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誰殺死了林黛玉?

曾婕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在高鶚所續的《紅樓夢》后四十回中,賈母變心,王熙鳳獻上“金蟬調包”的毒計,導致了一邊是洞房花燭、歌舞升平,一邊是凄風苦雨、血淚焚書。由此。多數讀者很容易將林黛玉之死與賈母、王熙鳳和薛寶釵聯系起來。但是,筆者認為這是錯誤的,林黛玉之死其實另有所本。

一、三人本“無辜”

  賈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誰都知道在賈府中這位老太君處于絕對的核心地位。林黛玉進賈府之初,賈母就對其表現出了特別的愛憐和疼惜,直摟著她心肝寶貝的叫。當奶娘問黛玉之房舍,賈母便說:“今將寶玉挪出來,同我在套間暖閣里,把林姑娘暫安置碧紗櫥里”,以致很長一段時間里,寶玉同黛玉都和賈母同居一處,這樣特殊的關照連作為親孫女的三春姐妹都尚尤不及。在前八十回中,賈母對于黛玉的這般憐愛始終都無絲毫改變。林如海身染重病,寫書特來接林黛玉回去。賈母聽了,“定要賈璉送她去,仍叫帶回來”。放煙火時,“林黛玉氣稟虛弱,不禁砰之聲,賈母便摟入懷中”。凡此種種,均可見賈母對黛玉的憐愛之心自始至終都未曾改變,甚至是與日俱增的。再從薛、林和賈母的關系上來說,薛寶釵只是兒媳婦的侄外甥女,而林是賈母的親外孫女,再加上女兒早逝,將愛女之心灌注于自己的外孫女身上也是人之常情。由此看來,賈母心中的天平早就已經偏向黛玉這邊了。再者,賈母對于寶、黛的關系實際上是早已默認的。賈母因寶、黛二人生氣鬧事而著急落淚,報怨說:“我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業障,偏生遇見了這么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話傳入寶、林二人耳內,“如今忽然得了這句話頭,好似參禪的一般,都低頭細嚼此話的滋味,都不覺潸然淚下”。“不是冤家不聚頭”,賈母的態度在情急之中無意流露出來,很明顯,兩個“冤家”一個是自己的孫子,一個是外孫女。兩個人結合,親上加親,正好稱了賈母的心意。

  既然賈府的核心人物態度已經明了,那么其他諸人,出于尊重不敢違逆也罷,出于阿諛奉承也罷,她們對于寶黛的關系也多少心知肚明以至默認了。鳳姐向來都是維護寶黛的,作為賈母的心腹,精明伶俐的她對于寶黛關系及賈母的態度早已是了然于胸。鳳姐送了茶葉給黛玉,便暗用“下茶”的意思問黛玉:“你吃了我們的茶,為什么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薛姨媽在探望黛玉時也說了:“我想著你寶兄弟,老太太那樣疼他,他生得又那樣,若要外頭說去,老太太斷不中心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與他,豈不四角俱全?”這時婆子們也笑道:“姨太太竟作媒保成這門親事,是千妥萬妥的”。就連賈璉手下的小廝興兒也說了:“只是他(寶玉)已有了,只未露原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言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若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由此可見,賈府上至賈母,下至奴仆丫頭,對于寶黛關系態度都是明確的,賈母變心之說以及鳳姐“金蟬調包”是沒有根據的,于情于理都是說不過去的。

