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政治與政治思想
中國是一個大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當然就有幾千年的政治史,中國的政治思想,從中國人誕生,伏羲、神農、黃帝、直至現在,浩如煙海。人類社會有兩個最重要的學問,一是關于人自身的學問,一是關于政治的學問,因為人是自然人和社會人的統一體。中國歷史的很長時期,這兩個學問都是禁區--對人自身的研究可能使人自由化產生自由平等思想,對政治的研究可能有礙領導的集權領導。政治思想的研究是窒息的,浩如煙海的政治學是權術學,領導稱之為領導藝術,民間有的稱之為“厚黑學”。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代替政治學,對政治本身的研究并無多大改觀,在集權社會主義的建立初期,政治學被稱之為“偽科學”。八十年代有些學者呼吁建立政治學理論,但是是蒼白的。有一些關于政治學的教科書是不倫不類的。直至今天,仍無多大改觀。原因何在?在于研究的氛圍和研究的方向性與程度。
政治學研究的對象是社會管理,社會管理涉及到權力的獲準和權力的使用。我們正處于社會管理方式質的轉型時期,將建立一個有別于幾千年的社會管理模式。我們有比較寬松的研究氛圍,有改革開放以來對傳統經濟、文化、政治反思的深入研究,有西學的直接借鑒,現在是該深入研究政治、建立中國新型政治學的時候了。
建立新型政治學是中國走向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競賽走向復興的靈魂。
政治學是一切社會科學的靈魂。用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建立的政治學,將是復興中國文明的發動機。中國文化偏重于集體主義,西方文化偏重于個人主義,這是東西方文明質的不同地方。中華文明在過去的許多世紀領先于西方文明,是因為它的集體主義思想,中國的集體主義思想表現為禮文化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君仁民順的大一統社會管理模式領先于西方充滿個人主義思想靠上帝文化整合的大一統社會管理模式。事物總是有反的一面,正因為中國文化的集體主義思想根深蒂固而遲遲走不出中世紀,當西方走出中世紀建立民主政治的社會管理模式,創造了現代文明后,中華文明落后了,而且全方位地落后了,經濟、文化、社會管理模式都落后了。因此,我們的文明需要復興。
新型政治學的建立,必然要有新的理論基石,新的觀念,新的理論,新的思維方式,這些對于傳統的中國經典理論或許更多的是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