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復興
體育競技是運用人的體能、技術、智慧、心理、意志品質(zhì)等因素,在規(guī)則允許的范圍內(nèi)進行競技以決勝負高低的對抗性活動。它與軍事對抗活動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因此,《孫子兵法》謀略思想可直接運用于體育競技活動。當然,體育競賽是遵循同一規(guī)則,在同一賽場,參與對抗,由于對抗的多輪次性,即同一賽事所遭遇到的對手一般是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對手,打法各有不同,且高水平的對手之間實力多在伯仲之間,對抗異常精彩激烈,這些特點決定體育競技更需要謀略的指導。
一、兵者,國之大事也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計篇》)
孫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用兵作戰(zhàn),這是國家的大事,它關系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可不認真考察研究。這句話表明孫子對于戰(zhàn)爭具有清醒的認識,主張慎重對待戰(zhàn)爭,體現(xiàn)了孫子嚴肅的戰(zhàn)爭觀。
歷代兵家對戰(zhàn)爭的重要性和應采取的慎重態(tài)度有十分清醒的認識。《六韜》中說:“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將。”杜牧曰:“傳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張預曰:“國之安危在兵,故講武練兵,實先務也。”李筌曰:“兵者兇器,死生、存亡系與此矣。”這些論述,無不體現(xiàn)了孫子的“重戰(zhàn)”、“慎戰(zhàn)”的思想。
體育競技,似乎只涉及到比賽的勝負問題,但從深層次文化角度看,體育競賽可以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晴雨表,“國運興,球運興”即為此理;可以是國家間溝通聯(lián)系的紐帶,如中美“乒乓外交”;可以是激發(fā)民族精神的催化劑,如“女排精神”;可以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如武術文化的傳播;也可以是拉動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種動力,如“奧運經(jīng)濟”等等。由于體育負載的功能全面多樣,我們國家始終把體育事業(yè)放在事關國家民族尊嚴、榮譽和發(fā)展前途的重要地位上,所以一貫給予重視和支持。
例如奧林匹克運動會,歷來被認為是國際上最高水平的體育賽事。爭取舉辦奧運會,為舉辦國和舉辦城市提供一個展示和發(fā)展的機會是許多爭辦國家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申辦奧運會是極為復雜而激烈的申辦國之間的競爭。其復雜性表現(xiàn)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種族關系以及申辦國的開放程度,國際社會對申辦城市的了解程度等影響著投票結果。早在1990年北京舉行第十一屆亞運會前夕鄧小平同志就建議中國申辦奧運會。1993年,中國第一次提出申辦2000年奧運會,結果以兩票之差失利。1999年,中國再次提出申辦2008年奧運會。北京奧申委為此做了大量工作:組建隊伍,征集會徽和口號,對奧運村和比賽場地等進行初步的規(guī)劃,提出了“新北京,新奧運”的理念和“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三個主題,對奧林匹克公園及主要場館進行了總體規(guī)劃和設計,完成了內(nèi)容包括經(jīng)濟、法律、文化、環(huán)保、財政、交通、通訊、醫(yī)療、安保、保證書等18個方面近700多張表格、總字數(shù)20余萬字的《申辦報告》,全面展示了北京舉辦奧運會的條件和能力,清晰地描繪了未來8年新北京的輪廓。在7月13日莫斯科會議上,我國代表團通過9名同志的陳述、多媒體演示和三個影視片,集中展示了北京最突出的優(yōu)勢,向國際奧委會,也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國政府的莊嚴承諾和北京舉辦奧運會的條件和信心,鞏固了多數(shù)委員對我國的支持,結果在第二輪投票中我國以絕對優(yōu)勢贏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
這次申奧的成功一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指導和全力支持,這是申奧成功的根本保證;二是我國迅速增強了的綜合國力和欣欣向榮的發(fā)展前景,贏得了世界普遍的認可和信心;三是全國人民和社會各界包括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以各種方式表達的對申奧活動的全力支持,這是申奧成功的基本保證;四是中國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和迅速發(fā)展的體育事業(yè),這是申奧成功的重要條件;五是大力開展的對外宣傳和廣交朋友,使我們爭取到了奧委會多數(shù)委員的支持。所以這次申奧也是“國之大事”,整個申奧過程充滿變數(shù),競爭異常激烈。
二、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
孫子曰:“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計篇》)
孫子這段話的意思是,政治就是要讓民眾與君主的意愿一致,這樣,在戰(zhàn)爭中就可以讓他們?yōu)閲溃瑸閲慌挛kU。孫子在其他地方講的“上下同欲”、“修道保法”也都體現(xiàn)了他“重道明理”是勝利之本的思想。古人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昌,失道者亡”來說明“得道”在治國治軍中的決定作用。歷代兵家對此都十分重視。賈林曰:"將能以道為心,與人同利共患,則士卒服,自然心與上者同也。"王皙曰:"道,謂主有道,能得民心也。夫得民之心者,所以得死力也,得死力者,所以濟患難也。"張預注"上下同欲者勝"說:"百將一心,三軍同力,人人欲戰(zhàn),則所向無前矣。"
孫子“重道明理”思想在體育競賽中則體現(xiàn)為一種高尚的道德追求,也就是運動員參賽的動機和目的。如果運動員能有“為國爭光”、“弘揚國威”的參賽動機,就能產(chǎn)生為國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動力。我們國家許多優(yōu)秀運動員的成功經(jīng)驗都驗證了這個思想的重要性。
我國著名體操運動員李寧在洛杉磯舉行的第23屆奧運會體操單項決賽前的一天,不慎在練習中拉傷胸大肌,疼得連手都抬不起來,深夜兩三點鐘還合不上眼,可到了決賽場上,李寧決心拼死一搏,為國爭光,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奧運會賽場上。比賽中,他全然忘記了傷痛,顯露出一副生龍活虎的氣勢,跳越騰空、連翻帶旋、動作驚美異常,奪得三枚金牌,讓五星紅旗多次飄揚在奧運會賽場上。領獎后,李寧在回答記者時說:"我們盡了最大努力報答全國人民,十億人民會和我們一樣歡笑的。"
我國著名中長跑運動員王軍霞在第25屆奧運會5000米比賽中,遭遇到愛爾蘭、肯尼亞等多國選手的圍追堵截,不斷受到他們的擠、撞、推等干擾。但她穩(wěn)住情緒,靈活應對,到最后800米時殺出重圍,旋風般第一個沖向終點,贏得一枚分量極重的奧運會金牌。賽后在回答一個記者關于獎金問題的提問時,王軍霞回答說:“我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祖國的榮譽在跑。”
上述兩則,都體現(xiàn)出我國優(yōu)秀的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是以國家、民族榮譽為第一位,進而產(chǎn)生了能克服艱難險阻各種困擾的精神動力,奮勇拼爭,為國爭光。因此,重視對運動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樹立國家利益第一的參賽動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我國體育界多年來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經(jīng)驗。這些同時也充分證明,孫子“重道明理”思想在體育競技方面有著廣泛的運用價值。
三、擇人而任勢
孫子曰:“故善戰(zhàn)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勢篇》)
孫子這句話說的是,善于作戰(zhàn)的人,要依靠有利的態(tài)勢取勝,而不茍求于部屬,因而他就能選到適當?shù)娜瞬牛煤蛣?chuàng)造有利的態(tài)勢。
在戰(zhàn)爭中,指揮員處于全局性、關鍵性位置,指揮者的決策決定了軍隊的各項行動。因此,指揮員的地位和作用對戰(zhàn)爭勝負具有舉足輕重的決定性作用。劉邦曾說:“置將不善,一敗涂地。”諸葛亮也說:“夫?qū)⒄撸嗣鶓乙玻晒χ狄玻湼V酪病!彼浴皳袢恕本褪沁x擇適當?shù)闹笓]員,這是用兵作戰(zhàn)的主要條件和重要保證。“任勢”則體現(xiàn)了指揮員的指揮藝術。同樣的兵力,在高明的指揮員的指揮下,就可以化平庸為神奇、變不利為有利。用孫子的話說:"任勢者,其戰(zhàn)人也,如轉(zhuǎn)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zhàn)人之勢,如轉(zhuǎn)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勢篇》)曹操曾說:"求之于勢者,專任權也。不責于人者,權變明也。"《武經(jīng)總要》也說:"夫大將受任,必先料人,知其材力之勇怯,藝能之精粗,所使人各當其分,此軍之善政也。"
體育競賽也是斗智斗勇的活動,高明的教練員可以通過自己的調(diào)教,改變一支隊伍的精神面貌和技戰(zhàn)術水平,可以使一支平庸的隊伍獲得驚人的戰(zhàn)績。比如我們所熟知的中國足球隊教練米盧蒂諾維奇即為一例。中國足球隊在征戰(zhàn)世界杯外圍賽的歷程中已經(jīng)歷了40多年的磨難,在屢次失敗的情況下,中國隊于2000年初聘請了南斯拉夫人米盧蒂諾維奇擔任中國國家足球隊主教練。米盧先生帶有南斯拉夫人的體育天賦和執(zhí)著。他曾于1986年率領墨西哥隊首次打入世界杯賽8強;1990年他任哥斯達黎加國家隊主帥,奇跡般地把這支由業(yè)余球員組成的弱旅首次帶進世界杯決賽圈,并一舉打入16強;1994年他又率領美國隊首次打入世界杯賽16強;1998年又將尼日利亞隊帶進世界杯16強。執(zhí)教中國隊后,他針對中國隊背負40多年的心理重壓,開始了與中國足球的碰撞,從球員、媒體、球迷到足協(xié)官員,在碰撞中充分展示了他非常倔強的一面。他以其新的快樂足球理念注入到中國足球隊隊員的心中,逐漸樹立了中國足球的信心。他還具有獨特的隊伍整合能力,先后確定了中國隊17次集訓名單,全國14支甲A球隊主力的半數(shù)入過米盧的"法眼"。米盧還用盡心機對每個位置都安排多名球員競爭,為賽事漫長的征戰(zhàn)儲備隨時能征調(diào)并來之即能完全領會其戰(zhàn)術意圖的球員。他帶領中國國家隊球員演練多種戰(zhàn)術打法,從進攻套路、防守陣形到定位球戰(zhàn)術。2002年世界杯外圍賽小組賽中,中國隊楊晨、黎兵等鋒將意外受傷,李金羽、李毅等立即被火線征調(diào)入隊投入比賽并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十強賽中,楊晨、郝海東、吳承瑛、江津、李明等主力球員因傷或紅牌等因素造成隊伍減員,他將事先準備好的新人李霄鵬、安琦、楊璞、曲波等推出,他們在場上都作出了出色的表現(xiàn),為中國隊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了一批新人。米盧先生還善于轉(zhuǎn)變球員的情緒,他的法則就是“態(tài)度決定一切”。郝海東和孫繼海這兩名實力出眾的球員,一度對米盧意見很大,米盧先生并不計較,他采用恩威并重的手法,使他們既能服從米盧先生的指揮,又化解了他們之間的矛盾,沒有出現(xiàn)“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正是在米盧先生精心調(diào)教與指揮下,這支曾不被人抱以信心的球隊昂首邁進了世界杯決賽圈的大門。
