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海德堡大學漢學系

   
海德堡大學漢學系
蕭瑟 德國海德堡大學博士候選人



歷史

    在德國最古老的大學--海德堡大學,隸屬于東方學和古代文化研究學院的漢學系,是一個年輕的系科。它的古代漢學專業(yè)建立于1962年秋冬學期。
根據(jù)德國的大學體制,教授是一切教學和行政活動的中心。任何一個系科專業(yè)的建立,均以教授職位的設置為標志。主任教授(C 4級)為當然的系主任。
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的首位主任教授為鮑吾剛(Wolfgan Bauer,1930)博士。它于1971年完成的、為他贏得了廣泛聲譽的著作《中國人的幸福觀》,已經(jīng)在若干年前被譯成中文出版。
1966年,鮑吾剛應返回他獲得博士學位的慕尼黑大學任漢學教授,他的繼任者為德博(Gunther Debon,1921)教授。德博以中國古典詩歌和《道德經(jīng)》的翻譯而知名。他于1986年退休。

    瓦格納博士(R.G.Wagner,1941-)于1987年成為古代漢學專業(yè)的第三位主任教授。此前,他曾多年在美國的哈佛大學和柏克萊加州大學訪問研究和客座講學。他的主要研究》(1982)、《中國當代新編歷史劇--四個實例研究》(1990)和《服務行業(yè)之內(nèi)--中國當代文學研究》(1992),以及即將出版的《正始時代的語言學、哲學和政治學:王弼與老子》;后者是他長達20年專題研究的成果,這一研究使他以"王弼專家"在西方漢學界知名。1993年,他榮獲德國科學協(xié)會頒發(fā)的萊布尼茨獎金,在為獲得這項德國最高學術獎的第一位漢學家,也為海德堡大學漢學贏得了榮譽和財源。

    1986年,海德堡大學舉行了盛大的建校600周年慶典。巴登--符騰堡州政府作為大學的主管部門所贈送的禮物之一,是一個現(xiàn)代漢學的主任教授職位。1989年,贏得了這個新的教授職位的魏格林博士(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l,1955-),是第一位以現(xiàn)代中國研究為教授論文內(nèi)容的德國漢學家、也是當時在德國人文學科領域裹最年輕的女教授。她曾有若干年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從事學習和研究。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20世紀中國歷史編纂學、20世紀中國文學和近代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與西方思想的關系。她以中共黨史編纂的專家而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其代表作為《當代中國的黨史編纂學:類型,方法,主題和作用》(1984年),以及《"史"與"論":當代中國的史學方法研究》(1988)。

    1994年,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又設置了一個關于社會和經(jīng)濟史方面的非主任教授職位(C 3級),由來自荷蘭的漢學家田海(Barend J.Ter Haar,1958-)獲得。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民間宗教和秘密社會,并撰有相關的專著《中國宗教史上的白連教》(1992)。最近,他又完成了一部新著《《天地會:事實和神話》,并正在撰寫《食人主義》一書。

    至此,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已經(jīng)成為德國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設有3個教授職位的漢學系之一。
建系34年來,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培養(yǎng)了20多名博士和百余名碩士,其中至少有4位已經(jīng)在德國的大學中擔任漢學教授。

專業(yè)、師資、學術研究

    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目前設有兩個可以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專業(yè):古代漢學專業(yè)和現(xiàn)代漢學專業(yè),分別由瓦格納教授和魏格林教授主持。應當指出,這種專業(yè)上的分工只是相對的。兩位主獄任教授以及田海教授,都可以開設屬于兩個不同專業(yè)的課程、都可以指導來自兩個不同專業(yè)的研究生。

    此外,擔任教學工作的還有近20位教師。他們之中包括4名科研助理(C 1級)、6名專職教員和8名合同教師。

    目前的注冊學生人數(shù)在150名左右,其中正在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共約50人。
德國大學中的每個學年分為春夏和秋冬兩個學期,每個學期歷時3-4個月。漢學系在每學期由教授和教師們開設20-30門課程,其中包括初級和高級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日本和韓國語,以及關于中國的古往今來的歷史、社會和文化各個領域的初級和高級課程。

    教授、教師和研究生們還結(jié)成了以長年項目為基礎的若干研究群體。幾乎每周都舉行一次專題報告會,由來自外校以及世界各國的學者專家或與中國有關的各界人士們主講。匯集海德堡大學的漢學、日本學和東亞藝術學研究成果的"海德堡東亞學從書",在西方漢學界頗具影響,魏格林教授為主編人之一。

