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更高、更強,這不僅是奧林匹克的口號,更是追求的目標和方向;五環傳承著和平與希望,中國則傳達出熱情和夢想。
北京,是交匯;奧運,屬于全人類。
兩次申辦,給了我們更多的團結和自信。正如美麗的花,花開美麗,花謝亦美麗。
難言之痛: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失敗(1993年)
全世界億萬人的目光都通過電視屏幕盯住站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圣路易二世體育館臺上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
這一刻是北京時間9月24日凌晨2時27分秒。薩馬蘭奇的嘴唇終于吐出了“悉尼”一詞,這意味著出席國際奧委會第101次會議的89名國際奧委會委員們在今天的秘密無記名投票中,選擇了悉尼作為2000年第二十七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北京申辦失敗。
這次競爭非常激烈,后兩輪的有效票只有88票。今天的投票一共進行了四輪,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和德國的柏林分別在前兩輪中被淘汰。在第三輪投票中,北京、悉尼和英國的曼徹斯特三個城市的得票數分別為40、37和11票,曼徹斯特被淘汰。在前三輪投票中,北京的得票數分別為32、37和40票,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在最后一輪投票中,悉尼和北京的得票數分別為45和43票,這樣悉尼成為2000年奧運會的舉辦城市。這將是自1896年雅典舉辦首屆現代奧運會以來第二次在澳大利亞舉辦奧運會。人們期盼、猜測的謎底終于揭曉之后,在場的悉尼代表團成員歡呼雀躍,抑制不住欣喜之情。北京代表團的成員則報之以有禮貌的微笑,并揮手向悉尼代表團成員表示祝賀。隨后,薩馬蘭奇和悉尼市市長共同簽署了一份舉辦2000年奧運會的合同。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共有5個城市,即:北京、悉尼、柏林、曼徹斯特和伊斯坦布爾。
申辦2000年奧運會大事記
●北京奧申委正式成立
1991年2月13日,國家體委、外交部、財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向國務院報送《關于申請在北京承辦2000年奧運會的請示》。
2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向中國奧委會正式提出舉辦2000年第2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申請。2月26日,中國奧委會在北京舉行全體委員會議。會議討論和審議了北京市政府關于承辦2000年第2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申請,一致同意北京市為舉辦第2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候選城市。
2月28日,李鵬總理在《關于申請在北京承辦2000年奧運會的請示》上批示:“同意申請。”
3月30日,中國奧委會主席何振梁致函國際奧委會領導人、委員、國際奧協主席、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主席及各大洲奧奧委會主席,通報中國奧委會已批準北京市申請舉辦2000年奧運會,并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合作。
1991年4月1日,北京奧申委第一次主席辦公會議召開并宣布北京2000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正式成立。5月13日在惠僑飯店舉行了“北京2000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辦委員會”掛牌揭幕儀式。
●北京入圍奧運申辦候選城市
1991年6月3日,伍紹祖訪問了國際奧委會總部并與薩馬蘭奇主席進行了會談。伍紹祖介紹了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情況。薩馬蘭奇表示,國際奧委會和他本人將全力幫助中國做好申辦工作。6月23日,由中國奧委會組織的慶祝奧林匹克日活動在北京大學校園內舉行。北京大學學生代表宣讀了一封給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信,表達了該校師生支持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愿望。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萬名師生參加了活動。
1992年3月20日,七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李鵬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政府支持北京市申辦2000年奧運會。”
1992年4月16日,國際奧委會宣布,第27屆奧運會提出申請日期4月15日截止。北京等8個城市被確定為候選城市。這8個城市按英文字母排列順序是:北京、柏林、巴西利亞、伊斯坦布爾、曼徹斯特、米蘭、悉尼、塔什干。
●向IOC遞交《申辦報告》
1992年6月26日,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刊登申辦奧運會口號。主題口號:開放的中國盼奧運。其他口號為:中國的機遇,北京的榮譽;億萬顆心暖人間;和平進步迎接新世紀;歷史名城,時代盛會;北京歡迎你。
1992年11月4日,各國奧委會協會第8次代表大會在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開幕。北京奧申委代表團以及其他申辦城市的代表應邀列席了會議。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議也于當天在阿卡普爾科開幕,何振梁出席。6日,北京代表團在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議上發表講話,介紹北京申辦情況。這是北京奧申委第一次向國際奧委會執行做匯報。
