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最后的輝煌
——清末名臣的對聯創作

傅小松

  清末內憂外患。外有列強入侵,內有起義暴動,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時勢造英雄。但既造就了一大批矢志救國救民的起義首領、革命領袖,也造就了一批忠心耿耿維護清朝統治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彭玉麟、李鴻章、郭嵩燾等。這些風云人物,在近代歷史上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他們皆以才華著稱。尤以聯語為天下推崇,相形之下,他們的詩文創作則大多要遜色得多。清代楹聯,在這幾位“出將入相”的末世名臣手里,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一、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

  林則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閩侯)人。嘉慶進士。曾與龔自珍、黃爵滋、魏源等人提倡經世之學。任東河河道總督時曾修治黃河,后任江蘇巡撫,又興修白茆、瀏河等水利。1838年在湖廣總督任內,禁止鴉片,成效卓著,為禁煙代表人物。旋受命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輸入。次年到廣東,為了解西方情況,派人翻譯外文書報,編成《四洲志》。主張對外商分別對待,孤立煙販。與總督鄧廷楨協力查辦,嚴令英美煙販繳出鴉片237萬斤在虎門當眾銷毀;并積極籌備海防,倡辦義勇,屢次打退英軍武裝挑釁。1840年1月任兩廣總督。鴉片戰爭爆發后,他嚴密設防,使英軍在粵無法得逞。因受投降派誣害,被革職。次年派赴浙江,籌劃海防,不久充軍新疆,曾在新疆興辦水利,墾辟屯田。后起用為陜西巡撫,擢云貴總督,因病辭職回籍。1850年起用為欽差大臣前往廣西鎮壓農民起義,在潮州途中病死。謚文忠。時人悲痛不已,李俊彥挽聯云:

  千秋青史存公論;
  四海蒼生哭此人。

  胡林翼挽云:

  報先帝而忠陛下,兩朝開濟屬宗臣,表續出師,千古英雄同下淚;
  佐天子以活百姓,萬口歡呼起司馬,家傳畫像,四方婦孺亦知名。

  左宗棠挽聯云:

  附公者必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余年遺直在;
  廟堂依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頹。

  林則徐才華橫溢,善書法,工詩詞聯語。有《林則徐集》、《云左山房詩鈔》。其聯作輯本,清末有福州薩嘉榘《林則徐聯句類編》及薩伯森《林則徐聯話》,前者收聯147副,后者為46副。今人李文鄭《林則徐楹聯輯注》(1993年5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收聯170副。

  林則徐擅詩能文、工書法,但為時人所推崇的還是楹聯創作,林的摯友梁章鉅在《楹聯叢話》系列中記載了他的部分聯作,并一再贊揚他:“最工作聯語”、“工為楹帖,而于挽詞尤能曲折如意,各肖其人!鼻謇畛秀暋蹲遭庨郝撌T挕肪硪恢兄^:“林文忠公聯語,余技之余也,然為之亦雅切不茍!庇纱丝梢姡质下撜Z,世有定評。林應推為近代第一位楹聯大家。

  林則徐前后期的聯語風格不大一樣,前期創作工穩雅切,體現的是一個進步的封建士大夫的情趣志向。

  1831年,林負責河防工務時,曾有題客室聯:

  蘆中人出;
  河上公來。

  上聯寫伍子胥亡命吳國藏蘆葦事。下聯“河上公”,傳為漢代人,人不知名姓,因住河邊而得名。其人專讀《老子經》一書。《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時人的評論云:“切地切姓,工絕矣!

  1839年,林的好友、兩廣總督陶澍病逝。陶在病中作奏章推薦林接替己任,其中有“林則徐才長心細,識力十倍于臣“(見《陶文毅公全集》卷三十)。林揮淚挽陶云:

  大度領江淮,寵辱胥忘,美溢終憑公論定;
  前型重山斗,步趨靡及,遺章慚負替人期。

  林于此聯有自注云:“公遺疏有林則徐才識十倍于臣之語,讀之汗下。”

  又有贈辰州縣令張鴻箴聯:

  一縣好山留客。
  五溪秋水為君清。

  吳恭亨評曰:“‘一縣好山'七字聯,固高不可攀矣!保ā秾β撛挕ぞ硎罚┥w投贈聯公認難做,七字以下猶難工。

  又有自題撫署竹亭聯:

  宦游到處身如寄;
  農事何時手自親。

  道光十四年(1834)初夏,時任兩江總督的陶澍,至林撫署閱官兵步射。林則徐留席,在座的尚有豫坤、陳鑾、怡良等。諸人至后園觀稼,即在園內展玩書畫。陳鑾為竹亭題名“后樂”;陶澍即為書額懸掛;林自集蘇軾《至濟南,李公擇以詩相迎,次其韻二首》第一首頸聯原句成此聯。上聯寫其半生經歷,下聯道出他對農業生產的高度關心。這絕非矯情。他任江南道監察御史時,曾竭力勘察所屬海塘水利,修筑舊塘。在他奉命署江蘇布政使,由京赴蘇途中,曾“攜淮北麥種歸,散播各鄉”,以發展和恢復江蘇的農業。作為一名封建官吏,十分難能可貴。

  林則徐楹聯的精萃應在后期創作,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救民濟世的高度責任感。如“常不去口”的自題聯:

  茍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從《云左山房詩鈔》卷六所載看,此聯系林《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詩中的兩句,詩云:

  力微任重六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則于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又有手書聯二副,為林則徐的傳世杰作。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朗月照人,如鑒臨水;
  時雨潤物,自葉流根。

  第一聯系道光19年(1839年)林則徐任兩廣總督,在廣東虎門實行查禁鴉片時所題,書于廳堂以自勉。上聯表明待人接物的態度,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并砥礪自己杜絕私欲,做一個剛正不阿、挺立世間的清官。“海納百川”,見《管子·形勢解》:“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有容乃大”,見《書·君陳》:“有容德乃大!薄氨诹⑶ж稹,古人以八尺或七尺為一仞,千仞,言其崇高!端涀ⅰず铀罚骸捌渖轿┦,壁立千仞,臨之目眩。”聯語從對人對己兩方面著筆,而以培養孟子“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為核心,而他自己則是身體力行。他奉命前往虎門禁煙,抗擊侵略成功,竟遭投降派誣害,被革職,并流放新疆。但他忍辱負重,繼續向道光皇帝上書,籌議海防,其反侵略愛國立場,老而彌堅,直至逝世前夕,仍在福州領導群眾驅逐英侵略者。這副名聯可以看作一代進步政治家的精神寫照。

  1841年2月,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在虎門炮臺抵擊入侵英軍,當時兩廣總督琦善故意不發援兵,致使關及部下四百人全部英勇戰死。林則徐滿懷悲憤寫下挽聯一副,堪推千古名作:

  六載固金湯,問何人忽壞長城,孤注空教躬盡瘁;
  雙忠同坎壈,聞異類亦欽偉節,歸魂相送面如生。

  上聯寫關天培任廣東水師提督六年間,苦心經營的堅固海防,竟由于清政府投降派官吏的破壞而毀于一旦,致使守疆將士盡含恨殉國。下聯歌頌關天培及同時殉難的愛國壯士的崇高氣節,連他們的敵人也不得不贊嘆欽佩,“雙忠”,指關天培及與其一道犧牲的將領麥廷章。聯語正反相對,痛斥賣國賊贊揚殉國者,語摯情深,疾首痛心溢于言表。下聯以“聞異類亦欽偉節”來反對,翻空出奇,堪稱妙筆。

二、曾國藩:“雖逆境亦暢天懷”

  曾國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曾任內閣學士等職。1853年初(咸豐二年底)為對抗太平天國,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辦團練,旋擴編為湘軍。次年發布《討粵匪檄》,攻擊太平天國。率兵阻擊太平軍,并出省作戰,奪取武昌和田家鎮。1855年在湖口、九江被打敗,退守南昌。次年因太平天國發生楊韋事變,再陷武昌。1858年占九江,令李續賓率湘軍主力攻三河,被太平軍殲滅。旋以曾國荃吉字營為基礎,擴充實力。1860年升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節制蘇、皖、贛、浙四省軍務。主張“借洋兵助剿”。1862年(同治元年)為協辦大學士,派李鴻章到上海,左宗棠入浙江,伙同“常勝軍”、“常捷軍”夾擊太平軍,并派曾國荃圍攻天京(今南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次年奉命督辦直隸(今河北)、山東、河南三省軍務,對捻軍作戰,后戰敗回兩江總督任。與李鴻章、左宗棠創辦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建馬尾船政局等軍事工業。1867年授大學士。次年調任直隸總督。1870年查辦天津教案,受到輿論譴責,回任兩江總督。后病死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楹聯著述有《曾文正公楹聯》、《曾文正公聯語選錄》等。

