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楹聯欣賞集錦之一


風聲雨聲讀書聲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名聯談趣》275)。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余,往往評議朝政。后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瑯瑯。

  南京燕子磯旁永濟寺有一聯(《楹聯叢話》卷六)云:

  松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臺山中方廣寺原有一聯(蘇文洋《古今聯話》第139頁)云:

  風聲水聲蟲聲鳥聲梵唄聲,總合三百六十天擊鐘聲,無聲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樹色云霞色,更兼四萬八千丈峰巒色,有色皆空。

  以上兩聯與第一聯采用相同的藝術手段,均無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斷定誰是創新,誰是仿效;但可以說明,相同的藝術手段,可以表達截然不同的思想情趣。(林金山)

重九節塞上稱觴

  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

  此聯是彭元瑞和紀曉嵐合作的萬松嶺行宮新聯(《楹聯叢話》卷二)。上聯由彭元瑞出句,下聯由紀曉嵐應對。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陽節前,乾隆從熱河木蘭圍場打獵回來,駐蹕于萬松嶺行宮。聯文是乾隆八十壽誕的頌詞,妙在切人(乾。⑶械兀ㄈf松嶺)、切時(重陽節),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疊字(處處,年年)和兩字顛倒自重自對(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不是文字游戲,雖是奉承之作,可謂對聯極品。(林金山)

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車,入有魚,當代孟嘗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盡,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聯為“聯圣”方地山所作春聯。方是袁世凱的門客,袁世凱二兒子袁寒云的老師(《名聯趣談》284)。有一年春節他寫了這副春聯,說東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節不回家了。方把東家捧為孟嘗君,自比為蘇秦,既夸了東家,又夸了自己,確是大手筆的“杰作”。王君實先生在四十年代講授此聯時,用了另一版本,下聯是“金未盡,衣未敝”,可惜未知其來源。

  此聯在結構上由兩個三言句式和一個七言句式構成,讀起來,節律感很強,三言句式重復一次,而且與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結構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復。這是我們上面沒有提到的最佳結構。此聯在用典上也非常講究,上聯用《馮諼客孟嘗君》的故事,下聯用《蘇秦以連橫說秦》的故事,都出自《戰國策》。讀這副對聯等于重溫了兩篇名著。(林金山)

清風明月本無價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此聯為梁章鉅所撰蘇州滄浪亭集句聯梁章鉅,清文學家。字閎中,一字茝林,晚號退庵,福建長樂人。嘉慶進士,官至江蘇巡撫?v覽群書,熟于掌故。喜作筆記小說,也能詩。有《文選旁證》、《制義叢話》、《楹聯叢話》、《浪跡叢談》、《稱謂錄》、《歸田瑣記》、《藤花吟館詩鈔》等。滄浪亭,江蘇蘇州名園之一。原為五代吳越廣陵王錢元璙的花園。北宋慶歷五年(1045)詩人蘇舜欽在園內建滄浪亭,故名。全園結構以假山為中心,建筑物環繞四周,高低起伏,樹木蒼翠,有山林氣象。并利用借景法,將園外的水與園內的山聯成一氣,擴大園景。在園林設計中獨具一格。

  這是一副巧妙的集句聯,上聯見歐陽修長詩《滄浪亭》,下聯見蘇舜欽詩《過蘇州》。雖是集句,讀起來卻是一副佳聯,上下契合,天衣無縫。上聯,清風明月是無價之寶,意境是那樣雅淡、疏朗;下聯,遠山近水都是有情之物,情韻是那樣纏綿、嫵媚。使人入得園來,覺得這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分外可親,滿園美景都是無價之寶,真令人留戀難舍。名園對名聯,相映成趣。倘若我們略加分析,此聯就更加值得玩味。中國的士大夫的審美情趣受佛道的影響很深,崇尚高雅、清淡、閑適的意境。由于中國社會政體的特殊性,中國的知識分子最具對社會政治實體的依附性。儒道兩家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兩大精神支柱,達則尊孔孟,積極入世,講究修、齊、治、平;否則重老莊、消極出世,轉向自然,寄情山水。在古典詩歌中,家國之憂與對山林的陶醉是兩個基本母題。對政治的消極引來了對審美的積極,換句話說,消極的人生態度恰與積極的審美態度接壤。由此,在文藝作品中士大夫通過移情作用,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溪都感到親切和愉悅,從大自然與秀麗中得到美的享受,當西方文學家把大自然視為惡敵,筆下常指寫人與自然力的搏斗,流露出恐懼之意時,中國的文學藝術卻在大自然中怡情養性,自得其樂。話說回來,清水、明月這自然之物是特別受文人青睞的,吟水弄月者為高人雅士。如蘇軾曾在《前赤壁賦》中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痹倏礆W陽修《會老堂口號》是“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閑人”。文人對山水有情的就更多,如李白《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清風、明月、近水、遙山成了失意文人心靈的避難所,所以這副對聯情趣的高雅獲得了普遍的贊賞。(周麗云)

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氣

  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氣,名賢手筆,菩薩心腸,合古今天地之精靈,同此一山結束;
  蠡水煙,湓浦月,潯江濤,馬當斜陽,匡廬瀑布,挹南北東西之勝景,全憑兩眼收來。

  此聯為彭玉麟所撰題湖口石鐘山鎖江亭聯。彭玉麟(1816-1890),清末湘軍將領,字雪琴,卒謚剛直,湖南衡陽人。咸豐三年隨曾國藩創辦湘軍水師,轉戰長江各省,戰功顯赫。曾與太平軍作戰,1855年在湖口遭太平軍截擊大敗。彭玉麟建水師昭忠祠于湖口石鐘山,祠有鎖江亭。結束:指裝束在一起。湓浦:一名湓水或湓江,今名龍開河,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東流經縣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長江。馬當:山名,位于江西彭澤縣東北,山形似馬。

  這副長聯,是彭玉麟為紀念陣亡將士而作的。上聯頌揚忠烈們的英雄氣概,切“昭忠”的主題!罢阎异簟痹龉馍,浩氣回蕩。下聯在上聯述史點題的基礎上,放眼南北東西,寫盡了立身鎖江亭所見的遠近勝景:鄱湖煙波、湓浦明月、潯江浪濤、馬當斜陽、匡廬飛瀑,盡收眼底,應有盡有。至此,上聯與下聯,寫人寫景,相映生輝,引人入勝。

  這副對聯用字奇特: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八字句,長短參差,時而急促,時而舒緩,抑揚合拍,不僅讀來瑯瑯上口,而且與對聯抒寫的內容配合十分得體!爸页蓟,烈士魄,英雄氣”“蠡水煙,湓浦月,潯江濤”,似連珠實發,訴說不盡,極大地增添了對聯的氣勢。此后字數增多,逐步趨于平緩,“合古今天地”“挹南北東西”,則一氣概括無余,力有千鈞,情透紙背。

