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偉
(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丹青引》(以下稱《丹》)與《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以下稱《公》)都作于安史之亂被平定后,但此時邊疆危機四起,天下成千上萬個“安祿山”崛地而起,李唐王朝搖搖欲墜,社會一片蕭條。此時的杜甫已近晚年,政治上的絕望、關輔饑饉迫使他棄官去秦。又因生計絕望,只好投靠親朋好友南下,正是所謂“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展轉西去,過著漂泊的生活,感時撫事作此二詩。
《丹》是繪畫描寫詩,寫于廣德二年,杜甫與曹霸在成都相遇,杜甫十分同情他的遭遇,于是寫下這首詩。詩人先述其家世、藝術淵源及品德;后寫其不僅善于寫真更熟于描寫馬;末寫其坎坷遭遇,以感嘆作結。《公》是首描寫舞蹈的藝術詩。寫于大歷二年,杜甫在夔州觀看公孫大娘弟子李十二娘舞劍器,撫今思昔,“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動昏王室”,深有感慨,物是人非,于是寫此詩。此二詩是同類題材的詩,但風格迥異,各顯其特征。
在取材上《丹》和《公》都是選取現實生活能引起作者的共鳴瑣事,觸景及情,產生共鳴,于是提筆題詩一首。如杜甫遇曹霸,感慨其遭遇,作《丹》,《公》亦是。這是杜甫現實主義詩人可愛之處,他時刻緊隨時代的脈搏跳動,及時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反映民間疾苦,揭露鞭撻社會黑暗,同情苦難的仁人志士遭遇,如“途窮反遭俗白眼,世上未有如公貧”,“與于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杜甫詩的這種風格后來被人們稱為時代的傳聲筒。
藝術結構上,《丹》和《公》都采用倒敘法,先回憶昔日輝煌,再感嘆今日的惋傷,坎坷。如《丹》先寫曹霸從前“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薰殿”,“至尊含笑催賜金”,“必逢佳士亦寫真”,然后寫今“即今飄在干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公》則先寫“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后寫“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馀姿映寒日”。但是,《公》在敘述的過程中夾敘夾議,又與《丹》不同。章法上,《丹》采用的是塊狀型描寫,從不同的角度著手,錯綜神奇,然賓主分明。《公》題是寫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但實則是先回憶公孫大娘,后穿插寫其弟子、先帝,層層深入。
語言上,《丹》和《公》均以沉郁頓挫為基調,用散文筆法來寫詩歌,如“將軍魏武之子孫,于今為庶為清門……富貴于我如浮云將軍魏武之子孫”,“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將軍畫善蓋有神,必逢佳土亦寫真”。語言樸質,平俗化,但又“千錘百煉,苦心經營”(《中國文學史》章培恒)。杜甫自己說他“為人性辟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在風骨上,《丹》倒似李白的風格飄逸、明朗、輕快。如“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薰殿”,“將軍畫善蓋有神,偶逢佳土亦寫真”。洋洋灑灑,慷慨激昂,頗有骨氣。《公》則顯得悲苦,多晦澀,蒼涼,又沉郁。如“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馀姿映寒日”。昨天與今天的對比,引出無限的凄涼。
在筆法應用上,《觀》敘事中有詠懷,時夾雜抒情議論,敘事、議論、詠懷融于一體。如“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如詩在敘述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時,插入抒情議論“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馀姿映寒日”,敘事中有抒情,又有議論,錯綜相雜。《丹》則主要是用敘述的筆法回憶曹霸從前受皇帝的寵愛,而今流落他鄉“途窮反遭俗眼白”,結尾發幾句議論,感嘆人生之無常。
杜甫善長把主觀情感寄寓于客觀事物中表述,借別人的經歷傾吐自己的心聲,由小見大,由己及人的反映社會,《公》表現得尤為突出。《公》題是寫公孫大娘的弟子,但文中多半筆墨渲染公孫大娘舞技過人,及其坎坷的一生,不幸的遭遇。如“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馀姿映寒日”。公孫大娘是這樣寂寞了,杜甫自己何嘗又不是呢?明人王嗣奭已說過:“此詩見劍器而傷往事,所謂撫事感慨也。故托李氏,卻思公孫;詠公孫,卻思先帝;全是為開元天寶五十年治亂興衰而發。不然,一舞女耳,何足搖其筆端哉!”(轉引郁賢浩《文學作品選》引《杜詩祥注》引《杜臆》)。此也是杜甫的一貫風格,是使歌真中有美,美中有真。《丹》重在對人才的詠嘆,對象曹霸這樣經歷的人士同情。我們仔細琢磨《丹》和《公》,二詩字面看來只是寫了一兩個人物的悲慘命運,但不難讓我們想起天下大批仁人志士的命運。曹霸曾經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今已如此,那么其他流落人士今天又會怎樣呢?這不言而喻了。其實這也正是杜甫另一可愛之處,憐憫天下才士。
《公》和《丹》風格不同還表現在其他方面,如《丹》主要用賦的筆法,敘述曹霸一生坎坷。《公》則是既有用賦的手法,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又有用舞蹈的語言,夾敘夾議。《丹》重細節刻劃,如“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公》則主要是心里描寫,撫事增感傷。《丹》在描寫曹霸時應用烘托手法,使畫中有真,真中有畫。而《公》則多用對比手法,表達今非昔比,偶用佳句(如博喻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來點綴。
綜上對比分析,杜甫富有多種筆法,善于創新,每一篇詩作各具自己的風格特征。難怪秦觀嘆曰:“子美窮高妙之格,極豪邁之氣,包沖淡之趣,兼竣法之姿,各藻麗之態……孔子之謂集大成者。嗚呼!子美其詩集大成者欹!”(轉引劉開揚《杜甫》引《韓愈論》)。
參考文獻:
[1]郁賢皓.文學作品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章培恒.駱玉明.中國文學史[M].復旦大學出版社.
[4]葛曉音.唐詩宋詞十五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劉開揚.杜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詹英.唐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朱東潤.歷代文學作品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發布日期:200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