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一東
雙腿的競賽
長跑也叫做長距離跑,長跑最早在公元前720年的第十五屆古代奧運會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并且很快成為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長跑選手。和古代奧運會的許多項目一樣,長跑也是戰爭的產物,戰爭實踐的需要促進了長跑運動的產生和開展。古希臘從荷馬時代開始逐漸形成了一系列彼此獨立的城邦,這些城邦之間戰爭不斷。由于希臘各城邦都無正規的常備軍隊,因此各城邦都要求自己的每一個男性公民成為戰士,隨時可以拿起武器作戰。
在奴隸社會的戰爭中,戰爭的勝負基本上取決于戰士的身體素質。在當時,由于人口有限,對城邦而言,每個公民都是寶貴的戰爭資源。為了增強公民的身體素質,提高戰爭取勝的砝碼,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不輸在起跑線上”,各城邦都十分重視公民的體育訓練,尤其是和提高軍事能力有關的訓練,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訓練制度。盡管各城邦體育制度各有不同,但準備戰爭卻是共同的目的。蘇格拉底曾道出古希臘體育與戰爭的關系,他說:“每個市民絕不能成為體育的門外漢,應該具有最堅實的身體條件,一旦國家危急便能隨時出征,盡自己保衛國家的義務。”因此可以說軍事的需要是古希臘體育運動蓬勃開展的原動力。希波戰爭中希臘戰士在與波斯人一對一的搏斗時占據了明顯的優勢,他們把這種軍事上的優勢歸結為體育訓練的結果。這次戰爭的勝利,更促進了希臘體育的繁榮,奧運會便是在希波戰爭之后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代。
古希臘長跑的產生與戰爭有密切的關系。當時,騎兵還沒有大規模應用于戰爭,軍隊的運動主要依靠戰士的兩條腿來長途跑步或急行軍。在當時通訊聯絡手段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傳達命令和遞送書信主要靠人力。在傳送過程中,碰到不通車馬的地方,傳令兵必須徒步翻山越嶺。戰爭中時間就是勝利,為了及時傳達命令和情報,他們必須具備能夠持續長距離奔跑的能力,也就是要有超出一般人的力量和耐力。這樣,長跑成為軍事訓練的重要項目,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各種競技比賽包括運動會的競賽項目。頻仍的戰爭造就了古希臘的大批長跑名將,這些人具有驚人的賽跑能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永垂史冊的馬拉松鼻祖——斐地庇第斯。公元前490年,不甘失敗的波斯軍隊第二次在希臘本土登陸,在馬拉松平原布下陣勢。面對大軍壓境,雅典城一邊組織抵抗,一邊派出了他們最能奔跑的戰士——斐地庇第斯到斯巴達求救,他用35個小時跑完了雅典和斯巴達之間150公里的路程。在求救遭到拒絕后,他回到馬拉松平原參戰,最后孤軍作戰的雅典人以少勝多打敗了波斯人。還是斐地庇第斯,帶著勝利的喜訊,一口氣從馬拉松跑回雅典城的中央廣場(全長40公里),他向在那里等候戰報的雅典公民高呼:“我們勝利了!慶賀吧!”隨即便因為心力衰竭而倒在地上再也沒能起來。在歷史上留下記載的除了斐地庇第斯,還有曾在公元前404年獲得長跑冠軍的底比斯人拿斯特里斯,還有費洛里德斯——他曾同拿斯特里斯一道戰勝過特里肯的長跑名將赫布洛斯。這兩個賽跑健兒跑步的速度都很驚人,當時的人認為他們簡直不是在跑,而是在飛。