  曾國藩一生出將入相,外王內圣,立德立言立功三皆不朽。時人論之,以為有史以來惟諸葛亮、王陽明先生稍可與之相比。曾逝世后,挽聯如云,對他極盡贊美之詞。左宗棠挽云: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李鴻章挽云:

  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筑室忝為門生長;
  威名震九萬里,安內攘外,曠世難逢天下才。

  何紹基挽云:

  武鄉淡靜,汾陽樸忠,洎于公,元輔奇勛,旗常特炳二千載;
  班馬史裁,蘇黃詩事,憐憶我,詞壇剴誼,風雨深潭四十年。

  俞樾挽云:

  是名宰相,是真將軍,當代郭汾陽,到此頓驚梁木壞;
  為天下悲,為后學惜,傷心宋公序,從今誰頌落花詩。

  在文學上,曾國藩造詣極深,于古文、詩、楹聯皆為大家。吳恭亨評其聯語曰:“曾文正聯語雄奇突兀,如華岳之拔也,如長江之匯海,字字精金美玉,亦字字布帛菽粟”(《對聯話·卷七·哀挽二》),朱應鎬《楹聯新話》序中亦謂:“而湘鄉曾文正公、德清俞蔭莆太史(即俞樾)以殊勛碩學咸精此體(指聯語)。”把曾國藩與楹聯大師俞樾相提并論。楹聯收入《曾文正公楹聯選錄》、《曾文正公楹聯》。今人胡正山,江伯飴輯《曾國藩聯語輯存》(稿本)。

  曾國藩一生,雖極偉大,但如梁啟超所說:“非有超群帙倫之天才,在并時諸賢杰中,最稱鈍性!薄捌湟簧昧υ诹⒅咀园斡诹魉,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勇猛精進,卓絕艱苦,如斯而己,如斯而己。”(《曾文正公嘉言鈔序》)這是極為精辟之論。而曾氏的聯語,恰好集中反映了他立德修身的孜孜努力。閱讀、分析他的聯作,對于我們研究曾氏以及教育自身都極富意義。試讀其挽乳母聯:

  一飯尚銘恩,況負抱提攜,只少懷胎十月;
  千金難報德,論人情物理,也應泣血三年。

  此聯雖挽乳母,而注情之深,比挽母有過之而無不及。聯語贊揚了乳母的恩德,表達了他的感恩戴德之情,發自至性,樸實無華。足見曾國藩的倫理修養和道德境界。這篇挽聯讓人想起美國大作家?思{的那一篇《在長洛琳·巴爾大媽葬儀上的演說》。這篇演說系哀悼家中女仆之死,真摯如痛悼親人,被譽為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悼詞,曾的挽聯與之何等相似!也足流芳后世。

  曾國藩創作了很多格言聯,用以贈人律己。這些格言聯,蘊含人生哲理,時至今天仍不乏積極意義。

  取人為善,與人為善;
  憂以終身,樂以終身。

  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
  人間哪有空閑的光陰。

  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
  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不為圣賢,即為禽獸;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丈夫當死中圖生,禍中求福;
  古人有困而修德,窮而著書。

  以上諸聯,吳恭亨《對聯話》中均有收錄,并認為其“談理較若深邃”,可“以代座右箴銘”,“不可徒作儷言讀”,堪稱的評。

  曾國藩楹聯中精辟的儒家言論又可從如下一副自題督署聯看出來:

  雖豪杰難免過差,愿諸君讜論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屬略同師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盡我心。

