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寅
對聯的家庭中有一種謎聯,就是把要說的事物,隱藏于字句之中,讓讀者去猜想,像猜謎一樣悟出其真意來。它熔謎語、楹聯的藝術特色于一爐,既有引人入勝的猜謎妙趣,又有雋永精煉的楹聯風味,不失為聯苑中的奇葩。它的創作方法,可分為象形、別解、會意、借喻、拆字以及增損等類型。
一、象形:是把聯底文字上形象化,運用生動的比喻讓人去揣摹,從而得出聯底。譬如:
櫻桃小口,齒楞楞吞粗吐細;
楊柳纖腰,星閃閃知重識輕。
謎底是“磨”與“秤桿”。兩物都十分形象,讀來饒有趣味。
二、別解:是利用漢字的一字多音或一字多義,造成文字的另外一種解釋,達到說明謎底的效果。譬如:
劈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
咬開銀杏,白衣里一個大仁。
據說這副對聯,是從前一個白衣出身的御史,受到前來迎接他的秀才舉人們的輕視,縣令出了上面對聯來教訓他們。因為“紅門”隱“黌門秀才”,“酸子”喻寒酸之意。眾秀才聽后,面面相覷,不好做聲。
三、會意:是從聯語的文義上,直按領悟出所隱射的謎底。譬如:
嚴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寫乾坤。
這是明代學者解縉小時候的故事。據說有位大官問小解縉父母在家干什么?小解縉答了上面的對聯。其實,解縉家是開豆腐店的,父親白天黑夜挑水,水桶里映著日光月影,故說:“肩挑日月”。母親天天在家推磨磨豆腐,故說“手轉乾坤”。
四、借喻:借別的事物來隱藏謎底,譬如:
三鳥害人,鴉鴿鴇;
一群禍國,鹿獐螬。
這是“五四”運動中出現的一副戰斗性對聯,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和會在法國巴黎舉行。英法帝國主義者以損害中國人民的利益,脅迫中國代表在和約上簽字。當時主持北洋政府的陸宗輿、章宗祥、曹汝霖很為動搖,北京學生及各界紛紛罷課罷市反對簽字。聯中“鹿、獐、螬”,即以諧音借喻“陸、章、曹”三個賣國賊,使人讀了有痛快淋漓的感覺。
五、拆字:巧妙地把聯底要說的事物,通過字形筆劃的拆合來隱射謎底。譬如:
妙人兒倪家少女;
搞長弓張府高才。
這是華羅庚教授一九八一年在合肥講學,飯后見賓館女服務員小倪迎面走來,他高興地脫口說出上聯。但下聯久思不屬,恰好科技大學來了一位姓張的醫生站在小倪身旁,華老恍然說出下聯。聯底本為“倪”“張”二人,他把“倪”字拆為“人兒”,“妙”字拆為“少女”,“張”字拆為“長弓”,“搞”字拆為“高才”,拆得巧妙輕松,頗有雅俗共賞之趣。
六、增損:不考慮聯文的含義,只把聯中的字劃通過增減來悟知謎底。譬如:
日落香殘,去掉凡心一點;
爐火已滅,且把意馬站邊。
這是某地庵里的一副趣聯。庵里原來香火興旺,因長老外出云游,小和尚卻把香火弄得冷落不振。他為了招攬香客,請來一位讀書人在山門石柱上刻了上面這副似是勸善的對聯,長老回來一看,悟出上聯“香”字下面落“日”,剩個“禾”字,“禾”下添個少了一點的“凡”為“幾”,正是一個“禿”字。下聯“爐”旁滅火,再站個“馬”字,是為“驢”字,上下聯合之是“禿驢”,是罵和尚的口氣。他因急忙叫出小和尚追問情由并解給他聽,小和尚知道是自已行為不規,那位讀書人故意捉弄于他,只好暗自叫苦。
轉自惡人谷珠樓 發布日期:200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