阿克尼亞的里哥克利斯在兩屆奧運會賽跑中共獲得了五項冠軍。卡里思的波利特斯無論在哪里賽跑都是優勝者。他在公元69年的212屆奧運會上獲得長跑冠軍后,稍事休息又參加了往返跑比賽,并且奪得了冠軍。
阿爾果斯的阿格奧斯在第113屆奧運會的長跑中獲得了優勝。為了把勝利的消息帶給家鄉的親人,他在獲勝當天連續跑了一百公里的路程回到阿爾果斯。
埃匹塔莫斯的一塊碑文上還有更為驚人的記載:特奧托諾斯的兒子德里莫斯在奧運會上獲勝的當天隨即從奧林匹亞出發,翻山越嶺,跑完140公里的路程,帶著勝利的歡樂回到了家鄉。
不過,在奧運會長跑史上,最受人尊敬的長跑優勝者還是斯巴達的拿達斯。古代許多歷史學家們對他的事跡都有記載。在阿爾果斯的紀念像上銘刻著這樣的碑文:“拿達斯,他跑起來有如鹿奔鳥飛一般輕盈,象魔鬼一般神速。他的敏捷、靈巧無法形容。”索里魯斯感嘆道:“唯有最有名的競技者拿達斯,才配被譽為最神速的賽跑者。拿達斯的腳絕不是一雙普通的腳。”在85屆奧運會上獲得往返跑冠軍之后,這個優秀的競技者終因勞累過度而倒斃在比賽場上。他的死使著名雕塑家米隆受到極大的震動。米隆在奧林匹亞為這位英雄塑起了紀念像。當時,在古希臘最負盛名的一位詩人也趕到奧林匹亞,為拿達斯寫了一首詩,熱情地贊頌了拿達斯和為拿達斯塑像的米隆。這首詩的全文如下:
滿懷希望的賽跑者,只有一息尚存嘴唇邊。顯而易見:兩肋深深向內踏陷。
青銅像奮勇向前,一心為奪取花冠;墓碑不能把他阻攔。
快似一陣風的競技者,他是出自米隆之手的奇跡。
令人驚嘆。
后來,不知是出于對拿達斯本人的崇敬,還是由于對米隆作品的欣賞,羅馬帝國的一個將軍把這尊塑像搬到了羅馬。
并不是所有的長跑都是那樣殘酷悲壯,也有充滿浪漫溫馨的神話傳說。女英雄阿塔蘭塔是一個既美麗又身體健康的姑娘,她比所有的男子都跑得快。據說有一次她竟然追上了一頭野豬,她赤手空拳地和野豬搏斗,最后把野豬按倒在地上。
阿塔蘭塔長大以后,變得更加漂亮健美,她的美麗引來了眾多男青年的愛慕。阿塔蘭塔的父親決定要為女兒選個好女婿。阿塔蘭塔說:“除非那個男子比我跑得快,我才愿意嫁給他。”阿塔蘭塔還提出,讓求婚者先跑,如果是求婚者被她追上,非但不能和她結婚,還要受到她的處罰。
求婚者從各地紛紛而來,和阿塔蘭塔比試高低。但是阿塔蘭塔身手不凡,求婚者一個個都敗下陣來。這時有一個青年叫希普門納斯,為了娶阿塔蘭塔為妻,便去請求女神阿富羅娣給他幫助。女神當即給了他三個金蘋果,并吩咐他說:“賽跑時,你看準時機將蘋果一只只扔在地上,阿塔蘭塔肯定會去揀的,你盡管繼續往前跑就是了。”比賽時,希普門納斯果然按照女神的話去做,結果,阿塔蘭塔輸給了希普門納斯,她只有實踐自己的諾言,嫁給了希普門納斯。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賽跑比賽基本上確定了今天田徑比賽跑步運動的雛形,為今天的賽跑奠定了基礎。千百年來,跑步始終為全世界各民族作為一種最普通的體育競技和身體鍛煉的活動,深受喜愛。
從古希臘到現代賽場
古代希臘人崇尚力量和健美,充滿肌肉力量的人體是最美好的。體育鍛煉是塑造健美人體的好方法,而跑步是最好的鍛煉。古希臘人對跑步情有獨鐘,從前13屆古代奧運會唯一的比賽項目就是“斯泰德”短跑,到后來隨著戰爭需要而逐漸增加的長距離跑、武裝賽跑,都是古希臘最普及的項目,而且其他項目也都離不開賽跑這一基本訓練。早在2500年前古希臘的一處山巖上就已刻下了這樣幾句話:
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
古希臘人把長跑稱為“道力霍薩”(Dolichos),比賽方法和中距離賽跑一樣,都是在直道上進行的。古代奧運會的長跑和現代奧運會長跑有很大區別。
