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韓再芬表演藝術研討會和張庚學術思想研討會之后,戲曲研究所在近期又舉行了兩次學術講座。
2004年3月18日,國際戲劇學者威爾瑪·索特應邀到戲曲研究所做了精彩的講座。威爾瑪·索特先生是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國際戲劇研究聯合會主席,不僅在瑞典文化界相當有名,也是當今知名的國際戲劇學者之一,主要從事戲劇接受研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威爾瑪·索特開始關注“劇場事件”理論觀念的研究,這次來戲研所所作的講座《從西方學者對戲劇作為藝術的轉變理解》,即首次為中國戲劇研究者介紹了他關于“劇場事件”研究的主要內容,戲研所的全體研究人員和部分研究生參加了講座并與威爾瑪先生進行了交流。之后,威爾瑪先生特意贈送給戲研所他的專著《the theatrical event》以作紀念,劉禎副所長代表戲研所贈送了本所主辦編輯的學術刊物《戲曲研究》。
6月11日,戲研所副所長劉文峰研究員作了《戲曲的生存現狀與遺產保護》講座,這次講座也是所承擔的國家重點課題《全國戲曲劇種、劇團現狀調查》階段性工作的匯報和總結。在講座中,他介紹說,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國共有360多個劇種在我國各地城鄉戲曲舞臺上演出,但近年來,許多劇種瀕臨滅絕,大概只有200多個劇種還有演出,戲曲藝術面臨著種種危機,戲曲團體面臨許多困境:國營劇團負擔重,生存艱難;人才流失、斷層現象嚴重;戲曲遺產有失傳的危險;民間職業劇團過多和演出的隨意性對國營劇團的演出市場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對傳統藝術的保護和傳承造成了傷害;戲曲創作與演出市場嚴重脫節,得獎劇目得不到普及推廣;劇場、排練場等設施破舊,劇團的生存環境惡劣。鑒此,他提出了保護和發展戲曲文化遺產的意見。1、要把保護的發展戲曲文化遺產作為新時期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各級政府保護和發展戲曲文化的自覺性。2、根據各地、各個劇種的發展歷史、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給予恰當的定位,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政策,為包括戲曲在內的優秀文化遺產保護立法。3、為進一步激活藝術生產力,應建立新型的劇團管理機制。4、加大對劇場、排練場等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改善劇團的工作環境和演出條件。5、加大戲曲藝術后備人才的培養,給戲校、藝校招生優惠政策,減免學生的學雜費。6、加強對民間職業劇團的管理,對演出市場進行宏觀調控,滿足人民群眾對戲曲的欣賞要求。7、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盡快搶救和保護戲曲藝術遺產,加大對戲曲理論研究的投入。8、加強戲曲文化的宣傳教育,培養戲曲觀眾。各級文化、宣傳、教育、新聞媒體都應把宣傳我國的民族戲曲文化為己任。1990年中國古代戲劇研究論文索引。
載于《戲曲研究》第65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