼勁殘葉亂。新月照、澄波淺,今夜里,厭厭離緒難銷遣。 強來就枕,燈殘漏永,合相思眼。分明夢見如花面。依前是、舊庭院。新月照,羅幕掛,珠簾卷。漸向曉,脈然睡覺如天遠。(《踏莎行慢》)

兩首詞都是寫離愁別思。因為用慢詞演唱,就能夠充分婉轉地展現(xiàn)人物的“心緒”。《摸魚兒》寫秋日雨后“對小池閑立”時的思緒及歸去時的“鳳枕孤難眠”,原因只有一點:“恨人去寂寂”。燕、蝶的輕盈翻飛、成雙成對,都從反面刺激了思婦。下片怨己怨人。怨己,“伊家年少,多情未已難拘束”,無論如何也不能排遣離別愁思的糾纏;怨人,“佳期過盡”,“不說歸來”,“忘了云屏去時祝”,以至讓閨中人苦苦地徒自等待。這首詞在時間安排上也打破通常的順敘或倒敘的方法:“閑立”到“向晚”,回房中“鳳枕孤眠”,這是順敘;孤枕難眠,又思緒萬千,回想起白日“倚闌”時的種種見聞,這是倒敘;由此追溯,一直到離別剎那的情景。這種敘述時間的紛繁穿插,將人物內心世界微妙復雜的變化一一展露在讀者面前。《踏莎行慢》換到“行人”的角度!蔼氉陨瞎轮邸保煅钠,其苦況也是可想而知的!靶腥恕焙螄L不是“倚危檣目斷”,心系閨中,“厭厭離緒難銷遣”呢?長夜漫漫,“強來就枕”,以期在睡夢中忘卻,豈知又是“夢見如花面”,相聚相親的情景歷歷如在眼前。貪得夢中片刻歡娛,醒來之后又將如何?離愁別思將更深入一層,那也是不言而喻的。這兩首詞層層鋪排,結構完整,委婉含蓄,韻味悠然,是比較成功的慢詞創(chuàng)作。只是因為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慢詞數(shù)量較少,作品的著作權有時也有爭議,所以沒有引起今人的充分注意。

  在北宋前期詞人中,張先是創(chuàng)作慢詞比較多的詞人。跟柳永一樣,他在慢詞的創(chuàng)制發(fā)展方面有過一定的貢獻!栋碴懺~》中留存至今的慢詞有:《山亭宴慢》(二首)、《謝池春慢》、《宴春臺慢》、《歸朝歡》、《卜算子慢》、《喜朝天》、《破陣樂》、《傾杯》(二首)、《沁園春》、《少年游慢》、《翦牡丹》、《熙州慢》、《汎清苕》、《勸金船》、《漢宮春》、《滿江紅》、《塞垣春》等19首,約占張先存今全部詞作的10%。而歐陽修的慢詞則只約占其存今全部詞作2.5%。張先創(chuàng)作的慢詞數(shù)量確實是明顯增加了。作品數(shù)量的增加意味著詞人對這一歌詞體式的重視和所耗費的精力,慢詞形式也必將在他手中有長足發(fā)展。同樣閱讀他的兩首慢詞:

  繞墻重院,時聞有,啼鶯到。繡被掩余寒,畫閣明新曉。朱檻連空闊,飛絮無多少。徑莎平,池水渺。日長風靜,花影間相照。 塵香拂馬,逢謝女,城南道。秀艷過施粉,多媚生輕笑。斗色鮮衣薄,碾玉雙蟬小。歡難偶,春過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調。(《謝池春慢》)

  綠野連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凈。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汀洲日落人歸,修巾薄袂,擷香拾翠相競。如解凌波,泊煙渚春暝。 彩絳朱索新整。宿繡屏,畫船風定。金鳳響雙槽,彈出今古幽思誰。坑癖P大小亂珠迸。酒上妝面,花艷媚相并。重聽,盡漢妃一曲,江空月靜。(《翦牡丹》)

