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劉宗周與黃宗羲政治哲學比較

邱進之

  內容提要:本文從社會政治批判、政治理想及其實現途徑對劉宗周和黃宗羲的政治哲學作了系統比較,指出二人的思想都有同情人民、反對專制、憧憬美好政治的共同性,然而,劉宗周的政治主張主要著眼于挽救明王朝的危亡,其思想基礎屬于儒學民本主義;黃宗羲的政治哲學則突破了儒學的藩籬,無論是他對封建專制的批判,還是對未來社會的設計,都閃耀著民主主義的光輝,大大超越了老師的思想。

  關鍵詞:政治批判;政治理想;超越

  劉宗周和黃宗羲都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劉宗周是明代末年亦即宋明理學后期富有理論成就的儒學大師,黃宗羲則跨越了明末清初而成為極具創造開拓精神的偉大啟蒙者,作為大儒真儒,劉宗周為明王朝絕粒而死,成為舍身取義的殉道者;黃宗羲則超越了傳統,其人格內涵包含了更多的近代知識分子的信念和良知。劉宗周是黃宗羲的老師,黃的學術是通過對乃師思想的精深研究,拓展創新,然后一舉脫穎而出,成為一代思想巨人的。因此,黃宗羲與劉宗周兩人的思想既有傳承、一致,又有若干重大差別。本文試對兩人的政治哲學作一分析比較。

一、關于社會政治批判

  劉宗周和黃宗羲對當時的社會政治現狀都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批判。但是,劉宗周在明末社會動蕩、民生蔽之際,較注重于朝政腐敗、吏治廢弛,尤其是崇禎帝專權自用、舉措失當從而導致明王朝嚴重統治危機的批判;黃宗羲則在更為廣闊的時空領域展開對封建專制皇權的抨擊,這是一種更具有普遍意義、滲透著歷史意識和理性精神的批判。

  明代末年是一個天崩地坼的時代,內亂外患交結,朝綱不振,法紀蕩然,一片衰敗之象,可以說明王朝的統治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如何正確認識、客觀評價當時的政治現實,是能否挽救明王朝危亡的認知基礎。作為一個士大夫學者,劉宗周不是空言粉飾太平,而是據實向朝廷反映情況,嚴厲斥責種種弊政亂政。

  劉宗周一再揭露了在明王朝黑暗統治下千里赤地,餓殍遍野,人民生存無望,挺而走險的慘象。他說:“民窮至今日甚矣。臣鄉于江南,頗樂土。而今年春,猶有殺其子以食者”!1〕“民生至今日尚忍言乎!一死于寇;再死于兵,三死于歲,四死于貪官污吏,五復死于廷遣之督促,為竭澤之魚!薄2〕劉宗周指出,百姓無法存活最為重要和直接的原因是朝廷的追餉以及貪官污吏所設的層層加派。“所講求者,皆掊克聚斂之政,正項不足繼之以科派,罰之不足加以火耗。又三、四年并征。水旱災傷一切不問。……小民至賣妻鬻子以應,勢且驅而為盜,轉而淪于死亡!薄3〕腐敗吏治是人民遭殃的首要原因,“最為民厲者,無如貪官污吏!薄4〕明末官僚隊伍已經腐敗至極,不可收拾,而官吏已成為公開的寇盜劫賊!熬┕僬D求,郡吏、縣令掊克小民,催科日巧,聽斷日濫。無所不至,真白晝為盜也。”〔5〕在貪官污吏的驅使下,百姓無路可走,不是轉死溝壑,就是淪為盜賊(即參加農民起義軍)!耙坏┯惺,可獻城則獻城,可從賊則甘心從賊。計不反顧也!薄6〕劉宗周在這里可以說將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刻畫得入木三分。

  吏治敗壞集中表現為整個官僚隊伍紀綱蕩然、道德墮落。首先,朋黨相爭,門戶壁立,彼此傾軋,使朝政大起大落。閹官干政,動輒以攻訐東林為事。“人才消于黨論!逼浯,吏書秉政,上蒙下欺,刻剝百姓!坝兴韭犂魰鵀檎,其為民害尤甚”,征斂之數“歸之官者十之二三,歸之吏書者十之六七!薄7〕再次,仕風頹廢,追名逐利,廉恥斫喪!叭巳酥欣摱恢辛異u,如有身家而不知有君父!薄8〕劉宗周指出,吏治敗壞的嚴重惡果是人心煥散,君臣相背,以致內外攻訐,百事不理。他說:“今日之習俗深有可慮者,……上之情愈見其乖,而下之情日趨于同,宇宙之元氣由此漸散矣!薄9〕