1993年1月11日 北京奧申委代表團吳重遠等5人在洛桑國際奧委會總部向薩馬蘭奇主席正式呈交了送審的《申辦報告》。2月1日 國際奧委會發布新聞,確認它已收到7個城市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報告。
●國際奧委會赴京考察
1993年3月6日,以國際奧委會委員埃里克松為團長的國際奧委會考察團一行12人抵達北京,開始對北京為期3天的考察。
下午,考察團在國際會議中心聽取了北京奧申委關于競賽日程、場館設施、電視、通訊、信息網絡、新聞、財政和市場開發等方面的情況匯報。7日,國際奧委會考察團參觀了首都體育館、中日友好醫院、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中國體育博物館、華北計算技術研究所。下午,聽取了關于奧運村設施、安全和文化活動等方面的情況介紹。8日上午,國際奧委會考察團考察了豐臺體育中心、彩電中心、國際通訊局和中國大飯店。亨利阿德福佩將軍還考察了興奮劑檢測中心。下午李鵬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了以埃里克松為團長的國際奧委會考察團全體成員。他重申,中國政府全力支持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如果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成功,中國有能力、有條件辦好這屆體壇盛會。中國政府將在財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給予充分的保證和支持;北京將以更加美麗、更加現代化的面貌迎接來自五大洲的朋友。9日,國際奧委會考察團乘機離開北京。
1993年5月9日-5月12日,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副主席高斯帕及其一行人乘飛機抵達北京,對北京申辦工作進行考察。
●美國粗暴踐踏奧林匹克原則
1993年6月10日,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人權小組委員會通過口頭決議,借人權之名反對在北京或中國的任何地方舉辦2000年奧運會。
6月18日,中國奧委會發言人發表談話指出,美國眾議院外委會人權小組委員會借口所謂人權問題反對北京申辦和舉辦2000年奧運會,是粗暴干涉中國人民的正當權利和踐踏奧林匹克原則。
6月19日,在洛桑參加國際奧委會第100次會議的執委們討論了美國眾議院人權小組6月10日通過反對中國主辦2000年奧運會的決議,執委們普遍認為這一決議是違反奧林匹克原則的,是不能接受的。
6月23日江澤民主席分別致信給國際奧委會委員,重申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將不遺余力地支持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正在洛桑的北京奧申委代表團向國際奧委會各位委員轉交了江澤民主席親筆簽名的信:我本人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全體中國人民,將不遺余力地支持北京市的申辦。如果北京得到舉辦2000年奧運會的榮譽,我們保證將把該屆奧運會辦成迎接新世紀、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真實含義的盛會,從而對增進奧林匹克運動的普遍性以及世界人民的友誼、和平與進步,給予有力的推動。
6月24日,薩馬蘭奇主席在瑞士洛桑說,美國國會應該尊重國際奧委會的獨立性,并放棄它發動的反對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運動。他說,國際奧委會將排除外界干擾,單獨決定2000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
●蒙特卡羅北京2票之差失利
1993年9月17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下午在蒙特卡洛希維體育宮開幕。西方記者制造的所謂北京“抵制風波”在蒙特卡洛引起強烈反響。
9月20日,國際奧委會第101次全體會議下午6時在蒙特卡洛開幕。
9月23日,下午2時30分,北京申辦城市代表團在國際奧委會第101次全會上做陳述報告。
9月24日北京時間凌晨2時30分,薩馬蘭奇主席在蒙特卡洛路易二世體育場宣布了悉尼獲得2000年第27屆奧運會的舉辦權,北京以2票之差落選。
11月5日,“北京2000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辦委員會”豎牌從惠僑飯店大門摘下,送往中國體育博物館保存。至此,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工作結束。
●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蒙特卡洛傳來消息,國際奧委會第101次會議通過投票表決:澳大利亞的悉尼主辦2000年第27屆奧運會。《人民日報》隨即發表社論:
我們尊重國際奧委會的選擇,祝賀悉尼申辦成功。同時對國際奧委會對中國申辦工作的支持,一如既往充滿感激之情,對全世界也一如既往充滿友好之情。今后中國將更加敞開胸懷,歡迎四海賓客,廣交五洲朋友,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開放的中國盼奧運,開放的中國完全能夠辦好奧運。辦奧運,不論是今天還是以后,都是中國人民的強烈愿望。
翻翻奧運會的史冊,許多主辦國都是經過多次申辦才最后成功的,澳大利亞也經過了三次申辦。在奧運會的百年史中,舊中國留下的是“零”的記錄,蒙受的是“東亞病夫”的屈辱。改革開放使我們有了申辦的勇氣和條件,北京在1991年12月,向國際奧委會正式提出申請。北京能夠提出申辦奧運會,本身就證明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社會祥和,人民安居樂業,綜合國力大大增強。為申辦奧運會,我國政府、人民和奧申委作了不懈的努力,海外僑胞、臺港澳同胞和外國許多友好人士給予很大的支持。但申辦城市有好幾個,舉辦機會獨一無二,北京失去了這次機會,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我們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棄。今后,中國將一如既往地維護奧林匹克的宗旨和原則,凡是有利于發展奧林匹克運動的活動,中國仍將采取積極支持的態度。
