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關系三論

沈伯俊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 成都 610072)

  摘要:史書《三國志》與小說《三國演義》的關系,歷來為《三國演義》研究者所重視。本文通過實證性研究,提出三點見解:(一)《三國志》是《三國演義》最重要的史料來源;(二)《三國志》并未為《三國演義》提供敘事結構框架,承擔這一任務的,主要是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三)不宜簡單地說《三國演義》是“演”《三國志》之“義”。

  關鍵詞:《三國志》;《三國演義》;關系

 

  史書《三國志》與小說《三國演義》的關系,歷來為《三國演義》研究者所重視。敘述《三國演義》成書過程的論著,每每涉及這一關系;但大多淺嘗輒止,語焉不詳,其間不乏含糊之論。本文立足于對資料的全面把握,深入進行實證性研究,在此基礎上,主要提出三點見解:

(一)《三國志》是《三國演義》最重要的史料來源

  對《三國演義》成書有直接影響的史書,主要有《三國志》(包括裴松之注)、《后漢書》、《資治通鑒》、《通鑒綱目》。其中,《通鑒綱目》的材料基本上來自《資治通鑒》,其突出特點主要是在思想傾向和編纂體例上自成一家,并對《三國演義》產生影響,因此這里姑且不列入比較范圍。那么,在其余三書中,究竟哪一部在史料的提供方面對《三國演義》的作用最大呢?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對《三國演義》的情節進行實事求是的考察。需要說明的是,既然是考察《演義》情節的史料來源,那些基本出于虛構甚至純然虛構的情節自然不在此列。試看以下諸例:

