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黃帝時代政治思想
第二節、黃帝至高辛氏時代領導人的產生
1、黃帝至高辛氏
中國的政治思想源追溯到黃帝時代,就象西方政治思想源追溯到古希臘一樣。黃帝時代是氏族(民族)大融合時期,也是我們可以信耐的政治思想的開始時期。黃帝時代的社會管理范圍肯定比黃帝之前的原始部落大得多,黃帝以前的社會管理可以說是原始部落的社會管理。黃帝時代是中國境內各部落的“全球化”大變革時期。炎黃族融合了,在融合的過程中是以黃帝族為主體。炎黃族以其先進的文明征服了其它氏族的文明,而其它氏族紛紛認同炎黃族文明,在通婚和政治經濟的交往過程中,其他氏族的后裔認同炎黃族為其祖先。因此,考察炎黃族的族系繁衍及其社會管理思想就成了考察中國社會管理思想起源的開始。
黃帝是魅力型領導人,黃帝取得最高領導人地位是當之無愧的,對他的任何質疑都顯得沒有必要。黃帝取得最高領導人地位,顯然是他的社會功績。他把文化相近的各氏族統一成了炎黃族,并且不斷地同化著它周圍的氏族。黃帝時代確立了炎黃族在民族同化中的主導地位,建立了最初的社會管理模式--宗法制,并以分建制、井田制作為施政措施。大大地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立了較為系統的禮文化,把“野人”和“文明人”分裂,他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代表。
黃帝軒轅氏(前2697--前2599),在位98年。黃帝死后,他的二十五個兒子,有的得姓,分封到其它地方,“封建開疆辟土”,有的繼承了他的領導地位。
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姬軒轅的兒子(金天部落<山東曲阜>酋長姬己摯),承繼了黃帝的領導地位,在位84年;
顓頊高陽氏(前2514--前2437),姬已摯的侄兒(黃帝子子昌的后裔。高陽部落<河南杞縣>酋長姬顓頊),承繼了已摯的領導地位,在位77年;
帝嚳高辛氏(前2436--前2367),相傳是黃帝子玄囂(ao)的后裔,在位69年;
帝摯高辛氏(前2366--前2358),帝嚳的兒子,在位8年;
唐堯(前2357--前2258),帝嚳的后裔。
“帝嚳(ku) 相傳是黃帝子玄囂(ao)的後裔,居西亳(河南偃師縣),號高辛氏。傳說帝嚳有四妻、生四子。姜嫄生棄(周祖先),簡狄生契(商祖先),慶都生堯,常儀生摯。《佐傳》文公十八年,季文子說: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號稱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號稱八元。這十六族世世有聲名,堯不能舉用。舜舉用八愷,使主管后土,地平天成;舉用八元,使主管教化。八愷指以禹為首的各族,八元指以契為首的各族,契距離帝嚳既不只一世,堯、棄、摯年代相近,距離帝嚳當然也不只一世。如果棄等四人確是同出帝嚳一系,應是同族的後裔,決不是同父異母兄弟。卜辭中證明商朝認帝嚳為高祖,祭禮非常隆重,帝嚳可能是實有其人。”(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P91)
從這些史料(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國歷代紀年表》、柏楊《中國人史綱》)我們可以看出,黃帝至堯最高領導地位的取得不能說是“父死子繼”,可以推斷,他們是炎黃族內部的“族選公推”式,與“父死子繼”的家天下是完全不同的。
2、堯、舜、禹
堯、舜、禹的禪讓應該是更為廣泛的“族選公推”制。黃帝至堯的族選公推的范圍可能在近親范圍內,隨著黃帝族人口的增加和轄區的擴大,堯舜禹的族選公推應當是打破了“近親”范圍,擴大到整個炎黃族范圍,舜的繼位是最明顯的。在舜參與社會管理之前,堯只是根據一些傳聞知道一些舜的情況。《尚書·堯典》說:[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揚側陋。”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聞,如何?”岳曰:“瞽子,父頑,母囂,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試哉!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帝曰:“欽哉!”](譯文:堯帝說:“唉!四方諸侯之長,我在位七十年了,你們誰能順應天命,代替我升居帝位?”四方諸侯之長說:“我們德行鄙陋,會玷辱帝位。”堯帝說:“可以明察賢明的人,也可以薦舉地位低微的人,”眾人向堯帝提議說:“在民間有一個窮困的人,叫虞舜。”堯帝說:“是啊!我也聽說過,他究竟怎么樣?”四方諸侯之長說:“他是瞽叟的兒子,父親愚頑,母親說話不誠實,弟弟象很傲慢,而舜卻能與他們和諧相處。因為他孝順和美,治理國家不至于很壞吧。”堯帝說:“我來考驗他吧!把女兒嫁給舜,從兩個女兒那里來考查舜的德行。”堯下令兩個女兒來到媯水灣,嫁給虞家為婦。堯帝說:“就這樣吧!”)[慎徽五典,五典克従;納于百揆,百揆時敘;賓于四門,四門穆穆;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底可績,三載。汝陟帝位。”舜讓于德,弗嗣。](譯文:舜誠肯地贊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人們都能順從五常。舜總理百官,百官都能承順,舜在明堂四門迎接賓客,四方賓客都能和睦肅敬。舜擔任守山林的官,在大風雷雨中也不迷誤。堯帝說:“來吧!舜啊。你所計劃的事情,和所考核的言論,都獲得廠成功,三年了。你現在可以登上帝位了。”舜認為自己的德行還不夠,不肯繼承帝位。)
我們可以推論說,黃帝時代由于交通和通訊的落后,他們不可能全民公決選擇社會管理人員,但是,黃帝時代最高領導人的選擇仍然是比較“民主”的。舜與堯不知在哪一代時同根,僅以其炎黃族族系(相當于炎黃族公民)即有被推舉權,以其“克諧以孝,烝烝乂”而作為接班人培養。黃帝時代是孝、順、勤、親九族而有領導天下的資格。堯是“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不但有資格當最高領導人,而且能把管理工作做好。
柏楊《中國人史綱》:“姬軒轅在位一百年,史籍上說,在此一百年中,中國沒有盜賊,沒有毆斗,人際之間謙讓和睦。適時的雨量和適時的風,使每一年都大大豐收。最使人驚奇的是,連虎豹都不胡亂吞噬其他動物,蒼鷹飛鷂都拒絕捕捉地上的雞鴨。總而言之,中國歷史一開始就是一個樂園。”當然,這是美好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