  還有人說寶釵是殺死黛玉的元兇之一,筆者認為這也是不對的。在我眼中寶釵是一個為封建道德傳統毒害的溫柔賢淑的貴族女性。就封建道德審美標準來看她是無可挑剔的,但問題就出在這里。她為金釧之死安慰王夫人“只不過多賞她幾兩銀子罷了”,明明聽到紅玉說的話,卻說“顰兒我看你往哪躲”,借黛玉開脫。因此諸多人將她定位在虛偽造作上。但我以為,以上種種只不過是她受封建等級制度的浸染毒害太深所致。暫且放下她對寶玉究竟有無愛情、會不會同黛玉爭奪不論,至少她對于黛玉及諸娣妹是真誠的。她心胸開朗,能容人,對黛玉的尖刻奚落不予計效,就連黛玉后來也承認:“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是你心里藏奸……”。她們后來推心置腹,以姐妹相待。而且寶釵并不似鳳姐那般心狠手辣、無所不為,不可能有害黛玉之心。況且對于自己的婚姻,她同樣是無能為力的。她作不了任何主,嫁與寶玉,愿也好不愿也好,她能做的,只是永遠做一個封建道德虔誠的信仰者和執行者。曹雪芹把寶釵也歸入“薄命司”之中,同黛玉一樣,她同樣也是封建婚姻制定的犧牲品。

二、究竟是誰殺死了林黛玉?

  那么殺死黛玉的元兇究竟是誰呢?筆者以為,殺死黛玉的最首要的兇手實際上是她自己,也說是黛玉系“自殺”。在客觀上來說,元兇有三:賈元春、賈政(趙姨娘)和王夫人。

  (1)性格悲劇:黛玉之死系“自殺”

  林黛玉并不是敢愛敢恨的人,都說她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然而她又始終無法擺脫自小耳濡目染的封建習氣,因此和封建制度的條條框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首先說她的病。雖是寄人籬下,但賈府之中,她是老太太的外孫女,再加上她的才華橫溢,有誰敢取笑她?然而她偏說:“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一切只不過是自顧自憐、自尋煩惱。生性敏感,于是愈加苦悶,如此惡性循環,自己將自己鎖入心獄,用王太醫的話說是她“本身肝氣受損,心氣不足的結果”。因此黛玉之病是她自己的性情所致。黛玉進賈府之初便告訴眾人一個癩頭和尚所說:“既舍不得他(讓黛玉出家),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后總不許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生。”然而前文已有絳珠仙子眼淚報恩之說。可見曹雪芹早已埋下了伏筆,前八十回中,這位絳珠仙子有幾天是安安穩穩過的,幾乎沒有幾天是不見哭聲的。喜也好,悲也好,恨也好,怨也好,她的表達方式就是淚水。因此,寶玉傾吐衷腸她喜極而泣;眾人“嘲笑”她是戲子,她生氣落淚;寶玉挨打,她“兩個眼睛腫的像桃兒一般,滿面淚光”;看到瀟湘院地下竹影參差,苔痕濃淡,她不覺又想起《西廂記》中的“幽僻處可有人行,點蒼白露冷冷”而嘆佳人薄命,等等。她是以淚還情,以命殉情,誠可悲哉!人之所謂凄美之極,大概莫過如此了吧?就連她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些天淚方漸漸地少了”,淚枯之時方是香消玉殞之時。花落水流紅亦象征自己的命運,“埋香冢飛燕泣殘紅”,自己將自己的情以至于生命亦埋入香冢之中。