中國足球隊此次殺入世界杯決賽圈,除了其他因素外,正確聘用米盧先生可說是關鍵性的用人選擇。否則,我們也許還會在決賽圈外徘徊游蕩。再有就是放手米盧先生的指揮權,使米盧先生能按自己的意圖組建隊伍、布置戰(zhàn)法,發(fā)揮其指揮的“神奇”特點。中國隊的成功也充分證明孫子的“擇人而任勢”思想確是指揮作戰(zhàn)應遵循的重要原則。
四、將者,國家安危之主也
孫子曰:“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作戰(zhàn)篇》)
孫子此話的意思是說,懂得用兵奧妙的將領,是民眾生死的掌握者,國家安危的主宰者。孫子特別強調(diào)帶兵之將所負責任的重要性。他還說:“夫?qū)⒄撸瑖o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謀攻篇》)歷代兵家也十分重視知兵之將的重要。曹公曰:“將賢則國安也。”杜牧曰:“民之性命,國之安危,皆由于將也。”王皙曰:“將賢,則民保其生,而國家安矣。否則民被毒殺,而國家危矣。”張預也說:"民之死生,國之安危,系乎將之賢否。"毛澤東同志也說過一句名言:"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孫子關于將帥在國家和軍隊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觀點同樣適用于體育競賽運動。
當年,袁偉民同志接手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后,樹立了女子排球打翻身仗的指導思想。他教育隊員要樹立為國拼搏、為國爭光的思想。在訓練中他嚴格要求,細摳技術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每個隊員的特點,形成以我為主、靈活多變、巧快結合、兇穩(wěn)兼?zhèn)涞膽?zhàn)術風格。為了培養(yǎng)能適應世界大賽各種困難條件的承受能力,他有意設置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和困難,包括從飲食、作息時間到賽場環(huán)境等困難因素,以培養(yǎng)運動員頑強的作風和承受能力。在他的培養(yǎng)訓練下,中國女排打了漂亮的翻身仗,成為三大球中惟一奪得過世界三大賽事冠軍的隊伍,女排的精神也成為鼓舞各條戰(zhàn)線上的人們奮勇拼搏的代表精神。
率領中國男子體操隊勇奪悉尼奧運會男子團體金牌的教練員黃玉斌也是我國教練員隊伍中的佼佼者。當年,他的隊友紛紛出國發(fā)展,他毅然留在培養(yǎng)他成材的中國體操隊,一干就是17個年頭。他說:“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將中國體操男隊帶到悉尼奧運會的冠軍領獎臺上,不把遺憾帶到下個世紀……”為此,他瞄準世界體操技術發(fā)展的前沿,大膽創(chuàng)新,形成“難、新、美、穩(wěn)”的技術風格。他在訓練中嚴格要求,幾乎變得"不近人情",隊員動作稍有失誤或不標準,就得立刻加練。主力隊員邢傲偉一次做自由體操結束動作時轉(zhuǎn)體和空翻時機沒掌握好,一連被加練了多次,他和邢傲偉一起分析錄像、查找原因,直到掌握好為止。即使隊內(nèi)測驗,也按國際比賽陣勢評分,氣氛十分嚴肅。但當隊員的表現(xiàn)實在令人滿意時,他也難掩笑容,暗暗叮囑食堂師傅做頓香香的山東肉餡包子。
這兩則事例,一個是教練袁偉民帶領中國女排實現(xiàn)“三連冠”;一個是黃玉斌帶領中國男子體操隊首次奪得奧運會金牌。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愛崗敬業(yè)、嚴格管理、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指揮調(diào)度。他們用辛勤的汗水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他們的成功說明,孫子的“將者,國家安危之主也”的論述在體育競技活動中也是十分適用的。
五、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孫子曰:“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謀攻篇》)
孫子認為: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每戰(zhàn)都不會有危險;不了解敵人但了解自己,或者勝利,或者失敗;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次用兵都會有危險。
孫子的“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這句指導戰(zhàn)爭普遍規(guī)律的話語已成為著名的軍事格言,受到歷代軍事專家的重視。孟氏曰:“審知彼己強弱之勢,雖百戰(zhàn),實無危殆。”張預曰:“知彼知己者,攻守之謂也。知彼則可以攻,知己則可以守。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茍能知之,雖百戰(zhàn)不危也。”(均見《十一家注孫子》)毛澤東同志說:"中國古代大軍事學家孫武子書上'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這句話,是包括學習和使用兩個階段而說的,包括從認識客觀實際中的發(fā)展規(guī)律,并按照這些規(guī)律去決定自己行動克服當前敵人而說的;我們不要看輕這句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毛澤東又說:"孫子的規(guī)律,'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論持久戰(zhàn)》)
孫子“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所揭示的真理,對體育競技同樣具有普遍的指導作用。
1982年在秘魯舉行的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上,美國女排在前幾場連續(xù)以3比0戰(zhàn)勝中國、日本、蘇聯(lián)三強。原來,美國女排為了戰(zhàn)勝這幾個強隊早就派出科研人員對中國、日本、蘇聯(lián)等女排強隊的訓練、競賽情況進行了收集。他們采用錄像手段對這幾支球隊的訓練、比賽情況進行錄制,并進行電腦分析,詳細分析了包括每個隊員在內(nèi)的站位、攻防路線、擊球動作等技戰(zhàn)術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情況,寫出了長達600多頁的調(diào)研報告,然后進行了針對性極強的模擬訓練,做到了"知彼知己",結果,在第一階段中以絕對優(yōu)勢進入半決賽。但在半決賽的關鍵一仗中,卻以0比3意外輸給了秘魯隊,原因是事先對秘魯隊沒有給予重視,情況不熟,再加上秘魯隊是主場,觀眾支持秘魯隊的喊聲震天動地,使美國隊隊員心理發(fā)生了嚴重的變化,技戰(zhàn)術水平難以發(fā)揮,結果失去了決賽的機會。
1995年,世界網(wǎng)球ATP大賽在印地安維爾斯舉行。王位爭奪戰(zhàn)由同為世界網(wǎng)球名將的美國選手桑普拉斯和阿加西對陣。阿加西的打法是站位離底線較近,善于迎前搶點扣殺,尤其是反手擊球兇狠有力,且步法靈活,接發(fā)球能力較強,連奪美國公開賽、澳大利亞公開賽冠軍,排名直逼頭號選手桑普拉斯。針對阿加西的特點和勢頭,桑普拉斯在對陣中充分發(fā)揮自己技術全面、發(fā)球兇狠和正手攻擊快速有力、上網(wǎng)截擊能力強的特點,以控制落點為主,拉開阿加西的防線,一有機會或從反手變直線攻擊、或是從反手跑至正手抽殺得分;同時,他的發(fā)球命中率高,常常直接得分。慢慢地阿加西的失誤率增加,攻擊力下降,信心逐漸動搖,被桑普拉斯直落三局敗北。
在上述兩例中,美國隊先勝后敗,原因是運用“知彼”謀略不全面,結果對強隊勝了,對弱隊意外翻船。第二例桑普拉斯戰(zhàn)勝阿加西就是對阿加西打法熟悉,打法對頭,針對阿加西的打法搶攻在前,攻其弱點,壓制了阿加西的優(yōu)勢,取得了勝利。
六、知戰(zhàn)之地,知戰(zhàn)之日,則可千里而戰(zhàn)
孫子曰:“故知戰(zhàn)之地,知戰(zhàn)之日,則可千里而戰(zhàn)。”(《虛實篇》)
孫子這句話說的是,能預先知道交戰(zhàn)的地點、地形,能預先知道交戰(zhàn)的日期,就可以奔襲千里去打仗。孫子對天時、地利條件對戰(zhàn)爭勝負的影響十分重視。他說:“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zhàn),勝之半也。”“知天知地,勝乃可全。”(《地形篇》)
后世兵家對天時、地利對戰(zhàn)爭的影響作用也十分重視。梅堯臣曰:“知彼知己,而不知地形,亦或不勝。”張預曰:“順天時,得地利,取勝無極。”(《十一家注孫子》)劉伯承同志也說:“我們要認真研究河川、山地、道路、城砦以及地形平坦、起伏、開闊對敵我行動和火力發(fā)揮的影響,只有對敵情、地形判斷正確,善于集中優(yōu)勢兵力,又善于利用地形,對準敵人之弱點,實施突然襲擊,才能收到殲敵之效。”(《劉伯承指揮藝術》)這些論述,都表明歷代兵家對天時、地利條件的重視。
在體育競賽中,天時、地利同樣是影響比賽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不予重視,也會受其影響甚至會功敗垂成。因此,在重大賽事比賽之前,必須要全面了解賽地的天氣、地理環(huán)境,做好應對準備,才不致于影響水平的正常發(fā)揮。
1986年,第十屆亞運會在韓國漢城舉行。為了使我國運動員了解和適應比賽地點的天氣、地理環(huán)境,我國氣象部門對漢城的有關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了解到漢城與我國東南地區(qū)城市時差近一小時,時差問題不大;海拔高度和九月份氣溫條件也和我國東南地區(qū)城市相似,但漢城九月份多陰雨天氣,降水量明顯多于我國這些地區(qū),對室外競賽項目影響較大。針對這些情況,我國運動員來到東南沿海城市進行適應性和抗干擾性訓練。結果,在比賽中沒有受到不利的影響,以94枚金牌總數(shù)名列參賽國榜首。
1995年,國際網(wǎng)球ATP賽事的主戰(zhàn)場移到歐洲,開始了泥地場地的比賽。泥地賽場是由紅泥土摻以一定比例的沙子鋪設而成的。這種場地非常特殊,從外觀看,場地呈紅色;從性能上看,球在泥地上反彈得高而慢,選手要想得分要花費很大的力氣。這種場地對擅長打室內(nèi)場地球的一些選手影響很大,如美國著名選手桑普拉斯很少能在這種場地取得好成績。在這個系列的比賽中,奧地利的“鐵漢”托馬斯·穆斯特卻如魚得水,連奪包括巴塞羅那、馬德里、里斯本、蒙特卡洛、羅馬等站泥土場地的冠軍,保持23場全勝的紀錄,擊敗了貝克爾、費雷拉、張德培、布魯格拉和拉爾森等五位排名世界前十位的選手,令人刮目相看。究其原因是得益于他出色的泥地比賽技術。他充分掌握了泥土地的特性,以強有力的正、反手上旋抽殺將對手死死逼在底線,他扎實的基本功使他能與對手在底線周旋幾十板并迫使對手回球失誤,尤其是他果敢的上網(wǎng)截擊使對手很難掌握比賽的節(jié)奏。他能在泥土場地比賽中連續(xù)取勝,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兩則戰(zhàn)例,第一例是中國體育代表團對賽地條件了解全面,準備充分而沒受比賽地點天氣、地理等環(huán)境的影響,取得了金牌總數(shù)第一。后一例是穆斯特充分利用地利的有利因素,如虎添翼,擊敗各路高手,連奪各賽站冠軍。
七、多算勝,少算不勝
孫子曰:“夫未戰(zhàn)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zhàn)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計篇》)
孫子說的是開戰(zhàn)前就預計能夠取勝,是因為籌劃周密,勝利條件充分;開戰(zhàn)之前就預計不能取勝,是因為籌劃不周,勝利條件不足。籌劃周密,條件充分就能取勝;籌劃疏漏,條件不足就會失敗,更何況不作籌劃,毫無條件呢?我們根據(jù)這些觀察,誰勝誰負就顯而易見了。
孫子非常重視“先謀后戰(zhàn)”的用兵之道,他在《計篇》中還提出以“五事”、“七計”的對比來預測雙方的勝負。他的這個指導思想深受后世兵家重視。《古今圖書集成》說:“先謀后事者昌,先事后謀者亡。”《百戰(zhàn)奇略》說:“未戰(zhàn)之時,先料將之賢愚,敵之強弱,兵之眾寡,地之險易,糧之虛實,計料已審,然后出兵,無有不勝。”