奧運重在參與。申辦的過程就是一個參與的過程,是個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看,無論申辦成功與否,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要想辦成一兩件大事,要想在世界上被人了解和信任,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志氣,首先把國內的事情辦好。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精力把經濟搞上去。國力增強了,面貌一新了,無論什么大事也就好辦了。
得而不驕,失而不餒,這是中國人民應有的氣度和風范。“風物長宜放眼量”,來日方長,后會有期。我們相信,在這個占有世界1/5人口,有960萬平方公里國土和5000多年文明史的東方國家,奧運會五環旗高高飄起的日子,不會是很遙遠的。同胞們,讓我們為迎接這一天的到來繼續努力!
狂歡之喜: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2001年)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時間22時11分(北京時間18時11分),是中國體育的一個歷史性時刻,一個特大喜訊降臨華夏大地: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主辦權屬于中國,屬于北京。
這一直中國人民和中國體育界殷切期待的夢想,是自1992年以來歷經9年、兩次申辦艱辛努力的成果!
在成功地舉辦了1990年北京亞運會之后,中國人萌發了舉辦奧運會的想法。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如春風吹拂著中國的大地,中國的改革開放步伐邁得更加有力。中國北京向國際奧委會第一次提出了申辦2000年第27屆奧運會的申請,開始了北京的第一次奧運會申辦嘗試。
雖然1993年9月23日在國際奧委會全會蒙特卡羅的表決中,北京以微弱的兩票的劣勢輸給了悉尼,但這并沒有影響我們參與奧林匹克事務的決心。
申辦2008年奧運會大事記
1998年11月決定由北京再次申辦2008年奧運會
1998年11月,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先后對申辦工作進行了研究,決定由北京再次申辦2008年奧運會。當年11月25日北京市正式向中國奧委會遞交承辦2008年奧運會申請書。
1999年1月6日,中國奧委會在首都體育館舉行全體會議,審議并批準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
1999年4月7日,北京市市長劉淇和中國奧委會前主席伍紹祖在洛桑向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正式遞交了北京市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報告。
1999年9月6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由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相關部門組成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并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第一次工作會議。北京奧申委辦公地點在北京新僑飯店。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工作正式啟動。
2000年1月19日,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申辦會徽進行總評。10件入選作品脫穎而出,并決定取其中2-3件作品的長處,由專家進行再創作。
2000年2月1日,北京2008年奧申委舉行第二次全體委員會,通過表決確定了2008年奧申委會徽和奧申口號,奧申網站正式開通。
●奧申口號為:新北京、新奧運(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
2000年2月2日,國際奧委會在洛桑宣布,在2月1日報名截止日期之前,有10個城市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申請。這10個城市是:中國的北京、泰國的曼谷、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古馬的哈瓦那、埃及的開羅、日本的大阪、法國的巴黎、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和加拿大的多倫多。
2001年2月24日,北京奧申委常務副主席劉敬民率代表團出席2008年奧運會申請城市聯席會議,國際奧委會提供了包括6個方面22個問題的“答案”。執委會將根據各申請城市的“答案”遴選申辦候選城市;新的申辦程序,約法三章:不允許國際奧委會委員訪問申辦城市,也不允許申辦城市走出去拜訪國際奧委會委員,不準送禮。
2000年5月8日,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在會見出席第三屆中國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周活動的外賓時說:“北京市代表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必將推動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的普及。中國政府對這次申辦十分重視,全力支持,并將從各個方面為北京的申辦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申辦工作由此進入實戰階段。2000年5月9日,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中國奧委會主席、奧申委執行主席袁偉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體育界要積極主動為申奧創造良好條件。全國體育工作者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全力支持北京市的申辦,全國為申辦創造良好條件。
2000年6月19日,北京奧申委秘書長王偉在洛桑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50份《申請報告》。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要求,《申請報告》書面回答了6個方面22個問題。