《三國》情節 《三國志》(含裴注) 《后漢書》 《資治通鑒》 結論
第1回:裝病誣叔 《魏書·武帝紀》注引《曹瞞傳》記載此事。 未涉此事。 未及此事。 依據《三國志》(含裴注,下同)。
第2回:怒鞭督郵 《蜀書·先主傳》記載,裴注引《典略》所記更詳。 未涉此事。 未及此事。 依據《三國志》而移花接木,將鞭督郵者由劉備改為張飛。
第4回:董卓廢少帝,立獻帝 所宣廢立策文,見《三國志·董卓傳》注引《獻帝起居注》。 《后漢書·靈帝紀》、《獻帝紀》均不載此策,《董卓傳》敘及此策,僅引一句。 據《后漢書·董卓傳》。 依據《三國志》。
第4回:捉放曹 《魏書·武帝紀》及裴注引王沈《魏書》、《世語》。 未涉此事。 據《三國志·武帝紀》及注引《世語》,未及殺呂伯奢家人事。 依據《三國志》。
第6回:孫堅得玉璽 《吳書·孫破虜傳》注引韋昭《吳書》:“(孫)堅入洛,掃除漢宗廟,祠以太牢。堅軍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氣,舉軍驚怪,莫有敢汲。堅令人入井,探得漢傳國璽,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上一角缺。初,黃門張讓等作亂,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璽者以投井中! 《袁術傳》注引韋昭《吳書》:“漢室大亂,天子北詣河上,六璽不自隨,掌璽者以投井中。孫堅北討董卓,頓軍城南,甄官署有井,每旦有五色氣從井中出,使人浚井,得漢傳國玉璽,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卷六十,初平二年:“(孫)堅進至洛陽……乃掃除宗廟,祠以太牢,得傳國璽于城南甄官井中! 依據《三國志》。
第9-10回:犯長安 第10回寫李傕、郭汜等索要官爵,與《三國志·董卓傳》幾乎全同。其中張濟為“驃騎將軍、平陽侯”,《三國志》誤,《演義》隨之而誤。 《后漢書·董卓傳》:“傕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汜后將軍,稠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并封列侯。”《獻帝紀》大致同。 《通鑒》敘述據《后漢書》,但張濟官職寫成“驃騎將軍”。然而同冊興平二年又云:六月“庚午,鎮東將軍張濟自陜至。”七月“丙寅,以張濟為驃騎將軍,開府如三公。”,前后自相矛盾。前記誤。 依據《三國志》。
第13回:李傕、郭汜大交兵 《演義》寫李傕侄李暹“用車二乘,一乘載天子,一乘載伏皇后,使賈詡、左靈監押車駕!毕祿度龂尽ざ總鳌纷⒁东I帝起居注》:“傕使兄子暹……以車三乘迎天子!谑翘熳右怀耍F人伏氏一乘,賈詡、左靈一乘,其余皆步從! 《后漢書·董卓傳》:“傕……即使兄子暹……以車三乘迎天子、皇后!蔽醇百Z詡、左靈。 據《后漢書》。 依據《三國志》。
第17回:借頭欺眾 《魏書·武帝紀》注引《曹瞞傳》:“常(嘗)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嬖唬骸!筌娭醒蕴嫫郾,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眾,不然事不解。’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 未涉此事。 未及此事。 依據《三國志》而有所 增飾。
第17回:割發代首 《魏書·武帝紀》注引《曹瞞傳》:“常(嘗)出軍,行經麥中,令‘士卒無敗麥,犯者死’。騎士皆下馬,付麥以相持。于是太祖馬騰入麥中,敕主簿議罪;主簿對以《春秋》之義,罰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帥下?然孤為軍帥,不可自殺,請自刑!蛟畡Ω畎l以置地! 未涉此事。 未及此事。 依據《三國志》而有所 增飾。
第18回:拔矢啖睛 《魏書·呂布傳》:“建安三年,布復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于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薄断暮類獋鳌罚骸皭獜恼鲄尾迹瑸榱魇杆,傷左目!迸嶙⒁段郝浴罚骸败娭刑枑獮槊は暮! 《呂布傳》:“建安三年,布遂復從袁術,遣(高)順攻劉備于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 建安三年:“呂布復與袁術通,遣其中郎將高順及北地太守雁門張遼攻劉備;曹操遣將軍夏侯惇救之,為順等所敗。” 依據《三國志》而略有增飾。
第19回:白門樓斬呂布 《魏書·呂布傳》:“布與其麾下登白門樓。兵圍急,乃下降。遂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颊堅唬骸鞴疾贿^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谑强O殺布! 《呂布傳》:“布與麾下登白門樓。兵圍之急,令左右取其首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布見操曰:‘今日已往,天下定矣。’操曰:‘何以言之?’布曰:‘明公之所患不過于布,今已服矣。令布將騎,明公將步,天下不足定也。’顧謂劉備曰:‘玄德,卿為坐上客,我為降虜,繩縛我急,獨不可一言邪?’操笑曰:‘縛虎不得不急!嗣彶伎`。劉備曰:‘不可。明公不見呂布事丁建陽、董太師乎?’操頷之。布目備曰:‘大耳兒最叵信!’……布及宮、順皆縊殺之,傳首許市! 據《后漢書·呂布傳》。 依據《三國志》而有所增飾。
第20回:許田打圍,關羽欲誅曹操 《蜀書·關羽傳》注引《蜀記》:“初,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迸崴芍唬骸坝鹑艄写藙穸鴤洳豢蠌恼撸瑢⒁圆芄剐挠H戚,實繁有徒,事不宿構,非造次所行;曹雖可殺,身必不免,故以計而止! 未涉此事。 未及此事。 依據《三國志》而有所增飾。
第23回:裸衣罵曹 未及此事。 《禰衡傳》:“(孔)融既愛衡才,數稱述于曹操。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有恣言。操懷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殺之。聞衡善擊鼓,乃召為鼓史,因大會賓客,閱試音節!狻闵矶,徐取岑牟、單絞而著之,畢,復叁撾而去,顏色不怍!饽酥紗我、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營門,以杖捶地大罵!倥,謂融曰:‘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不能容之,今送與劉表,視當何如!谑乔踩蓑T送之。”   依據《后漢書》而有所 增飾。
第29回:孫策之死 《吳書·孫討逆傳》:“先是,策殺(許)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邊。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創甚……至夜卒!迸嶙⒁督韨鳌罚骸安咝院毛C,將步騎數出。策驅馳逐鹿,所乘馬精駿,從騎絕不能及。初,吳郡太守許貢上表于漢帝曰:‘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于外,必作世患!吆蚶舻秘暠,以示策……策即令武士絞殺之。貢奴客潛民間,欲為貢報仇。獵日,卒有三人即貢客也。策問:‘爾等何人?’答云:‘是韓當兵,在此射鹿耳!咴唬骸敱峤宰R之,未嘗見汝等。’因射一人,應弦而倒。余二人怖急,便舉弓射策,中頰。后騎尋至,皆刺殺之! 未涉此事。 卷六十三,建安五年:“初,策殺吳郡太守許貢,貢奴客潛民間,欲為貢報仇。策性好獵,數出驅馳,所乘馬精駿,從騎絕不能及,卒遇貢客三人,射策中頰,后騎尋至,皆刺殺之。策創甚……丙午,策卒!保〒度龂尽菚O討逆傳》注引《江表傳》) 依據《三國志》。
第34回:馬躍檀溪 《蜀書·先主傳》注引《世語》。 未涉此事。 未及此事。 依據《三國志》。