同樣,在體育競賽中,“先謀后戰(zhàn)”也是用兵取勝必須遵循的原則。
在2001年第4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中國男隊奪冠的對手是擊敗了瑞典隊的比利時隊。比利時隊的主力是大、小塞弗。大塞弗正手和接發(fā)球技術好,近年來,又加強了反手的攻擊力;小塞弗同樣是位善于搶攻,打法兇狠、相持力好的一位選手。決賽前的晚上,中國乒乓球隊代表團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分析。中國隊決定由士氣旺盛、發(fā)揮出色的新人劉國正、馬琳打一、二號主力。劉國正打法兇猛、意志品質(zhì)堅強,在半決賽與韓國金澤洙的比賽中打得天昏地暗,力克金澤洙。馬琳力擒柳承敏扭轉(zhuǎn)了勝負的局面。孔令輝雖在與韓國比賽中輸?shù)魞蓤觯那蚵愤m合打歐洲球員,為了減輕他的壓力,把他排在三號位,讓他與對方實力稍弱的布拉塔諾夫相碰。決賽開始,比利時隊果然以大塞弗、小塞弗出任一、二號主力。而外國同行卻捉摸不透中國隊突然把劉國正、馬琳放在第一、第二單打位置的用心所在。果然,開局后,馬琳首先與大塞弗相對。馬琳在先負一局情況下,第二局開始加強了臺內(nèi)球的處理,控制大塞弗的攻擊,伺機正手或側身猛攻對手兩角,連板兩局。這場勝利,震懾了比利時隊的士氣。第二場,劉國正上場,他狠狠抓住小塞弗近網(wǎng)小球弱的毛病,又連下兩局取勝。孔令輝在第三局順利拿下布拉塔諾夫,中國隊重新奪回了斯韋思林杯。
這場比賽,中國隊謀劃準確,敢于起用小將擔綱,完全出乎對手的預料,決賽場面完全按中國隊事先謀劃設想的情況進行,可以說,中國隊早就勝算在先了。
八、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孫子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恒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九地篇》)
孫子此段話的意思是:善于統(tǒng)率部隊的人,能使部隊像率然蛇一樣。“率然”是恒山地方的一種蛇。擊它的頭,尾就來救應;打它的尾,頭就來救應;打它的腰,頭尾都來救應。
孫子這段話說的是作戰(zhàn)的協(xié)調(diào)性問題。他主張,在作戰(zhàn)行動中各部分要相互照應,協(xié)調(diào)一致,做到“其相救也,如左右手”,要“攜手如一人”,形成“率然”之勢,這樣才能主動靈活,步調(diào)統(tǒng)一,形成有利的作戰(zhàn)態(tài)勢。
在體育競賽中也一樣,一支球隊如能恰當布局、密切配合,形成攻防轉(zhuǎn)換協(xié)調(diào)順暢的陣勢,攻得應手、防得穩(wěn)健,就能掌握場上的主動權;否則就會相互脫節(jié),各自為戰(zhàn),漏洞屢出,被動挨打。所以,整體協(xié)調(diào)性如何對勝負的影響極大。
2001年9月15日,中國足球隊在沈陽五里河主場迎戰(zhàn)“中亞狼”烏茲別克斯坦隊。烏隊屬于歐洲力量型打法,多名主力在國外俱樂部隊踢球,實力較強。此戰(zhàn),烏隊排出361陣形,意在加強中場的控制,遏制中國隊的中場和邊路進攻。上一場比賽,卡塔爾隊對中國隊時曾采用過這個陣法,與中國隊打得難解難分。中國隊教練米盧先生排出442陣勢。前鋒線由郝海東、楊晨組成一前一后的攻擊線。郝海東突前以加強對對方的威脅,楊晨大部分時間稍向后拉加強中國隊的中場,這樣中國隊的陣型就可變成451,中場人員也由4名增至5名。楊晨利用他體力好,速度快的特點,經(jīng)常殺出參與前鋒攻擊,壓迫對方后衛(wèi)難于向前。在進攻套路上,中國隊加強了兩個邊路的攻擊,左前衛(wèi)吳承瑛和右邊衛(wèi)孫繼海輪番前插助攻,屢屢撕開對方防線。尤其是孫繼海,他利用自己嫻熟的腳下功夫或插底線、或轉(zhuǎn)切對方肋部,頻頻突破對方防線20號球員的防守,多次創(chuàng)造下底傳中和定位球進攻的機會。而當吳、孫攻上時,中方后衛(wèi)線在范志毅的統(tǒng)領下,迅速補位,直到孫、吳歸位。由于中國隊的輪番攻擊,把戰(zhàn)火燒到對方門前,迫使對方中場球員跟著后撤到自家門口防守,他們的中場優(yōu)勢化為烏有,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進攻,前鋒線孤立無援,幾乎失去了作用。與此同時,中國隊還在對方防區(qū)打出了以往不常見的復雜套路,馬明宇、祁宏、吳承瑛、楊晨等多次在小范圍內(nèi)傳切反插,令對方難以防范。中國隊利用兩次定位球機會,由后衛(wèi)李瑋峰和范志毅分別破門,取得了極為關鍵的3分。
這場比賽中國隊打得流暢自然,配合默契,攻防協(xié)調(diào)自如,攻如水銀瀉地,防如道道堵墻,形成了如孫子所說的“率然”之勢,完全控制了場上的節(jié)奏。反觀對手,雖然個人能力突出,但整體配合缺乏默契,前后脫節(jié)、左右難顧,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攻防。這場比賽的勝利,使中國隊在出線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賽后,連米盧先生自己都難以掩飾自己的欣喜之情,他喜不自禁地說:“這是我?guī)е袊犚詠泶虻米詈玫囊粓霰荣悺!?/p>
九、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孫子曰:“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形篇》)
孫子這句話說的是,善于指揮作戰(zhàn)的人,先要做到不會被敵人所戰(zhàn)勝,然后待機戰(zhàn)勝敵人。孫子主張要“有備無患”,要“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九變篇》).《淮南子·兵略訓》說:“善用兵者,必先?諸己而后求諸人,先為不可勝而后求勝。”《鹽鐵論·險固》說:“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于人。”《投筆膚談》說:“凡欲勝人,必先以敵不可勝我之事為之于己,而后乘隙以攻之。”這些論述,都是強調(diào)用兵作戰(zhàn)應遵循先要做到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再尋機破敵,爭取勝利的基本原則。
體育競賽是一種實力間的對抗,要想取得對抗的勝利也需要做到首先不被對手所戰(zhàn)勝,再尋找取勝破敵的機會。
例如中國乒乓球隊的孔令輝是我們熟知的著名選手,他奪冠的道路也曾經(jīng)歷過酸甜苦辣。1995年,在天津舉行的第43屆世乒賽上孔令輝風光無限,連奪男團、混雙、男單三枚金牌,世界排名上升到第一位。一帆風順的孔令輝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卻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因心理壓力過重被韓國選手金澤洙所淘汰,失掉了內(nèi)心最想得到的分量最重的奧運會男單金牌。4年后,又迎來了悉尼奧運會。孔令輝決心摘取金牌實現(xiàn)乒乓球冠軍大滿貫。為此他做了艱苦的準備:技術上,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有所提高,進攻更兇猛,相持能力更強,球路更加刁鉆多變,令每一個世界高手都大感頭疼;心理上,經(jīng)過磨煉,更加成熟。孔令輝自己也說:“我覺得我的球長了,尤其是反手的防守比過去要好。以前和老瓦(瓦爾德內(nèi)爾)打,總是接不好他的發(fā)球,但現(xiàn)在能比較清楚地看清他的旋轉(zhuǎn)。因此,打起他來就覺得壓力小多了。當然,在奧運會上我的對手還很多。除了老瓦和佩爾森,普里莫拉茨、薩姆索諾夫、金澤洙也不好打。”但孔令輝自己卻充滿信心,他說:“要是能打出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哪怕稍差一點,奧運會我都有機會。”果然,在悉尼奧運會決賽中,孔令輝再遇瓦爾德內(nèi)爾,經(jīng)過一番龍爭虎斗,孔令輝以3比2戰(zhàn)勝對手,奪得奧運會金牌,實現(xiàn)了“大滿冠”的愿望。
奪得悉尼奧運會女子10米氣手槍金牌的我國選手陶璐娜,在悉尼奧運會上首先打開了我國選手奪冠的突破口。此前,陶璐娜雖然也拿過世界杯賽冠軍,但教練許海峰頂住壓力和人情,將她雪藏暗處,苦練基本功,進一步培養(yǎng)她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zhì)。許海峰教練還為她制訂了一整套針對賽場各種困難應對的預案。臨近比賽時,安排她提前進入角色,多做空槍練習,并且還不對她提出任何名次指標,要她“重視過程,不想結果”,放心比賽。果然,許海峰的“預則立”的作法產(chǎn)生了效果。陶璐娜在賽場上始終不想奧運冠軍之事,她“放手做動作”,“該出手時就出手”,偶爾不順時也不慌亂,“感覺槍特別穩(wěn)”,在資格賽上就打出了平奧運紀錄的390環(huán)的好成績。進入決賽后,許海峰又要求陶璐娜打得再慢一點,并將每發(fā)命中指標下調(diào)到96環(huán),以穩(wěn)制勝。賽場上,陶璐娜穩(wěn)扎穩(wěn)打,而其對手面對陶璐娜的穩(wěn)定發(fā)揮卻相繼出現(xiàn)了緊張失誤,結果陶璐娜以488環(huán)的好成績?yōu)橹袊犝∠つ釆W運第一金。
這兩則奪冠戰(zhàn)例都充分體現(xiàn)出孫子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用兵之道。孔令輝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失利后埋頭苦練,從技術到心理承受能力上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陶璐娜則在教練許海峰潛心安排與指導下,心態(tài)輕松,穩(wěn)步而行。盡管也都是力拼苦斗,但都信心十足,發(fā)揮出色,體現(xiàn)了“打鐵還得自身硬”的道理。
十、因利而制權
孫子曰:“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計篇》)
孫子此話的意思是:籌謀有利的方略已被采納,于是就造成了一種態(tài)勢,作為外在的輔助條件。所謂態(tài)勢,就是憑據(jù)有利于己的條件,靈活應變,掌握作戰(zhàn)的主動權。在這里,“因利”就是發(fā)現(xiàn)和利用各種有利的因素和條件;“制權”就是制訂克敵制勝的計謀并進行合理的布置以形成對敵的優(yōu)勢地位。孫子的“因利而制權”的以我為主的作戰(zhàn)思想受到后世兵家的重視。梅堯臣說:“定計于內(nèi),為勢于外,以助成勝。”張預曰:“所謂勢者,須因事之利,制為權謀,以勝敵耳。”(均見《十一家注孫子》)毛澤東同志也說過:”戰(zhàn)爭的勝負,固然決定于雙方軍事、政治、經(jīng)濟、地理、戰(zhàn)爭性質(zhì)、國際援助諸條件。然而不僅僅決定于這些,僅有這些,還只是有了勝負的可能性,它本身沒有分勝負。要分勝負,還須加上主觀的努力,這就是指導戰(zhàn)爭和實行戰(zhàn)爭,這就是戰(zhàn)爭中的自覺的能動性。“(《毛澤東選集》478頁)毛澤東同志還說:“主動權不是任何天才家所固有的,只是聰明的領導者從虛心研究和正確地估計客觀情況,正確地處置軍事政治行動所產(chǎn)生的東西。”(《毛澤東選集》412頁)
在體育競賽中,“因利制權”同樣是克敵制勝的法則之一。許多聰明的教練員、運動員就是應用這條法則戰(zhàn)勝強勁對手的。
2001年1月20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WBC超次輕量級拳王爭霸賽中,有“漂亮男孩”之稱的美國著名拳手梅威瑟“因利制權”,盡顯表演之天賦,以10個回合戰(zhàn)勝挑戰(zhàn)者--美國拳手科拉萊斯衛(wèi)冕成功。
梅威瑟的特點是具有令人畏懼的速度、技術和組合優(yōu)勢,以及強烈的自信心。對手科拉萊斯也非等閑之輩,他身高臂長,刺拳威力大。這場賽事,引起輿論界的注意,被稱為“沙漠風暴”。梅威瑟在比賽中力爭主動,他以令人稱奇的出拳速度、準確的拳法和腳下的快速移動,讓以重拳見長的科拉萊斯嘗盡了挨揍的苦頭。梅威瑟的左刺拳和左右手的組合拳頻頻命中科拉萊斯,然后在科拉萊斯準備施展重拳前快速躲開,前6回合比分一路領先。而科拉萊斯這位從未嘗過敗績的IBF冠軍,他的重拳雖具有很大殺傷力(過去33勝中27場擊倒對手),但在梅威瑟的快速躲閃和移動面前,總是顯得慢半拍,幾乎無法給對手造成威脅。在第七回合、第十回合,梅威瑟用快拳5次將其擊倒,迫使科拉萊斯的教練在第十回合向裁判揮動白毛巾認輸。梅威瑟最終將WBC拳王金腰帶再次高高舉起。據(jù)電腦統(tǒng)計,全場比賽,梅威瑟共出拳414次,命中220次;而科拉萊斯僅出拳205次,命中只有60次。
