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不一樣的文人——謝枋得

馬國勝
(樂平市眾埠中學)

  近日,翻讀《宋史》,閱至《謝枋得列傳》,心中甚是震撼。謝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學家。字君直,號疊山。信州弋陽(今江西弋陽縣)人。《謝傳》敘述雖然簡潔,只是廖廖千余字,但謝君直的形象卻已深入腦海。興趣使然,于是查閱了有關謝君直的其它史料,掩卷之余,不禁為這位文人的生平事跡而慨嘆。在他身上有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獨特品質,或許正是這種異樣品質,決定了他的傳奇人生,也注定了他的非凡遭遇,也使其不可阻擋地進入人們的視線,并流芳百世。作為文學家、詩人,謝枋得的另類個性及散發出的獨特品質,細數起來,可概述如下:

  一、不唯上、只唯實,持大義有所為有所不為。

  與大多數文人一樣,謝枋得青年時代也抱著‘學優而仕’的理想,飽讀詩書,立志仕途。《宋史列傳》說他“為人豪爽,每觀書五行俱下,一覽終身不忘。性好直言,一與人論古今治亂國家事,必掀髯抵幾,跳躍自奮,以忠義自任”。不難看出,謝枋得聰慧過人,過目不忘,有著一般文人品質。然其好直言,以忠義自任,則不是一般文人所具備的。這種品質在其應舉殿試時表現得尤為突出。史載公元1256年,三十歲的謝枋得與文天祥同科考取進士,并名列前茅,美好前程就在眼前。然在殿試時,他抨擊當朝丞相董槐與宦官董宋臣,斥責他們選拔人才不重才學只重門弟,結果被屈抑二甲第一名,他憤然拋棄功名,返回家鄉。這種不惜功名,敢于針砭時敞的勇氣及寧折不彎,堅持理想的正氣,在當時學優而任的封建時代,對寒窗苦讀數十載,只求一朝天下聞的文人來說,是極為可貴的。此種不唯名不唯利,只唯實的大義令人贊佩!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謝枋得并未因此而停止,后來他在建康主持考試,仍是初衷不改,以當朝權貴賈似道的政事擬為考題,預言賈當政的結果必然是“兵必至,國必亡”。這種不畏權貴,直議當朝大臣的膽略非一般文人能比,謝枋得也因此被貶,謫居興國軍。

  不服君命“合則就,不合則去”,持大義有所為有所不為。謝枋得剛正不阿的品性不僅表現在蔑視權貴上,對王權君命他也能堅持原則,有所舍棄。公元1276年,元軍攻占南宋首都臨安,并將宋恭帝、太后后氏、太皇太后謝氏俘往元朝上都,南宋敗亡。然謝枋得并未停止抗元斗爭,南宋景炎帝繼位,任謝枋得江東制置史,謝欣然領命,受命于危難之際。與太平時期棄職而去形成鮮明對比,其獨特個性盡然體現。再度舉義兵抗元失敗后,棄家逃亡,仍以南宋遺臣自居。在其它宋朝遺老紛紛降元之時,謝枋得對南宋仍是矢志不移。面對元朝百般誘降,硬是不為所動,屢召不任。即便太皇太后謝氏發布令南宋各地臣民降元的詔書,謝枋得仍不服從,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謝君直忠誠的是他的信念,執著的一種民族大義,用他自己話說“君臣以義合者也,合則就,不合則去”。此種‘從道不從君’的大義情懷,歷史罕見,此種精神境界更非一般文人所能企及。

  二、以文臣之身行武將之事,抗元保國舍生忘死。

  謝枋得出身書香門弟,自幼博覽群書,熟讀四書五經,立志讀書報國。可以說謝枋得首先是個文人,作為文學家,詩人其甚有作為,不僅著得好文章,其詩詞境界也極為高遠。但就是這樣的儒雅文人,在國家遭外族入侵面臨危難之際,毅然舉兵抗擊,且親自率兵與敵殊死血戰,雖為文臣,其風采絕不遜久經沙場的武將。