  此聯為他1866年調任兩江總督時所題,并懸掛總督府衙。上聯希望各位多講真話,多進忠言,揭他的短處;下聯則說:所有部屬都與我如同師兄師弟,能使同事們有善行、令名,方算盡了我這個為師兄的心。一個封建士大夫,能有如此開誠坦蕩的胸懷和接納逆耳忠言的雅量,實為可貴!此聯以議論入對,說理明晰、深刻,全面且格律謹嚴、音韻鏗鏘。

  曾國藩在楹聯上的貢獻,是所謂的“文章格式入對”。即散文化。曾作為古文大家,將古文句式寫入楹聯,使聯語更加語體化,更加活潑、靈動、多姿。其挽湯鵬云:

  著書成二十萬言,才未盡也;
  得謗遍九州四海,名亦隨之。

  結尾虛詞的使用,使此聯形成一種自然流暢、接近于“說話”的風格。

  又有挽莫友芝聯云:

  京華一見便傾心,當時書肆訂交,早欽宿學;
  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酒樽和淚,來吊詩人。

  莫友芝,字子偲,貴州獨山人。清道光舉人,學者,精版本目錄學,能詩。本聯追懷往事,敘說友情和悲慟哀悼的心情。莫早年游北京時,在琉璃廠書肆同曾國藩相遇,二人一見傾心,遂定交。宿學,指積學之士。莫曾長期佐曾國藩湘軍戎幕,這就是下聯所指“江表十年”。江表,古地區名,指長江以南。追思往日友情后,緊接著以“酒尊和淚,來吊詩人”,表達了作者悲慟的心情。本聯行文流暢,追溯往事,如涓涓細流。

  寫景聯則以題四川省新都桂湖枕霞榭聯為代表:

  五千里秦樹蜀山,我原過客;
  一萬頃荷花秋水,中有詩人。

  上聯寫湖光山色迷人,我不過是來此欣賞的過客。李白《夜宴桃李園序》:“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毕侣搶八既,面對荷花滿湖,不由得懷念才華橫溢而遭貶謫的詩人。詩人,指明文學家楊慎,他自幼在湖畔讀書。一萬頃,虛數,夸張之詞。實際桂湖面積僅60畝。聯語先寫景后抒情,把景、情、人、我融為一體,表現了高雅的韻致。

  曾國藩才高不及學富,其聯語往往體現為吳恭亨所說的“以學力勝”如贈何太史移家揚州聯:

  千頃太湖,鷗與陶朱同泛宅;
  二分明月,鶴隨何遜共移家。

  何太史,何栻,字廉昉,清江陰人,道光進士。曾任吉安知府。罷官后流寓淮揚,以鹽致富,大營第宅,曾贈以此聯。上聯寫致富之事!疤罩臁奔捶扼唬艄篡`滅吳,報會稽之恥,知勾踐可與共患難,難與同安樂,遂浮海至齊,隱姓名,與鷗為侶,治產至數千萬。復盡散其財去陶,自號陶朱公。逐十一之利,又致富累萬。事見《史記·貨殖列傳》。泛宅,謂以船為家。下聯寫營建之事。說在二分明月之夜,你像南朝何遜一樣,伴隨著仙鶴,移家揚州。何遜,字仲言,南朝梁東海郯人。在揚州時,每值梅花盛開,常吟哦其下。后官居洛陽,思梅不得,固請再任揚州,以鶴自隨,適寒梅怒放,大開東閣,與文士友好,笑傲終日。《梁書》、《南史》皆有傳。杜甫《和裴迪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甭撚弥赂慌c何家典故,出以雅詞而恰如其人,是用典之最工者。

  曾國藩聯語中頗有意思的是其贈妓女春燕聯:

  未免有情,對酒綠燈紅,一別竟傷春去了;
  似曾相識,悵梁空泥落,何時重見燕歸來。

  據《晚晴樓聯話》載:“金陵‘光復'之初,……某日,曾公(國藩)邀鍾山書院山長李小湖微服同泛秦淮,青樓中有妓名春燕者,溫柔儒雅,吐屬尤佳,曾公奇之,后為人量珠聘去,不復得見,曾公書聯贈之!绷河鹕J為此聯打破了曾國藩“偽道學”的一面,而流露了他“真性情”的一面,比讀他的《曾文正公家書》有趣得多。這種說法正確與否姑且不論,從藝術上看,此聯也是散文入對,通俗如話,而又工穩大氣。