這場比賽被新聞界稱之為是速度與力量之間的較量。梅威瑟充分利用自己速度快、拳法準的優(yōu)勢抑制住了科拉萊斯的特長,以快速運動戰(zhàn)的方式避免陣地戰(zhàn),做到了“因利而制權”,他的拳像機關槍子彈頭一樣快速地射向?qū)κ值念^部、腰部。反觀科拉萊斯幾乎像一門榴彈炮一樣,總是笨拙地轉(zhuǎn)動炮口尋找目標,然而不等炮彈射出目標又滑到了別處。節(jié)奏上的遲緩,使他始終處于被動挨打的地步。
十一、踐墨隨敵,以決戰(zhàn)事
孫子曰:“踐墨隨敵,以決戰(zhàn)事。”(《九地篇》)
孫子此話的意思是,作戰(zhàn)指揮要依敵情變化,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作戰(zhàn)計劃,做到敵變我變,才能因敵而制勝。在《地形篇》中,孫子還提出:“故戰(zhàn)道必勝,主曰無戰(zhàn),必戰(zhàn)可也;戰(zhàn)道不勝,主曰必戰(zhàn),無戰(zhàn)可也。”也是強調(diào)“因敵而制勝”。歷代兵家也持這種主張。梅堯臣曰:“舉動必踐法度,而隨敵屈伸,因利以決戰(zhàn)也。”張預曰:“循守法度,踐履規(guī)矩,隨敵變化,形勢無常,乃可以決戰(zhàn)取勝。”劉伯承同志在總結1942年反掃蕩軍事經(jīng)驗時說過:“各級首長在一個機動戰(zhàn)役意圖之下,必須預見情況的演變,因勢利導,果斷行事,努力完成殲敵的任務。”毛澤東也說:“認識情況的過程,不但存在于軍事計劃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軍事計劃建立之后。當執(zhí)行某一計劃時,從開始執(zhí)行起,到戰(zhàn)局終結止,這是又一個認識情況的過程,即實行的過程。此時,第一個過程中的東西是否符合于實況,需要重新加以檢查。如果計劃和情況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須依照新的認識,構成新的判斷,定下新的決心,把已定計劃加以改變,使之適合于新的情況。部分地改變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戰(zhàn)都是有的,全部地改變的事也是間或有的。魯莽家不知改變,或不愿改變,只是一味盲干,結果又非碰壁不可。”(《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在體育競技中,“踐墨隨敵,以決戰(zhàn)事”同樣是通變應敵的主要法則。
例如,在2001年舉行的亞洲足球十強賽中,中國隊面對中亞、西亞諸強,因敵變化、隨機而戰(zhàn),打得有板有眼、有章有法。首戰(zhàn)阿聯(lián)酋隊,中國隊主場要力爭3分,同時也要為打好隨后的幾場比賽開個好頭。所以中國隊一上場就以我為主,加強攻擊,并大膽啟用新人李霄鵬,開場僅三分鐘,李霄鵬即攻破對方球門,大振了中國隊士氣。隨后,中國隊又連進兩球,上半時便以3比0領先。下半時中國隊玩起了“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令對方無機可乘。第二、第三兩場均為西亞客場,對阿曼隊確立了“后發(fā)制人”的策略,在頂住阿曼隊隊員的猛攻和不順的裁判判決之后,中國隊后發(fā)制人,巧力破敵,以2比0拿到了理想的3分。其后對卡塔爾隊,中國隊打平即為勝利。此役,前鋒線派出曲波與謝暉頂替郝海東與楊晨,在先失一球情況下,不急不躁,耐心周旋,由李瑋峰在第88分鐘把握住定位球的機會頭球破門,把“黑色三分鐘”還給了卡塔爾隊。第四場面對“中亞狼”烏茲別克斯坦隊,中國隊排出最佳陣容。兩個邊路與前鋒穿插傳遞緊密配合,利用兩次定位球機會,力斬“中亞狼”于五里河體育場。
第五場客場挑戰(zhàn)阿聯(lián)酋隊,中國隊此時已積10分雄居小組第一,隊員信心十足。開場之后,反客為主,大膽進攻,一直控制場上的局勢,第42分鐘,“游俠”祁宏接到在對方兩名后衛(wèi)盯防下的孫繼海的一記落點極佳的長傳球,以一個精彩的魚躍沖頂攻破阿隊大門。下半場中國隊頑強頂住對手的反撲,再拿寶貴的3分。第六場,中國隊只要戰(zhàn)勝來挑戰(zhàn)的阿曼隊,就可以提前出線。比賽開始后,中國隊由于根偉頂替因黃牌累計不能出場的祁宏首發(fā)上場,并在第28分時中路跟進搶點射門得分,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了米盧用人的“神奇”。第七場在已獲出線資格情況下,中國隊攻勢如潮,主場3比0大勝卡塔爾隊,結束了數(shù)年來”逢卡不勝“的歷史。第八場,中國隊盡遣替補隊員上場,意在鍛煉新軍,雖在最后半分鐘以一球小負,但中國隊終于實現(xiàn)了幾代足球人44年的夢想,昂首闊步挺進了世界杯決賽圈。中國隊“十強賽”的征程,做到了“踐墨隨敵,以決戰(zhàn)事”的作戰(zhàn)要求,在布陣方面,隨敵而變;在用人方面,不拘一格;隊員們在場上該攻則攻、該守則守、該快則快、該慢則慢,掌握場上節(jié)奏,展現(xiàn)出成熟心態(tài),打出了中國隊的風格和水平,可圈可點,盡顯了“神奇教練”米盧先生的高妙,為中國足球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十二、兵之情主速
孫子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九地篇》)
孫子認為用兵之理,貴在神速,要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候,走敵人料想不到的路線,攻擊敵人沒有戒備的地方。他還說:“兵貴勝,不貴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作戰(zhàn)篇》)歷代兵家也持同樣主張,梅堯臣說:“兵機貴速,當乘人之不備。乘人之不備者,行不虞之道,攻不戒之所也。”《武經(jīng)總要》中說:“見利則疾,未利則止。趨利乘時,間不容息。先之一刻則太過,后之一刻則失時也。”《纂輯武編》中說:“兵以速為策者,其機在速。譬猶獵者之逐獸,兔起鶻落,少縱則失之。”恩格斯在《土爾其戰(zhàn)爭的進程》中說:“拿破侖就這樣做過,而且此后每個軍事長官都知道,行動的迅速可以彌補軍隊的不足,因為這樣可以在敵人還沒有來得及集中兵力以前就進行襲擊。”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中也說過:“速決戰(zhàn)不是心里想要如此做就做得成功的,還須加上許多具體的條件。主要的條件是準備充足,不失時機,集中優(yōu)勢兵力,包圍迂回戰(zhàn)術,良好陣地,打運動中之敵,或打駐止而陣地尚不鞏固之敵,不解決這些條件,而求戰(zhàn)役或戰(zhàn)斗的速決,是不可能的。”
在體育競賽中,迅雷不及掩耳,疾電不及瞬目的攻擊,常常是克敵制勝的法寶。我國著名女子柔道選手袁華在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決賽中遇到日本選手冢田真希。袁華的特點是動作迅猛快捷。變招多、發(fā)力快,兇狠有力。在比賽中,她常貌似輕松而不輕敵。她說:“每一個對手都會有弱點,比賽制勝就是要抓對手的弱點。”在前三輪,袁華速戰(zhàn)速決,分別用26秒、25秒和19秒戰(zhàn)勝對手。決賽時,她與冢田相遇。冢田上場后,也不含糊,開始就和袁華架起雙臂對峙,防備袁華近身施招。16秒后,袁華嘴角一緊,作出第一個動作--背負投,但冢田真希似乎早有準備,身子向后一沉,躲過了這一招。可她想不到的是袁華緊接著使出第二招--小內(nèi)刈,把她放倒,然后用固技把她“定”在榻榻米上動彈不得。袁華干凈利落、淋漓痛快、兇狠迅捷,連勝四將,為中國代表團奪得首枚金牌。
2000年5月,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杯場地自行車賽上,我國選手姜翠華遇到500米計時賽項目世界紀錄保持者--弗倫茜婭。這是悉尼奧運會前最后一次“熱身賽”。在備戰(zhàn)奧運會的訓練中,教練李紅新認真分析了姜翠華的優(yōu)勢和弱點,她的優(yōu)勢是在于高速耐力好,500米比賽的后程速度不減;弱點是起動速度慢于弗倫茜婭。針對這個弱點,教練對她進行了瞬間起動的針對性訓練,使她的起動速度有了提高。果然,在比賽中,倒數(shù)第二個出發(fā)的姜翠華快速起動,騎出了35秒004的好成績。其中,起動前半程的用時已與弗倫茜婭不相上下。而最后一個出發(fā)的弗倫茜婭雖然在前半程充分發(fā)揮了她的特長,但在后半程中卻遜于姜翠華。結果,姜翠華以006秒的優(yōu)勢奪得冠軍。
兩個戰(zhàn)例,都以速戰(zhàn)取勝。袁華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以招數(shù)兇狠快捷速戰(zhàn)速決;姜翠華是克短揚長,以快制快,在高速對抗中搶先爭勝。十三始如處女,后如脫兔
孫子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九地篇》)
孫子此話說的是,開始時等待時機要像大姑娘那樣沉靜,誘使敵人放松戒備;然后像脫逃的兔子那樣迅疾發(fā)起攻擊,使敵措手不及,無法抵抗。孫子在這里強調(diào)這種行動要具有的兩個要素。一是“靜以誤敵”,以假像欺騙敵人;二是要迅疾而襲。因為戰(zhàn)機出現(xiàn),稍縱即逝,必須乘隙而動,打敵猝不及防,寸劍封喉。歷代兵家對孫子的突然襲擊的用兵法則十分推崇。曹操曰:“敵有間隙,當急入之也。”張預曰:“守則如處女之弱,令敵懈怠,是以啟隙。攻則猶脫兔之疾,乘敵倉卒,是以莫御。”《草廬經(jīng)略》中說:“兵者,機之行之者也……亦有先緩而后速者。緩者令其馳備,速者乘彼不虞,彼既弛備而不虞我之至,則無往不克,發(fā)無不中也。”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也說:“在戰(zhàn)役和戰(zhàn)斗上面爭取速決,古今中外都是相同的。”
在體育競技中,這種先靜后動,或待機而動、創(chuàng)造戰(zhàn)機并抓住戰(zhàn)機進而取勝的情況是常常發(fā)生的。聰明的運動員往往在這種斗智方面略勝對方一籌,這樣就能在一場難分難解的比賽中搶先勝出。
楊揚是我國短道速滑優(yōu)秀選手。在參加2000年世錦賽1500米決賽前,她先后參加了友好運動會、荷蘭交流賽、世錦賽團體賽等5個大賽。決賽中,三名韓國選手全部入圍。1500米是韓國的傳統(tǒng)強項,該項的金牌韓國選手志在必得。進入決賽的還有保加利亞名將拉達諾娃,形勢對楊揚十分險峻。開賽后,韓國隊采用了變速疲敵的戰(zhàn)術,讓三名選手中實力較弱的選手一次次變速沖滑,逼著楊揚跟隨,以拖垮楊揚。楊揚穩(wěn)住情緒,隨在后面待機而動,到剩最后5圈時,拉達諾娃從斜刺里突然殺出,跑在最前邊,真是前邊有虎,后邊有狼。楊揚決定,還是先隨其后,穩(wěn)住戰(zhàn)機。只剩最后兩圈了,楊揚突然加速,把拉達諾娃甩在了身后……。場外的韓國教練不住地搖頭,臉上的表情很復雜,失望中攙雜著驚訝與佩服。
2001年全國第九屆運動會女子場地自行車爭先賽在兩名著名的遼寧國手王艷和姜翠華之間展開。開賽后,兩人速度都很慢,互相較著勁,在上高坡時,兩人幾乎同時定車。因為誰都清楚,在最后一圈,誰變道好,卡住里道誰就將獲勝。姜翠華在前不時回頭揣摩王艷的意圖,王艷在后伺機而動,暗藏殺機,場上氣氛十分緊張。突然間姜翠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里道猛然間封死,同時加速;王艷也同時發(fā)力,但想超過姜翠華卻難上加難了。姜翠華如脫韁野馬,一路狂奔,率先沖線,奪得金牌,王艷僅以半個車輪之差獲得銀牌。
兩則戰(zhàn)例,都體現(xiàn)了“始如處女”、“后如脫兔”的風格特點。楊揚是先隱藏殺機,尾隨而進,乘對手稍懈,突然加速,搶先沖線。姜翠華則是先觀察揣摩,試探對手,后看準時機,搶先卡位,一鼓作氣,奪得金牌。
十四、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孫子曰:“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軍爭篇》)