  此聯在創作手法上,主要運用了列品的修辭技巧。所謂列品,有點類似于修辭手法中的排比,要求連續列舉三個以上類似的、或有聯系的事物成聯,所列舉的事物之間不摻雜任何間隔詞語。使用列品方法,可以強化對聯所吟詠的事物,收到其它方法所難以達到的效果。運用列品手法創作的對聯中,最有名的當數鄧石如自題碧山書屋聯:“滄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峽云,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夷峰,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保ㄉ勖鳡N)

談吐趣中皆合道

  談吐趣中皆合道;
  文辭妙處不離禪。

  此聯為南昌青云譜聯,撰者不詳。青云譜,在南昌市南郊定山橋附近,始建于東晉大興四年(321年),為許遜之“凈明真境”。清順治十八年(1661)畫家朱耷(即八大山人)偕其弟朱秋月(即朱石慧)隱居于此,后人慕其賢,集資改建為青云圃?滴跄觊g,改“圃”為“譜”。今為八大山人紀念館。

  八大山人朱耷是我國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家。他的詩、書、畫都有很高的成就,尤以繪畫造詣更深。他在二十三歲時剃發為僧。二十八歲時受戒稱宗師,住山講經。三十九歲至六十二歲,在南昌城郊青云譜(原稱天寧觀)苦心孤詣經營主持這所道院,過著亦僧亦道的生活。他常與僧友在此飲酒吟詩,寄情書畫,并且講經論道參禪。此聯雖屬園林聯類,然所記敘的事則是朱耷那段講經論道生活的寫照。其實,八大山人的為僧為道,人們并不認為這是他的主要信仰。他是為了逃避清朝統治者對明宗室遺臣的政治迫害,借以保存自身。

  上聯寫僧友聚集在環境清幽的青云譜內交談闊論,那一言一行,風趣橫生,幾乎句句講的都是道家經典。下聯則說僧友們不僅講經論道,也吟詩作畫談寫文章,語言機鋒畢露,深奧玄妙,字字不離有關佛教的事情。

  此聯所述青云譜歷史悠久,環境幽美,文物薈萃,要描寫的東西很多。然而全都略去,只字未提,單就當年的僧友講禪論道做文章,這樣便使讀者對青云譜當年這所道觀留下了深刻鮮明的印象。(陳國濤)

遺世獨立 與天為徒

  遺世獨立;
  與天為徒。

  此聯是題福建武夷山天游峰一覽亭聯。天游峰在武夷山五曲隱屏峰后,巍然高聳,獨出群峰,登其絕頂,下觀云海,尤如人在天上游,故稱天游峰。天游峰絕頂處建有一覽亭,是取登其亭而一覽武夷山全景之意。

  這是一副寫景聯,讀來使人產生一種恢宏、豪邁之氣慨。本聯有如下特點:

  采用了對聯中“隔”手法,就是說寫對聯時由于用了典故而使人讀起來感到好象隔了一層似的。本聯一開頭即借用蘇軾《赤壁賦》中的句子,算是用典,卻恰到好處。一覽亭雖然高、險,但總有一個限度,如果本聯用“不隔”的手法,直接寫出一覽亭到底有多高、多險,不僅無法給人以想象的余地,而且要在短短數語中勾劃出一覽亭的全貌是很難做到的。本聯采用“隔”的手法,一方面避免了平鋪直敘,另一方面又給人以無限的想象余地,看似隔了一層,其實兩邊只隔著薄薄的一層白紙,反而有一種新奇、朦朧、神奇的感覺。人們一看到“遺世獨立”四字,就知道一覽亭是高峻的,但如何個高峻法,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歷去作不同的想象,這種作用,是采用“不隔”的手法難以達到的。

  寫景與用詞,相輔相承。本聯粗看無一字寫景,細看卻字字有景。一覽亭在作者心中高峻無比,無比的高峻就應超出世間之外,作者用“遺世獨立”來比喻,看起來似乎沒有寫景,而事實上景景都在其中。用天下最豪邁的詞來形容作者心中最高的山,在語意上來講都恰到好處.人們可以盡情地想象山的挺拔高峻,風光的秀麗,形勝的險要,自然產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在用詞措句方面,氣勢磅礴,極盡夸張之能事。單從字義上看,“遺世獨立,與天為徒”概言天游峰一覽亭的高聳,超出塵世之外,唯一可以和它相比較的是“天”;從其典故的出處來看,也是氣派豪放,“遺世獨立”源出于北宋豪放派詩人蘇軾的《赤壁賦》,本聯借用這一典故,也是要借用蘇軾的豪放精神,來說明一覽亭的高大雄偉,巍峨挺拔。我們知道,天的高度是無限的,豪放的雄渾的精神和文風也是無法用尺度衡量的,而一覽亭的高度卻是可測量到的。作者把有限的東西比喻成無限的東西,目的是為使讀者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最后,本聯言簡意賅,氣勢雄偉,節奏鮮明,對仗工整,這也是本聯能夠長久流傳的原因之一。(王紫林)

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

  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
  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此聯是唐英所撰題廬山虎溪三笑亭聯。唐英,字俊公,晚號蝸寄老人。清朝乾隆年間任內務府員外郎兼佐領等官,擅詩、工書畫等。虎溪是廬山東林寺門外的一條小溪,《名山洞天福地記》稱為“四十七福地”。虎溪上原先建有一亭,取名三笑亭,后廢。

  廬山素以“匡廬奇秀甲天下”著稱于世。它不僅是蜚聲中外的避暑勝地,而且是歷史悠久的文化佛法名山。民間廣泛流傳著許多關于它的神話傳說。全國各地歷代名人在廬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和奇聞軼事。唐英撰寫的這幅對聯,即講述了這樣兩則歷史掌故。

  上聯向讀者敘述了在廬山發生的一個傳說:相傳和尚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以溪為界,若過溪,寺后老虎就會吼嘯起來,因此名虎溪。有一次,慧遠送別陶淵明和道士陸修靜,由于情投意合,邊走邊談,不知不覺過了虎溪,虎即吼叫起來,三人相視太笑,從此傳為佳話。該聯敘及此掌故,認為他們三個人代表了佛,儒、道三種宗教派別和宗教泛流,發展歷程。然而,對“三笑”事實持懷疑態度的自有人在。明代儒學提舉王祎在《自建昌還徑行廬山下記》中曾說:“修靜始來廬山,時慧遠亡時且二十余年,靖節時亦二十余年矣,安得所謂‘三笑'乎?或曰晉蓋有兩修靜也!蓖醯t所言,不無道理,史實確鑿可證。