  曾國藩一生作聯達4000余副,數量既巨,內容復豐,應予重視并加深研究。

三、左宗棠:“崆峒倚劍上重霄”

  左宗棠與曾國藩皆為湖南同鄉。左字季高,湘陰人。生于1812年,卒于1885年,小曾一歲。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初入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咸豐十年(1860)由曾國藩推薦,率湘軍五千人赴江西、皖南與太平軍作戰。1862年初任浙江巡撫,組建“常捷軍”,先后攻陷嚴州、金華、紹興等地,1863年授閩浙總督。同治三年(1864)又陷杭州,旋進軍漳州和嘉應州鎮壓太平軍余部。1866年依靠法人開辦福州船政局,成為洋務派首領之一。同年調陜甘總督,進攻捻軍,后又率軍鎮壓西北回民軍,職間辦蘭州制造局等企業。光緒元年(1875)受命任欽差大臣,出兵新疆,四年血戰,一舉收復了被中亞浩罕國阿古柏以沙俄占據的新疆全境,共160萬平方公里。為國家統一作出了巨大貢獻。1881年任軍機大臣,調兩江總督。1884年督辦福建軍務,中法戰爭時力主抗法。

  晚年為洋務運動首領之一。卒謚文襄。有《左文襄公全集》,并附《聯語》一卷。今人胡正山有《左宗棠楹聯輯注》。

  左宗棠與曾國藩同為中興名臣,時稱“曾左”。曾國藩對左推崇備至,曾謂“橫覽七十二州,更無才出其右者。”左亦以才華自負,“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儼然以諸葛亮自許。在楹聯創作上,左氏才華橫溢,比曾有過之而無不及。吳恭亨在《對聯話·卷六·哀挽》中有云:“左文襄所撰各聯,時具饒歌鼓吹之豪采,與曾文正作相較,一以學力勝,一以才氣勝,要各自有千古。”

  左宗棠楹聯表現出經時濟世的重大主題,閃爍著報國憂民的思想光輝。其思想內容為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心憂天下”濟世思想。左氏出生于貧苦的耕讀之家,年方弱冠即貧無所依,入贅湘潭周氏,飽嘗生活艱辛。二十四歲進京會試,名落孫山。他百感交集,自嘆懷才不遇,遂作聯云: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此聯之“心憂天下”,一是憂國內苛政,左曾有詩云:“民有饑心扶亦難”、“乾坤猶痛何時畢”,二是憂列強侵略,國難當頭!吧窠还湃恕保杆灾T葛亮等古賢自勉。左常自號“老亮”,署句“亮白”,以明心志。他又有題河南南陽諸葛草廬聯:

  出處動關天下計;
  草廬我亦過來人。

  又有自題聯:

  文章西漢兩司馬;
  經濟南陽一臥龍。

  另又有題湖南君山洞庭君廟聯:

  迢遙旅路三千,我原過客;
  管領重湖八百,君亦書生。

  這些聯語,無不充分展示了他意欲“出山”,大濟蒼生的偉大志向。吳恭亨評其題洞庭君廟聯時云:“末四字有項羽彼可取而代也之豪霸,文襄他日功名,殆兆于此!保ā秾β撛挕ぞ硪弧ゎ}署》)

  二是保國衛邊的愛國思想,其挽林則徐聯云:

  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余年遺直在;
  廟堂倚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

  “憂國如家”,這既是對民族英雄林則徐的贊頌,也是自己的最好寫照,丹心可鑒。

  1871年,他曾有題宋三將軍祠聯云:

  力捍蜀秦,東浙猶延漢歷;
  神在桑梓,西賊敢犯吾鄉。

  宋三將軍,即吳階信、吳麟、岳飛。這里以岳飛等民族英雄自勵,表現其討平阿古柏叛軍、保家衛國的決心。

  三是興辦實事的為民思想。左宗棠為官注意惠施百姓,他大力興修水利、植樹筑路、發展農桑、開設織業,創辦義學。這在他的聯語中均有反映,如反映興修水利的題蘭州飲和池聯:

  空潭瀉春,若其天放;
  明漪絕底,飲之太和。

  此聯為集司空圖《詩品》句。又有寫修路的題蘭州四川會館聯:

  刻銘天山石;
  喜作巴人談。

  一個封疆大吏為民造福的喜悅心境躍然紙上。

  左宗棠其人個性鮮明,其聯語更是風格獨特。主要特色可概括三個方面:一是豪氣縱橫,叱咤風云。二是語言工麗,詞采飛揚。三是吐古納今,寓意深遠。其題蘭州拂云樓聯:

  積石導流歸大海;
  崆峒倚劍上重霄。

  積石、崆峒,皆西北名山。寥寥十四字,寫高山、大河、重霄、滄海,氣勢磅礴,而作者之胸懷、視野非等閑可比,又有題蘭州澄清閣聯:

  萬山不隔中秋月;
  千年復見黃河清。

  左宗棠聯語中最長的是他的自挽聯。論藝術,也算最精彩:

  慨此日騎鯨西去,七尺軀委殘芳草,滿腔血灑向空林。問誰來歌蒿歌薤,鼓琵琶冢畔,掛寶劍枝頭,憑吊松楸魂魄,奮激千秋?v教黃土埋予,應呼雄鬼;
  倘他年化鶴東歸,一瓣香祝成本性,十分月現出金身。愿從此為樵為漁,訪鹿友山中,訂鷗盟水上,消磨錦繡心腸,逍遙半世。惟恐蒼天負我,再作勞人。

  本聯是左宗棠自我述志的一副自挽聯!堕郝撔略挕吩疲骸按四俗笞谔27歲病重時所作”,《楹聯述錄》曰:“從聯意看似在引疾賞假回籍調養時所作”,但也有人認為聯意與左宗棠之經世之略的思想不類,懷疑此聯為偽作。不過此聯絕非晚年所作,這是無疑的。上聯作者想像死后情景,對自己一生作出“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評價。大意謂,感慨有朝一日死去,七尺身軀埋進荒草叢中,滿腔熱血只能灑向空曠的林野。有誰來為我唱挽歌,有誰到我墳畔鼓琴、掛劍枝頭,祭奠我的魂魄,甚至千百年后還有誰來墓地憑吊,為我之事跡而憤發激勵?縱然黃土掩埋了我,也應呼我為雄鬼!膀T鯨”,指仙逝!案栎锔柁,指古時的兩首挽歌《蒿里》和《薤露》。“豉琵琶冢畔”,典出《世說·新語傷逝》中顏彥先死后好友張翰在他靈前鼓琴祭奠事!皰鞂殑χ︻^”,典出《新序·節士》延陵季子掛劍于冢旁樹上以慰故友事。“松楸”,墓地上種的樹木,借指墓地。下聯據轉世傳說,想像來世的生活道路,表示對山水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官場污濁生活的厭惡。大意謂,倘若他年能再轉世,一炷香祝愿還我本性。我愿從此做樵子漁夫,在山中與麋鹿為友,在水邊與鷗鳥作伴,以翰墨文章來消磨時光,逍遙自在地生活半世。但只怕蒼天不遂人意,又要我進官場做那勞勞碌碌之人。“化鶴東歸”,典出《搜神后記》,遼東人丁令威在靈虛山學道成仙后化鶴歸遼。這里指重新來到人世!耙话晗恪保q言一炷香,表示虔誠!敖鹕怼,指佛或佛像,這里借指人形。“錦繡心腸”,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聯語構思新穎,氣勢一貫,既有滿懷壯志,又作達觀之語,可視為左宗棠復雜思想的一個側面。聯語巧妙從身后寫起,并雜入神話典故,顯得奇特、新穎,對仗工整而不板滯,全聯如行云流水變幻多姿。有婉約細膩的一面,但主體風格仍是雄渾悲壯。

四、彭玉麟:“鶯花合是美人魂”

  論清末中興名臣,“曾左彭胡”并稱,彭者,彭玉麟(1816—1890)也。字雪琴,呈退省庵老人,湖南衡陽人。諸生。隨曾國藩創辦湘軍水師并鎮壓太平軍。官至巡閱長江水師,擢兵部尚書,辭未任。卒謚剛直。有《彭剛直公詩集》。

