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瞿同祖:金劍已沉埋

羅雪揮

  他信守著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堅持了他所能堅持的,放棄了他所能放棄的,過著抱負之外的平淡生活

  1998年,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由季羨林、周一良等甄選,推出了北大學生應讀的30本書書目,其中包括《周易》《史記》《紅樓夢》,也包括瞿同祖的《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該書單列出的人文作者中,出生于20世紀的只有梁啟超、魯迅、馮友蘭、瞿同祖,而瞿同祖是當時唯一尚健在的作者,這本《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則是他在半個多世紀前完成的。

  1965年,瞿同祖學術聲譽正隆,他辭去海外教職,輾轉回到大陸。等待他的,是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此后,在長達40余年的歲月里,瞿同祖在中國大陸的學術及社會生活領域,均保持了緘默狀態。瞿同祖的學術生涯在盛年時被腰斬。當他在湖南長沙無所事事之際,在大洋彼岸,他此前參與的“中國史研究計劃”仍在結出碩果,其英文著作《漢代社會結構》1972年由華盛頓大學出版社出版。

  美國社會經濟史學家魏特夫,以研究中國水利工程的文化意義著稱,同時兼任“中國史研究計劃”的總監,他認為,瞿同祖的工作已經將中國社會和歷史的研究提高到了新的水平。魏特夫表示:“瞿教授在與他早些時候返回中國大陸的妻兒會合之前,完成了他的工作。一本書有一本書的命運,在這個計劃里面,世界大戰和中國的發展都留下了印記。”

  2008年10月3日,98歲高齡的瞿同祖在北京協和醫院去逝。根據他的遺愿,遺體供醫學解剖后火化。這是他最后一次非同尋常的奉獻——因為瞿同祖從小就在協和醫院看診,這里有他一生的詳盡病歷,其樣本因而有了特殊的科研價值。

  世家

  “瞿同祖不能夠算是同代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的出身就決定了他的不具代表性。使得他有能力不求名利、努力工作,永遠不會因為受到一點挫折而走向偏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者趙利棟向記者描述。

  1910年7月12日,瞿同祖出生于長沙。祖父瞿鴻是晚清重臣,曾任光緒時期的軍機大臣。他曾經三次向慈禧保薦康有為,參與籌劃預備立憲,并與另一位權臣岑春煊配合,試圖扳倒袁世凱而未果。事情雖敗,而其影響所及,卻是清代末年的政局演變。

  瞿同祖是其嫡孫,瞿鴻親自教授,為其開蒙。除了讓瞿同祖為《論語》斷句,還以朱筆寫正楷,讓年幼的孫子在上面描摹。

  瞿同祖的叔父瞿宣穎先后任燕京大學、南開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著有《漢魏六朝賦選》《中國社會史料從鈔》等。他指點瞿同祖古文,給他講漢賦,還教他歷史。

  幼承庭訓,瞿同祖的文史知識遠遠超過了同齡人,他還在中學時便自學了《尚書》,而《尚書》之難,居五經之首,連韓愈都認為它十分難懂,稱其為“佶屈聱牙”。

  1930年,瞿同祖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至燕京大學,主修社會學。吳文藻時任社會學系主任。瞿同祖與同門費孝通、林耀華、黃迪等皆生于狗年,四人被冰心戲稱為“吳門四犬”。

  1936年,瞿同祖碩士畢業,又因成績優異而獲得金鑰匙獎,其碩士論文《中國封建社會》翌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清華大學圖書館至今存有瞿同祖1937年的親筆贈書,上書“西南聯合大學惠存,著者敬贈。”該書由陶希圣和楊開道為之做推薦序,很快成為了國內若干大學的指定參考書。羅隆基后來告訴瞿同祖,他在西南聯大兼課時即以此書為主要參考書,并說若無此書,他便無法開課了。但瞿同祖本人并不茍同,他認為20多歲寫不出好書。他在燕京大學的最大收獲是趙曾玖,1932年,趙曾玖從培華女中考入燕京大學國文系,同年8月,兩人共結連理。

  不久,抗戰爆發,瞿同祖南下避亂,并應吳文藻和費孝通邀請,到云南大學任教,兼任西南聯合大學講師。期間,他撰寫了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當時的寫作條件極其艱苦,為了躲避空襲,瞿同祖和費孝通等一起住在了云南呈貢縣的農民家里,每個禮拜都騎馬到火車站,然后坐火車到城里去上課,上完課又坐火車,再騎馬回來。1947年,《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61年以《傳統中國的法律與社會》為名,在巴黎和海牙出版英文版,贏得國際聲譽,后者被認為是關于中國法律研究最好的西文著作。而當此書還在征訂單上時,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就提前預訂了。這位20世紀偉大的思想者,不斷追問自己的中國學生林毓生,這本書有無到貨,以及他對于該書的意見。