《綠窗新語》卷上引《古今詞話》說:“張子野往玉仙觀,中路逢謝媚卿,初未相識,但兩相聞名。子野才韻既高,謝亦秀色出世,一見慕悅,目色相授。張領其意,緩轡久之而去。因作《謝池春慢》,以敘一時之遇!边@是一個典型的郎才女貌、一見鐘情的故事,但從敘述的過程來看,恐怕更多的是張先的自我感覺良好的事后追敘。作品就寫出了這一段自我良好的感覺。起拍從春曉鶯聲入筆,繼之從“掩余寒”的體膚之感轉繪目之所見:晴空開闊,飛絮濛濛,莎平水渺,“日長風靜”,花影掩映。這一幅畫面頗得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曉》)之神味。在如此明媚清麗的春日里,遭遇某位讓人心動的艷麗女子,仿佛是期待之中或情理之中的事。過片換從嗅覺落墨,引出“謝女”, 烘托這位女子的香艷誘人。其容顏與神態(tài)則是“秀艷施粉”、“多媚輕笑”,其衣著與裝飾則是“艷鮮衣薄”、“碾玉雙蟬”,一位活脫脫的絕色佳人呼之欲出。篇末以“琵琶流怨”與開篇上呼下應,以聽覺開始以聽覺結束,余音娓娓。除了一路上的追隨以外,兩人似乎沒有更多的接觸,留給詞人的是事后的回味與想象,“相思調”中應該包含著許許多多。這種事后的回味與想象,使作品余韻無窮,同時也更像是張先的一相情愿。這首詞上片寫景色,下片寫艷遇,似兩首獨立的小令。夏敬觀《手批〈張子野詞〉》評此詞說:“長調中用小令作法,別具一種風味!逼鋵,張先不是故意“用小令作法”,而是還不能熟練地駕御慢詞形式,創(chuàng)作中自然用上了熟悉的“小令作法”。

  《翦牡丹》的小標題是“舟中聞雙琵琶”,主要抒寫自己聽樂聲的感受。上片是寫聽聞琵琶聲的環(huán)境,突出周圍的清新凈麗。綠野、碧水、青天,一片潔凈的“素色”。如畫的境界中,點綴著“凌波微步”的“擷香拾翠”的佳人,更給畫面增加了詩意。中間“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是詞人自我賞識的“三影”句之一,同樣是詞人善于捕捉詩情畫意才能的展露。上片至此已經(jīng)構成一個完整的“小令”境界。下片才正式進入主題,寫在如此美麗的環(huán)境中聽聞樂聲的感受。詞人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句意,讓人們對此琵琶聲產生無限的美妙聯(lián)想。一曲奏罷,“江空月靜”,冰清玉潔,表里俱澄澈,身心溶入環(huán)境,一起得到凈化。

  這兩首詞既不缺少詩意,也不缺少佳句,但就慢詞長調而言,卻缺少鋪敘和變化,缺少把全篇串接在一起的內在情思和內在的針線,因此,讀起來使人感到有些松散。這就使張先的慢詞帶有從小令向慢詞發(fā)展的過渡性。前一首,可以明顯看出,作者還沒有擺脫近體詩與小令的句法,有句而無篇。后一首與前者相較,雖有明顯的進步并初步具有慢詞的韻味,但與柳永相比卻仍有很大差距。