  再者,她并未能把握住自己的幸福,不夠勇敢,或者說仍然被封建禮教羈絆,也就是她并非如人們所說是一個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充其量也只是有些帶有叛逆思想的苗頭而已。在本根上,她還是承認封建道德倫理標準的,并非是一個真正的叛逆者。她批評寶玉看《西廂記》,寶玉同她玩笑,她卻哭道:“如今新興的,外頭聽了村話來,也說給我聽,看了混帳書,也來拿我取笑,我成了替爺們解悶的了。”而更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行酒令一時性急用了《牡丹亭》、《西廂記》,寶釵“審”她,“黛玉方想起來,昨日失于檢點,不覺紅了臉”,她央求寶釵道:“好姐姐,你別說與人知道,我以后再也不說了。”而后寶釵又“教訓”了一通,“一夕話,說得黛玉垂下頭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應是的一字。”她對寶釵的“教訓”是羞愧而并沒有一點不服,在這樣嚴峻的意識形態交鋒的關鍵時刻,林黛玉并沒有反抗。再看元妃省親時黛玉所作的《世外仙源》,雖被貴妃稱贊“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但“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不過和寶釵的“文風已著宸游夕,孝化應隆歸省時”一樣,都是歌功頌德之作,黛玉的反抗性何在?如果說寶釵是封建制度的奴隸,那么難道黛玉不是嗎?而可悲之處在于她不是一個真正的叛逆者,無法真正地超脫,但也不是一個真正的封建奴隸,以至于在聽了“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覺心動神搖。聽到“你在幽閨自憐”等句,更是如癡如醉。她渴望同自己的心上人永結連理,甚至在心上人面前有意無意地流露這樣的想法和愿望,但迫于封建教條的束縛,礙于眾人的眼光,她退縮了。對自己愛情的追求同封建倫理婚姻觀念,兩者激烈的矛盾沖突羈絆了她的行動,造成了其行為的延宕。一方面她真心希望和自己的意中人結合,另一方面又惟恐為此而作的任何努力會招人耳目而損害自己的名譽。她不愿談論她的將來,甚至在她的待女,她最好的朋友紫娟面前也不愿談起,紫娟勸她“趁早兒老太太還硬朗的時候,作定了大事要緊”,而她卻說道:“這個丫頭今兒可瘋了!怎么去了幾日,忽然變了一個人?……”,“口內雖如此說,心內未嘗不傷感,待他睡了,便直泣了一夜”。她所謂的反抗只不過是“紅消香斷有誰憐”的自戀自憐和無盡的怨恨罷了。要么做一個徹徹底底的叛逆者,死得也轟轟烈烈,要么像寶釵一樣做一個徹徹底底的封建主義的頂禮膜拜者,大概也不至于死得這樣凄慘吧。她的反抗只不過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又始終被動,以至英年早逝、香消玉殞,著實是最可憐、最悲情的人物了。

  (2)客觀因素:元春、賈政、王夫人難辭其咎

  就客觀上來看,殺死黛玉的元兇首推賈元春。從一開始元春似乎就不喜黛玉而更滿意寶釵。在賞賜東西時寶釵的比黛玉的多,這一點連寶玉都奇怪,問是不是給送錯了。而且寶釵心思細膩,善于察言觀色,在元春省親命作詩之時提醒寶玉道:“他因不喜歡‘紅香綠玉’才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味和他爭馳了?”而此時黛玉正“未展其抱負,自是不快”,況且元春久居深宮之中,對家中之事并無知曉,和釵、黛的接觸交流大概僅此一次而已。而僅此一次的機會,黛玉未把握住,城府很深的寶釵大概正是憑此讓貴妃對其產生了偏愛之情。再者在當時的封建等級制度之下,元春自是位高權重,寶玉的婚配問題甚至只是她一句話的事,因此殺死黛玉的元兇當然首推賈元春。

  再說賈政。賈政對府內之事自然是不甚了解,但問題出在趙姨娘和賈環身上,賈政原本素不喜歡寶玉,而趙姨娘和賈環謀害寶玉之心自不必細說。將滾燙的蠟油潑在寶玉臉上,很大程度上導致寶玉遭賈政毒打都系賈環所為。而能向賈政進讒言的最“重量級”人物當然是趙姨娘和賈環。再設身處地地想想,寶黛二人有“不寸之事”,大概在當時沒有什么更能觸怒封建思想毒染如此之深的賈政了吧。“男女授受不親”,最令其深惡痛絕寶玉之事莫過于此了。黛玉看見寶玉左腮上有鈕扣大小的一塊血漬便說他:“便是舅舅看不見,別人看見了,又當奇事新鮮話兒去學舌討好兒,吹到舅舅耳里,又有大家不干凈惹氣。”黛玉說的“大家不干凈”自是包括自己和寶玉在內的。至于是否特指她和寶玉,在此不罔作推測。但這已說明她心里非常清楚有人正等著拿她和寶二爺說事。而為什么矛頭偏指向趙姨娘呢?賈府上下對于寶黛的關系都是默認的,但避諱的似乎唯有趙姨娘。第五十二回,趙姨娘順路探望黛玉,“黛玉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與寶玉,寶玉會意,便走了出來”。可見二人對趙姨娘之防備。趙姨娘和賈環的讒言導致了賈政對寶、黛關系的反感,而賈政是寶玉的封建家長,僅次于元春,他是寶玉婚姻問題的決定者。

