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法
一、“惟民思想”
蔡尚思(1905—2008),福建省德化縣西墩鄉人。母親郭有(1882—1923)雖目不識丁,但是她的影響力畢竟深刻根植到蔡尚思的親民人生價值觀,使他得以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展露無遺……甚至蔡尚思到了晚年依然念茲在茲——
“我自幸有一個好母親,一直懷念她,認為她的最大特色有:(一)不迷信鬼神天命等;(二)懷疑所有圣人能想出什么救苦救難的好辦法;(三)對男女不平等的禮教表示深惡痛絕;(四)痛斥抱有升官發財的念頭,以騎在老百姓頭上,能刮地皮為光榮者,實在連豬狗都不如……這就是我少時所受的最大教育——家庭教育!
蔡尚思固然是超越一己之私的囿限,但母親郭氏的教誨,實至深且巨,對他未嘗不含有幾分真理:“‘為老百姓而讀書’,‘為老百姓打不平而讀書’……我一直以這兩句話為母親對我最重要的教導,其重要性遠遠超過了許多儒家經書!庇纱硕皹O同情工農大眾,痛恨階級社會”。不僅如此,他自詡“惟民思想”——“即萬民思想,惟人民至高無上的一種思想!币馕吨茉缇痛呱舜砥渲髁鲀r值的親民情結和批判性思維觀——既是他懷抱“人民民主”政治愿景和親和感,也能窺見他執著為“惟民思想”奮斗終生的心志與情懷。
撫今追昔,上世紀30年代,蔡尚思便不滿社會的黑暗;而他的親馬克思主義立場尤其布爾什維克革命情結,則是大智大勇的新思維新視野——這樣,蔡氏經典之一《中國思想研究法》的出爐,不光倡言“新社會”,亦銳意批判“舊社會”,更大膽假設“舊社會以忠上人,忠富貴為忠;新社會以忠下民,忠貧賤為忠。舊社會以孝己親家庭為孝;新社會以孝人群,孝社會為孝!薄上攵躺兴悸玖Σ杉{尊卑貴賤、以草根大眾民意為主張的新銳親民思想觀,真是不啻他卓爾不群的“惟民思想”宣言!如果說,當下社會的倫理思想、人文情結是“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愿景,則蔡尚思對學問人生的座右銘無異于是:“從苦中來,惟民是尊。終難畢業,永葆青春!薄汤细F一生心智對于“自家思想”、人生的價值啟諭,又何嘗不是他與時俱進的前衛思想人生的親民色彩、鋒芒畢露的批判現實主義精神!哪怕時至今日之于當代主流學術人物而言,蔡尚思的主見既是中國思想庫的暮鼓晨鐘,甚至對當今學人也不無警示的意味。
二、“無必死之精神,則無必成之事業”
1925年,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在上海報章上的招生廣告,令蔡尚思興奮不已。他決定獨闖天下,負笈京城,去追尋他的名師夢,“學不成名誓不還”。
“不勤學即自殺,不自殺即勤學,無必死之精神,則無必成之事業!辈躺兴脊徽Z不驚人死不休!他既在北京大學自由聽課,又考取了孔教大學研究科。彼時孔教大學校長乃大名鼎鼎的陳煥章,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資格最高”。入校時,陳便敦促蔡對孔子非得先信后學不成。他則不以為然,“我則反而以為應當先學后信,彼此對立起來”。如此一來,他寧可再考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哲學組,也不讀孔教大學了。此時,蔡元培領銜的研究所的規章依舊,學生年齡則不限、不必上課、研究生可“自由深入研究”乃至“開展爭鳴”……北大人文萃集、學術民主、思想自由,蔡尚思不僅浸淫其中樂不思蜀,也如魚得水收獲頗豐,更為他一生治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三、王國維情結
1985年,蔡尚思發表論文《王國維的學問、思想沒死》說,當時他與王國維晤面之情顯見乎辭:“有兩種心情,一是驚駭他仍留著辮子,二是喜歡他的和氣和虛心,一點也沒有架子!辈坏绱耍鯂S對蔡尚思沒有嫌棄,反而一經院辦主任吳宓的引薦便欣然接見他!王雖對蔡考試誤期而深表遺憾,說:“考期已過,可惜了!”但依然接受蔡尚思為其弟子。蔡尚思也肅然起敬地向王國維鞠了三個躬!