  張先因為更頻繁地用慢詞的形式進行寫作,慢詞的題材就有了相當?shù)臄U展!渡酵ぱ缏纷饔谟忻捞茫瑸橘浻讶酥。《西湖遊覽志余》載:“有美堂,在(杭州)鳳凰山之頂,左江右湖,舉陳目下!痹~中主要寫與友人宴聚的歡快、西湖景色的宜人、以及分手之后的思念之情!镀脐嚇贰穭t描摹杭州城“郡美東南第一”的繁華盛麗,詞中一一羅列亭臺樓閣、池塘流泉、巷陌街衢、吳歌粉面、西湖風月、賓客游樂等等。結尾“西湖風月,好作千騎行春,畫圖寫取”,與柳永《望海潮》“千騎擁高牙。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有異曲同工之妙!秲A杯》(橫塘水靜)則寫家鄉(xiāng)吳興的風貌,垂虹橋、溪邊樓、五亭風景、漁舟夜泛,歷歷在目。詞人思戀不已,就囑托友人“莫放尋春緩”。《熙州慢》和《塞垣春》為贈友之作,寫“瀟湘故人未歸”、“猶記竹西庭院”的思念之情。上述種種,都超越了“艷情”的范圍,為慢詞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新的氣象。此外,《卜算子慢》寫被迫“欲上征鞍”以及旅途困頓時對“彎彎淺黛長長眼”的戀人的思念,從對方角度著筆,通過“靜夜無人,月高云遠”環(huán)境和“一餉凝思,兩袖淚痕”的表情流露,層層揭示人物的內心苦況。全詞有了整體的安排與鋪敘,更近似成熟的慢詞。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卷一概括了張先在詞史上的地位,他說:“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前此則為晏、歐,為溫、韋,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后此則為秦、柳,為蘇、辛,為美成、白石,發(fā)揚蹈勵,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雖得其中,有含蓄處,亦有發(fā)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fā)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guī)模雖隘,氣格卻近古。自子野后一千余年,溫、韋之風不作矣!边@一段話說明,張先處于詞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歷史地位。他的詞有發(fā)揚前人成就的,也有開啟后人創(chuàng)作門路的;他的詞既有含蓄的,內斂的,也有開張的,外向的。風格、形式和藝術手法的多樣性,都說明張先詞具有重要的過渡性的特征。其中,包含小令向慢詞的過渡。

  調緩拍長的慢詞與純粹生成于酒宴之間的小令相比,在張先手中已經(jīng)有了更廣泛的用途。既然當時宴席上還沒有形成普遍的賞聽慢詞的習慣,那么,慢詞就在其它場所尋找到一些發(fā)展的機會。慢詞曲折多變的音樂節(jié)奏也適宜容納更為復雜的生活內容,慢詞因此時而成為詞人直抒胸臆的一種手段。張昪所存的二首詞,除上面引述的《離亭燕》以外,另一首就是慢詞《滿江紅》,詞說:

  無利無名,無榮無辱,無煩無惱。夜燈前、獨歌獨酌,獨吟獨笑。況值群山初雪滿,又兼明月交光好。便假饒百歲擬如何?從他老。 知富貴,誰能保?知功業(yè),何時了?算簞瓢金玉,所爭多少?一瞬光陰何足道,但思行樂常不早。待春來攜酒殢東風,眠芳草。

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八載:張昪晚年“退歸陽翟,生計不豐,短氎輕絳,翛然自適。乃結庵于嵩陽紫虛谷,每旦晨起,焚香讀《華嚴》。庵中無長物,荻簾、紙帳、布被、革履而已。年八十余,自撰《滿江紅》一首,聞者莫不慕其曠達。”詞中推崇“無利無名,無榮無辱,無煩無惱”的隱逸閑居生活,追求“攜酒殢東風,眠芳草”的瀟灑自在,直抒胸臆,完全在“艷情”之外。

  這一時期,蘇舜欽與尹洙以《水調歌頭》相互唱和,這兩首詞都是直抒胸臆的佳作。蘇舜欽的《水調歌頭》詠滄浪亭,詞說: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盛景,恥疏閑。壯年何事憔悴,華發(fā)改朱顏。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刺棹穿荻蘆,無語看波瀾。