  《宋史列傳》曰:“復試中兼經科,除教授建寧府,未上。吳潛宣撫江東、西,辟差干辦公事。團結民兵,以捍饒、信、撫,科降錢米以給之。枋得說鄧、傳二社諸大家,得民兵萬余人,守信州,暨兵退,朝廷核諸軍費,幾至不免。”說得是公元1257年,謝枋得再次應試,得中兼經科,仍未出任。然面對蒙軍攻宋,其毅然應召,負責招驀民兵,籌集軍餉以資報國。取舍之間,盡顯忠君愛國風范。作為一位文人,不求任途,只為家國,此種精神令人側目。公元1275年,元軍大舉攻宋,在國家存亡關頭,隱居在家的謝枋得再次挑起抗元大旗,組織兵民保家衛國。1276年他更是身先士卒,在江東地區與進攻元軍血戰沙場,終因孤軍無援而失敗。由于元軍的追捕,他不得不隱姓埋名,棄家逃亡。即使在如此國亡家破的絕境中,他仍堅持不懈,與文天祥誓約“宰相努力在朝,我等努力在野”。以圖再造南宋江山。后流亡至福建建陽,即使靠為人卜卦、織草鞋為生,每天身披麻衣足履草鞋,仍不改其志。此種不計個人生死榮辱,只求匡扶社稷之舉,在當時元朝已立,宋室頃頹的境地,尚能有如此忠節,實不多見。

  三、身雖柔弱志亦堅,錚錚鐵骨照后人。

  史書上說,謝枋得形容枯瘦,但就是這樣一位瘦弱文人,卻有著非同一般的堅強品質。首先表現在其抗元時百折不撓,立志復國的堅定信念。1275年元軍大舉攻宋,左丞相留夢炎棄職逃跑,兵部尚書呂師孟降元,其他不少封疆大臣和前線將領也紛紛投敵,大片國土淪喪。值此危亡之際,謝枋得親自率兵與元軍血戰,力圖振興宋室。雖慘遭敗績,仍然高舉抗元保宋的大旗,可謂斗志不減。宋景炎帝繼位后,謝再次應詔,召集義兵,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仍堅持抗戰!后國破家亡,不得不棄家逃亡。在流亡閩中的日子里,仍以“不見南朝不著鞋”明其志,可謂壯志不改!

  其次面對元朝的百般誘降,不為所動,并以死徇志,實現其“萬古綱常擔上肩,脊梁鐵硬對皇天”的誓言。元朝統一中國后,幾次派使者對其勸降,甚至派其已經出山仕元的老師留夢炎親自勸降,謝均不為所動,嚴詞拒絕。為逼其降元以取媚朝廷,福建參知政事魏天佑強迫其北上,謝北上大都后,問明宋太皇太后謝氏墳墓和宋恭帝所在方向,慟哭再拜,以全臣節。之后絕食而死,以一文人特有的方式向元朝作最后的抗爭,用自己的生命詮釋其“誓為宋臣”的堅貞與執著!此種錚錚鐵骨與宋敗亡后紛紛降元的士大夫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謝枋得作為文人,也有著以詩文言志的傳統。他的威武不屈的民族骨氣和貧賤不移的高尚精神在其詩詞了有充分體現。他的信念化作文字,注入到了他所作詩詞的字里行間。也正是因為心懷大義,正義凜然,他所作詩詞格調高遠,有著很高的藝術成就。如流亡期間所作“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充分表達了他仍希冀復國的堅定信念。“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又飽含其亡國之痛,透露著他孤掌難鳴,獨立青峰的悲涼與落寞!“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綱常在此行。天下久無龔勝潔,人間何獨伯夷清。”更是充分表達了其以死循節的心志,這種不戀晝錦榮華的鐵骨松風令后人讀之肅然起敬!

  謝枋得,一位普通的文人,卻有著不同一般文人的品質:顧大義不計榮辱,守操節以死明志,歷經磨難,生死不改!此類文人歷史上并不多見,他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文人形象,其為何能如此,或許從他的決別詞里我們可有所感觸“鼎中煉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鶴馭,常游絳闕;浮生蟬蛻,豈戀黃沙?帝命守墳,王令修墓,男子正當如是耶。又何必,待過家上冢,晝錦榮華”。

  謝枋得死后,其門人私謚‘文節’,后明景泰帝應巡撫江西右僉都御史韓雍之請為謝枋得建祠,并令江西官員每歲為其舉行祭祀事宜,并與文天祥同賜謚號,“詔謚天祥忠烈、枋得文節”。縱觀謝君直一生所為,‘文節’二字,其當之無愧!

【參考文獻】

  1. 《宋史謝枋得列傳》
  2. 《疊山集》
  3. 《疊山先生行實》
  4. 發布日期:2008-11-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龙| 平凉市| 富宁县| 梁山县| 新津县| 广东省| 尼木县| 阳朔县| 太谷县| 阿拉善盟| 陕西省| 泰宁县| 专栏| 灵石县| 鄂托克旗| 莱西市| 诸城市| 九寨沟县| 封开县| 宁阳县| 德钦县| 富源县| 静宁县| 阳谷县| 德江县| 社会| 远安县| 陇川县| 奉化市| 丰城市| 灵川县| 玛纳斯县| 聊城市| 南阳市| 阿瓦提县| 丹阳市| 永顺县| 瑞丽市| 资兴市| 买车|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