就這樣,翌日蔡給王國維先生寄去了一篇文稿。卻不料,他的文筆之優秀,居然連“國學大師”的王國維也刮目相看呢,王回函說:“前日枉顧,便知足下志趣不凡。昨日接手書,并讀《文稿》,如《陳玄傳》等,具有思致筆力,亦能達其所言,甚為欣喜!年少力富,來日正長,固不可自餒,亦不可以自限!边@樣,王國維便為蔡尚思展開了國學研究的新一頁。對此蔡尚思說:“我向他請教有關經學問題,他總是很虛心和氣而多鼓勵我……他肯就中國學術中的代表性人物‘無隱’地‘據以實告’,使我從此時起,特別注意這些重要人物!簧普T人’,從這一點來說,王國維和孔子都是了不起的教育家。”
至于治學與仕途彼此又是如何互動的呢?王國維的辯證觀,給蔡尚思的百年學術思想人生路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力:“中國古來的知識分子都以做大官為最大目的,所謂‘學而優則仕’是也。而思想家沒有一個不談政治思想的。其實治學和做官不是一途而是兩途。做官要到處活動,治學要專心研究,二者很難兼長。大政治家多,大學問家少,大學問家兼政治家則更少。究竟最可貴的是哪一種人呢?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心得,這是做學問的人必須知道的。我希望年少力富的人,能專心一意地治學。”
四、梁啟超情結
1925年秋,蔡尚思把第一部關于先秦諸子的書稿《百家思想》,寄給了梁啟超先生請教。梁啟超不但即時復函,還頗為欣賞地說:“具見精思,更加覃究,當可成一家之言!辈躺兴加纱碎_始追隨梁啟超邁向了新的里程——“開始專治思想史史學史學術史文化史了”。
蔡尚思請教梁啟超:“您在清末,曾論孔學的變方面,是否還有不變的一方面?”梁答曰:“二千多年來,孔學也有基本不變的一個方面!庇需b于此,蔡文《孔子思想問題的百家爭鳴》說:“我非常滿意,覺得梁啟超對這一點,是比較近今的許多學者能夠全面看問題。”就這樣,蔡尚思深得梁啟超的思想真諦!
既而蔡尚思又作文《梁啟超的總評價——梁啟超有創造歷史記錄的一面》,認為“在近代史上凡官僚政客都是難成為好教育家,梁啟超卻異于是!辈①澰唬骸傲簡⒊谥袊鴼v史上,無論政治、文化、學術、思想、史學、新聞、教育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個人物;在世界史上也被列為名人之一。”
五、蔡元培情緣
上世紀20年代中國現代史上光芒四射的一刻:蔡元培一枝獨秀在北京大學倡導“循思想自由原則,采兼容并包主義”,推崇開明主義教育新思想浪潮。蔡元培的視野與魄力,蔡尚思不僅甚為欽佩,更是由衷地共鳴認同。蔡尚思尤其景仰蔡元培致力倡導“教授治!钡睦砟、自由爭鳴精神、“學術民主作風”,遂致函蔡校長激情洋溢頌揚他“實為古來主持教育行政所未曾有”!
蔡元培亦很看好蔡尚思,給予無微不至的關照。筆者在此舉幾個例子:1929年12月27日,蔡尚思春秋鼎盛之時,蔡元培給胡適的信中說:“蔡尚思,舊在北大國學研究所用功,草有《孔子人生觀的哲學》等,欲就正于先生,教為介紹,務請進而教之。”是故,1930年2月,蔡尚思里程碑式作品《孔子哲學之真面目》,乃得力兩位前輩的提攜,在上海啟智書局出爐后即為民國學術名著。他對孔子哲學投入尤深,以致在廈門的太虛法師都夸獎蔡著說:“蔡尚思對孔學,所說的很不錯!”
1930年9月,蔡元培致函復旦大學校長李登輝,推薦說:“蔡君尚思精研國學,所著《中國學術大綱》一編,內容豐富,且多新見解,堪任教授!贝藭r蔡尚思才25歲!
1939年8月,商務書館推出了蔡尚思代表作《中國思想研究法》(近年以來,臺灣與大陸均競相重版),蔡元培熱情作序,對其大膽引領新潮辯證法的思想研究頗為欣賞:“吾尤感蔡君不吝以實地試驗之研究法,詳悉敘述,使讀者各能利用其所言之方法而自行研究,以冀于中國思想歷史上有所貢獻,其公誠之態度,為可欽也!保〒躺兴佳裕骸白髡呱娅C宋后文集及其他書籍近四千種,采獲此類思想史料約二百余萬言。”)
至于蔡尚思則又是如何為蔡元培定位的呢?蔡著《蔡元培學術思想傳記》,有一副對聯,可說是對蔡元培偉大至極的人生寫真:
“思想多向前,年少年老一致;
精神大無畏,在朝在野相同。
讀者只要一想:當代有幾個人能夠這樣?歷史上又有幾個人能夠這樣?對于先生在當代有什么價值,在歷史上又有什么價值,也就可以不言而喻了!”
誠哉斯言!
六、“我一生反封建!”——叫板中國傳統思想!