  蘇舜欽(1008-1049),字子美,開封人,蘇易簡孫。以父蔭補太廟齋郎。景祐元年(1034)登進士第,累遷大理評事。以范仲淹薦,召試,授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坐用故紙錢,被劾除名,流寓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自號滄浪翁。終湖州長史。42歲去世。有《滄浪集》。蘇舜欽以詩歌著名,與歐陽修、梅堯臣并稱。詞僅存此一首,作于被迫閑居期間。詞人壯年被斥退出官場,個人志向不得施展,內心的憤慨可想而知。詞的上片寫隱逸之樂。在湖山之間瀟灑度日,與“魚龍”為伍,追慕陶朱、張翰之為人,扁舟垂釣,載鱸歸來。自然界的風風雨雨都不置心中,它們也不可能象官場中的暴風雨那樣傷害詞人了。下片才寫出被迫過這種生活的痛苦。宋代文人士大夫皆有“先憂后樂”的濟世精神,輕易不言退隱。即使言及隱逸,或者是故作姿態(tài),或者是出于無奈。蘇舜欽就是出于無奈。所以,過片明確表示:“丈夫志,當盛景,恥疏閑”,其真實心聲是抗拒、排斥這種生活方式。對“壯年”的追問,充滿著憤慨不平之氣,詞人其實并不“瀟灑”,并不超脫。故作“垂釣”狀,事實上則“又恐鷗鳥相猜”,這依然是詞人內心進與退矛盾的形象表露!盁o語看波瀾”的結局,就是一種不甘心的表示。詞人后來再度出仕,就說明了一切。

  尹洙有唱和蘇舜欽之作,詞說:

  萬頃太湖上,朝暮浸寒光。吳王去后,臺榭千古鎖悲涼。誰信蓬山仙子,天與經(jīng)綸才器,等閑厭名韁。斂翼下霄漢,雅意在滄浪。 晚秋里,煙寂靜,雨微涼。危亭好景,佳樹修竹繞回塘。不用移舟酌酒,自有青山淥水,掩映似瀟湘。莫問平生意,別有好思量。

  尹洙(1001-1047),字師魯,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天圣二年(1024)進士。景祐元年(1034),召試館職,充館閣?,遷太子中允。會范仲淹被貶,尹洙上疏自言與范仲淹義兼師友,同當獲罪,遂出監(jiān)郢州酒稅。陜西用兵,起為經(jīng)略判官,知渭州,兼領涇原路經(jīng)略公事。世稱河南先生。有《河南集》。詞僅存一首。尹洙在政治上始終與范仲淹共進退,而蘇舜欽的被除名,事實上也與范仲淹政見相同有關。尹洙與蘇舜欽,也是同道中人。蘇舜欽在苦悶無奈之下作此牢騷滿腹的《水調歌頭》,尹洙為了寬慰友人,唱和一首為其排解痛苦。詞中稱許蘇舜欽是“天與經(jīng)綸才器”,推賞其“斂翼下霄漢,雅意在滄浪”的隱逸行為。極力渲染“晚秋”季節(jié)山水寂靜安謐的恬淡舒適,期望友人在山水的懷抱中忘卻官場的打擊與人生的挫折,用心良苦。

  《滿江紅》、《水調歌頭》等曲調,聲情激越悲慨,適宜抒寫抒情主人公的志向抱負。后來“蘇辛”流派的詞人喜歡用這些詞調抒情達意,就有曲調方面內在的原因。從張昪、蘇舜欽、尹洙等人的作品中已經(jīng)可以看出這種傾向。

 

回目錄 下一頁

web@guoxue.com    webmaster@guoxue.com
國學網(wǎng)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武县| 石门县| 鄂托克前旗| 旬阳县| 宁武县| 鸡东县| 宁陵县| 绥江县| 钦州市| 牙克石市| 平果县| 溧水县| 中阳县| 金华市| 十堰市| 镇巴县| 莱阳市| 花垣县| 福建省| 民权县| 广南县| 松潘县| 佛教| 万全县| 澄江县| 济南市| 蓝田县| 台山市| 石棉县| 铁力市| 安吉县| 秀山| 呼图壁县| 祁门县| 本溪市| 巴彦淖尔市| 杭锦后旗| 灌南县| 沁阳市| 赫章县| 兴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