  下聯則概括了東林寺白蓮社的潮源歷史:佛教在漢魏兩晉時期從印度傳入中國不久,廬山東林寺便成為“佛教闡化之基”;圻h于東晉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到廬山宣揚佛法,在江州刺史幫助下,創建了東林寺,結下了白蓮社,創立了佛教新的分支凈土宗,又稱蓮宗,世人稱之為“一花”,其后禪宗佛教又演化為五個宗派,人們稱為“五葉”,每一宗派都產生出自己的領袖人物。

  楹聯藝術是文學藝術的一脈。唐英如同許多天才的文學家那樣,沒有生硬地照搬歷史,而是依據離奇的傳說故事,充分發揮了對聯的借景抒情、探勝獵奇、對仗嚴謹、音韻鏗鏘的藝術特色,使人讀后只會頓感興味無窮,而不會去責怪、去追究故事的不真實了。(陳國濤)

放開眼界,看朝日才上

  放開眼界,看朝日才上,夜月正圓,山雨欲來,溪云初起;
  洗凈耳根,聽林鳥爭鳴,寺鐘響答,漁歌遠唱,牛笛橫吹。

  此聯是龔正謙所撰題福建邵武市熙春山憩亭聯。龔正謙,福建邵武人,清初文人,生平事跡不詳。

  聯中充滿詩情畫意,山與水,聲與色,人與物,都是描繪的對象。上聯從視覺方面寫景,所寫景物都與“眼”“看”二字相關聯。“看”是領字,領屬下面四句,分別描繪“日”“月”“雨”“云”四種景物!俺詹派稀笔钦f太陽剛剛升上來,這是寫白天的景物。“夜月正圓”則寫出夜景之美,后兩句寫天氣變化,作者于此用了一個典故,唐代詩人許渾《咸陽城東樓》詩云:“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原意是說,溪邊開始彌漫霧氣,太陽也從樓閣上落下去了,山中快要下雨的時候,大風刮進了高樓。此聯引用這兩句詩的前四字,顯然是為了表現熙春山的氣候特點,同時也使讀者產生由此及彼的聯想,從而拓展視野,真正做到“放開眼界”。

  下聯從聽覺方面寫景,所寫景物都與“耳”“聽”二字相關。同“看”字一樣,“聽”字也領屬下面四句,分別描繪“鳥”“鐘”“歌”“笛”四種事物!傲著B”即林中之鳥,“爭鳴”寫出了眾鳥喧嘩的熱鬧景象!八络姟敝杆聫R所用之鐘,附近各個寺廟的鐘聲此起彼伏,遙相呼應,這就是“響答”了!皾O歌遠唱”也用了典故,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有兩句:“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痹馐钦f,漁船上在傍晚時傳出了嘹亮的歌聲,響遍了整個鄱陽湖畔。此聯無論作“漁歌遠唱”“漁歌唱晚”或“漁舟唱晚”,都表現了一種和平寧靜的境界。末句“牛笛橫吹”,表現的是一種田園生活,流露的是一種閑情逸致。

  在寫法上,此聯的最大特點是分別從視覺和聽覺方面落墨,新鮮別致。由于上下聯各由五個短語或短句所組成,所以從聲律上看,只要這些短語或短句的末一字平仄相對就算合符要求。上聯的“界”“上”“圓”“來”“起”,下聯的“根”“符”“鳴”“唱”“吹”,平仄分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正好一一相對,合于聲律要求。(甘久生)

拼命酒與斷腸詩

  大膽文章拼命酒;
  坎坷生涯斷腸詩。

  此聯是我國現代著名戲劇家洪深所撰。洪深(1894-1955),字淺哉,江蘇常州人。早年留學美國專攻戲劇。1922年回國后在上海從事戲劇活動。三十年代參加左翼戲劇運動。對中國現代話劇的形成和劇場藝術水平的提高有較大貢獻,后任電影編導,并長期擔任學校教育工作。抗日戰爭初期,大批進步文人會集重慶北碚,洪深也在其中。當時整個社會極端黑暗,生活又十分艱苦窘迫,在這種情況下,洪深自題了上述這副對聯。

  人們寫對聯,一般都要表達某種思想觀點或政治傾向。洪深也不例外,他自擬的這副聯,既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憤懣之情,又顯示出勇于斗爭,不向惡勢力低頭的豪邁氣概,同時也道出了他當時苫悶的心情。

  “大膽文章”是他對自己創作的一個總結。他的著名作品如《趙閻王》等,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大膽地揭露了封建軍閥統治的罪惡和農民的苦難生活及其英勇頑強的斗爭,給當時社會以無情的抨擊。說起“大膽”,當時還有段小插曲。那是在1929年,上海正在放映美帝國主義侮辱中國的影片《不怕死》,洪深也在劇院,他當場就憤怒抗議、演講,極大地鼓舞了群眾的愛國熱情?箲鸨l后,又領導上海救亡演劇二隊赴內地演出,積極推動了戲劇界的抗日救亡宣傳工作。

  與“大膽文章”相對照的是“坎坷生涯”這句。這又是他對自己大半生生活的總結。他1917年從清華大學畢業赴美留學,先是學建筑,后專攻戲劇,1922年毅然放棄國外優厚生活待遇回國任教,從事戲劇活動。曾領導“復旦劇社”“戲劇協社”,并參加了“南國社”。抗戰爆發后又斷然辭去大學教授的職務,積極籌組抗敵演劇隊,組織宣傳抗戰活動。

  對聯的后部分“拼命酒”與“斷腸詩”,卻是他當時在重慶的生活與心情的寫照。當時的重慶是抗戰的后方,國民黨的首府,在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和高壓政策下,進步文人不僅生活十分艱苦,精神上也極度苦悶,只有把僅有的幾個錢全用來買酒喝。希望在酒精中一醉方休。然而借酒澆愁愁更愁,拼命地喝酒仍解除不了那苦悶的心情,便又轉而寄情于詩文中。在那使人蕩氣回腸的詩句中多少能發泄一些憤懣之情,也多少能寄托些希望與光明。

  這副對聯是一個流水對,上下句意思非常連貫,對仗十分工整,“大膽文章”對“坎坷生涯”,“拼命酒”對“斷腸詩”,都是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讀后撲面迎來一股豪邁之氣,卻又夾雜著點點傷心淚。(陳紅濤)

萬卷古今消永日

  萬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曉送流年。

  此聯為陸游所撰“書巢”聯。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愛國詩人,一生創作詩歌極多,今存就有九千多首,同時他又是宋代著名詞人和學者,開宋詞豪放派之先鋒。書巢意即用書筑成的巢,指書室。

