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政治與政治思想
第二節、政治定義的不同表述
由于政治是社會管理,它所涉及到的是社會科學的根本學問,如果我們不是抓住政治即社會管理這個本質,就政治的表現形式給政治下定義,就會有很多很多的定義:
第一,在一個社會內部,有權力的取得方式、權力的存在形態、權力的運用、權力的目的;政府的構架;由于權力的取得方式和運用方式不同,而形成集權政治和民主政治,在集權政治下就有階級、統治、反抗、斗爭、起義、革命、……及各種專制形態;在民主政治下就有議會、選舉、集會、集社、黨派等;
第二,當社會的區域界定并與其它社會人口群接觸的時候,政治就有國家獨立、主權,及與之相適應的外交方針、政策、各種條約等;
第三,社會的存在形式是變化的,其管理方式也是變化的;
第四,人自身是發展變化的,人們的認識也是變化的,政治思想也會隨著人類自身的變化及認識的變化而變化。
社會規范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提下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提下對政治的表述就不同。但是,只要我們抓住政治即社會管理這個實質,對現存的政治的表述就會綱舉目張。
政治的不同表述:
A、在集權社會主義的建立過程中,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法理論框架內,我們把政治概括為四個方面:政治的核心是誰掌握國家政權(權力斗爭);政治的實質是階級對階級的統治;政治的目的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是領導藝術。
列寧認為:“政治就是各階級之間的斗爭,政治就是反對世界資產階級而爭取解放的無產階級的關系。”(《列寧選集》P4-370)--這是(馬克思理論)特定條件下對統治與革命的表述。
列寧認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廣……,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列寧選集》P4-441)--這是針對集權政治經濟目的的表述。
列寧認為:“政治就是參預國事,指導國家,確立國家活動的方式、任務和內容。”(《列寧選集》俄文版P21-14)--這是就人民主權的一種形式的表述。
列寧認為:“政治應該是人民的事,應該是無產階級的事。”(《列寧選集》P4-370)--這是特定條件(馬克思理論)下對政治的本質的一種表述。
列寧認為:“政治是一種科學,是一種藝術……”(《列寧選集》P4-42)--這是政治作為一種手段的表述。
毛澤東說:“政治,不論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階級對階級的斗爭,不是少數個人的行為。”(《毛澤東選集》P3-868)--這是就集權政治下統治與革命之間的表述。
《辭海》(1978年上海版):“在有階級的社會里,‘政治就是各階級之間的斗爭’,指階級斗爭,包括階級內部的關系、階級間的關系、民族關系和國際關系”。
[蘇]羅森塔爾·尤金《簡明哲學辭典》:“政治就是參預國事、指導國家,確定國家活動的方式、任務和內容”。
B、孔子說:“政者,正也” (《論語·顏淵》),也就是率領人民走他們所謂的正道。--這是就政治的內涵來說的。
孫中山說,“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就是政治。”
--這是就政治的本質的表述。
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說:政治是實現正義、為民謀利,以達到最高“善業”的行為。——這是就政治的目的來說的。
C、十六至十七世紀初英國專制君主詹姆土一世,認為政治是君王接受天命來統治愚民的。——這是專制政治下的代天牧民思想。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克倫威爾以及法國大革命后復辟帝制的拿破侖,則認為政治是歷代英雄耀武揚威,遠征近伐的豪舉。--這是就個人政治行為一種動機的表述。
D、[英]R·J·勞倫理斯:“政治是這樣一種活動,它說服人民組成可以作出集體決定的團體,誘使其成員接受或者反對那種以團體名義實行改革的建議。”——這是政治運用手段的一種表述。
韓非和意大利的馬基雅弗里等曾認為政治不過是宦海中縱橫捭闔所玩弄的權術。--這是對政治手段的一種表述。
E、還有人如英國的葛德文,俄國的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則詛咒政治是人間的罪惡、骯臟的勾當等等。我國也有人說政治是“厚黑”,政治學是“厚黑學”。——這是對專制政治結果的一種表述。
當代國內外學者中還有許多人認為政治作用在于政黨間的互相傾軋和爭權奪利:操縱選舉,贏得議席和奪取政權。——它是對現代政黨政治一種現象的表述。
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山先生等對政治的解釋最接近真實,是從政治的自然本源或一般形態出發研究政治的,而其他解釋則是從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提或特殊形態出發研究政治的。我們不能說從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提的特殊形態出發研究政治就不科學,但是,我們不能把特殊夸大,以偏概全。
關于政治的表現還有很多很多,如:居民、民族、公民、階級、階層、社會集團、民族矛盾和斗爭、階級矛盾和斗爭、各社會集團間的矛盾和斗爭、國家機器、國體、政體、君主制、共和制、虛君共和制、中央集權制、民主集中制、聯邦制、邦聯制、資產階級專政、地主和資產階級聯合專政、資產階級法西斯專政、無產階級專政、工農民主專政、人民民主專政、民族自治、民族自決、地方自治、民主、資產階級民主、無產階級民主、專政、鎮壓、獨裁、專制、平等、壓迫、自由、紀律、權利、義務,人權、統治、憲法、法律、法治、法制、立法、司法、社會秩序、政治秩序、社會治安、警察(公安)、議會、議員(人民代表)、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基層政權組織、官員(政府干部)、官僚、政客、政治家、政府首腦、國家元首、閣僚、革命領袖、國家領導人、政黨、政治團體、社會團體、人民團體、選舉、任命、任期制、終身制、制衡、集權、分權、政治戰略和策略、政策、政治方針、路線、法令、政令、行政管理、革命、反革命、復辟、改良、改革、保守、政變、暴亂、內亂、……,等等。從政治的詞性看,既是名詞,也是動詞,還可以與許多許多的詞性搭配,如:政治理論、政治問題、政治觀點、政治領域、政治原則、政治理性、政治家、政治性、政治科學、政治出版物、政治精神、政治方面、政治會議、政治意義、政治周刊、政治理性、政治傾向、政治力量、政治迷信、政治上的不信、寡頭政治、本國政治、政治智慧、政治產業、政治語言、政治地理、政治真理、政治文章、政治因素、政治對象、政治德行、政治自由、政治人、政治歷史、政治基礎、政治辯論、政治過錯、政治小說、政治活動、……、等等。真是舉不勝舉。
政治一詞是用得很廣泛的一個詞匯,但是,過去要給政治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卻不是那么容易。因為政治是人類社會共同生活的特有產物,人類社會從誕生開始,發展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運動變化的,認識是變化的,社會管理方式是變化的,政治思想是變化的。當我們總是站在人類社會發展長河的特定的時間去觀察考察政治,我們對政治自然就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定義。尤其是在集權社會,政治是政治家的事,百姓休談政治,政治就成了領導的掌上玩物,領導需要什么,政治就是什么,自然不能從一般形態上考察政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