孫子這段話說的是,軍隊在作戰(zhàn)初期士氣飽滿,過了一段時間,就逐漸懈怠,到最后士氣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開敵人初來時的銳氣,等待敵人士氣懈怠衰竭時再去攻打它,這是掌握士氣的方法。孫子“避銳擊惰”用兵之道已為歷代兵家所重視。《曹劌論戰(zhàn)》中指出:“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杜佑說:“避其精銳之氣,擊其懈惰欲歸,此理氣者也。曹劌之說是也。”梅堯臣曰:“氣盛勿擊,衰懈易敗。”張預曰:“凡人之氣,初來新至則勇銳,陳久人倦則衰。故善用兵者,當其銳盛,則堅守以避之,待其惰歸,則出兵以擊之。此所謂善治己之氣,以奪人之氣者也。”《百戰(zhàn)奇法》中說:“敵初來氣銳,且當避之,伺其疲敝而擊之,則勝。”毛澤東同志在談到“誘敵深入”的戰(zhàn)爭經(jīng)驗時說過:“如果進攻之敵在數(shù)量和強度上都超過我軍甚遠,我們要求強弱的對比發(fā)生變化,便只有等到敵人深入根據(jù)地,吃盡根據(jù)地的苦楚,如同第三次'圍剿'時蔣介石某旅參謀長所說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又如'圍剿'軍西路總司令陳銘樞所說的'國軍處處黑暗,紅軍處處明亮'之時,才能達到目的。這種時候,敵軍雖強,也大大減弱了;兵力疲勞,士氣沮喪,許多弱點都暴露出來。”他還說:“孫子說的‘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就是指的使敵疲勞沮喪,以求減殺其優(yōu)勢。”(均見《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
“避銳擊惰”也是體育競技中克敵制勝的法寶。
1996年11月9日,在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米高揚大飯店,曾擁有IBF和WBA兩條金腰帶的美國著名拳王霍利菲爾德與擁有世界拳擊協(xié)會(WBA)重量級王冠的泰森展開了誰是當前世界拳壇重量級的“頭號殺手”的絞殺戰(zhàn)。賽前,新聞界、拳擊界一致認為:泰森必勝無疑,而且比賽不會持續(xù)很多回合,賭城拉斯維加斯對這場比賽的賭率最高時曾達到過18賠1泰森勝。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在于泰森在年齡、體力、力量和速度上均強于已經(jīng)34歲的霍利菲爾德,霍氏在1995年12月的比賽中第八回合被里迪克·鮑所擊倒,且報界盛傳霍氏心臟患過病。但以“勇士”著稱的霍利菲爾德并非等閑之輩,他的左手直拳和快速組合拳也曾讓許多對手嘗盡苦頭,尤其是他的全面的技術和豐富的經(jīng)驗更是無人可比。比賽開始后,泰森咄咄逼人的氣勢和凌厲的攻勢曾驗證了賽前人們的估計,而霍利菲爾德則以精湛的技術多次頂住并瓦解了泰森的許多攻勢,特別是當泰森發(fā)動進攻后,霍利菲爾德利用身高臂長的優(yōu)勢立即貼上去摟住泰森,使其無法繼續(xù)施展其“殺傷力”極強的左右手組合拳。霍利菲爾德的避銳拖延消耗戰(zhàn)術漸漸顯露出效果。到第六回合時,久攻不下的泰森顯得有些急躁,很多時候進攻顯得輕率貿(mào)然,時機選擇不當,且對經(jīng)驗豐富的霍利菲爾德的糾纏戰(zhàn)術缺少辦法,而未能給對手造成致命的威脅,反而被霍利菲爾德抓住其一次左手勾拳擊空,身體失重且全部暴露的機會,一記左勾拳擊中,使其倒地一次。隨著戰(zhàn)局的進一步發(fā)展,泰森的體力消耗過大,信心顯得有些不足,而霍氏則越戰(zhàn)越勇,到第十回合,以一串凌厲的組合拳將左眼眶受傷的泰森打得神志不清,終在第十一回合交出了WBA的金腰帶。此戰(zhàn)獲勝,霍利菲爾德成為繼阿里之后拳擊史上第二位能三次奪得世界重量級冠軍的人。
2001年11月19日在廣州舉行的全國第九屆運動會女子萬米長跑決賽中,遼寧選手董艷梅、劉敏等馬家軍選手參賽。比賽開始后,馬家軍幾名運動員一直跑在第一集團軍里面,但都沒有領跑。廣東的任秀娟、解放軍的魏亞楠交替領先。比賽一直在比較平和的狀態(tài)下進行著。8000米過后,輪流領跑的幾名運動員體力逐漸不支,選手彼此之間也拉開了距離。到剩下最后兩圈時,董艷梅聽到看臺上馬俊仁發(fā)出的信號后,迅速超越領跑的火車頭選手孫英杰,一騎絕塵,將孫英杰拉下50多米,第一個沖向終點。
上述兩則戰(zhàn)例,霍利菲爾德取勝泰森,是他十分清楚泰森取勝大多都是速戰(zhàn)速決,泰森在他取勝的37場比賽中,有18場僅用一個回合,有5場用了兩個回合,兩場用了三個回合,便見分曉。如對世界拳王斯平克斯僅用了91秒,勝威廉姆斯只用了92秒。所以霍氏只要拖住泰森就將勝利的籌碼拿到了自己手中。對于董艷梅的奪冠,教練馬俊仁說:“我們賽前布置,今天不管前邊跑得多快多慢,我們都不領跑,保存實力,到后程開始發(fā)力,把對手拖垮。”這兩則戰(zhàn)例,都是運用“避銳擊惰”戰(zhàn)術成功的范例。
十五、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
孫子曰:“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勢篇》)
士氣,是組成戰(zhàn)斗力的重要因素,高昂的士氣,飽滿的斗志,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所蘊藏的戰(zhàn)斗力;低下的士氣,衰敗的斗志,也可以使戰(zhàn)斗力受到極大的損傷。但士氣的高低是可以轉(zhuǎn)化的,正如孫子所說的混亂可以轉(zhuǎn)化為嚴整,怯懦可以轉(zhuǎn)化為勇敢,弱小的態(tài)勢也可以轉(zhuǎn)化為強大的態(tài)勢。當然,反之也是一樣。正因為士氣對戰(zhàn)斗力有著重大影響,所以中國古代兵家都十分重視對士卒士氣的激勵、調(diào)動,以提高自己士兵的士氣。《吳子》曰:“凡制國治軍,必教之以禮,勵之以義,使有恥也。夫人有恥,在大足以戰(zhàn),在小足以守矣。”《四囊書》中說:“兵之所以戰(zhàn)者氣也,氣之所以激者怒也。方其氣勇怒盈,雖童稚亦有死志;及其氣衰怒解,雖勇士亦無斗志。”因此,“善用兵者,養(yǎng)其氣,蓄其銳,怒時出而用之。有所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百戰(zhàn)奇法》中說:“凡與敵戰(zhàn),須激勵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戰(zhàn)。”毛澤東同志也說:“無論何方失敗,都直接地、迅速地引起失敗者方面的一種新的努力,就是企圖挽救危局的努力,使自己脫出這種新出現(xiàn)的不利于我有利于敵的條件和形勢,而重新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我不利于敵的條件和形勢去壓迫對方。”(《中國革命的戰(zhàn)略問題》)激勵士氣,扭轉(zhuǎn)局面,不僅在軍隊作戰(zhàn)中是十分重要的用兵法則,也同樣是體育競賽的用兵法則。
中國男子體操隊在近年來的世界錦標賽上,曾三次奪得團體冠軍,獨缺一塊分量最重的奧運會金牌。奪取奧運會金牌成了中國幾代體操人追逐的夢想。為此,在悉尼奧運會賽前,中國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發(fā)出了充滿血性的誓言:一定要奪得這枚金牌。悉尼奧運會體操比賽開始的兩天,中國男隊出師不利,在吊環(huán)、跳馬、雙杠比賽中接連出現(xiàn)這幾年都不曾出現(xiàn)過的失誤,落后于中國隊的主要對手俄羅斯隊0173分,俄羅斯隊總教練更揚言說在奧運會上我們從不輸給中國人。面對這種沉重的壓力,中國代表團連夜做總教練黃玉斌和隊員們的思想工作。指出,不是我們訓練的水平和能力不如俄羅斯隊,俄羅斯隊在發(fā)揮很好的情況下,也只領先我們0.173分,只要我們放下包袱,正常發(fā)揮水平,冠軍就肯定是我們的。體操中心領導高健還給隊員們講了項羽背水一戰(zhàn)的故事,激發(fā)隊員們的斗志和信心。中心領導又適當?shù)卣{(diào)整了隊員上場的一些動作難度,以加強穩(wěn)定性。高健臨出發(fā)前高聲激勵隊員們說:“放開一搏是生路,否則便死路一條,我們沒有退路了。”果然,士氣高昂的中國隊小伙子們在這以后的比賽中信心十足,大多超水平發(fā)揮,一路領先于俄羅斯隊。在中國隊咄咄逼人的氣勢威懾下,俄羅斯隊員們反而膽怯了,他們背上了預賽領先的思想包袱,頻頻失誤。中國隊一鼓作氣,摘取了夢想中的奧運金牌。
1981年在日本舉行的世界杯女子排球賽上,中國隊首次登上冠軍臺,實現(xiàn)了賀龍元帥生前的“三大球要打翻身仗”的誓言。在這次比賽的最后一場比賽中,中國隊只要能拿下兩局就可以不管最后勝負如何登上冠軍寶座。在前兩局的比賽中,中國隊氣勢如虹,干凈利落直下兩局,從來未嘗過世界冠軍滋味的女排隊員們興奮得集中不起自己的注意力了。場上形勢開始逆轉(zhuǎn),日本隊乘中國隊員興奮過度、配合混亂、失誤過多之機,連板兩局,打成2比2平。決勝局上,教練袁偉民火了,用非常嚴厲的語氣對隊員們說:“要知道,我們是中國人,你們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祖國人民在電視機前看著你們,要你們拼,要你們搏,要你們?nèi)佟_@場球不拿下來,你們要后悔一輩子!”由于過分激動,袁偉民眼睛都紅了,語氣顫抖。隊員們從未見過袁教練這種表情和語氣,如夢方醒,終于拿下了關鍵性一局的比賽。為中國隊最后奪得冠軍寫下完美的句號。
這兩則戰(zhàn)例,都體現(xiàn)了士氣轉(zhuǎn)化影響比賽結果的道理。前一例是中國體操隊領導采用激勵配合減壓的思想工作方法,使隊員們從壓力中解脫,超水平發(fā)揮了自己的技術優(yōu)勢,反超對手取勝。后一例是教練袁偉民猛施清醒劑,及時調(diào)整了隊員們的情緒和心態(tài),變混亂為清醒,拿下關鍵的一局比賽。
十六、兵因敵而制勝
孫子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虛實篇》)
孫子這段話說的是,水因地勢的高低而制約其流向,用兵根據(jù)敵情的不同而采取不同打法。所以,用兵作戰(zhàn)沒有固定不變的態(tài)勢,沒有一成不變的戰(zhàn)法。能夠根據(jù)敵情變化采取不同方法獲勝,就叫做用兵如神。孫子“因敵制勝”的用兵原則是歷代兵家用兵的關鍵。曹操曰:“勢盛必衰,形露必敗,故能因敵變化,取勝若神。”杜牧曰:“兵因敵之應,則可變化如神也。”梅堯臣曰:“隨而變化,微不可測。”張預曰:“兵勢已定,能因敵變動,應而勝之,其妙如神。”《何博士備論》中說:“法有定論,而兵無常形。一日之內(nèi),一陣之間,離合取舍,其變無窮,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書,而應無窮之敵,則勝負之數(shù)戾矣。”《陣紀》中指出:“用兵之術,唯因字最妙,或因敵之險以為己固,或因敵之謀以為己計,或因其因而復變用其因,或?qū)徠湟蚨背似渌颍瑒t用因而制勝者不可言窮矣。”毛澤東同志也說:“列寧說: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zhì)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于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他還說:“當著革命的形勢已經(jīng)改變的時候,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領導方式,也必須跟著改變。”(《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這些論述,都體現(xiàn)了兵家對“因敵制勝”用兵之道的推崇。軍事斗爭如此,在體育競賽中,這個道理同樣適用。
2002年1月13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一場拳擊比賽中,由世界拳擊協(xié)會(WBA)的超次輕量級冠軍古巴的卡薩馬約爾對世界拳擊組織(WBO)超次輕量級冠軍巴西的弗雷塔斯。卡薩馬約爾身高臂長,擅長直拳和組合拳,曾獲得過世界冠軍和奧運會冠軍,有“古巴導彈”的綽號。目前,他保持二十六場全勝紀錄,其中十六次擊倒對手。弗雷塔斯出拳速度快,力量大,極具殺傷力,有“巴西炸彈”的稱號。他保持三十場全勝紀錄,二十九場擊倒對手。兩人相遇,格外引人注目。這場比賽,可稱作是“龍爭虎斗”。比賽開始后,弗雷塔斯針對卡薩馬約爾技術全面,身高臂長的特點,采取“貼身快打”的戰(zhàn)法,用其兇狠無比的重拳猛攻對手的頭部和腹部,并用快速移動的腳步封堵對手移動的路線,在前五個回合中多次攻破對方左撇子防線,占據(jù)了點數(shù)優(yōu)勢。其后,卡薩馬約爾加強了攻勢,而弗雷塔斯則采取快速移動,避實擊虛,待機反擊的戰(zhàn)法,逐漸消耗對手攻擊的力量。最后五個回合,弗雷塔斯利用對手力量下降,速度減慢的機會,重新加強攻擊,左右重拳猛攻對方,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廝殺。最后,弗雷塔斯憑點數(shù)戰(zhàn)勝了卡薩馬約爾。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男子氣手槍決賽中,我國著名選手王義夫在預賽中以五百八十五環(huán)成績名列第二,落在羅馬尼亞名將巴比的后面。中午休息時,教練和隊友們紛紛給他出主意,認為暫列第二,不是壞事,可少受干擾或少背包袱;同時,在這種高水平競賽中,很難保證每名選手一點差錯都不出。因此,教練給王義夫制訂新的戰(zhàn)術原則:決賽十發(fā)子彈,不必苛求十環(huán),保持放松、平穩(wěn),能達到每發(fā)平均96環(huán)即可。一旦落后,不要急追,如果領先,也不急于求成,只要穩(wěn)住陣腳,就會逼迫對手犯錯誤。果然,在下午的決賽中,王義夫一改過去出槍快的特點,一槍一槍打得十分平穩(wěn),比分逐漸逼近巴比,而巴比則顯得有些緊張,壓力增大,信心下降。到第9發(fā)子彈時,王義夫?qū)⒈确肿菲健W詈笠粯寷Q勝負,王義夫槍舉起來又放下,他要沉住氣等待對手先放槍。“啪”,巴比的槍果然先響。王義夫扭頭一看電子計分牌,上面顯示8.9環(huán)的數(shù)字。到最后四十秒時,王義夫再次舉起了槍,將槍瞄向了靶心,就在瞄準擊發(fā)的最佳時機,輕輕扣動了一下,電子計分牌上顯示出97環(huán)的字樣,王義夫以08環(huán)的優(yōu)勢反超對手為我國贏得寶貴的一枚金牌。