首先,古代長跑是在跑道上作多次的往返跑,在跑道終點線的中央只設一個大轉向柱,每個競技者到達終點時都必須繞過這根柱石再往回跑。靠近跑道邊線的競技者在繞過轉向柱時,實際跑的距離要比中央跑道上的競技者長一些。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但在當時這個規定仍然為競技者所接受。這大概與抽簽決定跑道道次有關。古希臘人認為,抽簽的結果表達了神的意志,對神的意志理應絕對服從。
起跑的姿勢為站立式,競技者兩腳前后分立,站立在起跑線的條石槽溝上,兩腳尖分別放入溝內,身體前傾,發令官一聲令下,便向前沖出。至于途中跑的姿勢,從出土的一些描繪古希臘時期奧運會項目的器皿看來是輕擺臂、低抬腿,和短跑時的姿勢截然不同。
其次,是古希臘奧運會長跑的距離和現代不同。當時各運動會上長跑比賽的距離不盡相同。而奧運會的長跑距離是24個“斯泰德”的賽程(一個“斯泰德”是從宙斯神廟到珀羅普斯墓之間的大道長度,也是奧運會短跑比賽的距離,長200碼,約合192.27米),即約4800碼(4614米)。其他一些運動會上長跑的距離有7、12或20個“斯泰德”不等。即使最長的奧運會跑道,較之今天的長跑項目來也不算長。
在古希臘參加奧運會長跑比賽的很多都是各城邦的戰士,而獲勝者更是給予崇高的榮譽。古奧運會規定:凡參加長跑的競技者可以再參加往返跑,但不能參加短跑,參加短跑的運動員不僅可以參加往返跑,而且還可以參加武裝跑。如果一個短跑運動員分別在短跑、往返跑和武裝跑三項競賽中都獲得優勝,他就可以得到“三重勝者”的稱號。要在強手如林的多項競技中獲得這樣的稱號,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一個獲得這個榮譽的是珀列里的法拉斯,他在公元前512年的第67屆奧運會上奪得三頂桂冠。另一個獲得這種榮譽的是在73、74屆奧運會上奪得短跑和往返跑冠軍的克諾頓人阿斯特洛斯。從埃及奧克舍林霍斯發掘出來的古巴比倫文獻中,我們知道還有一個更加了不起的人物——諾多斯城邦的列奧里達斯,他一連四次獲得了“三重勝者”的光榮稱號。
但是,對于古希臘的賽跑者來說,最光榮的稱號還是“巡回優勝者”,這個稱號是贈給那些在希臘四大運動會上都獲得勝利的優勝者的。果斯島的費里羅斯是當時著名的“巡回優勝者”之一,他曾在四大運動會的賽跑中獲得過二十四次優勝。
現代奧運會的長跑比賽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直到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5屆奧運會上男子5000米和10000米比賽才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在早期的現代奧運會上,芬蘭人是當之無愧的長跑王者。在本屆奧運會上首次出場的是芬蘭長跑的代表人物之一約翰內斯?佩特里?科勒赫邁寧。科勒赫邁寧1889年出生于一個體育愛好者家庭,這次他參加了5000米、10000米兩個項目,他的勁敵是世界紀錄保持者、法國人讓?布安。后者1911年11月在巴黎的一次比賽中以30分58秒8寫下了第一個10000米世界紀錄。出人意料的是,布安沒有參加本屆10000米跑,科勒赫邁寧輕松地拿下了這項冠軍,成績是31分20秒8。但是兩天后的5000米比賽對他來說卻要艱苦得多,他碰上了在萬米賽中沒有露面的布安。