2000年6月20日,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宣布,10個申請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城市全部在規定的截止日期之前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申請報告,回答了國際奧委會今年2月向它們提出的22個問題。
●申辦2008年奧運會工作從此進入“決賽”階段
2000年8月28日19時39分,中國北京成為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候選城市之一。一同進入候選城市的還有: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日本大阪、法國巴黎、加拿大多倫多。這標志著申辦2008年奧運會工作從此進入“決賽”階段。
2000年9月1日,國際奧委會總部在洛桑宣布,將對獲得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資格的5個城市情況進行審查的評估委員會已經組成。
2000年9月9日,國家主席江澤民致信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完全支持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信中說:“在您最近主持的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上,北京已經成為5個候選城市之一。我和我的同事們完全支持北京申辦。如能在具有悠久文明并迅速發展的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無論對奧林匹克運動,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積極意義。我深信北京市在中國政府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將作出非凡的努力,一定能辦成一屆高水平的奧運會。”
2000年9月9日,北京奧申委收到國際奧委會總干事卡拉德的文傳通知: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上報的帶有英文候選城市(CandidateCity)字樣和國際奧委會五環標志的會徽已經獲得國際奧委會批準。
2000年9月13日,國際奧委會第111次會議13日在悉尼攝政王飯店進行了新委員的選舉,包括中國的于再清在內的14人成為新一屆國際奧委會委員。
2000年9月13日上午,受中國政府的委托,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中國奧委會主席袁偉民,在悉尼向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遞交了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致薩馬蘭奇的信。
2000年9月20日下午,北京奧申委在悉尼奧運村的主新聞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副市長劉敬民在發布會上說,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考察團此次赴悉尼的目的已經初步實現。由張藝謀執導的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宣傳短片在發布會上播放后,獲得了與會中外記者的掌聲和好評。
●2000年5個申辦城市的接受考察
2000年9月25日,國際奧委會在悉尼召開了由5個入選申辦2008年奧運會城市參加的通氣會,會上確定了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對5個申辦城市的考察時間。
在5個城市中,北京將于明年2月20日至25日第一個接受國際奧委會評估團的考察,隨后是大阪、多倫多、伊斯坦布爾和巴黎。
2000年10月27日,蒙特卡洛當地時間11:30,在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第34屆年會上,五個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城市大阪、巴黎、多倫多、北京、伊斯坦布爾,先后按國際奧委會要求,做了二十分鐘的陳述。2000年11月3日,北京市市長、北京奧申委主席劉淇在香港代表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聘請包括霍英東、李嘉誠等香港和澳門11位知名人士為北京奧申委顧問。
2000年12月13日,北京奧申委代表團在洛桑國際奧委會總部向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作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工作陳述報告。北京奧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長劉淇在報告中表示,北京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出色地辦好2008年奧運會。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中國奧委會主席袁偉民在發言中表示,中國奧委會將全力支持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北京奧申委秘書長王偉在會上向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介紹了北京提出的“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申辦理念、奧運場館規劃等。
2000年12月25日,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已收到全部28個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簽發的認證書。
●四位北京申奧形象大使
2001年1月14日,北京奧申委宣布,聘請鄧亞萍、鞏俐、楊瀾和桑蘭為北京申奧形象大使。此前北京奧申委曾聘請香港電影明星成龍為北京申奧形象大使。