  至于王夫人,她自當從夫,雖然她也能向賈政提出自己的意見,但同賈母之于黛玉一樣,寶釵是自己的侄外甥女,感情上來說首先更深一層。再則寶釵較之黛玉溫柔賢淑、識大體顧大局,不但最符合同屬封建倫理道德忠實膜拜者賈政心中最理想兒媳婦的標準,當然也更得王夫人之心。而且前八十回中,雖然未見王夫人對黛玉之嫌惡,亦并未找出王夫人對于黛玉特殊呵護之類的情節。而能向元春提供寶玉婚姻問題意見的只有賈政和王夫人(清規定只許本生父母入宮,其余外戚一概不許入宮)。因此說,賈元春、賈政、王夫人,這三個和寶玉至親之人葬送了寶黛的愛情,也就是殺死了黛玉。

三、結語

  如前文所述,筆者以為,賈母、鳳姐和寶釵并非殺死黛玉之真正兇手。就前八十回來看,賈母之于黛玉是一個慈愛有加的外祖母,加之親情之血濃于水,何況黛玉是那樣一個優雅嬌弱的可人兒,父母早逝,令其愛憐尚猶不及,何談變心?鳳姐對于寶黛關系的態度不排除有阿諛奉承老祖宗之嫌,但就前八十回來看,鳳姐向來是有些“庇護”黛玉的,從黛玉一進賈府之初就對她表現出了偏愛,送茶之事雖是其玩笑之言,但不難看出,她打心眼里是承認也是樂意這個如此讓人愛憐的妹妹成為賈家的孫媳婦的。至于寶釵,同為“薄命司”之中悲情人物,她沒有能力也沒有這個心去謀殺寶黛愛情,她也是“無辜”的。而真正殺死黛玉的人是賈元春、賈政和王夫人,出于對事實本真面目的不甚了解也好,被他人的讒言鼓惑也罷,總之這三個寶玉至親的人有意無意殺死了寶黛愛情,也殺死了黛玉。滿心為了他人的幸福,到頭來卻讓所有的人都失掉了幸福。整部《紅樓夢》,繁華富麗也好,凄風苦雨也好,所有的故事,所有人物都是那么地可悲可嘆,也無怪曹雪芹說“一把辛酸淚”。然而外部環境總是次要的,無論外部環境怎樣的艱險惡劣,只要自我強大,依然可以很堅強地活下去。而黛玉,既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在精神上她同樣是那樣的孱弱。寶玉是她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她孤獨無力地單單憑借自己的愿望和愛情死死支撐著,沒有勇氣去面對現實而永遠活在理想之中,然而現實是無情的,一旦這個支柱被他人無情地截斷了,她便沒有了活下去的理由,一切都是黛玉性格的悲劇。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對于黛玉死因問題的推測和探究向來眾說紛蕓。說不清,道不明,各抒已見,這也是一切優秀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筆者的觀點僅是一家之言,期待批評指正的聲音。

發布日期:2009-02-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淳县| 河间市| 盈江县| 易门县| 丰台区| 泗水县| 监利县| 峨边| 天峻县| 江西省| 福州市| 洛扎县| 秀山| 凌海市| 苏尼特右旗| 长沙市| 张家界市| 七台河市| 晴隆县| 昌乐县| 社会| 顺义区| 平潭县| 宣武区| 梓潼县| 常德市| 手机| 崇文区| 临海市| 堆龙德庆县| 彭水| 新沂市| 区。| 辉南县| 富阳市| 寻乌县| 黄浦区| 盐池县| 辉县市| 龙口市| 兴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