預賽時,科勒赫邁寧的成績遠落后于布安。7月10日的決賽起初科勒赫邁寧跑在前面。最后一圈時,布安加快速度開始沖刺,跑到了前面,但科勒赫邁寧毫不氣餒。離終點還有20米時兩人幾乎是齊頭并進,但最后科勒赫邁寧比布安快了一步,以14分36秒6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也是第一個奧運會5000米紀錄贏得了勝利。精力旺盛的科勒赫邁寧兩天后又在同一場地以8分36秒8創造了第一個3000米世界紀錄。不過這個項目不在本屆比賽之列。由此開始了芬蘭在奧運會長跑項目上的壟斷。科勒赫邁寧除在1000米、5000米中獲勝外,還在12000米個人和團體賽中獲得了金牌、銀牌各1枚,他一共獲得了3枚金牌,是本屆獲金牌最多選手之一。繼科勒赫邁寧之后,芬蘭又先后出現了九次奪得奧運金牌的帕沃?努米等一大批優秀長跑運動員,建立起長達四十年的奧運會長跑“芬蘭王朝”,芬蘭甚至憑借強大的長跑實力在奧運會田徑場上與世界大國美國分庭抗禮,書寫了奧運歷史上的傳奇篇章。
戰爭是人類沖突的暴力宣泄,是破壞社會文明的極致表現,而奧運會則是制止暴力戰爭、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的重要形式。表面看來兩者在是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然而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0世紀上半葉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以其巨大的破壞力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也給奧林匹克運動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第一次世界大戰使1916年柏林奧運會被迫取消;據不完全統計,32名奧運會選手戰死疆場,其中包括16名奪得過奧運獎牌的選手,如法國選手博昂、英國選手休斯敦、德國選手布勞恩。為了躲避戰爭,顧拜旦在幾位瑞士好友的幫助下,將國際奧委會總部從飽經戰亂的巴黎遷到了中立國瑞士的小城洛桑。曠日持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幾乎將奧運會毀滅,1940年的第12屆奧運會先后定在日本東京和芬蘭赫爾辛基,都被迫取消,1944年的倫敦奧運會也不幸夭折。長期而殘酷的世界大戰不僅耽誤了一大批運動員的黃金時期,而且一些優秀運動員更是沒能走出戰爭,他們中有波蘭的第一位奧運冠軍雅努什·庫索辛斯基和德國的跳遠名將盧茨·朗。奧運會的歷史寫上了充滿血淚的一頁。
在戰爭的巨大破壞沖擊下,奧林匹克運動追求和平的努力是那么不堪一擊,但是那些熱愛奧林匹克運動的人們,不論在戰爭中還是戰后,任何威脅都阻擋不了他們對奧林匹克精神的不懈追求,這其中就包括一大批優秀的長跑選手。他們中有在一戰中被毒氣傷害肺部,在安特衛普勇奪5000米金牌和10000米銀牌的法國選手約瑟夫·吉耶莫;有在赫爾辛基為波蘭獲得第一枚奧運金牌,在二戰中因參加抵抗組織而被德國法西斯殺害的雅努什·庫索辛斯基;有在戰爭中堅持長跑,后來被稱為“人類火車頭”的捷克運動員埃米爾·扎托佩克;還有在二戰中英勇負傷后重回賽場,在八年中五次獲得亞軍,最后終于奪取奧運金牌的法國長跑選手阿蘭·米蒙。
從吉耶莫、庫索辛斯基到扎托佩克、米蒙,這些偉大的長跑運動員都是軍人,他們或者從硝煙彌漫的戰場走上賽場,或者從賽場走向戰場,但他們都有著對“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都在長跑這一項目中展示著他們作為戰士、作為運動員的偉大和剛強,也展示著長跑與軍人的不解之緣。
從古希臘到現代奧運賽場,長跑運動在人們的喜愛中越來越得到普及,長跑運動也因為軍人的參與而更加充滿力量和堅毅,那一個個奔跑在奧林匹克運動場上的長跑運動員,就像戰爭中篳路藍縷卻依然昂首前行的戰士,無論是運動員還是戰士,都在展示著奧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的追求。