  通過上述具體情節的對照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這些史書中,《三國志》(包括裴注)乃是《三國演義》最重要的史料來源。

(二)《三國志》并未為《三國演義》提供敘事結構框架

  盡管《三國志》(包括裴注)為《三國演義》提供了最基本的史料,但作為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它以人物傳記為主,重在記敘各種有代表性的人物的生平業績,而表現歷史的總體面貌和各個局部的互動關系則非其所長,同一事件往往分散記于多篇紀傳中,其前因后果往往不夠明晰,有時甚至互相抵牾。因此,它沒有也不可能為小說《三國演義》提供一個比較完整的敘事框架。承擔這一任務的,主要是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

  試以《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情節單元“赤壁大戰”為例!度龂尽酚嘘P赤壁大戰的記載顯得很零亂,有關材料分散于《魏書·武帝紀》、《蜀書·先主傳》、《諸葛亮傳》、《吳書·吳主傳》、《周瑜傳》、《魯肅傳》、《黃蓋傳》等不同人物的《紀》、《傳》中,不僅頭緒不夠清晰,而且某些關鍵之處還彼此矛盾。先看《魏書·武帝紀》:

 。ńò彩辏┣锲咴,公南征劉表。……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劉)備,至巴丘……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據此記載,曹操在赤壁大戰中的主要對手是劉備;雖然初戰“不利”,但主要還是因為遇到大疫,“吏士多死者”,才主動地“引軍還”,根本看不到遭火攻而慘敗的跡象。裴注引《山陽公載記》云:

  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這里寫明了曹操因被火燒戰船而戰敗,描寫了曹軍敗退途中的狼狽狀況;而發動火攻的,則是劉備方面,根本看不到東吳方面的作用。《蜀書·先主傳》所記,與之有明顯差異:

  先主遣諸葛亮自結于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并力,與曹公戰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并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這里寫明了是孫劉聯軍共同大破曹軍,焚其舟船,曹軍遇疾疫只不過是其敗退的次要原因;然而,孫劉兩家,誰主誰次,卻不清楚。《蜀書·諸葛亮傳》著重寫了諸葛亮說服孫權聯劉抗曹的過程,然后交代結果:“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敗于赤壁,引軍歸鄴。”不清楚的地方還是不清楚。而《吳書·周瑜傳》所記則又有區別:

  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預備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

  裴注引《江表傳》對火燒赤壁的情景,敘述更為生動。這些記載,突出了吳軍在孫劉聯盟中和主導地位,突出了“火攻”的關鍵作用。

  由此可見,僅憑《三國志》的記載,人們很難全面把握戰役的始末和決定勝負的根本因素,這些零散的史料確實無法構成小說的敘事框架。而《資治通鑒》充分發揮編年體史書的優勢,對這些史料加以排比、辨析和整理,第一次寫出了一場首尾完整、因果分明的赤壁大戰,戰役的各個環節清晰地呈現在人們面前:曹操南征――劉琮不戰而降――劉備敗走夏口――諸葛亮出使江東――孫權決計抗曹――曹軍初戰不利――黃蓋獻火攻之計――黃蓋詐降,火燒赤壁,曹軍慘敗――曹操敗走華容道。這一首尾完整的歷史記載,為《三國演義》寫赤壁大戰提供了基本的敘事框架。《演義》中的赤壁大戰,從起因、決策、定計、決戰到結局,總體輪廓與《資治通鑒》大致同構;盡管《演義》虛構了“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蔣干盜書”、“草船借箭”、“苦肉計”、“闞澤密獻詐降書”、“龐統巧授連環計”、“橫槊賦詩”、“借東風”等精彩情節,但那主要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增加情節波瀾,卻沒有改變整個戰役的基本格局和發展進程。

  同樣,考察《三國演義》中的其他重要的情節單元,如諸侯聯軍討伐董卓、官渡之戰、劉備取益州、呂蒙襲取荊州、夷陵之戰、孔明北伐等,其敘事結構框架,主要也是由《資治通鑒》提供的(某些以虛構為主的情節,如“過五關斬六將”、“七擒孟獲”等,不屬這里討論的范圍)。甚至可以說,《演義》全書的敘事結構,從天下大亂到三分鼎立,再到三分歸晉,主要框架也是參照《資治通鑒》的。其次,《通鑒綱目》也起了重要的提示作用。