  陸游,他那膾炙人口的詩詞影響了多少文人墨客。他生當北宋滅亡之際,飽受民族災難之苦,少時便立下愛國壯志。然而他一生不得志,滿腔的報國熱情無處發泄,只好寄情于詩詞,或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統治者屈辱求和,給人以雄渾豪邁之氣,或抒寫日常生活中平凡之事,借物詠懷,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古人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用在陸游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他一生酷愛讀書,經常讀得不知身在何處,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仍然是“讀書有味身忘老”,還象年輕時那樣發憤讀書。

  陸游的這副“書巢”聯正是當時他生活的寫照。聯中的“萬卷”指書的數量極多;“古今”指書的內容涉及面極廣,古往今來無不領略;“一窗昏曉”可見其讀書之專致,達到了廢寢忘食地步,既不知黃昏,也不知晨曉,歲月年華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逝去了。

  寥寥幾字,使讀者讀后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入其境。

  此聯對仗十分工整,很有詩詞的那種韻律美。用詞也十分精確對仗。“萬卷”對“一窗”,“古今”對“昏曉”,”消”對”送”,“永日”對“流年”,不僅詞性與平仄相對仗,而且意義上也相互對照關聯。在寫法上,作者采用的是正對的修辭手法,正面直接描繪作者讀書廢寢忘食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此不僅反映陸游好學的生活場面,而且透過此聯,我們還可以看到詩人當時極端郁悶的心情。詩人拳拳愛國心、報國志無處伸展,無奈只有寄情于詩書之中,在書海里消磨這苦悶的漫漫長日,而大好的年華也在這書海中漸漸流逝。這無疑也是發泄對當權者的不滿和自已的無奈之情。(陳紅濤)

半湖煙雨 一局棋枰

  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煙雨;
  王侯事業,都如一局棋枰。

  這是掛在莫愁湖勝棋樓外的一副園林樓閣聯。莫愁湖在南京水西門外,水陸面積700余畝,湖面寬闊。相傳南宋時,有洛陽少女莫愁遠嫁江東盧家,住在湖濱,因此叫莫愁湖。勝棋樓在莫愁湖公園內,始建于明洪武初年,重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相傳當年明太祖朱元璋與他的開國元勛徐達常在莫愁湖畔下棋。徐達棋藝卓絕,可是與朱元璋對弈卻每著必敗。朱元璋認為徐達沒有亮出真本領,于是許諾說,如果徐達能勝了他,便將莫愁湖送給徐達。他倆從早晨開始布棋,直到紅日西沉,尚未分勝負。終于一局圍成,朱元璋大笑,說:“這一回,我是真的勝了!”徐達謙和地說:“還請主公細看這盤棋,方知勝負!”朱元璋聽話中有話,便舉燈照棋,發現徐達的百余顆閃亮的棋子分明排出繁體的“萬歲”二字,頓時驚嘆不已,親自斟酒,雙手捧著送到徐達面前。徐達連忙跪下接過一飲而盡。后來,人們就在朱和徐下棋的地方,建了這座勝棋樓。

  上聯意為:當年的莫愁美女和明王朝江山,如今已不存在了,只留有半湖煙雨讓人緬懷追念那逝去的歷史故事。下聯則生發出作者更深意義的感嘆:那些帝王將相攻戰殺伐,爭名奪利,最終都象一局棋勢,隨時間的匆匆過去,是非成敗轉眼化為過眼云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此聯寥寥二十字,把南京莫愁湖勝棋樓的美景,有關的人物,有趣的傳說都含蓄地“點”了出來,令游客讀后如飲醇酒,如含橄欖,情奮而味長,陶冶了性情,增添了游覽興趣。類似這樣的楹聯,在全國各地的園林中為數極多,飽含詩情畫意,對于美化環境,渲染氣氛,都有積極作用,可惜在“文革”浩劫中損毀不少,這是又一筆難以挽回的無法估價的損失。悋鴿

莽乾坤能得幾人閑

  莽乾坤能得幾人閑?早安排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
  好風月不用一錢買,休辜負青山紅樹,送爽氣西來。

  此聯是王珊森所撰安慶大觀亭聯。大觀亭在安慶市西南隅正觀門外,為明代知府陸鈳創建。大觀亭氣勢雄壯,俯瞰長江,是江南有名的亭臺之一。

  這是一副名勝風景聯。作者站在氣勢雄偉的大現亭,俯瞰漣滾東去的長江,遙看遠處的青云紅樹,面對秋高氣爽的天氣,觀賞著氣象萬千的壯麗景色,呼吸看清新的空氣,不覺心潮洶涌,遐想聯翩,情不自禁地振筆疾書,惜古喻今,寫下了這副境界開闊,氣象豪邁,意境深遠的對聯。它將大觀亭周圍的壯麗秋景和奔騰不息的浩瀚長江,描繪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如一幅波瀾壯闊的山河勝景圖。它既贊美了大觀亭這個名勝景觀,緬懷了千古風流的歷史人物,又抒發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深厚感情和對歷史上“風流人物”的崇敬心情。

  這副對聯既是一副名勝風景聯,又是一副抒情聯,它采用了“集引”、“藏典”的藝術技巧,把歷史典故運用到對聯中,暗寓哲理,一語雙關,不但豐富了對聯的內容,使人產生聯想,而且以典故對照現實,加深了思想深度。如上聯的“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是宋俞文豹《吹劍錄》文句的化用。它用短短的幾句話,將蘇軾《赤壁懷古》中描繪的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壯闊境界,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又由浩蕩的長江,波濤滾滾,日夜奔騰,無止無休的景觀,聯想起千百年來多少英雄豪杰,就象東流的江水,一去不復返。因而在緬懷千古風流人物的同時,抒發了作者江山如故,人事已非的感覺之情,慨嘆了莽莽乾坤能有幾個像蘇軾一樣飽覽江山勝景,寫出《大江東去》的千古絕唱,也為作者自己能有幸一睹大觀亭的壯麗奇觀感到興奮和自豪。下聯的“好風月不用一錢買”,是唐李白《襄陽歌》詩句的化用,“紅樹”是引自元勃羅御史《南呂·一枝花·辭官》。在這里作者描繪了滿目青山,一川紅葉的奇麗的秋天景色,告訴人們不要辜負這“不用錢買”的“好風月”,要自由自在地呼吸著從西風中送來的清新空氣,盡情地欣賞和享受大自然給人造就的旖麗風光,但又不是消極的享受,而要象“千古風流人物”那樣,珍惜這大好時光,奮發向上,為祖國為人民作出自己的應有貢獻。這種借用典故,集引前人詩詞文句組成對聯的藝術技巧,使對聯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對景物的描寫更加有聲有色,形象逼真,倍增了詩情畫意,令人讀之,心往神馳,陶醉在無邊的秋色之中,既聯想起風云變幻的歷史往事,又增加人們的游興。古人云:吾人讀書,于妙詞警句,哪怕是抄來的,嵌于文中,合乎情調,也稱可觀。這副對聯正是一副運用得宜,合乎情調的巧對佳聯。