1,古代漢學專業(yè)

    所謂"古代漢學"或日"古典漢學",指的是以上古至清末這一時間跨度為對象的中國研究。
瓦格納教授開設過的課程中,可以舉出《文本與注釋》、《(論語)的解讀歷史》、《"地獄"在中國文化中的發(fā)展》和《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等。他已經(jīng)培養(yǎng)出了5名博士和30多名碩士,目前指導著4名正在撰寫教授論文的博士和約20名博士/碩士研究生。

    瓦格納教授目前主持著"文本與注釋"和"近代中國公共空間的結(jié)構(gòu)"兩個長年研究項目,它們各有大約10名成員。前一項目的出發(fā)點,在于考察中國古代經(jīng)典注釋史上不同的注釋策略及其如何創(chuàng)造出了各自"不同的"文本;后一項目的研究對象,則是晚清以來所出現(xiàn)的出版社、報刊雜志、新聞記者等"公共空間"的構(gòu)成因素。目前,瓦格納教授主編了論文集《近代中國公共空間結(jié)構(gòu)的發(fā)展》,并正在撰寫《中國經(jīng)注發(fā)展史》。

    1994年,在布拉格舉行的歐洲漢學年會上,瓦格納教授率領的陣容強大的"海德堡代表團",提交了9篇高質(zhì)量的學術論文,引起了與會者們的矚目,顯示了海德堡在歐洲漢學地圖上的不可忽視的存在。

2,現(xiàn)代漢學專業(yè)

    "現(xiàn)代漢學"這個概念為海德堡大學所首創(chuàng),其研究對象的時間跨度為1840年至今。
在德國的其他大部分漢學系,關于古代中國與現(xiàn)代中國的課程之間并不存在明顯的劃分,或者,與現(xiàn)代中國相關的教學和研究被分別地歸于諸如"中國歷史"、"中國文學"之類的專業(yè),以至缺乏對于現(xiàn)代中國的整體關注。

    魏格林教授認為,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現(xiàn)代漢學專業(yè)的特點是:第一、在教學和研究中多方面地涉及近現(xiàn)代中國的文化現(xiàn)象,而以政治、經(jīng)濟、歷史和文學為重點;第二,在以中國大陸為主要對象的同時,也在各方面兼顧臺灣和香港;第三,不僅研究國界線之內(nèi)的中國,也注意到無時不處于與外國的各種關系之中的中國。

    魏格林教授開設過的課程中,可以舉出"歷史與歷史編纂學"、"中國新詩"、"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政治與經(jīng)濟"和"1997年之前的香港"等。她已經(jīng)培養(yǎng)出了1名博士和40余名項士,目前指導著1名正在撰寫教授論文的博士、7名博士研究生和16名碩士研究生。

    魏格林教授主持著"20世紀中國史學"和"西方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關系"兩個長年研究項目。前一項目的內(nèi)容之一,是1995年由魏格林教授發(fā)起并主持的"海德堡中國史學國際討論會",其成果受到國際學術界重視:在美國出版的權(quán)威史學雜志《歷史與理論》將以此次會議的6篇論文出版專刊,臺北的一家出版社則將以此次會議的10余篇論文結(jié)集成書;后一項目,則以注重日本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過程中的作用為特色,并體現(xiàn)為一系列正在撰寫中的專題學術論文。目前,魏格林教授本人正在應邀為德國大學的政治學專業(yè)撰寫一部題為《 中國政治》的著作。

    此外,現(xiàn)代漢學專業(yè)還有一個定期進行學術討論的"臺灣問題研究小組"。
旅居德國的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博士,曾在海德堡大學漢學系開設過為期5年(1991-1995)的客座講學課程,廣泛而深入地介紹了臺灣文學的歷史和現(xiàn)狀。

圖書館和漢語預備班

    在德博教授離任的時候,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圖書館的藏量是中、西文圖書各約6000冊,僅占了半個房間的面積;現(xiàn)代漢語教學力量薄弱-所有的學生直接學習古代漢語,因此不具備口語能力。

近年以來,隨著瓦格納和魏格林兩位教授的上任,在這兩上方面有了今非昔比的改觀。

1,圖書館

    圖書館成為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的最大組成部分,配備了專職的館長和館員各1名以及若干兼職的學生助理,其工作被置于瓦格納教授的直接領導之下。