上世紀蔡尚思在中國思想史圈內如雷灌耳的大論戰,乃是他主導的對中國傳統思想后院“孔學禮教”的總批判,這也奠定了他頗感自豪的“我一生反封建”的新銳辯證唯物史觀:不但全面清算更徹底顛覆了維系二千年的傳統思想核心價值——親孔觀。這是他幾十年學術思想人生一以貫之的心路軌跡。1940年前后,蔡尚思在滬江大學大膽講授《中國傳統思想新批判》,對于人物的功過、事實的臧否,均有合理的批評或界定;1949年,他的另一本思想代表作《中國傳統思想總批判》(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以“原著是垂范后世的經典之作”重版)出版,這本書不但炮打了盤根錯節二千年獨占主流地位的“孔學禮教”,亦抨擊了蔣介石的黨國集權專制主義。國民黨當局詆毀他為“奸黨分子……持論狂妄,平日教學專事打擊政府……悖逆反動”,并將其納入“黑名單”。
蔡尚思在這本書中對“中國傳統思想”進行了“總批判”:孔子思想體系的主軸,即是禮學——禮教——禮制的三駕馬車,儒家主體價值的核心利益乃是擁抱禮教——凡是倫理、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學、藝術、史學以致祭祀、飲食、服飾、車馬等,幾乎無“孔”不入涵蓋了“禮”的價值主導,并始終是影響帝國政治的重要變量。從漢高祖到清朝,不管是帝國沉浮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還是從搖籃到墳墓的帝國興亡,儒家人文意識的至尊地位則始終如日中天:不但強勢主導了帝國政治,也擠壓諸子學說的空間,以至封殺蠶食了百家思想的影響力。
蔡尚思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地揭開了孔儒的面紗:“1932年我在武昌講授《中國政治思想史》……已說:孔孟言禮,程朱言理,其名雖存禮理之分,其實則理即禮,禮即理一而已矣。戴震、焦循等主禮反理,不如阮元所謂‘理必出于禮也’。宋儒以理殺人,周儒以禮殺人,均甚于法家以法殺人。這是我始終不變的看法!边@就為國人探究禮教政治思想真諦開啟了方便之門。1933年在武昌華中大學,蔡尚思藐視國民黨的思想鐵幕,大膽提出:“必須打破道統文統史統治統四個觀念!辈⑦M一步指出:“現在如下一個總判決,便是:孔丘實集古代片面謬說的大成,他在社會時代中,是限于等級社會的;在等級社會中,是限于男性的;在男性中,是限于貴族富人、官僚政客、獨夫民賊的;這樣最少數人所崇拜的惟一師表。”
七、蔡尚思“自由爭鳴”觀的真知灼見
上海一家報紙曾以《專訪蔡尚思:沒有自由爭鳴,就出不了大家》為題,把蔡尚思的“自由爭鳴”思想發揚光大:
“為什么中國當代出不了大學問家、大作家?為什么現在搞學問的大多數超不過王國維、章太炎,文學作品則大多超不過巴金、曹禺的早期作品?復旦大學教授蔡尚思對此作了回答。
他說,不管是自然科學家還是社會科學家,如果不坐下來深入地研究,那必然成果寥寥,甚至一事無成。因此,一位搞學術研究的社會科學家不能花太多的精力熱衷于社會活動或政治活動。一樣是研究歷史,為什么范文瀾的《中國通史》比郭沫若的《中國史稿》價值相對大一些,就是因為范老坐下來研究的時間多;而郭老卻被各種活動占去了較多時間,無法坐下來潛心鉆研。現在學者知名度越高,社會活動就越多,盛名之下,學術生命便因此而夭折了。
蔡先生同時說:搞學術研究需要有一個好的環境,需要有百家爭鳴的氣氛。學術研究和創作沒有自由爭鳴的空氣,便出不了大家,也出不了名著。”
八、“宛如又一位魯迅先生”
滬江大學政治系48屆畢業生金昌閭君曾在其回憶錄《老頑童春秋》中說:“蔡尚思教授長衫布鞋不事修飾,‘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曾在《大公報》撰文抨擊國民政府發動內戰,國亂民愁,‘全國教育經費僅夠裝備養活兩師國軍’。他的聲望,對蔣介石有巨大壓力,遂遭圍攻!v課只有提綱,口若懸河,情文并茂。他熱情歌頌商周的奴隸革命和幾千年的農民運動;他取孔孟言論之精華而揚棄其糟粕;他稱頌法家的民主精神和墨家兼愛、非攻、節用、重工的開明主張;他理智地批判康梁的改良主義;熱情擁護孫中山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他授課充滿歷史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精神,極大地影響了我的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谖倚哪恐,宛如又一位魯迅先生,從內心深處感謝恩師!
九、桑榆雖晚崢嶸在
蔡尚思治學的不二法門,乃是以古典文學入門,以中國通史為基本,以中國文化史及學術史為專業,以中國思想史為主軸的文史哲整合;他大膽爭鳴,樂此不疲,與時俱進;他主導對“孔學禮教”的“總批判”:確認傳統儒家說教是專制思想的萬惡之源;他更因對孔子思想體系的評價卓爾不群,聲名遠播海內外。
中國社科院王春瑜贈與蔡尚思先生的賀壽詩,為其世紀思想人生心路里程作了最精彩的詮釋:“百年學海一舟輕,揚帆經史任馳騁。桑榆雖晚崢嶸在,拔地蒼松有遠聲!
2006年9月4日,上海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委員會,授予蔡尚思“終身成就獎”——“學術貢獻獎”,表彰他的“學術貢獻:中國思想史研究領域里獨特見解和豐富著述”。
《文匯報》2008年7月6日
發布日期:2008-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