  這副對聯,不僅寓意深刻,用典得當,全聯上下,人以景移,情由人傳,情景交融,使語言高昂、協和、流暢,而且對仗工整文詞講究。如上聯的“莽乾坤”對“好風月”,“早安排”對“休辜負”,“鐵板銅琶”對“青山紅樹”,“唱大江東去”對“送爽氣西來”,對得恰到好處。尤其是上聯的“早安排”,既突出了蘇詞縱論古今,橫覽江山,風格豪放的特點,又揭示了“大江東去”的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下聯的“休辜負”,既叫人盡情欣賞、享受這大自然的美景,又叫人珍惜大好時光,奮發進取,對全聯起了畫龍點睛和抒發情感的作用。令人讀來,心胸開朗,豪情滿懷,為自己的祖國有如此美好的山河和“風流人物”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魚讀月 鳥談天

  水清魚讀月;
  花靜鳥談天。

  此聯是陳定山所撰臺北陽明山聯。陳定山,名蘧,字小蝶,1927年生,浙江杭州人,陳栩園先生長子。他與其妹小翠、弟次蝶早負文名,當世將他們比做眉山蘇氏。陳定山先生尤富文翰,解音律,詩文、詞曲、書畫、戲曲、小說,無一不精通,著作甚富,對楹聯藝術也有較深的造詣。歷任過中興大學、淡江文理學院等院校的教授。又同父親陳栩園共創實業,辦過造紙廠、汽水廠、碳酸鈣廠、滑石粉廠等四十余廠。陳定山先生也很關心民族存亡,熱心從事過抗日事業,任過上海市商會執行委員兼抗敵后援會副主任,曾被日軍逮捕入獄,直至日寇投降后,方獲釋出獄,并由重慶遷往臺北。陽明山原名草山。在臺北市北部,位于七星山之南,紗帽山東北,磺溪上游。附近青山翠谷,原野開朗,遍植有櫻、杜鵑、桃、杏等花木。春季花開,眾芳爭妍,游人如織。辟有陽明公園,分前山公園和后山公園。有中山樓、陽明山莊、陽明湖、小隱潭、陽明瀑、快雪亭、永河臺、魚樂園等勝景,是臺北的著名風景區。

  臺灣是我國的一個美麗富饒的海島,而地處亞熱帶的臺北陽明山,更是個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的風景名勝之地。在這里,楹聯作者陳定山先生通過這副對聯,將陽明山清幽雅致的迷人景色呈現在人們的眼前,既贊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又流露出他自己在經過大半生奮斗、到了暮年之際的一種貪求清逸和超脫世俗的思想情感。這種寫景抒情,借聯言志的藝術手法,顯得清新自然,毫無做作,是名勝風景聯這個百花園中開放的又一支鮮艷奪目的奇葩。

  這副對聯采用了楹聯中襯托和比擬相結合的藝術手法,將陽明山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互相襯托,巧妙的結合起來,并作了形象而又生動的比擬。如上聯的“水清魚讀月”,以“水”之“清”作參照來突出“魚”之“讀月”,把陽明山清澈的泉水、湖水描繪得一清見底,清澈得魚在月明之夜欣賞月亮的微妙情景,也看得清清楚楚。這里的“魚讀月”就是對魚在水中活動情形的形象比擬,好象魚和人一樣會“讀月”。“魚讀月”本是動景,和“水清”相互襯托,巧妙結合,又反過來加深了對水的清澈程度的渲染。下聯的“花靜鳥談天”,同樣是以“花”之“靜”作參照來突出“鳥”之“談天”。二者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將一個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環境描繪得幽靜異常,連鳥在花叢中“談天”也聽得清清楚楚。這里的“鳥談天”,不僅是對花海中的鳥鳴聲作了形象的比擬,而且對繁花似錦的幽靜景色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述。這種有靜有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的藝術技巧,使對聯充滿著詩情畫意,給人一種環境優美、清幽深邃、世外桃園的感覺,產生出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

  這副對聯還采用了“藏字”的藝術技巧。所謂藏字,就是作者把要表達的意思用字藏入聯內,讓人細心體會,慢慢思索,是一種構思精巧的藝術手法。這副對聯,作者在上聯中藏了一個“清”字,下聯中藏著一個“靜”字,連起來就是“清靜”二字,這里既對陽明山環境清幽優美的特點起了畫龍點睛突出主題的作用,又表達了作者對清靜舒逸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情感。讀來令人回味無窮,妙趣橫生。

  這副對聯,不僅文詞優美,寓意深刻,對仗精工,平仄入律,而且在一副只短短十個字的名勝風景聯中,同時運用襯托、比擬、藏字三種不同的藝術技巧,這在楹聯創作中是不多見的。(黃順強)

我輩復登臨

  我輩復登臨,目極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賞,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此聯是清代學者李春園所撰南昌滕王閣聯。滕王閣在南昌市沿江路贛江與撫河交匯處。唐永徽四年(653年),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都督洪州(治南昌)時營建。落成時,李元嬰被封為滕王,故名。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重九日,洪州都督閻伯玙在此大宴賓客,王勃應邀,即席作《滕王閣序》,千古傳誦。原閣規模宏大,有“西江第一樓”之稱。一千三百多年來,屢毀屢建,不下二十八次。1926年,被北洋軍閥鄧如琢燒毀。1989年主閣重建竣工,并于當年重陽節向游人開放。

  本聯系一副集句聯。集句,是對聯的寫作手法之一。古往今來,集句成聯的范圍甚廣,如集詩句、詞句、帖句、俗語、成語、格言等等。本聯則分別集自兩首詩和兩篇散文。

  上聯開頭一句“我輩復登臨”,妙在一個“復”字,它實際上是藏了一句“潛臺詞”,令人讀后立即聯想到無數前人登臨滕王閣的情景以及他們所留下的大量墨跡題詠和種種掌故。因“復”字在此起著承古啟今的作用,加之本聯集句本來就是集自古人,故本聯中每一句所述的其事其景,莫不既是古人之所為所見,又是今人(“我輩”)之所為所見。古今一線牽,“復”字是關鍵。

  上聯第二句“目極湖山千里而外”,氣勢磅礴,蘊含豐富,是寫登臨九丈危閣,高瞻遠矚,視野廣闊,將千里而外的山山水水盡收眼底,一覽無余。此處系用夸張的手法,極言閣高而天晴,心曠而神怡。此時此刻,作者自然而然會聯想起當年王勃在《滕王閣序》里所描繪的萬千氣象。

