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水滸傳》中女性的“性”自主權利的缺失

周國成 華明思

  摘 要:隨著女性權利在社會在上的逐步認可,女性權利和女性權利的公平性問題受到了很大的關注,尤其是女性自身在“性”面前的思考。本文將從這個角度來探討《水滸傳》中女性的“性”自主權利的缺失問題。

  關鍵詞:《水滸傳》;女性;性自主權利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描寫英雄傳奇的一個巔峰之作,同時也是一曲描寫農(nóng)民起義的悲壯挽歌。但因書中主要塑造的是男子形象,即便有幾個女性,也可以看作為描寫男性的襯托,在正統(tǒng)的封建思想里,女子受三綱五常的束縛,并且沒有話語權,尤其是在視萬惡淫為首的男性文化中,女子只是男人的私有品,她們沒有選擇愛情的權利,所以,《水滸傳》的女性具有一定的悲劇性。而性(包括性情)自主權利的缺失是造成他們悲劇的重大原因。

一、敢于選擇 自釀苦果

  在這方面,最大膽的要數(shù)與和尚裴如海私通的潘巧云,她丈夫早死,改嫁一身好武藝的楊雄。楊雄在肖府當差,潘巧云竟不知廉恥地與和尚裴如海私通,顛倒黑白,在楊雄面前誣陷石秀調(diào)戲她,結果被楊雄、石秀碎尸萬段。

  再者是閻婆惜,閻婆惜是由母親閻婆做主把她嫁給恩人宋江的,但他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緊,而婆惜正值十八九歲妙齡,偶然間遇到她命中的張三郎就碰撞出愛情的火花并一發(fā)不可收拾。在冷落了宋江之后,暗吞拂袖而去的宋江的金子,并威脅他要告知官府,遂死在了飽含怒氣的宋江刀下。

  又一者為潘金蓮,潘金蓮本是清河縣里大戶人家的使女,年輕美貌,因反抗大戶的淫逼,白白地嫁給“三寸丁谷樹皮”,又丑又矮的武大。后潘金蓮見武松魁偉英武,有心勾引他,卻被裝有封建道德高墻的武松拒絕。在武松不在陽谷縣當差得那段日子里,潘金蓮與西門慶在王媒婆的撮合下勾搭成奸,并害死了武大。武松以三顆人頭的特殊祭祀方式結束了這段在封建道德下充滿污垢的出墻史。

  縱觀這三個比較典型的代表,紅杏出墻的原因中都包含了“性”的無法滿足。尤其是潘金蓮嫁給武大本身就是一種諷刺,又怎有心情與其同床共枕,“她在西門慶那里尋求的是一種兩性之間的需要,而非愛情,盡管彼此‘云情雨意兩綢繆,戀色迷花不肯休’,潘金蓮在性方面得到了一時的滿足,但她與西門慶之間的兩性之歡并不具有人性之美。”①潘金蓮的欲火與西門慶的貪婪一起埋葬了當時貞節(jié)道德的合法性,盡管她是塑造武松形象的一個插曲,但那個道德維護者武松在一開始真的就一點也沒有動心?從這看來,他是潘金蓮無法滿足自己生理情欲在男人身上的另一種表現(xiàn),而這種影射恰恰暴露了潘金蓮自主尋找愛情的不合法性。“死”本身不是什么值得悲的事情,關鍵是她沒有自主選擇為愛死的權利。我們不免有幾分懷疑:“潘金蓮是否十惡不赦,罪大惡極?這一家庭悲劇的責任是否該潘金蓮一人承擔?潘金蓮是否該受到如此殘酷的懲罰?”②

  至于潘巧云和閻婆惜更像是罪有應得,但造成死于自己丈夫手下的原由是碰到了封建禁忌這個高壓線,在不滿于性的壓抑和苦悶的有名無實的夫妻生活中,選擇了貌似如意郎君的性伙伴。而他們的悲慘結局告誡人們(尤指封建社會的婦女)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封建婦女信條的權威,否則你就得為男人眼中的貞節(jié)牌坊流血犧牲。盡管苦果難吃,但我認為至少這三個人在自主選擇滿足自己性欲方面上是勇敢的。這種勇敢雖摻雜了幾許茍且,但從人的本能來看也不是不可理解的。歸根到底,這些情境的設置都是要從側面突出英雄人物的嫉惡如仇與對兒女私情的寡淡。

二、無自主意識的男人化

  梁山一百零八,僅有女子三人,而這三女人整天混跡于男人堆里,難免帶有或者就是男人的影子。尤其是顧大嫂和孫二娘,在小說中根本就沒提他們與自己丈夫的生活,而是像其他的男性一樣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個性中帶有濃重的男性豪情,女人該有的溫柔體貼又因沒有孩子而表現(xiàn)不出來……難道都沒有性生活還是為了“替天行道”怕孩子是累贅而采取措施放棄生兒育女?或者真就把自己當作了男人?這種種猜測暴露了一個顧大嫂和孫二娘沒有女性意識的事實,從此看來就更別提她們的“性”自主權利了。