    目前全系的室內(nèi)面積共約3300平方米,圖書館占用了約2000平方米。全年圖書資料經(jīng)費10萬馬克,年均購書約8000冊。目前,這一經(jīng)費數(shù)額遙居全德30余個漢學系之冠,購書量居于海德堡大學各系之冠(全校各系年平均購書量50-500冊)。

    截止1996年6月為止,海德堡大學圖書館藏有中文圖書80000余冊,西方圖書26000余冊,已進入全德各漢學系藏書量的前3位。此外,還訂有450種現(xiàn)期期刊、18種中文報紙,并收藏有2500種過刊和700部左右的中國電影錄像帶,以上4項數(shù)據(jù)均列歐洲漢學界首位。

    另一個首屈一指之處,是海德堡大學漢學系所擁有的、歐洲最大的漢學電腦資料庫:其中最具規(guī)模的部分是"二十五史檢索"和即將安裝的"十三經(jīng)注疏檢索"。這個資料庫已經(jīng)在歐洲范圍內(nèi)加入了國際電腦聯(lián)網(wǎng)。1996年開始,圖書資料檢索和打印、借書和還書,全部實現(xiàn)了電腦化。

2,漢語預備班

    由魏格林教授主持創(chuàng)辨并直接領導的漢語預備班,配有5名專職語言教師和4名來自中國的語言教師,對學生實行為期1年(含假期)的現(xiàn)代漢語強化教育;其間伴有關于中國概況和漢學資料檢索等基礎課程。鞏固和提高的課程則延續(xù)到第2和第3年。在此期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去中國大陸或臺灣1-2年,以繼續(xù)提高漢語水平。

    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的漢語預備班,已經(jīng)以及高質(zhì)量的教學效果而名揚全德。1994年,巴登--符騰堡州政府向海德堡大學漢學系頒發(fā)了"大學教育大獎",以表彰漢語預備班在教學形式上的創(chuàng)造及其所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

    現(xiàn)在,漢語預備班不懂是漢學系所有新生們的必經(jīng)之路,而且也為日益增多的只打算學漢語、不準備日后成為漢學家的人士們提供了機會。

發(fā)展方向

    瓦格納教授的目標,是在海德堡大學建設一個以藏量豐富和設備先進的圖書館系統(tǒng)為依托的、支持高水平學術研究的漢學中心。

    魏格林教授認為,為了使?jié)h學系的教學活動一方面不斷地提高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則更加面向?qū)嶋H,應當將教學課程發(fā)展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旨在培養(yǎng)高級科研能力的長期課程和另一部分注重實際應用的短期課程。

與中國的學術交流

    海德堡大學漢學系有一個常設客座教授席位。迄今為止,已經(jīng)有來自中國、美國和加拿大的學者們應邀進行過為期1-2個學期的客座講學,其中包括吳小如、劉桂生、熊月之等多位中國教授。

    若干年以來,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每年各派兩位專業(yè)教學人員來海德堡大漢學系擔任漢語教師,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則派出學生在兩校學習漢語。

    天津南開大學每年接受一位來自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的高級進修生。

    海德堡大學漢學系與北京清華大學社會人文科學學院之間則以如下方式進行交流:清華的學者來海德堡作訪問講學,而海德堡的漢學博士生則去清華進行學術研究。最后,以魏格林教授面向中國讀者的一席話作為結(jié)束語:

    我們將自己的目標定位于更多地使德國了解中國、以及不斷地促進德中兩國之間在學術文化和經(jīng)濟貿(mào)易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本文所涉及的資料數(shù)據(jù)截至1996年6月)

返回

版權(quán)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制作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绥县| 建德市| 镇平县| 桂阳县| 始兴县| 页游| 张北县| 育儿| 苏尼特右旗| 上思县| 吴旗县| 师宗县| 宁夏| 阿克| 中江县| 永顺县| 民勤县| 红安县| 绥化市| 平舆县| 阳东县| 阳江市| 台前县| 比如县| 阳山县| 吉木萨尔县| 泰兴市| 丹阳市| 黄平县| 渑池县| 乌拉特后旗| 丰镇市| 长顺县| 西华县| 灵璧县| 信丰县| 宽甸| 米脂县| 额敏县| 柘荣县| 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