兩則戰(zhàn)例,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因敵制勝”。弗雷塔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點,掌握住攻防節(jié)奏,該攻就攻,該守就守,使卡薩馬約爾陷于被動挨打之中。王義夫則以“攻心奪氣”的心理戰(zhàn)法,致敵慌亂,乘機取勝。
十七、利而誘之
孫子曰:“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勢篇》)
孫子此段話的意思是,所以善于調(diào)動敵人的人,以假像迷惑敵人,敵人就會聽從調(diào)動;用小利誘惑敵人,敵人就會前來奪取。以利誘惑敵人,并預備重兵伺機破敵。孫子的“以利誘敵”的思想是他詭道制敵的方法之一。《吳子》說:“其將愚而信人,可詐而誘;貪而忽名,可貨而賂。”曹操曾說:“以利動敵也。”杜牧說:“以利動敵,敵既從我,則嚴兵以待之。”《百戰(zhàn)奇法》中說:“凡與敵戰(zhàn),其將愚而不知變,可誘之以利。彼負利而不知害,可設伏兵以擊之。”毛澤東同志也說過:“須知任何高明的敵軍指揮員,在相當長時間中,要不發(fā)生一點過失,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乘敵之隙的可能性,總是存在的。敵人會犯錯誤,正如我們自己有時也弄錯,有時也授敵以可乘之隙一樣。”(《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毛澤東同志還說:“關于喪失土地的問題,常有這樣的情形,就是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這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原則,如果我們喪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戰(zhàn)勝敵人,加恢復土地,再加擴大土地,這是賺錢生意。”(同上)
在體育競技活動中,人們也常常用“利而誘之”的方法達到自己取勝的目的。
我國第一個連續(xù)三屆獲得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冠軍的莊則棟以兩面攻的凌厲打法而聞名乒壇。他還頭腦靈活,善用策略,常常設置陷阱引誘對方上當。他在談到他取勝的經(jīng)驗體會時說過:“我在與攻球選手們比賽時,常是先發(fā)一個小球到對方的左近網(wǎng),與此同時將身體左移,貌似要側身搶攻了,這時,我的右方區(qū)域雖然出現(xiàn)了空檔兒,但這是故意網(wǎng)開一面,引誘對方襲擊。我在身體往左側斜時,身體重心仍放在前腳掌上,暗中蓄勢準備右角。對方襲擊我的右前空檔兒,這球正中我的下懷。這是空城實兵,偷襲者反遭襲擊。”(《創(chuàng)與闖》)
每年一次的“豐田杯”足球賽是由歐洲足球冠軍杯聯(lián)賽的冠軍隊與捧得南美解放者杯的冠軍隊在東京舉行的一場比賽,向人們展示的是南美與歐洲不同風格精湛足球藝術的碰撞。在前五屆比賽中,南美人的靈巧飄逸戰(zhàn)勝了以英格蘭和德國球隊為代表的歐洲人的勇猛剛強,場上展示的是純粹的南美足球風格與歐洲足球的原味。那些在南美大草原上長大的小伙子們無拘無束的奇思妙想和天馬行空式的即興發(fā)揮令場上那些精于制造槍炮機械、身體剽悍的歐洲人無可奈何。那時,世界足球的重心在南美。
但在1985年到1994年的十年間,這架天平開始持平了。隨著歐洲人手中拎著沉甸甸的錢袋和一張張合同,大拋美元把南美那些足球天才收購到歐洲。高工資、高待遇對于那些在貧民窟中長大的南美球星們具有無限的誘惑力。一些在上屆比賽中還代表南美參賽的球星,下屆就多數(shù)穿上了歐洲俱樂部隊的隊服,于是“豐田杯”變成了南美足球與融合歐洲和南美足球風格的歐洲拉丁派之間的對抗了,“豐田杯”賽場出現(xiàn)了一種互有勝負的對峙局面。
從1995年起,隨著歐洲拉丁派打法的日益成熟,南美人的技巧融入到以講求陣法作戰(zhàn)的歐洲球員身上,再加上歐洲人特有的速度和力量優(yōu)勢,歐洲人在職業(yè)足球方面走到了南美人的前邊。就是在這年,一群激情洋溢的荷蘭小伙子擊敗了巴西的格雷米奧隊,也打破了南美足球與歐洲足球維持了十年之久的對抗平衡。“豐田杯”變成了歐洲球隊的天下,在隨后的7屆比賽中,他們只讓南美人捧走可憐的一次冠軍,世界足球的重心轉(zhuǎn)移到了歐洲。
上述兩則,第一則是在戰(zhàn)術運用上,莊則棟采用“利而誘之”戰(zhàn)法,賣關子設陷阱,對手如見利而進,就會反遭突襲。第二則是歐洲人用金錢招來大批南美球星到歐洲俱樂部隊去踢球,向南美人學到了精湛的足球技術,改變了歐洲足球的風格,也改變了南美與歐洲足球?qū)沟母窬郑斎荒厦廊艘矔谶@種交流中獲益。但畢竟使人看到商業(yè)利益對體育的影響。
十八、怒而撓之
孫子曰:“怒而撓之。”(《計篇》)
孫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對脾氣暴躁容易發(fā)怒的人,可采用故意挑逗激發(fā)的方法,使他發(fā)怒失控,進而制敵取勝。激敵以怒也是古代兵家所推崇的制敵之法。杜牧曰:“大將剛戾者,可激之令怒,則逞志快意,志氣撓亂,不顧本謀也。”張預曰:“彼性剛忿,則辱之令怒,志氣撓惑,則不謀而輕進。”《歷代名將事略》中說:“誤敵之方,不可悉數(shù)……一在形之;欲東而形以西,欲西而形而東……;一在致之;以怒而致,以情而致,挑以害而致…….皆誤敵之要也。”這些論述,說明古人對這種作戰(zhàn)方法也是給予足夠的重視的。在體育競賽中,激敵以怒也是在一些情況下可采用的戰(zhàn)法。
1996年12月14日,號稱“壞小子”的波蘭重量級拳王戈洛塔與美國著名拳手里迪克·鮑對壘。戈洛塔性格暴躁,容易發(fā)怒。在與里迪克·鮑的第二個回合交手中,戈洛塔曾將鮑擊倒一次,里迪克·鮑站起來后發(fā)起了反攻,將戈洛塔的左眼眶擊破一道口子,血流不止。此時,戈洛塔被激怒了,他不由分說照著對方的小腹部就是一拳,并用頭撞擊對方,因嚴重犯規(guī)被罰掉一分。第三回合,戈洛塔被里迪克·鮑擊倒后,再次犯規(guī),又被扣一分。在其后的幾個回合中,戈洛塔逐漸占了上風,里迪克·鮑則頑強的與之對抗周旋,戈洛塔恨不得一拳擊倒里迪克·鮑,到第九回合最后兩秒時他再次撒野,故意將拳擊中對方下腹,里迪克·鮑痛苦地捂住下身,場內(nèi)噓聲四起,裁判考頓毫不客氣地將“壞小子”罰出局。
1994年2月在美國加州舉行的美國網(wǎng)球公開賽中,美國運動員達文波特和莉·雷蒙德對陣費爾南德斯和娜·茲韋列娃。費爾南德斯與娜·茲韋列娃合作了4個年頭,獲得過9個國際大賽雙打冠軍。費爾南德斯發(fā)球好,接球和抽擊技術相當出色,但她情感脆弱,經(jīng)常莫名其妙地發(fā)火。在雙方比賽過程中,費爾南德斯覺得莉·雷蒙德與她有心作對,就故意將球擊出球場。同伙茲韋列娃勸解她,她又毀壞了一個球拍。由于情緒波動,兩人的配合兩個失誤,結果以4比6敗下陣來。
這兩則戰(zhàn)例,都是因選手心理素質(zhì)較差,暴烈易怒,失去冷靜接連。戈洛塔是被擊中頭部因而流血和急于取勝造成情緒激動而犯規(guī)被罰出局。費爾南德斯也是因?qū)﹃嚥豁槪瑢Ψ疆a(chǎn)生不滿情緒影響了自己心態(tài),造成技術失控而失敗。
十九、卑而驕之
孫子曰:“卑而驕之。”(《計篇》)
孫子這句話說的意思是,表面裝作軟弱卑下的樣子,使敵驕縱輕信,然后乘機破敵。“驕兵必敗”,這是兵家常理。老子說:“禍莫大于輕敵。”因此,高明的將領總是設法使敵輕信,制造戰(zhàn)機。諸葛亮說:“多方策以誤之,候其隙以間之,乘其衰以擊之。”梅堯臣曰:“示以卑弱,以驕其心。”王皙曰:“示卑弱以驕之,彼不虞我,而擊其間。”《百戰(zhàn)奇略》中說:“凡敵人強盛,未能急取,須當卑詞厚禮,以驕其志,俟其有間可乘,然后破之。”“卑而驕之”意在奪敵心、亂敵謀,能而示之不能,強而示之弱,使敵生驕心、迷視覺,麻痹大意,輕敵致敗。孫子示卑、示弱,驕敵、縱敵的策略,在體育競技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1992年8月1日,巴塞羅那奧運會男子百米決戰(zhàn)在蒙錐克山主賽場舉行。世界的目光都注視著美國短跑名將伯勒爾。任何人都沒注意來自英國的32歲老將克里斯蒂。“人們都認為我歲數(shù)大了,可我不相信這個。”克羅斯蒂心里不平,卻不抗辯。他的一切行動都做得很隱蔽,讓人覺得他克里斯蒂并沒有什么可怕的,起碼,伯勒爾相信了這一點。半決賽中,伯勒爾輕松地跑出了9秒97,再次領先同組的克里斯蒂第一個到達終點。決賽時,伯勒爾、克里斯蒂道次相鄰,發(fā)令槍響,克里斯蒂“噌”的一聲躥出了起跑線,而向來靈敏的伯勒爾反應遲緩,起跑明顯比別人慢了半拍,他只能看著越跑越快的克里斯蒂在他的前面第一個沖過終點線。興奮異常的克里斯蒂披著英國國旗繞場一周,伯勒爾悄然離開了賽場。克里斯蒂顯然對自己的戰(zhàn)術安排和“瞞天過海術”的成功很為得意,他說:“人們說我歲數(shù)大了,體力不適宜跑短跑,我不相信這個。”他的目標就是要拿金牌,就是戰(zhàn)勝伯勒爾,但是他先穩(wěn)住了伯勒爾,讓伯勒爾先勝兩場,卻在關鍵時刻突下殺手,一舉建功。
2000年在英國謝菲爾德舉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一千五百米決賽中,中國選手楊揚面臨3名韓國選手聯(lián)手圍攻。槍響后,韓國隊實力最弱的那名選手一次次變速往前沖,逼著楊揚跟她往前沖,目的是消耗楊揚的體力,等到最后沖刺時,再由另外兩名選手坐收漁人之利。這招很有效,楊揚的體力在消耗下降。她用手扶著腿,大口大口地喘氣。她的一舉一動全被場外的韓國教練看在眼里,他得意地笑起來。剩下最后六圈時,他伸出指頭示意后面的兩名隊員加速超越楊揚,楊揚排在了第三位。兩名韓國隊員在加速,卻仍沒把楊揚甩下。還剩最后兩圈時,在全場驚異的目光中,這個剛才還被累得快不行了的中國女孩突然風一般掠過兩名韓國選手第一個沖過了終點。賽后,楊揚說:“當時我確實是比較累了,再在最前面滑肯定堅持不到最后,因此希望后面那兩名韓國選手能沖到前面把速度帶上去,我跟在后面滑,積攢一下沖刺的體力。于是裝成累得不行的樣子。結果,韓國教練果然中計了。”
這兩則戰(zhàn)例,都是先示弱穩(wěn)敵、驕敵,使敵不備,然后突然殺出,致對手于死地的戰(zhàn)法。
二十、善戰(zhàn)者,其勢險,其節(jié)短
孫子曰:“是故善戰(zhàn)者,其勢險,其節(jié)短。勢如NFDB4弩,節(jié)如發(fā)機。”(《勢篇》)
孫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善于指揮打仗的人,他所造成的態(tài)勢是險峻的,他所把握的戰(zhàn)機是短促有力恰到好處的。這種態(tài)勢就像張拉滿的弓弩,短促的節(jié)奏就像擊發(fā)弩機。孫子的能動造勢,以勢佐勝的“勢險節(jié)短”的作戰(zhàn)思想受到歷代兵家的重視。李筌曰:“弩不疾則不遠,矢不近則不中;勢尚疾,節(jié)務速。”陳皞曰:“弩之發(fā)機,近則易中,戰(zhàn)之遇敵,疾則易捷,若趨馳不速,奮擊不近,則不能克敵而全勝。”《兵經(jīng)百篇》中說:“難得者時,易失者機,迅而行之,速哉。”《兵壘》中說:“若乃勃然而起,忽然而至,如豕之奔,蠆之螫,貍之搏,兔之脫,誰能御之?”毛澤東同志在《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中也說過:“游擊隊的作戰(zhàn),要求集中可能多的兵力,采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動,出其不意地襲擊敵人,很快地解決戰(zhàn)斗。”這些論述,都強調(diào)了作戰(zhàn)中的“勢險節(jié)短”的戰(zhàn)法。這個戰(zhàn)法也是體育競技中常被采用的取勝方法。