2001年1月17日上午10點,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秘書長王偉一行5人,在洛桑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報告》。《申辦報道》分三大冊,共18個部分,總計596頁,紫紅色的封面,裝幀簡潔,一頁法文一頁英文,并配有圖表和照片。前17個部分包括:第一冊,一、國家和城市的特點,二,法律,三、海關入境,四、環保,五、財政,六、市場開發;第二冊,七、比賽日程,八、體育場館,九、殘奧會,十、奧運村;第三冊,十一、醫療衛生,十二、安全保衛、十三,住宿,十四、交通,十五、技術,十六、新聞,十七、文化。第十八個部分是保證書,其中有國家主席江澤民和國務院總理朱镕基的支持信,還包括28個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的認證書等。
2001年1月17日晚,國際奧委會宣布,它已收到北京等全部5個城市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報告。
2001年2月2日,蓋洛普(中國)咨詢有限公司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94.9%的北京市民支持北京申奧。同時,94%的北京市民希望成為志愿者為奧運會服務。這次調查是在2000年11月由蓋洛普(中國)咨詢有限公司獨立進行的。這項調查結果,寫進了北京的《申辦報告》中。
2001年2月19日,國際奧委會評估團第一批成員抵達北京。北京奧申委常務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劉敬民、北京奧申委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于再清、北京奧申委秘書長王偉到機場迎接。
2001年2月20日,國際奧委會評估團主席、荷蘭人海因-維爾布魯根與副主席、瑞士人吉爾貝-費利抵達首都機場。迎接的有北京市市長、北京奧申委主席劉淇、國際奧委會執委何振梁、北京奧申委副主席于再清、北京奧申委體育主任樓大鵬、北京奧申委秘書長屠銘德和國際奧委會委員呂圣榮。
2001年2月20日,北京2008年奧申委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北京奧申委常務副主席劉敬民向中外媒體的記者通報了國際奧委會評估團來京考察的有關情況和北京奧申委前一階段的主要工作。
2001年2月21日上午,國際奧委會評估團17名成員在北京飯店陳述廳聽取了北京奧申委第一天的陳述報告,在陳述開始前,北京奧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長劉淇,中國奧委會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分別致歡迎詞。國際奧委會評估團主席維爾布魯根向北京奧申委的領導介紹了評估團成員并講話。
2001年2月21日,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中南海親切會見了由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自行車聯合會主席海因·維爾布魯根率領的國際奧委會評估團一行。
2001年2月22日,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在北京飯店繼續聽取北京奧申委的陳述報告,并觀看申奧宣傳片。2001年2月24日下午,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評估團團長、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自行車聯合會主席海因?維爾布魯根首先介紹了評估團的全體成員,并代表評估團介紹了在京考察期間的整體情況,強調指出評估團對北京有四點深刻印象。評估團主席海因·維爾布魯根說,評估團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北京,北京申辦奧運會得到了政府和市民的大力支持,北京奧申委的工作是積極有效的。他認為,北京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比賽規劃以及場館建設方案,這將給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和北京人民的生活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國際奧委會評估團于2月至4月先后對北京、大阪、多倫多、巴黎和伊斯坦布爾進行了考察。
2001年2月25日下午,北京奧申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北京奧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長劉淇及北京奧申委其他官員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2001年3月5日,朱镕基總理在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時再次表示支持北京市申辦奧運。
2001年4月1日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朱镕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來到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參加首都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為正在申辦2008年奧運會并致力于“綠色奧運”的北京再添新綠。
2001年4月4日,距7月13日在莫斯科召開的國際奧委會全會選定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還有100天,北京奧申委提出了4月4日為全國支持北京申奧統一行動日的倡議。這個倡議得到北京和全國人民的積極響應,北京奧申委在7月前的每個月分別確定一個主題:4月的主題是“支持北京申奧月”;5月的主題是“科技奧運,科技北京”;6月的主題是“人文奧運”。
