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晗
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與下一棒交接
奧運官方網站阿拉木圖4月2日電雄偉的麥迪奧山大壩、白雪皚皚的山間小道、郁郁蔥蔥的果園風光、古老凝重的絲綢之路……4月2日,閃耀著和諧之光的北京奧運圣火將這些美景緊緊串在一起。圣火在阿拉木圖寫下“和諧之旅”的初筆。
喜歡旅游的人們可能都知道,阿拉木圖是一座風光獨特的旅游城市,它位于哈薩克斯坦東南部、天山北麓外阿賴山(中國稱外伊犁山)腳下的丘陵地帶,三面環山。它以盛產蘋果著稱,阿拉木圖在哈薩克語中的意思就是蘋果城。
2000多年前,一條綿延不斷的絲綢之路把我們的歷史、經濟、文化聯在了一起。它不僅僅是一條商賈之路,還是一條交流之路、融和之路。如今,這座城市再次見證了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和情誼。對于北京奧運會圣火的到來,哈薩克斯坦人民給予了最高禮遇,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親自上陣,擔任第一棒火炬手。
哈薩克斯坦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這里的人們對冰雪運動寵愛有加,在設計火炬接力路線的時候,冰雪的主題和傳遞方式也成為阿拉木圖傳遞的一大亮點——啟動儀式就選擇在了世界聞名的麥迪奧山滑冰場。這座猶如明鏡般鑲嵌在山間的冰場,面積10500平方米的滑冰場,冰厚達2.3米,幾乎可全年使用。因其條件優越,被譽為世界上“最出色的滑冰場”、“創造紀錄的搖籃”。哈薩克斯坦曾多次在此處舉辦過國際水平的體育比賽,比如2003年的世界青年冰球錦標賽等。2011年舉辦第七屆亞冬會也將在這里舉行。
當地時間4月2日中午12時,68歲的納扎爾巴耶夫從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張喜云手中接過火炬,邁開矯健的步伐,拉開了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境外傳遞的序幕。晶瑩的冰面與熊熊燃燒的圣火交相輝映,現場上萬民觀眾如火的熱情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圣火的到來令阿拉木圖的市民萬分激動,他們早早就來到麥迪奧山滑冰場等候,由于體育場坐席有限,數千名無法進場的市民只能等候在場外。一位剛上9年級的小姑娘告訴記者,雖然無法進場,但在場外一樣能感受到北京帶來的歡樂。包括中國記者在內的每一個中國人在沿途受到了熱情的歡迎,當地人只要看到中國記者經過便會用不太熟練的中文高喊“北京,你好”。
冰火交融的主題在哈薩克斯坦冬奧會冠軍弗拉基米爾?斯米爾諾夫出場時達到了頂峰。作為第九棒火炬手,斯米爾諾夫從位于海拔1750米的麥迪奧大壩腳下出發,手擎熊熊燃燒的祥云火炬,猶如天山上精靈般輕盈地穿過夾道歡迎的人群,一陣陣的掌聲經久不息。在那一刻,“祥云”火炬見證了遠離塵囂的自然之美,見證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
下午,祥云圣火進入城區,20萬當地居民涌上街頭迎接圣火。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張喜云作為第二階段傳遞的第二名火炬手出現在了人們面前,與每一個受歡迎的中國人一樣,張喜云的出場同樣贏得了沿途觀眾的掌聲和歡呼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張喜云說:“阿拉木圖被選為境外傳遞第一站,我替哈薩克人民高興。哈薩克人民,沿途的一些觀眾,都是自愿的,都是由衷的。哈方對火炬接力組織得井井有條,而且場面非常熱烈、非常友好、非常熱情。”
下午15時剛過,市政府獨立紀念碑廣場前馬蹄聲聲而來,火炬手2000年奧運會拳擊季軍穆赫塔爾汗?迪爾達貝科夫在彪悍的哈薩克騎士的護送下,策馬緩緩而行,手中的祥云火炬在陽光下,在極富游牧色彩的帳篷旁,在數千名觀眾的歡呼聲中,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除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火炬接力在北京的傳遞,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熱烈的場面,這里的人民對圣火和奧林匹克運動的喜愛,對北京奧運會的歡迎,令我們每一個人為之深深感動。”火炬接力運行團隊的一位工作人員在傳遞結束后這樣說道。一個只有130萬人口的城市,20萬人涌上街頭迎接圣火,奧林匹克運動的魅力在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點燃激情傳遞夢想”的和諧之旅在阿拉木圖成功啟航,閃耀著和平和友誼光芒的北京奧運會圣火在這里寫下和諧的初筆。
發布日期:200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