1965年5月25日,拳王阿里與利斯頓(利斯頓被認為是喬·路易以來拳頭最重的拳手)的第二次交手在路易斯頓海軍中心舉行。阿里拳法多變,動作協(xié)調(diào),出拳快,沖力大,尤其是他那“飄浮如粉蝶,沖刺若黃蜂”的舞步和拳路更令對手頭痛。開場后,阿里先試探性地與利斯頓周旋,利斯頓則以其勢大力沉的重拳威逼阿里,1分鐘過去后,阿里在避開了利斯頓幾次凌厲兇狠的打擊后,突然用閃電般的左短直拳擊倒了前沖而來的利斯頓。只用1分24秒的時間就取得了勝利,轟動了拳擊界。曾于五十年代獲得拳王稱號的華爾考特說:“當時無人相信一拳就打倒的事實,除了拳臺邊的記者外,數(shù)萬拳迷無人看清這一拳,人們在慢鏡頭的記錄電影中,才發(fā)現(xiàn)這一拳是在距離只有數(shù)寸之間擊出的。”阿里自己稱這一拳為“貓拳”,阿里說:“這一拳法必須在對手前沖的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內(nèi),將全身力量集中到拳臂上出擊,因為距離極短,對手防不勝防,又能利用對手的沖力,被擊中者的受力程度大大超過了正常的直拳。”
1997年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男子一千米(全程為九圈)預賽第八組比賽中,在滑行至第七圈時,韓國運動員金東圣突然變速從彎道內(nèi)側超越俄羅斯隊的阿爾科賽,但阿爾科賽隨即加速并在最后一個彎道時與金東圣呈現(xiàn)并滑狀態(tài),臨近沖刺瞬間,金東圣利用全部力量做強有力的沖刺,先出一刀搶先沖線,以微弱優(yōu)勢取勝。
這兩則戰(zhàn)例都可稱得上是運用“勢險節(jié)短”戰(zhàn)法的典范。阿里的“貓拳”隱蔽而且迅雷不及掩耳;金東圣搶先一刀恰在瞬間奪命。可見突然的閃擊險如短刀封喉,寸擊致死。
二十一、以正合,以奇勝
孫子曰:“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勢篇》)
孫子這段話是說,大凡作戰(zhàn),都是用“正”兵迎敵,用“奇”兵取勝。所以,善于出奇制勝的將領,他的謀略就像天地那樣無窮無盡,像江河之水那樣奔騰不竭。孫子“出奇制勝”的謀略表現(xiàn)了他對戰(zhàn)爭基本形勢的高度概括和對戰(zhàn)爭藝術的深刻揭示,深受歷代兵家的崇尚。曹操曰:“正者當敵,奇兵從旁,擊不備也。”杜佑曰:“正者當敵,奇者從旁,擊不備;以正道合戰(zhàn),以奇變?nèi)僖病!泵珴蓶|同志也說:“為著打破某一優(yōu)勢敵人的進攻,在人民、地形或天候等條件能給我們以大的援助時,以游擊隊或小支隊鉗制其正面及一翼,紅軍集中全力突然襲擊其另一翼的一部分,當然也是必要的,并且是可以勝利的。”(《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
在體育競賽中“出奇制勝”也是聰明的指揮者常用的取勝法寶。
在第28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教練員容國團誓言要打一場女子團體翻身仗。在比賽中,容國團主要用梁麗珍、李赫男兩位直板選手出戰(zhàn),連戰(zhàn)連捷;兩名橫板選手中除林慧卿參加了幾場比賽外,鄭敏之幾乎被雪藏。決賽中,中國隊遇到了老對手日本隊,當兩名橫拍選手林慧卿和鄭敏之出現(xiàn)在決賽場上時,日本隊大驚失色,他們根本沒有料到?jīng)Q賽的緊要關頭中國隊臨時變陣。結果,日本選手在中國女將春風楊柳輕柔飄舞的削球面前,仿佛闖入一道沖不破的網(wǎng)中,考比倫杯終于第一次刻上了中國隊的字樣。
1984年奧運會前夕,中國女排應邀參加在前蘇聯(lián)舉行的四國女排邀請賽。在與日本隊爭奪“列寧格勒杯”賽中,袁偉民教練突然決定啟用新手姜英、侯玉珠頂替主力郎平、張蓉芳。因為此前亞洲錦標賽,中國隊負于日本隊,隊員心理受挫。這次變陣妙就妙在:打勝了,證明中國隊實力強盛,新手上去都能戰(zhàn)勝對方,更何況主力隊員呢?失利了,沒有什么了不起,主力隊員沒上場。結果,日本隊一看我隊上場陣容,隊員望著教練,教練也毫無辦法,面對姜英、侯玉珠的扣殺,日本隊章法大亂,以1比3敗北。
這兩則戰(zhàn)例,都體現(xiàn)了用人方面“出奇制勝”的用兵效果,都令對手準備落空、計劃失算,做到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以奇取勝。
二十二、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孫子曰:“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軍爭篇》)
孫子此話說的是,對于敵人的軍隊,可以使其士氣衰竭;對于敵人的將領,可以使其決心動搖。“攻心奪氣”是孫子心理戰(zhàn)的基本戰(zhàn)法之一。李靖曰:“攻者,不止攻其城、擊其陳而已,必有攻其心之術焉。”李筌曰:“奪氣,奪其銳勇。”何氏曰:“先須己心能固,然后可以奪敵將之心。”張預曰:“故善制敵者,撓之而使眾,激之而使惑,迫之而使懼,故彼之心謀,可以奪也。”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依德說:“當人受到連續(xù)不斷的應激反應的作用,并感到自己的安寧受到威脅時,他的'我'(自我)便充滿了非常明顯的緊張焦慮。”(《體育心理學》367頁)
在體育競技中,“攻心奪氣”就是通過對對手心理施加影響,使其情緒低落、全身無力、意志消沉、反應遲鈍,難以發(fā)揮應有競技水平的軟性殺傷戰(zhàn)術。
如在1979年亞洲田徑冠軍賽中,中國女子跳高運動員鄭達真的主要對手是日本的八木。從實力上看,八木最好成績略高于鄭達真。在一次鄭達真練習過桿技術時,日本隊員圍坐在沙坑邊觀看。教練讓鄭達真幾次輕松越過180米的高度,其中一次橫桿升到185米,鄭達真三次輕松過桿。這幾跳,對八木心理產(chǎn)生極大的壓力效應,她緊張起來了,也站起來量步點要做練習。教練對鄭達真說:“我們出去玩,不看她們練習,讓她們看看我們根本不在乎,很自然。”第二天比賽時,八木的精神狀態(tài)果然不佳,鄭達真輕松地取勝。教練在總結經(jīng)驗時說:“從亞運會之后,鄭達真與八木比了多次,每次都戰(zhàn)勝了她,主要就是在賽前利用心理戰(zhàn),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以取得心理優(yōu)勢。”
在第二十四屆奧運會上,我國跳高名將朱建華,被國人寄以厚望。他在全國第五屆運動會上,以2米37和2米38兩次打破了世界紀錄,因此,奧運會上奪金牌被輿論界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正是這種思想壓力,使朱建華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他的主要對手德國的默根堡,也有意地施用了一些心理戰(zhàn)手段,誘導朱建華,促使朱建華的競技高潮過早出現(xiàn)。奧運會前,在6月份埃伯斯塔特國際跳高比賽中,朱建華以239米成績第三次打破了世界紀錄。默根堡也同時沖擊了這個高度。在這之后,他一直避開與朱建華的比賽。奧運會前在美國的幾場熱身賽中,他有意地邀請朱建華接二連三地參加比賽,而他自己卻一般不參戰(zhàn),偶爾參加最高也只跳225米左右。結果,朱建華的興奮過早地出現(xiàn)了。默根堡的教練說:“默根堡對贏得金牌的信心很足,理由是賽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朱建華犯了參加比賽過多的錯誤。”果然到奧運會決賽時,朱建華就感到精神狀態(tài)不佳,興奮不起來,心理壓力沉重,而默根堡則又采用緊逼戰(zhàn)術,朱建華跳什么高度,他跟著跳什么高度,朱建華不跳,他也不跳,這種尾隨緊逼的戰(zhàn)術更加重了朱建華情緒的不穩(wěn)。結果,朱建華心情急躁、動作失調(diào),只取得銅牌。默根堡采用了“逸而勞之”、“亂而取之”的戰(zhàn)術取得了金牌。
這兩側戰(zhàn)例,鄭達真是“示強亂敵”,致人虛弱取勝;默根堡是利用豐富經(jīng)驗,誘敵以疲,乘亂緊逼而取勝。兩則戰(zhàn)例都顯示了“攻心奪氣”戰(zhàn)術的殺傷力。
二十三、避實而擊虛
孫子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虛實篇》)
孫子這段話是說,作戰(zhàn)的規(guī)律像水,水流動的規(guī)律是避開高處而流向低處,作戰(zhàn)的規(guī)律是避開敵人堅實之處而攻擊其虛弱之處。孫子“避實擊虛”的用兵思想是歷代兵家所遵循的作戰(zhàn)基本原則。《吳子》曰:“用兵必審敵虛實而趨其危。”《司馬法》曰:“凡戰(zhàn),擊其微靜,避其強靜;擊其倦勞,避其閑窕;擊其大懼,避其小懼,自古之政也。”《六韜》曰:“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避”《劉子·兵術》曰:“兵之勢,避實而擊虛,避強而攻弱,避治而取亂,避銳而擊衰。”《唐李問對》則說:“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百戰(zhàn)奇略》指出:“凡攻戰(zhàn)之法,從易者始。敵若屯備數(shù)處,必有強弱眾寡。我可遠其強而攻其弱,避其眾而擊其寡,則無不勝。”可見,“避實擊虛”是因敵制勝的基本用兵法則。
體育競技中,善于抓住對手弱點,力避對手強勢之處,以己之長,攻敵之短,也是勝敵的基本方略。
1990年第十三屆世界杯足球賽八分之一決賽,由巴西隊對阿根廷隊。在此之前,阿根廷隊在馬拉多納的率領下,大打防守反擊的戰(zhàn)術,軟磨硬纏,一路跌撞,打進八分之一決賽。比賽開始后,整體實力占優(yōu)的巴西隊展開了猛烈的攻勢,占據(jù)了場上大部分時間的優(yōu)勢。不過,不走運的巴西人三次擊中阿根廷隊的門柱,卻未能洞穿球門,可謂是得勢不得分。阿根廷隊在馬拉多納統(tǒng)率下,組織起頑強的防守線,一次又一次地頂住巴西人的進攻,并尋機反攻。機會終于出現(xiàn)了,第80分鐘,馬拉多納接后場隊員的傳球,從右路突進巴西隊前場。此時,巴西隊主要精力放在阿根廷隊一邊,后方空虛。馬拉多納帶球晃過巴西兩名防守隊員,又在巴西跟過來的兩名后衛(wèi)夾擊之前,一腳弧線長傳,將球傳給被稱為“風之子”的卡吉尼亞腳下。卡吉尼亞快速沖入已經(jīng)無人防守的巴西隊左路,面對距離20多米遠的巴西球門狂奔而來,并趕在巴西門將封堵上來之前,快步一腳破門。場上的眾巴西將士眼睜睜看著球飛進自家大門。隨后,盡管巴西人全力反攻,阿根廷隊門前險象環(huán)生,但在阿根廷隊員左封右堵下,終于保住大門未失。
在1991年北京舉行的第一屆世界武術錦標賽散打比賽中,中國隊的楊銳對陣瑞典隊的尼博格。開局比賽后,楊銳與尼博格展開了對攻戰(zhàn)。尼博格曾是一位拳擊運動員,楊銳與他近戰(zhàn)攻擊,絲毫占不到便宜,還被尼博格擊中面部造成鼻子流血。第二局開場后,楊銳改變了戰(zhàn)術,他運用靈活的步法與對手拉開了距離。對手近身強攻,楊銳躲閃環(huán)繞,尋機用腿法攻擊連續(xù)奏效,十一次防反攻擊成功十次。尼博格近戰(zhàn)不成只好使用不大嫻熟的腳法進攻,楊銳正好采用接腳摔破之,并取得最后勝利。
這兩則戰(zhàn)例,阿根廷隊采用緊縮防守吸引了巴西隊全線靠前壓上,造成巴西隊后方空虛,結果抓住一次良機,乘虛搗入,一球致死。
楊銳則采取以己之長,擊敵之短,避開對手近身攻擊的優(yōu)勢,發(fā)揮腿法攻擊的威力,攻擊其虛弱之處,戰(zhàn)而勝之。
二十四、形之,敵必從之
孫子曰:“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勢篇》)
孫子此話意思是說,所以善于調(diào)動敵人的人,以假象迷惑敵人,敵人就會聽從調(diào)動。孫子“示形動敵”的戰(zhàn)法是爭取主動權的詭道制敵的方法。杜牧曰:“欲近襲敵,必示以遠去之形,欲遠襲敵,必示以近進之形。”《百戰(zhàn)奇略》中說:“凡與敵戰(zhàn),我欲近攻,反示以遠,使敵備遠,我乃近襲。”《交手要訣》中說:“凡與人交手要善用誆騙。如我欲打其上,先向下以取之,彼防其下,則我轉(zhuǎn)而向上。欲取其左,先向右以誘之,使彼防右,則我轉(zhuǎn)而向左。”毛澤東同志也說:“錯覺和不意,可以喪失優(yōu)勢和主動。因而有計劃地造成敵人的錯覺,給以不意的攻擊,是造成優(yōu)勢和奪取主動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錯覺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錯覺之一例。‘聲東擊西’,是造成敵人錯覺之一法。在優(yōu)越的民眾條件具備,足以封鎖消息時,采用各種欺騙敵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敵于判斷錯誤和行動錯誤的苦境,因而喪失其優(yōu)勢和主動。”(《論持久戰(zhàn)》)軍事上,“示形動敵”可說是克敵制勝的重要原則。
在體育競賽中,“示形動敵”也是有心計的教練員、運動員常用的取勝方法,在用人方面,“用而示之不用”即是一法。在技術運用上,虛假動作的運用,是調(diào)動對手上當?shù)姆椒ā1荣愔校\動員采用虛假晃動,把對手注意力或重心引到所示之“形”的一側,然后,趁對方注意力或重心轉(zhuǎn)移到這一側之機,突破其已虛空的另一側,常能使對方猝不及防。如對方不為所動,則可假戲真做,直接突破。