  與左宗棠一樣,彭玉麟也以才華負一代盛名。擅畫梅,當時社會名流以得其畫為榮。所謂“詩酒自名家,更兼勛業燦然,長增畫苑梅花價”(王闿運挽彭聯)。又擅楹聯,其名勝古跡聯就藝術性而論,允稱晚清第一。如題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亭聯:

  憑欄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紅蓼花疏,白萍秋老;
  把酒對瓊樓玉宇,莫辜負天心月到,水面風來。

  上聯寫湖的秋容,下容寫湖的月色,皆清新自然,著手成春,毫無俗韻,把歷來視為傷感的秋色寫得有聲有色,朝氣蓬勃。上下聯均用句中自對手法,皆銖兩悉稱,毫發無憾。全聯精美絕侖,自成高格。

  又有題南京莫愁湖聯:

  勝地足流傳,直博得一代芳名,千秋艷說;
  賞心皆樂事,且看此半湖秋水,萬頃荷花。

  彭玉麟的名勝聯并非單純的風花雪月,有的聯語則借景抒情言志,更加棋高一著,如題登泰山廟聯:

  我本楚狂人,五岳尋仙不辭遠;
  地猶鄒氏邑,萬方多難此登臨。

  全聯集李白、唐玄宗、杜甫詩句,上聯兩句分別出自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一詩,下聯首句出自唐玄宗《經魯祭孔子而嘆之》一詩,末句出自杜甫《登樓》一詩。而對仗天然,且切人、切地、切時,已稱妙絕,更表達出作者對國家內憂外患心急如焚之情。

  又如題杭州岳墳聯:

  史筆炳丹書,真耶?偽耶?問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仁人,更可等悲歌泣血?
  墓門萋碧草,是也?非也?看此一雙頑鐵,億萬世奸臣賊婦,受幾多惡報陰誅!

  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腔熱血,沸騰著千秋正氣。

  彭玉麟名勝聯妙作尚多,再舉二副:

  題南京莫愁湖聯:

  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氣;
  春光二三月,鶯花合是美人魂。

  題黃鶴樓聯:

  心遠地天寬,把酒憑欄,聽玉笛梅花,此時落否;
  我辭江漢去,推窗寄慨,問仙人黃鶴,何日歸來。

  胡林翼(1812-1861),字貺生,號潤芝。湖南益陽人。與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并稱“曾左彭胡”,是湘軍主要人物之一。曾國藩贈胡聯云:舍己從人,大賢之量;推心置腹,群彥所歸。對他十分推重。胡亦能詩擅聯,有《胡文忠公遺集》。同列江南三大名樓的岳陽樓、黃鶴樓,楹聯佳作如云,而胡各有短聯一副,位列其與其他傳世名作相比毫不遜色。其題岳陽樓聯云:

  杜老乾坤今日眼;
  范公憂樂古人心。

  題黃鶴樓聯云:

  黃鶴飛去且飛去;
  白云可留不可留。

  第二聯猶為精妙。用典之巧、意境之美自是不說,更重要的是,表現出一種逍遙曠達的精神境界。

五、張之洞:“經綸天下;衣被蒼生”

  張之洞(1837—1909),字香巖,號香濤,一字孝達,又號壺公,無竟居士。清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同治二年(1863)進士。洋務運動首領,官至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為清末洋務運動首領。卒謚文襄。有《張文襄公全集》。其為清末聯語大家之一。于長聯,于短聯,于詩鐘,于無情對,皆有突出貢獻與成就。其聯語收入全集的“雜著”當中,名謂《聯語存錄》。

  張之洞題湖北武昌麻局與紡織局各短聯一副。前者是:

  布衣興國;
  藍縷開疆。

  后者為:

  經綸天下;
  衣被蒼生。

  兩聯都只有寥寥八字,而言少意賅,一語雙關,氣魄極大,表現了清末洋務派首領旨在通過興辦民族實業振興國家的宏愿。以如此少的字,表達如此深刻豐富的內容,古今罕有也。

  較長聯如題廣州市越秀山鎮海樓聯:

  百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只我倚闌看劍,淚灑英雄。

  聯語巧用反詰語氣,浪漫而富于想象,表達出沉重的歷史滄桑之感。音調鏗鏘,氣勢雄偉,又能熔鑄前人詩詞,不露痕跡。故侯,即創建鎮海樓的明初大將朱亮祖(?—1380)。此處借憑嘆英雄顯示自己的雄心壯志。