2001年5月7日,以袁偉民為團長的中國奧委會代表團參加了在中國臺北舉行的第四屆兩岸體育交流座談會。爾后,代表團參觀和了解臺北、高雄等地的體育設施及體育發展情況,還接觸了包括國際奧委會委員吳經國、中國臺北奧委會主席黃大洲在內的許多體育界人士。代表團于11日返回北京,團長袁偉民表示,北京申辦奧運會是中華民族包括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對于兩岸將來是否合辦奧運會問題,他指出,根據國際奧委會規定,奧運會必須在一個國家的一個城市舉辦,如果北京申辦成功,由兩岸奧委會友好磋商,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并經國際奧委會的批準,不排除臺灣地區承辦個別項目比賽的可能性。
2001年5月15日晚,北京奧申委在瑞士洛桑接到了國際奧委會評估團的報告,北京奧申委新聞發言人就此發表評論說,我們對國際奧委會評估團的報告感到高興,北京有信心繼續展示主辦2008年奧運會的條件與能力。
2001年6月12日,北京奧申委代表團出席在肯尼亞蒙馬薩舉行的非洲國家奧委會聯合會第九次大會。北京市市長、北京市奧申委主席劉淇在會上做申奧陳述報告時指出,北京有充足的物力和財力辦好2008年奧運會。劉淇還在13日的會議上宣布,北京如果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將建立中國奧林匹克友誼合作基金。這個基金的來源是奧運會的經費盈余按規定分成的剩余部分,基金將用于促進各國運動員的交流,進一步推動發展中國家的體育運動。
●北京奧申委代表團離京赴莫斯
2001年7月7日下午,以北京奧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長劉淇為團長的北京奧申委代表團離京赴莫斯科,出席國際奧委會在莫斯科舉行的第112次全會。并于當地時間19時40分(北京時間23時40分)抵達莫斯科。先期抵達的北京奧申委副主席、北京市委常委蔣效愚以及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武韜、莫斯科市副市長彼得洛維奇等到機場迎接。
2001年7月9日,莫斯科市市長盧日科夫在市政府會見了北京市市長劉淇。盧日科夫向中國客人介紹了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的籌備情況,劉淇向盧日科夫介紹了北京在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方面的成就,雙方還就加強北京和莫斯科之間的文化和經貿合作交換了意見。2001年7月10日上午,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抵達莫斯科,代表中國政府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體會議。
2001年7月11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莫斯科會見了俄羅斯聯邦政府副總理馬特維延科。李嵐清說:我這次來莫斯科,是代表中國政府出席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中國政府堅定支持北京申奧,希望通過舉辦奧運會,加強與各國的體育、文化交流,增進與各國的友好交往與合作,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2001年7月12日,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今天中午在莫斯科斯拉夫飯店新聞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這是5個申辦城市在莫斯科第112次全會投票產生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前舉行的惟一新聞發布會。
2001年7月12日晚,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在莫斯科著名的大劇院隆重開幕。出席開幕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并宣布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開幕。隨后他向即將卸任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頒發了俄羅斯榮譽勛章,以表彰他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所作出的杰出貢獻。薩馬蘭奇也充滿感情地回顧了他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21年來的工作歷程。
2001年北京時間7月13日19:10,北京申奧代表團在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第四個出場進行申奧陳述。
●薩馬蘭奇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
2001年7月13日晚21點50分,經過一次模擬投票,22時,國際奧委會委員開始正式投票選舉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
僅僅5分鐘后,第一輪投票就結束了,薩馬蘭奇宣布第一輪投票結果——大阪被淘汰了。國際奧委會迅速開始了第二輪投票。
又經過揪心揪肺的5分鐘等待,一位委員拿到了一份統計投票結果,他的臉上露出了微笑,他仔細地將信封封上口,這個細小的動作意味著最后結果出來了!他站起身來向薩馬蘭奇走去,他將那個信封交給了薩馬蘭奇主席,薩馬蘭奇和他簡單交談了幾句就拿起信封起身向發言講臺走去,從他的臉上絲毫也揣測不出到底是哪個城市最終獲得了殊榮。
薩馬蘭奇拆開信封鄭重宣布:“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
薩馬蘭奇主席宣布投票結果
會場中一片沸騰!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們欣喜得狂呼出聲,所有人都緊緊擁抱在一起,盡情宣泄心中的快樂和喜悅。
在這次投票中,第一輪(獲得主辦權需要52票)北京得44票,多倫多得20票,伊斯坦布爾得17票,巴黎得15票,大阪得6票(被淘汰)。第二輪(獲得主辦權需要52票)北京得56票,多倫多得22票,巴黎得18票,伊斯坦布爾得9票。
北京最終獲得了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專門趕赴莫斯科聲援北京申奧的中央樂團少女合唱團小歌手,聽到成功的快訊時,喜極而泣。八年前,這個合唱團也曾遠征奧委會為北京申辦獻歌,失利后流淚而返。如今喜淚一洗八年前的傷心淚。
轉自搜狐體育
發布日期:200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