(三)不宜簡單地說《三國演義》是“演”《三國志》之“義”

  由于《三國志》為《三國演義》提供了最基本的史料,嘉靖元年(1522)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等部分明代《三國》版本又有“晉平陽侯(相)陳壽史傳,后學羅本貫中編次”的題署,有的學者便說:《三國演義》是“演”《三國志》之“義”。我認為,這一說法是不夠確切的。

  首先,從成書過程來看!度龂萘x》固然以史書《三國志》為主要的史料來源,但同時也大量承襲了民間三國故事和三國戲的內容;就褒貶傾向、主線設置、敘事時空處理等方面而言,后者的影響可能更大。盡管羅貫中原作書名可能包含“三國志”三字,但這只是表明了作家對陳壽的敬重和借史書以提高小說地位的愿望,絕不意味著小說是在亦步亦趨地演繹史書《三國志》。綜觀整部小說,是在史傳文學與通俗文藝這兩大系統長期互相影響、互相滲透的雙向建構的基礎上,通過作家天才的創造,才成就了這部煌煌巨著。

  其次,從思想內涵來看。我曾經指出:“《三國演義》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具有極其博大而深厚的思想內涵。羅貫中以三國歷史為題材,融匯自己的切身經歷,進行了深刻的歷史反思!傊,《三國演義》猶如一個巨大的多棱鏡,閃射著多方面的思想光彩,給不同時代、不同階層的人們以歷史的教益和人生的啟示!薄啊度龂萘x》豐厚的思想內涵,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對國家統一的向往!@是《三國演義》的政治理想,也是其人民性的突出表現!2.對政治和政治家的選擇。……‘尊劉貶曹’的思想傾向,早在宋代就已成為有關三國的各種文藝作品的基調,羅貫中只是順應廣大民眾的意愿,繼承了這種傾向……‘尊劉貶曹’主要反映了廣大民眾按照‘撫我則后,虐我則仇’的標準對封建政治和封建政治家的選擇,具有歷史的合理性……3.對歷史經驗的總結。……突出強調了爭取人心、延攬人才、重視謀略這三大要素的極端重要性。4.對理想道德的追求!谶@里,他打起了‘忠義’的旗號,把它作為臧否人物、評判是非的主要道德標準。……就主導方面而言,它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觀、道德觀中積極的一面,值得后人批判地吸收!雹倏梢哉f,《三國演義》站在特定的歷史高度,博采傳統文化的多種養分,融會宋元以來的社會心理和道德觀念,“演”的是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文化之“義”,而不僅僅是史書《三國志》之“義”。

  再次,從藝術成就來看。我曾經指出:盡管羅貫中十分重視抓住歷史運動的基本軌跡,再現史實的基本框架和發展趨勢,“然而,在具體編織情節,塑造人物時,羅貫中卻主要繼承了民間通俗文藝的傳統,大膽發揮浪漫主義想象,大量進行藝術虛構,運用夸張手法,表現出濃重的浪漫情調和傳奇色彩!薄斑@種粗看好象與歷史‘相似’,細看則處處有藝術虛構、時時與史實相出入的情況,在整部作品中比比皆是。這種虛實結合,亦實亦虛的創作方法,乃是《三國演義》的基本創作方法,是其最重要的藝術特征!雹谶@種創作方法和美學風格,更不能說是“演”《三國志》之“義”。

  總之,我們既要充分重視《三國志》對《三國演義》的影響,又不應過分夸大這種影響。只有這種,才能對《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及其思想藝術成就作出科學的評價。

注釋:

①參見拙著《羅貫中和〈三國演義〉》,第22-27頁,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②參見拙著《羅貫中和〈三國演義〉》,第64-65頁。

發布日期:2008-11-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门县| 乌恰县| 江川县| 谷城县| 大港区| 泰宁县| 石嘴山市| 秦皇岛市| 延庆县| 广安市| 邛崃市| 镇康县| 大城县| 类乌齐县| 城固县| 安化县| 南安市| 桃园县| 英德市| 和平区| 新干县| 永定县| 西华县| 中卫市| 改则县| 韶山市| 潍坊市| 镇安县| 长泰县| 正蓝旗| 油尖旺区| 宜兰市| 忻州市| 石城县| 淮南市| 永新县| 恩平市| 太谷县| 双桥区| 安西县|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