  又有題湖北黃岡東坡故居聯:

  五年間謫宦棲遲,較量惠州麥飯,儋耳蠻花,那得此清幽山水;
  三蘇中天才獨絕,若論東坡八詩,赤壁兩賦,還是公游戲文章。

  此聯憑吊蘇軾為官受貶的遭際,頌揚其文學才華,構思巧妙,語氣風趣,在古今題詠頌懷蘇氏的聯語中可謂“天才獨絕”;葜荩趶V東,儋耳,在海南,皆蘇軾貶謫處。東坡八詩,蘇軾謫居黃州東坡時作的組詩,共八首。赤壁兩賦,即《前赤壁賦》、《后赤壁賦》。

  張之洞是晚清詩鐘活動中的中心人物之一。徐珂《清稗類鈔》說:“張文襄好詩鐘”,“政暇召集僚友作詩鐘。”而易順鼎的《詩鐘說夢》則謂“南皮師綜九派之長,一時賢俊皆從之游。……聞余輩作詩鐘,因擬即席擬作。不置紙筆,每成一聯,但自口誦之!睆埵系脑婄娮髌啡纾

  春水桃園天別有;
  秋風茅屋雨如麻。(嵌有、麻二字,雁足格)

  眩海老花障云霧;
  隔江芳草對煙波。(分詠眼鏡、鸚鵡州)

  張之洞于光緒末年調北京任軍機大臣,喜雅集文士開宴,“作詩鐘一二”,于是促成了京師的詩鐘活動高潮。

  張之洞又擅長聯。其題湖南岳陽君山屈原湘妃廟聯長達400字,為古今長聯中的名作。

  張之洞又是聯語無情對一格的運用高手。他有巧妙無情對兩副:

  樹已半枯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干。(對佚名聯)

  欲解牢愁惟縱酒;
  興觀群怨不如詩。(對佚名聯)

  又有以他名字為上聯的無情對,更推無情對中名作:

  張之洞;
  陶然亭。

 

  清末重臣又有郭嵩燾(1818—1891)、沈葆楨(1820—1879)、李鴻章(1823—1901)、袁世凱(1859—1916)、翁同酥(1830——1904)等,皆能聯語。

  翁聯如:

  文章真處性情見;
  談笑深時風雨來。(自題聯)

  郭嵩濤有《云頤山莊聯語》傳世。其題湖南汨羅屈子祠聯: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獨宗變雅開新格;
  懷沙沉此地,二千年后,惟有灘聲似舊時。

  李聯如:

  受盡天下百官氣;
  養就心中一段春。(自題,見《古今滑稽聯話》)

  沈葆楨(1820-1879),清末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原名振宗,字幼丹,道光進士。為林則徐婿,官至兩江總督。德望、功業、文章在當時幾乎林公相近。楹聯、詩鐘皆業績斐然。后人謂其“尋常壽語,一掃而空,專從其著作著筆,落想既高,辭句亦超脫,能高視闊步,作人所不道語而又實能按今其人之身分,斯乃至為可貴!保ㄇ赝唷蹲撝改稀罚┢滟R林昌彝七十壽聯:

  奉世文章,一代斗山韓吏部;
  等身述作,六經淵海鄭司農。

  聯語以韓愈、鄭玄為況,比較合適林之實際。又有題成都杜甫草堂聯:

  地亦千秋,南來尋丞相祠堂,一樣大名垂宇宙;
  橋通萬里,東去問襄陰耆舊,幾人相憶在江南。

發布日期:2008-07-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荆门市| 东光县| 玉树县| 健康| 瑞安市| 上林县| 周口市| 涞水县| 香格里拉县| 乌兰浩特市| 潍坊市| 德兴市| 龙川县| 顺平县| 泉州市| 类乌齐县| 宁强县| 雷山县| 灯塔市| 方正县| 潼关县| 澜沧| 屯门区| 马关县| 华容县| 济源市| 东乌珠穆沁旗| 锡林郭勒盟| 微博| 博罗县| 太原市| 金华市| 凉城县| 八宿县| 舒城县| 会昌县| 邻水| 长沙市| 久治县|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