跑出來的勝利
近代戰爭火器的廣泛應用使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軍隊的快速行動和靈活反應成為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缺少有效運載工具的前機械化時代,士兵的雙腿依然是部隊機動的主要方式,要想在戰爭中搶得先機就必須跑過敵人,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就必須練就一雙鐵腳板。此時的軍隊訓練不僅要求長跑成為一種經常性的練習,而且加強了在長跑基礎上的行軍訓練,行軍訓練要求戰士負載一定重量的裝備快速移動較長距離后仍然具有完成任務的能力。
有著歐洲第一名將之稱的拿破侖,以征兵制和志愿兵制代替了過時的雇傭兵制,廣泛的動員和征集農民當兵,建立起一支新型的能征善戰的資產階級軍隊,在歐洲大陸所向披靡。拿破侖軍隊以善于遠距離機動迂回,作戰方式靈活而著稱,而這些正是建立在士兵嚴格正規的訓練基礎之上的,而對部隊進行長跑和行軍訓練是拿破侖軍隊的重要內容。拿破侖說過,“軍隊的力量與力學中的動力相似,是質量與速度的乘積。快速的行軍,能夠提高軍隊的士氣,足以增加取勝的機會。”“人員數量的不足,可用行軍的速度來彌補。”在長期與歐洲反法聯盟的戰爭中,拿破侖率領的法軍在大多數時候能夠以少勝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依靠快速行軍機動到敵人的翼側或后方打敗敵人。著名的烏爾姆之戰就是其中一次著名的戰役。1805年8月,奧、英、俄三國為防止法國主宰歐洲而結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迫使拿破侖放棄了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改為進軍維也納,徹底擊敗奧地利。當時費迪南大公和麥克將軍率領的奧地利軍隊據守在多瑙河谷以逸待勞阻擋法軍,俄國和普魯士軍隊正在趕來支援奧軍。而此時拿破侖的主力“大軍團”正在海峽沿岸準備進攻英國,為了趕在俄國和普魯士援軍增援到來之前打敗奧地利軍隊,拿破侖命令部隊急行軍500英里,把17萬人的主力部隊從英吉利海峽轉移到多瑙河戰線,完成了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戰略機動。到9月26日,拿破侖的大軍已經開始渡過多瑙河,在戰斗開始前,法軍贏得了主動權。
法軍的連續快速急行軍使得人數占優的奧地利軍隊被分割包圍并加以消滅,最后麥克將軍被圍在烏爾姆城被迫投降。法軍以傷亡500人,1000人受傷的代價迫使守軍16名將軍和3.3萬官兵投降。烏爾姆之戰的勝利為隨后進行的“三皇會戰”—奧斯特里茨之戰奠定了基礎。拿破侖總結說,他的這次勝利是靠士兵的雙腿,而不是靠他的刺刀贏得的。
美國軍隊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不僅擁有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和作戰理論,而且其軍人體能素質也是一流的。這種一流的體能素質是美軍堅持進行軍事體育鍛煉的結果,在美軍部隊中長跑和行軍訓練已經成為日常性的訓練之一。
根據美國陸軍《野戰條令》的標準,部隊行軍時正常步幅為30英寸,以每分鐘106步的步頻計算,行軍的速度約為4.8公里/小時。部隊每月應進行至少2次的鞏固性行軍,距離由6—8公里,負重量在人體重量的30%—40%之間,速度為每英里15—20分鐘左右。