  1945年春天,經費孝通聯絡,應魏特夫的邀請,瞿同祖攜趙曾玖及子女抵達美國紐約,先后任哥倫比亞大學中國歷史研究室研究員、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瞿同祖的研究日臻化境,美國《亞洲研究學報》贊揚他的新作《清代地方政府》,認為其“為我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為完整的關于中國地方行政運作的圖解。”

  歸來

  1956年,新任臺灣東海大學校長曾約農到紐約拜見胡適,請他推薦一位旅美中國學者到該校任教。胡適推薦了瞿同祖,但瞿同祖謝絕了。1958年,胡適本人去了臺灣,榮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而瞿同祖心之所系的,是岸的那一邊。

  早在1949年冬天,趙曾玖便攜一雙小兒女回到了中國大陸。瞿同祖的兒子瞿澤祁當時只有十歲半,雖然會說中文,但一個中國字不會寫。瞿家與俞平伯家是世交,瞿澤祁便拜俞平伯為師,由俞平伯教他學習中文。談及母親1949年返回大陸的原因,瞿澤祁告訴記者,就是想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

  1965年,瞿同祖輾轉回到了中國大陸,還背回了不少唱片,他酷愛古典音樂。但是他所面臨的,絕非浪漫情致:文化大革命即將爆發,學術研究已瀕臨癱瘓,沒有人能夠為他安排工作。

  而一個沒有單位的人,在那個年代,與黑戶無異。瞿同祖完完全全地浪費了自己的時光,在賓館里一住就是5年,沒有書看,沒有朋友,生活沒有著落,幾乎花光了帶回來的美元。

  接待他的華僑事務委員會讓他到湖南去,說那邊有義務安排你的工作,等他到了湖南,湖南方面卻表示,你還是回北京吧,我們安排不了你。在這個過程中,他大病一場。1969年,瞿同祖在長沙犯胃病,大出血,報病危,被送到湖南湘雅醫院搶救。1971年,湖南文史館終于接受他為館員。瞿同祖除了參加政治學習,沒有做過任何研究。幸運的是,他沒有挨整,而當時從美國回來的人,大都遭遇了特務嫌疑。

  1976年,尚在湖南文史館工作的瞿同祖與夫人趙曾玖應約翻譯《艾登回憶錄》。這是一本內部發行的讀物,共52萬多字,分上、中、下三冊,艾登是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左右手,并被內定為其繼承人,他自1935年起數度出任英國外交大臣,其后又任首相。翻譯此書主要是作為內部歷史資料參考。這是瞿同祖回國10年后第一次跟“學問”沾邊,而且與其研究領域風馬牛不相及。但瞿同祖還是很高興,他后來曾表示,“當時翻譯出版這本書,是沒有報酬的,但我很樂意,因為回國,就是想為國家出力,所以,好容易有這件事,我欣然接受。”

  淡出

  瞿同祖回國的一個重要動力,是為了與妻兒團聚。1976年,趙曾玖病逝。1949年歸國后,她從北京被發配到貴州,上個世紀70年代初,才退休回湖南,與瞿同祖團圓。因為戰爭及動亂,他們結婚40余載,共同生活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18年。“文革”期間,瞿同祖的兒子瞿澤祁,這個曾跟著俞平伯學習中文的孩子,亦被發配到了東北林區。

  而此后的日子里,瞿同祖不得不回答一個持續經年的疑問。在一次訪談中,他終于爆發了,“有人提問很不合理,像文革時你為什么回國來這樣的問題,就無法回答。國內發生文化大革命,我怎么知道呢?連劉少奇都不知道要發生文化大革命,我怎么知道呢?而且我不了解國內情況,我回國,事先沒有跟國內聯系過,我是一個中國人,回國來還要聯系嗎?!”