  下聯首句“奇文共欣賞”正表明了這層意思!拔逸叀钡桥R高閣之上,邊飽覽風光,邊欣賞玩味王勃那篇氣貫長虹、情景交融的千古杰作,興致無窮。

  《滕王閣序》中佳句甚多,而最令聯作者喜愛的想必是不朽的名句“秋水共長天一色”。只是為了對仗的需要,聯作者不得將此膾炙人口的佳句脫化為“人在水天一色之中”。而這一脫化,竟將所有的游人都“化”了進去:要在畫中游,畫面頓時活了。顯然,新句比原句更添意境,略勝一籌,就連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和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流流”等著名詩句也因見景不見人而為之遜色。

  作為集句聯,其特點就是用現成的語句,按對聯的形式、格調編結在一起,構成一種新的意境,往往天衣無縫,渾然天成,甚至比自己遣詞造句所創作的還好。本聯無疑即是一例吧!(杭丹)

云間樹色千花滿

  云間樹色千花滿;
  竹里泉聲百道飛。

  此聯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所撰杭州西湖凈慈寺聯。凈慈寺在浙江杭州市南屏山慧日峰下,始建于五代周顯德元年(954年),原名慧日永明院,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改今名。寺分前、中、后三殿,中間的大雄寶殿于1960年重修。寺內西首舊有濟公殿,供奉宋代高僧道濟(濟公)塑像。東首舊有運木井,是從濟公運木建寺的神話而來。寺前有“南屏晚鐘”碑亭。

  本聯是一副名勝風景聯。作者乾隆是一位身為九五之尊的風流天子,他喜愛詩文,在位時曾多次南游,飽覽了江南各地的名勝風景,本聯就是乾隆游玩西湖凈慈寺時留下的。這副對聯雖只短短的十四個字,卻通過對云間樹色和山澗泉聲的生動描述,將西湖凈慈寺及凈慈寺周圍的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楚楚動人,有如一幅清幽絢麗的圖畫,從而贊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了作者對壯麗河山的深厚感情。

  凈慈寺座落在南屏山慧日峰下,環境幽靜,景色宜人。作者不僅通過這副對聯將凈慈寺周圍的景色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覺,而且運用了楹聯中比喻、夸張的藝術技巧,將云間樹色、竹里泉聲描繪得更加形象生動。如上聯的“云間樹色千花滿”,寫的是遠景、靜景,它把云霧中的樹木在陽光照射下出現的奇異景色,形容為像長滿著各種花朵,千姿百態,千嬌百媚。下聯的“竹里泉聲百道飛”,是寫近景、動景,將竹林里傳出的淙淙泉水聲比喻為從千百道竹縫間飛出一樣傳入耳中,似一曲清脆悅耳的動人樂曲。樹色泉聲,組成一幅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的畫圖;耳聞目睹,令人如進入一種清幽高雅的仙境之中。這副對聯題在千年佛地凈慈寺,是最恰當不過的。佳聯與勝跡相結合、互相襯托,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它不僅幫助人們了解了勝地的特色,而且使楹聯倍添了詩情畫意。

  這副對聯,不僅寫景形式活潑,豐富多彩,而且文辭優美,對仗工整,用字講究。如上聯的“云間”對下聯的“竹里”,“樹色”對“泉聲”,“千花”對“百道”,“滿”對“飛”,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數詞對數詞,對得十分巧妙,恰到好處。尤其是上聯的一個“滿”字,把云間樹色的生態描繪得栩栩如生,維妙維肖,像真的長滿著千百種奇花一樣,絢麗奪目;下聯的一個“飛”字,將山澗的泉水聲響描摹得活靈活現,好象泉水聲真的從竹林中飛出傳入人的耳中一樣,形象逼真而又生動。它把凈慈寺周圍的山水神髓點透出來,對全聯起到了畫龍點晴的妙用,稱得上是神來之筆。(黃順強)

拼命酒 葬魂詩

  哥了了無言,潦草文章拼命酒;
  子歸歸不得,落花風雨葬魂詩。

  這是太倉吳養涵先生挽胡粹士聯。錢鐘書先生在《槐聚詩存》中有一詩題為《鄉人某屬題哭兒記,兒從軍沒緬甸,其家未得耗,叩諸乩,神降書盤曰,歸去來兮,胡不歸》!班l人某”即胡粹士(1888-1946)。胡太倉沙溪人,1931年赴美留學,獲電機工程碩士學位;貒笕紊虾D涎蟠髮W(交通大學前身)教授兼圖書館館長?箲鹌陂g愛子敬侃殉職緬甸,因作《哭兒記》以文志痛,借酒澆愁。吳曾任太倉圖書館館長,系知名學者,與胡知交。上聯說“老兄無聲無息地走了,留下的是《哭兒記》和拼命喝酒的悲痛形象”,下聯說“令郎想回也回不來了,只有讓春天的落花在風雨中把您的詩魂埋葬。”此聯巧妙地用“哥了”諧音愛發鳴聲的“知了”與無言形成強烈對比,用“子歸”諧音思鄉以至啼血的杜鵑鳥“子規”,而且用了疊字,如聞嗚咽之聲。對仗工麗,含義深切,悲痛之情用藝術手段表達得淋漓盡致,堪稱挽聯精品。此聯由書法家胡繩祁先生憑五十年前記憶提供,難能可貴,否則將淹沒無聞矣。(林金山)

何紹基題岳陽樓聯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氣爽,岳州城東道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這是清何紹基題岳陽樓聯(《名勝鑒賞詞典》第109頁)。杜少陵五言絕唱是指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范希文兩字關情是指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的“憂”,“樂”兩字。滕子京百廢俱興是指王勃《滕王閣序》“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呂純陽即呂洞賓,曾三過岳陽樓。上聯寫岳陽樓人文,下聯寫洞庭湖水勢。悠悠歷史,浩浩江水,不勝感慨。

古今第一長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這是由清代名士孫髯翁為昆明大觀樓所題寫的長聯,垂掛于大觀樓臨水一面的門柱兩側,號稱“古今第一長聯”。孫髯,字髯翁,號頤庵,昆明人。生于清康熙年間,卒于乾隆年間,享年80余歲。自幼聰穎,才氣超群,自號“萬樹梅花一布衣”,晚年又自號“咒蛟老人”。在文禁森嚴的雍乾之際,把感慨融鑄于一百八十字大觀樓長聯中,一時轟動詩壇,是我國楹聯文庫中的一顆明珠。上聯寫滇池風物,似一篇滇池游記;下聯記云南歷史,似一篇讀史隨筆。寓情于景,情景交隔,氣勢磅礴,渾然一體,堪稱千古佳作。

