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霞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2006級中文三班)
《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中,林沖的人品、本領是最上乘的,也是最典型的被逼上梁山的英雄之一,同時也是命運遭遇和結局最悲慘、最令人惋惜的人物之一。導致林沖悲劇的原因是什么?拙見認為最主要的有二。
(一)外來黑暗勢力的打壓
《水滸傳》是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梁山好漢不滿朝廷和官府的黑暗,被迫落草為寇,與朝廷抗衡。這黑暗腐敗的朝廷的最高、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便是高俅高太尉。而林沖是直接被高太尉百般迫害而逼上梁山的最典型的人物之一。
剛出場的林沖是在京城聲名赫赫的八十萬禁軍教頭,中年有成,家有貌美賢妻。生活似乎順利美好。可是,只因高俅之子高衙內看上了林沖之妻,調戲不得,他們便開始肆無忌憚的對林沖進行陷害,乃至幾次三番要“結果了他的性命”,林沖看似構建堅固的美滿生活便迅速倒塌了。
第七回中,高俅設一計,使老實忠厚的林沖帶刀誤入白虎堂,高俅欲借此要了林沖的姓命,結果府尹只判了林沖刺字發配離京城兩千多里地的滄州。然而這樣的結果高俅并不滿意,于是陸謙買通押解林沖的公人,要“在路上結果了他“。幸而魯智深及時趕到,“大鬧野豬林”,救下了林沖,并護送林沖安全到了滄州。但高俅等人的迫害還沒有結束。陸謙親、福安自來到滄州,買通差撥,火燒草料場,萬幸的是,林沖因草廳被大雪壓塌,卻睡在山神廟中。至此,林沖被迫害的走投無路,忍亦無處可忍,于是舉刀便殺了差撥、陸謙、福安。到此,林沖百般隱忍以求維持現狀的“愿望”徹底破滅了,此時的林沖終于放棄了自己百般隱忍只求避禍的生活原則,徹底拋棄了自己的“忠”和“順”,奔上梁山去了。從八十萬禁軍總教頭到梁山賊寇,對于曾認為自己“中年有成”的林沖來說,難道不是實實在在的悲劇嗎?然而,林沖更大的悲劇卻發生在“逼上梁山”之后。
(二)在“義”的名義下的心靈壓迫
上了梁山的林沖已經和朝廷徹底決裂了,不再苦苦堅持“忠”、“順”,所在乎的只剩下“兄弟之義”而已。
林沖的“結義兄弟”、梁山的第一把手宋江,雖也是被逼上梁山,但和林沖、武松、魯智深等人都不同,他是一心做著招安夢,想著有朝一日能繼續做皇帝的“良臣”。第八十回,梁山好漢三敗高太尉,擒了高俅,只見書中描述,“宋江見了(高俅)、、、、、、扶上堂來,請在正面而坐。宋江納頭便拜。”而林沖此時只能“怒目而視”而已。看到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仇敵,自己非但不能手刃仇人,而卻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義兄”把這等小人視作“座上賓”,極盡諂媚之態。這是何等的苦悶啊!
也許,此時的林沖比在被逼上梁山的時候更加無奈而絕望。因為在林沖性格中有十分強烈的以牙還牙的復仇性格。
有人會說林沖是懦弱隱忍的,如在第七回中,高太尉調戲林沖之妻,看林沖當時的反應,“當時林沖扳將過來,卻認得是本管高衙內,先自手軟了。”然而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一身絕世本領的林沖豈是一個軟弱到任人可欺的無能之人?當然不是。
第十回中,林沖在山神廟中聽得陸謙和福安火燒了草料場,誓取其性命,便是林沖全面爆發的時候。淤積心中已久的憤懣和仇恨一起迸發,林沖幾刀便取了差撥、陸謙、福安的性命。這里可見林沖十分強烈的以牙還牙的復仇性格。
美學家朱光潛曾說過:“世間事物最復雜因而最難懂的莫過于人。”其實林沖的懦弱隱忍只是為了保護自己還能維持的生活的現狀,但是,當自己被逼到無路可走的懸崖邊時,他會毫不留情的讓敵人血債血償,這才是林沖的主要性格。
但當林沖面對義兄宋江對高俅的“納頭便拜”,卻只能選擇懦弱隱忍,然而林沖性格中的主導性格(即復仇性)又不可能消解對高俅為代表的統治階級的深入骨髓的仇恨(他實在找不到消解的理由)。宋江的這種行為像一把利劍插到林沖的心里,這才是對林沖心靈上的最深重的壓迫。這種心靈的煎熬讓林沖的生命很快失去了光澤,不久,林沖“染患風病癱”,“后半載而亡”。
這巨大的精神重壓和心靈壓迫正是甚重兄弟情義的宋江推給林沖的,這才是能“結果了林沖”的殺手锏。高俅費盡心機也沒除掉的林沖,被宋江輕輕一推,便重重的倒下了。
在高俅為代表的外來勢力的打壓和在高舉“義”的大旗的宋江的完美合作中(后者出力更多),一個英雄式的人物就這樣在滿胸的憤懣和巨大的無奈中郁郁而亡了,只是在以后的幾百年中我們總能聽見那一聲聲苦悶的嘆息。
發布日期:20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