世界著名球星貝利于1961年夏代表巴西桑托斯隊與本國弗魯米恩塞隊的比賽中,所進一球,極為精彩。他接到同伙傳球后,左盤右?guī)В眉賱幼饕贿B晃過對方三名防守隊員;又連挑帶撥,突破三名對手的阻截;之后,他像跳芭蕾舞一樣越過第七名對手的飛身鏟球,順勢來了一個剎車,轉(zhuǎn)身突入對方禁區(qū),甩開另兩名對手,并與守門員形成一對一的局面,貝利抬腳欲射,守門員飛身向前撲救,哪知貝利這一招是虛晃,他見守門員飛身撲來,把準備射門的右腳趕緊收住,一晃身,盤過了守門員將球輕松打入網(wǎng)中。貝利用一連串的假動作,突破了包括守門員在內(nèi)的對方十名隊員的防守,并射門成功,技驚四座,一直被人們公認為是他一生中所射入的最漂亮的一個球。
1988年全國散打比賽在蘭州舉行。公安前衛(wèi)隊的莊海以腿法快、狠、刁聞名。比賽中,當對手提防他腿法時,他采用提膝欲攻架式引誘對手,趁其注意力在防腿時,他突然貼近用拳猛攻;而對手防他拳法時,他又虛晃拳頭改用腿法攻擊。莊海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連勝對手取得本次比賽56公斤級冠軍。
這兩則戰(zhàn)例,都是采用“示形動敵”的方法欺騙對方,趁其虛空,攻而取勝。
二十五、以迂為直
孫子曰:“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fā),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軍爭篇》)
孫子這段話的意思是,爭奪有利制勝條件最難的是如何通過迂回的途徑達到近直的目的,化不利為有利。故意迂回繞道,用小利去引誘敵人,這樣就能做到比敵人后出動而先到達必爭的要地,這就是懂得以迂為直的計謀。杜牧曰:“言軍爭者,先須計遠近迂直,然后可以為勝。其計量之審,如懸權于衡,不失錙銖,然后可以動而取勝,此乃軍爭勝之法也。”張預曰:“凡與人爭利,必先量道路之迂直;審察而后動,則無勞頓寒餒之患,而且進退遲速,不失其機,故勝也。”毛澤東同志也說:“‘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這就是今天我們的運動戰(zhàn)的通俗的解釋。天下也沒有只承認打不承認走的軍事家,不過不如我們走得這么厲害罷了。對于我們,走路的時間通常多于作戰(zhàn)的時間,平均每月打得一個大仗就算是好的。”(《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他還說:“因此,游擊隊要考慮情況,如果可以打時,就在當?shù)卮蛘蹋蝗绻荒艽驎r,就應不失時機,迅速地轉(zhuǎn)移到另一方向去。有時為著各個擊破敵人,有剛才在這里消滅了敵人,又立即轉(zhuǎn)移到另一方向去消滅敵人的;也有在這里不利于戰(zhàn)斗,要立即脫離此敵轉(zhuǎn)移到另一方向去進行戰(zhàn)斗的。如果敵情特別嚴重,游擊部隊不應久留一地,要像流水和疾風一樣,迅速地移動其位置。”(《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
在體育競技中,“以迂為直”也常被用來作為取勝之道。最常見的是球類比賽中邊路的迂回包抄進攻方法,進攻者帶球從邊路突進,把對方防守隊員的陣形拉開,然后底線傳中,形成門前多點進攻。也有時是運動員以耐力拼體力,拖垮對方,艱難取勝的。
美籍華裔網(wǎng)球運動員張德培身高只有1米75,在長人如林的世界網(wǎng)壇上曾經(jīng)排名第二位。他既沒有伊萬尼塞維奇那樣兇狠的發(fā)球,也沒有埃德博格那樣凌厲的網(wǎng)前截擊。他所依靠的是他的飛毛腿和機智。為了能與對手抗衡,他練就快速的奔跑能力和底線相持能力。他對兇狠型打法有很強的“抗擊打能力”。為拿下一分,他總是在場上東奔西跑,看似很狼狽。他極少失誤,許多看似無可挽救的球都被他迅捷的移動一一化解。他充分利用自己小、快、靈的身體特點,練就了出神入化的攻防技術。取得過包括法國網(wǎng)球公開賽冠軍在內(nèi)的十多項職業(yè)賽事冠軍。
1994年11月6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一場拳王爭霸中,由27歲的WBA和IBF雙料王的穆勒迎戰(zhàn)已經(jīng)45歲的美國大名鼎鼎的“魔鬼喬治”福爾曼。福爾曼重達250磅,看上去更像一位相仆運動員,沒有誰認為福爾曼最后能戰(zhàn)勝對手。穆勒技術全面,重拳勢沉力大,人稱“擊倒專家”,保持35場全勝,包括剛剛以點數(shù)領先戰(zhàn)勝霍利菲爾德。開局后的前九個回合,在穆勒刺拳的攻擊下,福爾曼付出了沉重代價,他滿臉腫脹,一直被動挨打。但他憑著十分豐富的比賽經(jīng)驗,掌握著比賽的節(jié)奏。他在耐心地等待對手的空檔,因為他清楚,對方是個27歲的年青人,而且在占盡了場上優(yōu)勢地位的情況下,必然放心進攻,放松防守,他的漏洞早晚要露出來。福爾曼突然瞅準了對手輕心不意暴露出的一個空檔,以一記兇狠的重拳,將穆勒重重地擊倒在拳臺上,重新奪回了1974年在扎伊爾叢林大戰(zhàn)中輸給阿里時所失去的重量級拳王金腰帶。
上述兩則戰(zhàn)例,張德培是以空間移動換取主動,以積極的奔跑移動拖垮對方。福爾曼則是以防守等待時機,在拖延和防守中耐心周旋,尋找致勝戰(zhàn)機,終于一拳定勝負。兩則戰(zhàn)例都是“以迂為直”戰(zhàn)法的展示。
二十六、兵者,詭道也
孫子曰:“兵者,詭道也。”(《計篇》)
孫子這句話說的是,用兵打仗就是要詭詐多變。孫子把詭道制敵看作是克敵制勝的主要手段,他認為“兵以詐立”(《軍爭篇》),打仗就是要采取欺詐的手段。孫子這一思想,受到歷代兵家的重視。曹操曰:“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梅堯臣曰:“非詭道,不能立事。”張預曰:“以變詐為本,使敵不知吾奇正所在,則我可為立。”《六韜》中說,詭道就是“外亂而內(nèi)整,示饑而實飽,內(nèi)精而外鈍。一合一離,一聚一散,陰其謀,密其機,高其壘,伏其銳。士寂若無聲,敵不知我所備。欲其西,襲其東。”克勞塞維茨也說:“使用詭詐的人要使被欺騙的人自己在理智上犯錯誤,這些錯誤在最后造成一種結果,使他看不到事物的真相。”毛澤東同志也說過:“敵人會犯錯誤,正如我們自己有時也弄錯,有時也授敵以可乘之隙一樣。而且我們可以人工地造成敵軍的過失,例如孫子所謂‘示形’之類(示形于東而擊于西,即所謂聲東擊西)。”(《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
在體育競賽中,為了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有時,有些教練員也采取“用而示之不用”的手段,誘騙對手,使對手猝不及防。
在第13屆世界杯足球賽半決賽中,西德隊的對手是法國隊。賽前,西德隊教練貝肯鮑爾就放風說,他的主力隊員利特巴爾斯基受重傷將缺席以后的比賽;接著又說,魯梅尼格舊傷未愈,難以統(tǒng)帥全軍;有時還說,利特巴爾斯基與魯梅尼格兩人不和,不能同時上場。可是到了與法國隊爭奪半決賽權的關鍵之戰(zhàn)中,兩人的傷都“痊愈”了,而且還雙雙披掛上陣,尤其是魯梅尼格在法國隊3比1領先情況下,打進一球,振奮了全隊的士氣,最后,士氣高昂的德國隊以4比3力克法國隊殺入決賽。
在2001年舉行的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十強賽”中國隊對阿曼隊比賽前,中國隊主教練米盧蒂諾維奇向媒體透露,中國隊主力前鋒郝海東受傷了。這個消息對阿曼隊來說是個絕好的消息。因此,阿曼隊的頭腦發(fā)熱了,他們的主帥肯定地說:“將在主場戰(zhàn)勝中國隊。”比賽開始后傳遞給阿曼隊的信號更加明確,中國隊簡直沒有攻擊能力,阿曼隊可以放心大膽地進攻了。于是人們看到阿曼隊一輪一輪地進攻,一直延續(xù)到下半時,一直延續(xù)到阿曼隊隊員的體力漸漸不支……。郝海東終于被換上場了,此時,適應本地氣候的阿曼隊已經(jīng)是走的比跑的人多了。中國隊適時發(fā)起了全線的進攻,被認為只能打后衛(wèi)的楊璞也被安排到了前衛(wèi)的位置上,中國隊終于以一記頭球和一粒點球客場擊敗了阿曼隊,拿到寶貴的3分。
兩則戰(zhàn)例,同出一轍,被譽為“足球皇帝”的貝肯鮑爾和被稱之為“神奇教練”的米盧先生在指揮比賽中都采用了這種“用而示之不用”的苦難戰(zhàn)術產(chǎn)生了效果。對手只有在吞吃苦果后才品嘗到了受騙的滋味。
二十七、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
孫子曰:“非圣不能用間,非仁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用間篇》)
孫子這段話是說,不是才智過人的人不能利用間諜,不是仁義慷慨的人不能使用間諜,不是精細敏銳的人不能分辨出情報的可靠程度。微妙啊!微妙啊!真是沒有一處不可以用間的啊。孫子特別重視并且是世界上第一個系統(tǒng)提出用間理論的軍事家。他認為:“故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用間篇》)他在用間方法方面提出了“五間俱起”的全方位使用間諜的方法;并且要求諜報的全面性。“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用間篇》)孫子“間諜”戰(zhàn)的思想是他軍事理論的精髓之一。孫子這個思想為歷代兵家所推崇。梅堯臣曰:“主不妄動,動必勝人;將不茍功,功必出眾。所以者何也?在預知敵情也。”《投筆膚談》中說:“諜間者,諜知敵情,而乘間隙以入之也。欲攻欲守,非知敵情不可。欲知敵情,非諜間何以得之。”《百戰(zhàn)奇法》中說:“凡欲征戰(zhàn),先用間諜,覘敵之眾寡、虛實、動靜,然后興師,則大功可立,戰(zhàn)無不勝。”劉伯承同志說:“偵察是戰(zhàn)斗中最重要一部分。如果沒有偵察,或偵察不詳,就像狗戴沙鍋亂碰一氣。”毛澤東同志也說:“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于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于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于各種偵察材料的聯(lián)貫起來的思索。”(《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上述論述,都強調(diào)了用間偵察、了解敵情對指揮作戰(zhàn)的至關重要性。
體育競技也是充滿變幻、難以確定把握各種矛盾的斗爭過程。因此,了解敵情,廣泛偵察也是克敵致勝的必要手段。
在征戰(zhàn)世界杯外圍賽亞洲十強賽B組出線權的比賽期間,一位名叫保羅·圖盧茲的“神秘來客”來到中國國家隊駐地旁的足球訓練場。這個人曾是卡塔爾上屆聯(lián)賽冠軍阿爾·瓦卡俱樂部隊的主教練,也是中國隊主教練米盧先生的老鄉(xiāng)、老朋友。他此次來,向米盧先生介紹了很多卡塔爾隊的情況,提供了卡塔爾隊的可能排兵布陣和戰(zhàn)術打法的情況,強調(diào)場上要注意盯防對方9號、19號、20號三名球員。他還分析說:“沈陽的天氣和主場對卡塔爾隊的不利可能比你們想像的還要壞,而且卡塔爾隊的主教練哈吉執(zhí)教的經(jīng)驗也趕不上博拉(米盧)”中、卡之戰(zhàn)的結果是中國隊3比0大勝卡塔爾隊。
為了迎接2002年世界杯決賽,巴西國家足球隊技術協(xié)調(diào)員卡·洛佩斯透露:巴西隊正在尋找在國外效力的教練和球員的支持,以對付在2002年世界杯賽上第一階段的對手。洛佩斯說:巴西足協(xié)將向曾經(jīng)或正在哥斯達黎加、中國和土耳其效力的巴西職業(yè)足球教練員和隊員了解巴西隊的對手的情況。在卡·洛佩斯的“間諜”名單中,包括曾在土耳其俱樂部隊任教并擔任過巴西第四次獲得世界杯冠軍的國家隊主教練帕雷拉、曾在中國和土耳其工作的巴西著名教練拉扎羅尼、在哥斯達黎加工作的努內(nèi)斯,以及正在中國足壇效力的儒尼奧爾和馬里奧等人。這位巴西人說:“我們必須密切關注這三支球隊的動向,以避免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情況。”足見巴西隊對其對手的情報是多么重視。
上述兩例,第一例是米盧先生利用朋友關系了解卡塔爾的情況,為主場全勝卡塔爾隊得到了情報上的幫助。第二例顯示,即便是世界足球一流強隊巴西隊對像中國、土耳其、哥斯達黎加這樣不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對手,也盡力收集情報,絲毫也不敢掉以輕心。
摘自北大出版社出版的邱復興《孫子兵學大典》
發(fā)布日期:2008-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