  上聯突出一個“喜”字,喜溢四方,繪出了一幅頗富滇池風物特色的風景畫。作者登臨樓上,首先寫眼前那茫?臻煙o邊的滇海,寫作者敞開衣襟、推開頭巾觀海的高興勁。接著寫大觀樓四面的景觀:東邊的金馬山如奔馳的神駿,西邊的碧雞山如翱翔的鳳凰,北邊的蛇山如蠕動的長蛇,南邊的鶴山如展翼的白鶴。憑樓四望之后,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里,那一處處螃蟹和海螺狀的島嶼邊緣,點綴著如少女鬟髻鬢發般搖曳多姿的楊柳;那一簇簇水草和瑟瑟的蘆葦,似禽鳥那五彩繽紛的羽毛點綴著水中的云天和紅霞。前面,作者在觀看滇池和四周的群山后,曾發出文人學者們,何不選擇這名勝地的高樓登臨欣賞一番的感慨。這里,作者在描繪了眼前池中的勝景后,再次由己及彼,概嘆:不要辜負了美好的勝景吧——那四周飄香的稻谷,那波光萬頃的浪濤,那六月盛夏的荷花,那三月春風中的楊柳。作者通過寫景抒情,那心曠神怡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下聯勾勒云南的歷史,重在一個“嘆”字上下功夫。作者追根溯源,道出了歷史發展變化的必然規律,展示出了一幅頗耐人玩味的歷史畫卷。作者乘興看夠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立即聯想起云南風云變幻的歷史,發出了無限的感慨——千古的英雄豪杰們,都隨滾滾的歷史長河悄然地流去了:那雄視一代的漢武帝,為了打開西南通途,曾在長安鑿昆明池,訓練水軍;大唐皇帝曾冊封南詔,立鐵柱刻頌功德;宋太祖竟手揮玉斧,劃疆立界,讓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肅經四川,占云南滅大理,招降吐蕃,繼伐中原。這一系列宏偉壯觀的景象,費盡了英雄們的移山心力,然而,這一切猶如彩樓簾外縈繞的朝云,不等珠簾卷起,便在蕭蕭的暮雨中消失了。那些紀頌功德的詞句,都隨著那斷碣殘碑。埋沒在夕陽和農家的炊煙里。留給我們的只是寺廟里傳來的鐘聲,江岸邊點點的漁家燈火。天上南飛的兩行秋雁,還有那睡在山林間文人雅士醒后的一身清霜。這怎能不令人為之感嘆!

  長聯抒情敘事,層次分明,情景交融;對仗工整,字句洗煉;內涵美質,外溢華彩,意境高妙,氣勢非凡。是對聯史上不朽的杰作,影響甚巨。大觀樓長聯是詩、是畫、是歷史的鏡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歷史命運,這種遠見卓識,隱寓于聯中的字里行間。正因如此,該聯在歷史上曾多次被篡改更換,但始終沒有消失,反而更加重了其在對聯史上的位置。

九派會君山

  九派會君山,剛才向漢沔蕩胸,滄浪濯足。直江滾滾奔騰到,星沉龕赭,潮射錢塘。亂入?陂g。把眼界洗寬,無邊空闊。只見那廟喚鷓鴣,落花滿地,洲鄰鸚鵡,芳草連天。只見那峰回鴻雁,智鳥驚寒,湖泛鴛鴦,文禽戢翼。恰點染得翠靄蒼煙,絳霞綠樹。敞開著萬頃水光,有多少奇奇幻幻,淡淡濃濃,鋪成畫景。焉知他是霧鎖吳檣,焉知他是雪消蜀舵,焉知他是益州雀舫,是彭蠡魚艭。一個個頭頂竹箬笠,浮巨艇南來。嘆當日靳尚何奸,張儀何詐,懷王何闇,宋玉何悲,賈生何太息。至今破八百里濁浪洪濤,同讀招魂呼屈子;
  三終聆帝樂,縱觀覓伶倫截管,榮援敲鐘。竟響渢渢隨引去,潭作龍吟,孔聞鼉吼,靜坐波心里。將耳根貫徹,別樣清虛。試聽這仙源漁棹,歌散桃林,楚客洞簫,悲含蘆葉。試聽這岳陽鐵笛,曲折柳枝,俞伯瑤琴,絲彈桐柏。將又添些帆風櫓雨,荻露葭霜。湊合了千秋韻事,偏如許淋淋漓漓,洋洋灑灑,惹動詩情。也任你說拳椎黃鶴,也任你說盤貯青螺,也任你說艷摘澧蘭,說香分沅芷。數聲聲手撥銅琵琶,唱大江東去。憶此祠神堯阿父,傲朱阿兄,監明阿弟,宵燭阿女,敤首阿小姑。亙古望卅六灣白云皦日,還思鼓瑟吊湘靈。

  這是張之洞為湖北洞庭湖屈原湘妃祠題寫的長聯。在號稱“八百里洞庭”的萬頃碧波中,有一座方圓不足兩里的小島,這就是千百年來一直為游人所稱道的君山。山中古跡甚多,其中尤以舜及其二妃的故事更加哀艷動人。傳說舜帝南巡,死于蒼梧。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尋丈夫來到君山,聞說舜帝已死,痛不欲生,悲愁而死。后人為了紀念她們的忠貞,將此島名為君山,并立廟祭祀她們,尊封她們為湘水之神。此廟當建于秦以前,漢代學者王充在《論衡》中曾記載說,秦始皇南巡至君山,遇大風濁浪,手下官吏對他說是湘水神作祟,秦始皇大怒,命人將山上樹木伐倒,放火燒山。這個傳說在《湘妃廟紀略》的地方志中,也有記載。據《中國地名大辭典》載,“洞庭湖中有君山,湘君之所游處,君山有湘妃廟!焙髞,人們因詩人屈原在《九歌》中,寫了《湘君》和《湘夫人》篇,就在湘妃廟中同時祀屈原,逐漸湘妃廟也習慣地稱為“屈原湘妃祠”。清代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清末洋務派首領張之洞,出任湖廣總督,不久他為巡閱水師來到洞庭湖,游覽了君山,整修了屈原湘妃祠,是時寫了洋洋灑灑、共四百字的長聯。