  作為長得像女人的一丈青扈三娘,在這方面更慘,全家大小除兄扈成外全被梁山殺死,而自己卻不由自主地嫁給梁山上惡劣之人——矮腳虎。扈三娘辛酸之處書中自然有言表,只是讀者看到此處為之多有不平者,人們便只怪那宋江亂點鴛鴦譜。扈三娘嫁給矮腳虎就是潘金蓮嫁給武大的翻版,造成這種藝術形象的重復只能表明作者根本就沒把女人本應有的或者男人也該擁有的郎才女貌式的組合當作人之常情。他不明白男女私情,幻想中認為只有不食人間煙火的英雄才是英雄,為了片面的突出人物形象而造成了其他(不單單女性形象)形象的缺失,以至給人一種附屬的感覺。在嫁給王英的同時,一丈青流失了自己的親情,愛情。變得好似最像女中豪杰實為最不具有個性的性欲附屬品。“王英成親的故事中所反映的是對以男子為中心的性愛的寬容,缺少理會女子的意愿與要求,并且這種性愛并沒有強調(diào)感情的基礎,頗有肉欲之嫌,無疑有著明顯的缺陷。”③但嫁給王英后,扈三娘不離不棄,同生共死,這又比潘金蓮等人多了幾許忠貞,而這種忠貞是模糊意識的表現(xiàn),是缺少性格主導下產(chǎn)生的軟弱,這與她出場時的颯爽英姿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一個從里到外,從精神到肉體都失去自我的女性預示著將來的悲慘命運之死。

三、獨守風塵 漂泊遺恨

  在《水滸傳》中,李師師的作用是任何一個梁山好漢和朝中賢臣所無法代替的,這與她和宋徽宗有著某種特殊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作者把李師師放在忠奸斗爭的漩渦中,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善良女子形象,體現(xiàn)了作者的社會理想和政治態(tài)度。”④但我們讀到的更多的是李師師的孤獨與寂寞,一人漂泊在風花雪月之中,無法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即使宋徽宗看膩了后宮佳麗,去風花雪月之場偷窺人間之美,如果李師師沒有獨到之處,徽宗怎會喜歡李師師,徽宗與師師的故事也不會被后人津津樂道。李師師的獨到之處是從小受過文學藝術的熏陶,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所不通,這也就為與當時周邦彥等著名詞人的交往建立了基礎,由于李師師受到了周邦彥等人的指導,因言語中帶有宋詞的韻味和舉手投足的優(yōu)雅自如深深地吸引了宋徽宗。但從不怕觸怒徽宗而去為周邦彥送行的事件中能看出她的執(zhí)著的情感和倔強的秉性。可見她不是一般的風塵女子,而是有著自己的追求。徽宗不可能不顧國家的威儀去娶她,所以徽宗對她的寵幸沒有使她感到慰藉,如果她真的與宋徽宗情真意切,她完全可以狐假虎威,把一切來客拒之門外。然而,她卻沒有這樣做。這就暴露了她內(nèi)心的矛盾與痛苦。她追求的是自己真正的感情生活。這時,燕青的鋪身繡體,年輕美貌,尤其是諸般樂器皆精的男子漢,是不可能不敲開師師心中在情場中積累的寒冰,這才是她的意中人。而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當初梁山派去與李師師會談的人為何選中了燕青,如果論相貌花榮也可,論策略吳用才是上上人選,但只有燕青才是二者的最佳結合。但反過來想,師師的動情不單單只摻雜著深明大義,還有自己真情的流露,盡管遭到燕青的委婉拒絕,但依然灑脫隨意,愿意協(xié)助梁山的招安大業(yè)。

  在第一百一十九回中燕青在給宋江的辭別信中寫道:身邊自有君王赦,灑脫風塵過此生。暫且不考慮燕青是否真的看透了朝廷的險惡,是否真的回去找李師師,但至少那一段刻骨銘心的交往讓他明白了風塵中的真生活的道理所在何方。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李師師的追求真實自我在燕青的思想中生根發(fā)芽了。

  李師師何去何從,在《水滸傳》中不了了之,但我們至少知道她曾經(jīng)在風塵中獨守著為自己心中理想的愛情的那方凈土,那一段漂泊的歲月是精神上的折磨,這是閻婆惜,潘金蓮等無法深層次感覺得到的,所以她也就傷的更深,她對真性情的渴望更顯真切與苦苦追求。盡管李師師在尋找真愛,但她本人還是不懂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盡管她思考的問題高于“性自主意識”。

  受封建道德意識的束縛,在男權意識主導的制約下,女子不僅僅是地位低,而是基本上沒有地位。盡管在這部作品里可以看做作者為了情節(jié)而犧牲人物性格,但表現(xiàn)給讀者實實在在的是女性的悲劇,無法擁有“性”自主權利的悲劇。

注釋:

發(fā)布日期:2009-01-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积石山| 惠州市| 大埔县| 沽源县| 屏南县| 仙桃市| 潜江市| 永川市| 闽侯县| 康平县| 金塔县| 威宁| 泸水县| 阿图什市| 和田市| 辽阳市| 万年县| 依兰县| 澎湖县| 根河市| 威宁| 澳门| 泰宁县| 瓦房店市| 兰溪市| 晋中市| 吴桥县| 丹寨县| 沛县| 远安县| 临海市| 靖远县| 南平市| 昭平县| 邮箱| 黄龙县| 崇信县| 万全县| 霍林郭勒市| 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