  1976年,時任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副所長的李新,聽說了瞿同祖的際遇,將瞿同祖借調到了近代史研究所,且于1978年,為之正式辦理了調動手續。此時,瞿同祖已年近七十,方回歸到學術圈內。他始終記得燕京大學師友的鼓勵,再寫一本好書。為此,他每天堅持坐公共汽車,去王府井和美術館之間的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查數據,但漸漸感到力不從心。1981年后,瞿同祖的胃病多次復發,數次住院,沒有治愈。直到他在協和醫院碰到張孝騫,解放前張孝騫就曾經給瞿同祖看過病,張孝騫一針見血,你的病是由于想寫書而寫不成書引起的。瞿同祖從此徹底放棄了寫書,結果10多年病都沒有復發。

  此后,瞿同祖再無著述。瞿同祖是中國第一批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的學者,但是他從來沒有招過學生。瞿同祖的兒子瞿澤祁向記者表示,父親的年紀大了,精力不濟,如果他要收學生,倘若不能夠親自教授指點,他是寧肯不做這件事的。瞿同祖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過著隱士般的生活,仍然聽古典音樂,每天都要喝一杯咖啡。

  1981年,中華書局重印了《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一書,瞿同祖及其著作,開始逐漸引起了中國大陸研究者的注意。但他成為一個無法被界定學術領域的人物,他以社會學出身,在法學界聞名,研究漢代與清代社會,最終又在近代史所落足。其跨越不同領域的博學,反而成了分工日細的學術界的“邊際人”,這妨礙了他成為單個學科的“大師”。

  2006年,瞿同祖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稱號。但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林端認為,大可以去掉“榮譽”二字,因為從某種程度看,瞿同祖在某些著述上的貢獻,并不遜于其鼎鼎大名的同門費孝通。

  薪火

  瞿同祖仍然保有海外聲名。老朋友們仍然記得他。1999年,孔飛力的《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中譯本出版,即贈送給瞿同祖。孔飛力是美國及西方中國史研究中人們公認的一位大家,1977年費正清從哈佛大學榮退后,孔飛力接任了他的職務。而上個世紀80年代,瞿同祖曾經到香港大學講學,用英語為該校師生作了一次關于“清代司法”的演講,引發了轟動,香港媒體連續追蹤報導。

  “他隱姓埋名太久了。”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林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上個世紀50年代,臺灣已經開始翻印瞿同祖的書。林端上個世紀70年代在臺灣大學就讀,學校附近,到處都可以買得到盜版的《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林端幾乎無法想象,自己居然還有機會拜訪這位前輩。

  1999年林端初訪大陸,偶然得知瞿同祖仍然健在的消息,立即登門拜訪。2005年,他曾經在臺灣東海大學舉辦講座,以《瞿同祖與戴炎輝的法史學:知識社會學的考察》為題,而這恰恰曾經是瞿同祖當年拒絕的教職。林端“揣測”了瞿同祖后半生輟筆的心境,“所有的學者學術生命到一個高峰以后,都會有一個自我內在的壓力,比較普通的東西,他可能自己也不滿意。”

  生命的光亮階段已然走過,瞿同祖與世無爭,緘默到底。林端認為,瞿同祖回到大陸,其后半生清淡無為,反而成就了他的人格典型,既然被大環境左右,沒有辦法隨心所欲,便做一個隱逸之士,回到他自己的生命世界里去。林端欽佩這樣的“狷者”,因為無論入世還是退隱,進出之際,都需要強大的自我克制和自我信心。而他認為,這種自信,源于真正的學貫中西,是傳統中國與西方現代性的天作之合。

  2007年3月起,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學者趙利棟對瞿同祖進行了數次訪談,而在多次交流中,趙利棟從未主動涉及瞿同祖歸國后的話題。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愛國而報國無門,不問名利,但求努力工作而未果,他不愿觸及這份時代造成的隱痛與焦慮。而瞿同祖亦從未向外人公開過自己的想法。當他預感到趙利棟將是最后一個采訪他的人,以后可能再也沒有機會講話,一次,凌晨5點,他撥通了趙利棟家的電話,詳盡解釋了自己當年寫《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的經歷;還有一次,瞿同祖委托兒子瞿澤祁,告訴趙利棟自己半生蟄伏的緣由,瞿同祖表示:“過去說回國后沒能寫出書,是自己的疏懶,那是謙虛,實際上,各方面的條件都不允許。”

《中國新聞周刊》2008年第39期

發布日期:2008-12-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颍上县| 福贡县| 乡宁县| 会宁县| 临邑县| 井陉县| 比如县| 永胜县| 岳阳县| 南部县| 赞皇县| 靖州| 彩票| 英德市| 江门市| 宝坻区| 廊坊市| 武威市| 仪征市| 外汇| 沁源县| 辽中县| 海林市| 昌都县| 苍溪县| 建阳市| 杭锦旗| 青田县| 历史| 三江| 黔江区| 嘉祥县| 陆川县| 平潭县| 辛集市| 浦城县| 永顺县| 澜沧| 马鞍山市| 大关县| 金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