  張之洞,字香濤,又字孝達、香巖,號壺公、無競居士,直隸南皮人。他是我國晚清時期一個較有作為的政治家,同時他在文學上也有較深的造詣,著作大都收在《張文襄公全集》中。他一生創作的楹聯也很多,這副楹聯是其中最長的。在我國已經發現的為數不多的數百字以上的楹聯中,這副楹聯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它的最顯著的特點是,全聯立足于憑吊屈原湘妃祠,圍繞洞庭湖,將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著名的歷史人物以及名詩名作糅合在一起,抒發了作者無比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綿綿之情。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北連天險長江,南接湘、資、沅、澧四水,古來一直是爭戰的水軍基地。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與孫權結成同盟,在赤壁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洞庭湖此后便成了東吳的水軍據點,許多戰艦每日在洞庭湖中操練。公元215年,東吳和蜀漢關系緊張,東吳的魯肅和蜀漢的關羽,各領水軍云集洞庭,準備決一死戰。當時雖然沒有打起來,但劍拔弩張的氣勢真是千鈞一發。后來,到了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晉武帝命王濬率領青雀舫(船首畫有鹢鳥頭的戰船),從益州順流而下,擊毀了東吳的橫江鐵鏈,打敗了洞庭水師,直取金陵,宣告了東吳的滅亡。上述歷史事實,就是上聯中“焉知他是霧鎖吳檣,焉知他是雪消蜀舵?焉知他是益州雀舫,是彭蠡漁艭?”的歷史根據。然而,楹聯沒有更多地去渲染歷史上的爭戰,而是把著眼點放在洞庭湖秀美的景色描繪中,并由此展開想象的翅膀,表現其“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的宏偉氣勢上。作者將鄭谷的著名詩篇《鷓鴣》中“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衍化為“廟喚鷓鴣,落花滿地”。將崔顥的著名詩篇《題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衍化為“洲鄰鸚鵡,芳草連天”。大詩人李白在《江夏贈韋南陵水》中寫有“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赤壁爭雄如夢里,且須歌舞寬離憂。”詩人劉禹錫在《望洞庭》中寫有“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我國最早的詩人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寫下著名的詩句“沅有芷兮澧有蘭”。眾多的名詩名作,經過作者高度的藝術概括和衍化,形成了“也任你說拳椎黃鶴,也任你說盤貯青螺,也任你說艷摘澧蘭,說香分沅芷”的精妙構思,濃縮出極其動人的詩情畫意。至于說到人物,即有神話傳說中伶倫、荼唐、援堯、丹朱、虞舜、娥皇、女英,還有舜的妹妹敤首。又有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奸臣靳尚、說客張儀,昏君楚懷王、詩人宋玉、胸懷抱負的賈誼,以及“箭射錢塘”的錢繆。

  作者在楹聯的寫作中,打破了一聯敘事、一聯抒情的慣用手法,熔事件人物和詩情于一爐,在衍化名詩名作方面,自然得體,不露斧鑿痕跡,顯示出作者對詩詞典故深切滲透的工力。全聯在句式的安排上,采用四字、五字、七字、八字和十字的交替排列,上下聯中皆以排比句的形式,集中排出與風光、景物密切相關的人物名,不僅加強了氣勢,同時能給人以聯翩遐想之機,顯示出作者的匠心。由于句式活潑、勻稱而大方,不僅在聽覺上可以獲得節奏鏗鏘和諧的美感,同時在視覺上也可獲得長而不冗、起伏有致的效果。

  最后應該指出的是,這副楹聯寫于清代末期國勢危難、政府腐敗、矛盾重重的時候,作者雖然在上聯和下聯中以“同讀招魂呼屈子”、“還思鼓瑟吊湘靈”為結句,以表明自己的吊古傷今之意。但是作者終究是一個忠于清王朝的封疆大吏,他不會也不可能在楹聯中涉及時事,能夠提提楚懷王的昏憒,丹朱太子的無能也就不錯了。(王存信)

卷中歲月 花里神仙

  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騷取幽,讀莊取達,讀漢文取堅,最有味卷中歲月;
  與菊同野,與梅同疏,與蓮同潔,與蘭同芳,與海棠同韻,定自稱花里神仙。

  這是陸潤庠為蘇州留園五峰仙館所題之聯。陸潤庠(184l—1915),字鳳石。江蘇元和(今蘇州)人。同治十年狀元,歷任工部、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土。辛亥革命后留毓慶宮為溥儀師傅,授太保。能聯擅書,時有雙壁之稱。蘇州留園是我國名園之一,約建于明天順四年(1460年)。原有東西兩園,清嘉慶年間就東園遺址建成寒碧山莊,光緒年間改稱留園。

  蘇州留園是我國古代造園藝術的典范,這里山石奇美,庭院幽深,流水依依,小徑在花草林間迤邐而行,鳥兒在樹梢嚶嚶囀啼。在這樣的地方讀書吟對,定然情趣橫生,忘卻塵世。楹聯作者正是身處如此美妙的環境中,攜著書本流連于蘭草、野菊、梅花、海棠的神韻里,談世上萬千之事,看水塘清蓮傲立。

  本聯是一幅言志抒懷聯。從上聯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抒發了自己忘情書中,以書為伴的文士之樂。他讀《尚書》懂得了為人如何正道直行;讀《易經》知道了“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讀《離騷》《楚辭》又為其章句的幽雅不凡所傾倒;而莊子的曠達大度蔑視權貴的精神使他腦海迷霧盡失,心胸豁然開朗;漢文里那朗朗正氣又使他初衷不改,意志彌堅。誰說遠離了名利場所就會孤獨寂寞?在書卷中尋找寄托不亦悅乎!下聯則筆鋒一轉,作者以花草作喻。他贊賞野菊的隨遇而安,寒梅的錚錚傲骨,蓮花的“出污泥而不染”,蘭草的樸實芬芳,海棠的恬恬神韻,以此巧妙地表達了自己鄙視名利富貴,不與世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志氣。

  該對聯在技巧上有兩大特點:一是隱喻法。初看上去,上聯只是教人讀書,強調讀書之樂,下聯也不過描寫自己對花草的鐘愛罷了,但細細品味,卻能夠看出其中寓意深刻。作者深受屈原詩的影響,善以花草作譬言志。人之于書,之于花草,能夠入其中而怡然自得,這境界本來就不是俗人所能企及,而作者卻能超乎于外。二是排比法。作者連用五個“讀”“取”“與”“同”,上下聯的各句首、句中皆同字相對,加之每句都簡潔凝練,使全聯語勢回暢迭宕,舒展飄逸,把文士的那種與世不群的超脫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此聯上聯言書,下聯言花,表面上似乎不太貼切,但下聯中的花實是上聯“讀騷取幽”之“騷”中反復出現的,一語相關,其意無窮,不愧聯中上品。(龔云)

發布日期:2008-07-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沙县| 越西县| 夏河县| 松潘县| 绥阳县| 海兴县| 建始县| 乐安县| 满洲里市| 班戈县| 永修县| 灌云县| 龙岩市| 凯里市| 高雄市| 明光市| 长岛县| 安龙县| 老河口市| 神木县| 九龙坡区| 海城市| 东城区| 蒲江县| 平定县| 五大连池市| 敦煌市| 东阿县| 潜山县| 德阳市| 长子县| 霍山县| 松潘县| 都兰县| 娱乐| 子长县| 克什克腾旗| 濮阳市| 沙洋县| 丰顺县| 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