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海寧 9月16日消息(見習記者 何德軍) 今天上午,第二屆中國 “海寧杯”王國維戲曲論文獎頒獎儀式,在王國維先生的故里——浙江海寧隆重舉行。頒獎結束后,王廷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開門見山地告訴記者:互聯網是全球性的互動傳播媒體,是目前覆蓋面最大的媒體,戲曲的網上傳播必然會促進劇種在現實中的傳播。
當今世界科技的日新月異,傳播媒介的現代化,使傳統戲劇與現代社會的距離更多變化。繼以紙張為媒介的報刊、以點播為媒介的廣播、以電視圖象為媒介的電視之后,網絡以成為傳播領域的第四媒體。在新的科技傳播手段發展中,戲劇如何應對,學者應該加強研究這一前沿課題。
王廷信先生是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戲曲小說研究所的副所長,他的作品《互聯網與戲曲傳播》在本屆王國維戲曲論文獎中獲得了二等獎。文章通過大量的統計、分析和比較認為互聯網的戲曲傳播是喜人的,但是目前大多數網民仍然是 18-40歲之間的青年人,而在現實生活中,喜歡戲曲藝術的觀眾多為中老年人,網上大量的戲曲資源,對于許多戲曲愛好者來講不能利用,今后隨這計算機的進一步普及,戲曲的網絡傳播規模也將逐漸擴大。
網絡傳播成為戲曲傳播的第四時代。王廷信在文章中指出,就戲曲而言。其傳播形式亦可劃分為舞臺傳播時代、印刷傳播時代和廣播影視傳播時代,最還有一個就是網絡傳播時代。前三個時代的傳播方式一直持續到現在,已經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如今,互聯網又成為戲曲藝術得以傳播的第四種媒體,與前三種媒介形成了并存互補的局面。
在互聯網上,網民可以隨意下載或在線欣賞網上的任何戲曲文字、音頻和視頻節目,可以找到互聯網上存在的任何演員的基本信息,包括劇照、演出、生活情況,可以與網友一起探討某個劇種、某個流派、某位演員的特點。在互聯網戲曲資源存在的前提下,網民可以在任何時間尋找自己想要接觸的信息。
王廷信說: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不得不使我們關注戲曲藝術在網絡上的傳播問題。”現在的互聯網上,戲曲藝術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傳播著。其中傳播戲曲知識、在線欣賞、在線討論、傳遞信息是戲曲藝術傳播的主要方式。眼下,戲曲綜合類與戲曲劇種類網站、網頁是互聯網上戲曲網站、網頁的主干資源,“綜合超市”和“專賣店”。戲曲文學類和吸取研究類的網站和網頁總體數量還不是很多,僅有的幾個站點因為條件限制,上傳的資源還不很多。特別是個別戲曲研究類網站的出現,但資源有限。這也預示著戲曲研究在文獻檢索、研究方式、信息傳遞等方面的數字化和現代化,專家們應當及早認識到這一點,以便推動戲曲研究的快速發展。
網上戲曲資源的豐富是與人們對戲曲價值的認定直接相關的。戲曲雖然沒有往日的輝煌,但它畢竟是植根于我們民族土壤中的藝術,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優秀組成部分。通過戲曲藝術弘揚民族文化、倡導民族精神,是多數網上戲曲資源提供者的共識。
互聯網的吸取傳播雖然形式喜人,但不可忽視,目前的大多數網民仍然是 18-40歲之前的青年人。而現實生活中,喜歡戲曲藝術的觀眾多為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對于上網還不是非常積極。因此,網上雖有大量戲曲資源,但大多數戲曲愛好者卻少有機會看到。隨著計算機的普及,這部分人也將會積極參與,戲曲的網絡傳播規模也將逐步擴大。
王廷信最后告訴記者,互聯網是全球性的互動傳播媒體,是目前覆蓋面最大的媒體,網上傳播必然會影響劇種在現實中的傳播。在戲曲藝術需要大力發展的時刻,戲曲業內認識認識到這種媒體的廣泛性特點,積極推動戲曲藝術在互聯網上的傳播。
浙江在線 2004年9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