按照美軍的體能訓練計劃,如果有三天用于身體訓練,那么有一天應該用于以中速(70%的心律儲備)進行長距離跑的練習(4—6英里);如果有五天的話,應該有一天用于進行長距離跑,一天進行行軍訓練。
美國影片《兄弟連》可以說是美軍訓練的一個寫照。101空降師第506傘降步兵團E連是一支1942年夏天才組建的部隊,官兵來自全國各地,有農民、礦工;有的來自山區一貧如洗,有的來自城市中產階級,就這樣一支幾乎全部是老百姓組成的連隊,經過一年多訓練就成為了一支優秀的空降兵連隊。在二戰的歐洲戰場上參加了一系列大仗惡仗而功勛卓著。在D日凌晨的第一次實戰中,就在猶他海灘上消滅了一個德軍加農炮連;該連率先進入卡朗唐并在荷蘭作戰孤軍堅守巴斯托涅環形防線數晝夜直到援軍到達;在阿登地區的突出部戰役中率先進行了反擊,參加了下萊茵之戰,并攻占了希特勒在貝希特斯加登的鷹巢。該連先后有200多人次傷亡,但沒有影響到全連的戰斗力,后來E連的士兵在回憶其光榮歷程時,都表達出對那位嚴厲得近乎苛刻的首任連長在戰前對他們殘酷的體能訓練表示感謝。E連在佐治亞洲的托科阿營地進行戰前訓練時,每天訓練的第一個內容就是跑步上營區附近的科拉希山,全連官兵一個不拉排成行軍隊形,喊著口號,上山3英里,下山3英里,必須在50分鐘內跑完6英里多的全程,這種訓練已經成為了E連官兵日常生活的一項程序,也正是這種長期堅持的訓練使E連官兵具有了出色的耐力和吃苦精神,在后來殘酷的戰爭中成為他們取得勝利和保存自己的法寶。
從古希臘戰爭走來的長跑運動,伴隨著人類數千年的戰爭發展而發展,長跑運動增強了人類戰爭的技能和水平,而戰爭的需要也為長跑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契機。當人類進入21世紀,熱愛長跑的人們同樣熱愛和平,愿長跑運動不再從戰爭走來,也不再走進戰爭。
健身長跑的好處
一、健身長跑可提高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機能科學實踐證實,較長時間有節奏的深長呼吸,能使人體呼吸大量的氧氣,吸收氧氣量若超過平時的7—8倍,就可以抑制人體癌細胞的生長和繁殖。其次長跑鍛煉還改善了心肌供氧狀態,加快了心肌代謝,同時還使心肌肌纖維變粗,心收縮力增強,從而提高了心臟工作能力。
二、健身長跑有利于防病治病健身長跑使血液循環加快,對排泄系統有害物質起到清洗作用,從而使有害物質難以在體內停留和擴散。據測定得知,16分鐘跑3000米或25分鐘跑5000米,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這對老年人易患不同程度的高血脂癥,繼而引起血管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病等有著良好的預防作用。
三、健身長跑有利于心情舒暢、精神愉快這種長跑因其不重視比賽勝負,只求在輕松愉快中健身,因此對緩解現代社會高節奏和激烈運動帶來的精神心理緊張十分有益。據醫學專家介紹,這種輕松愉快的運動最能促進體內釋放一種多肽物質——內啡吠,從而使人產生一種持續的欣快感和鎮靜作用。另外,由于長跑使人情緒飽滿樂觀,有助于增進食欲,加強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
長跑鍛煉對于培養人們克服困難,磨煉刻苦耐勞的頑強意志具有良好的作用。特別是對那些冬季怕冷愛睡懶覺不想鍛煉的人起到促進作用,特別是對那些冬季怕冷愛睡懶覺不想鍛煉的人起到促進作,從而使人他們嘗到健身長跑鍛煉的好處。
來源:奧運與軍事
發布日期:200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