  劉宗周認為,民生蔽,吏治腐敗,與崇禎皇帝舉措失當,用人不明,獨斷專權密切相關。他屢次對崇禎的政治舉措提出不客氣的批評指責,其內容如下:

  第一,崇禎皇帝將權力過分集中到自己身上,不利于發揮群臣參政的主動性積極性。劉宗周指出,權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一切由皇帝獨斷,非但無益于時政,卻更容易造成大臣們懈怠推逶、陽奉陰違等惡習。他說:“獨任之不已,勢必至于急持;急持之不已,勢必至于陰匿。陰而匿之,人反得窺吾意;急而持之,人反得以伺吾緩究。且假借之途反出,而人主至一之大權四裂而不可收!薄10〕由于皇帝大小事情由己獨斷,勢必造成疏于考察而急于裁斷,急于裁斷又導致人們隱瞞事實真相,從而臣下窺伺,假借種種弊端由此而生,朝廷的權力反而得不到應有的集中與統一。劉宗周認為,只有適當的權力分散,才能正確的集中,也才能調動職司臣工的積極性。相反,皇帝一味獨斷專行,只會造成君臣相隔,君權虛懸。

  第二,崇尚刑名,以重典馭政必然使群臣救過不及,畏罪飾非,使人心煥散。劉崇周說:“皇上求治太急,用法太嚴,布令太煩,進退天下士太輕,遂使在事諸臣,相率以畏罪飾非為事,不肯盡心職業!薄11〕崇禎用人,輕于進退,往往小過而重責之,甚至輕信敵人謠言,殺戳大將重臣,使百官、將士無不提心吊膽,舉手投足翼翼小心。在此種情勢下,也就沒有人能從長計議,盡職盡心,更不敢披肝瀝膽進諫忠言,于是天下事日趨敗壞。宗周的批評實可謂一針見血。

  第三,目空一切,剛愎獨斷,師心自用是崇禎為人、行事、性格作風的致命弱點,而這又與明末亂政密切相關。劉宗周寫道:“主術之病三:一曰自用,二曰自是,三曰自滿!薄般怪蛔肿铍y治,起于意,遂于必,流于固而成于我也。”〔13〕正是如此,崇禎皇帝自以為掌握了權力就等于掌握了真理,他拒絕納諫,將大臣視作妾婦奴仆,一意孤行,最后導致明王朝的迅速敗亡!笆迥陙,皇上處分未當,至有今日敗局!薄13〕劉宗周之言不無根據。

  綜上所述,劉宗周從民生、吏治、君政等各個方面對明王朝的腐敗政治進行全面的揭露、批評和總結,尤其對崇禎皇帝的倒行逆施作了大膽指斥,說明他的政治意識已經具有相當程度的覺醒,客觀上具有反對皇帝專權的作用。但是,從總體上說,劉宗周的批判停留在經驗性的事實的描繪和現象的歸納,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同時,他批判的出發點主要是為了挽救明王朝的危亡。這些使劉宗周的批判不能不帶有自身的局限。

  黃宗羲不僅繼承了劉宗周的社會政治批判思想,而且由于他親歷了明王朝滅亡,抗清武裝斗爭的失敗及清統治的確立等重大事件,從而將批判上升到歷史理性的水準。黃宗羲的政治意識覺醒和人性自覺意識覺醒,使他能夠在中國思想史上破天荒地將整個封建專制制度置于批判對象的地位,從而使他的政治批判遠遠超過他的老師而頗具民主啟蒙色彩。

  首先,黃宗羲對“家天下”的君主專制制度提出質疑。黃宗羲認為,君王的全部職責在于為天下人興公利除公害,保障天下人“自私”“自利”的福祉。君王履行此種職責,必須“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但是,后世人君離開了這一為君宗旨,“以為天下之利害之權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薄14〕家天下的本質是將天下視為一家一姓的產業,家天下也即是私天下!巴蓝咎煜轮文X,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薄15〕私天下的制度全面地顛倒了天下與一姓、萬民與君王的關系。“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薄16〕這種君主與天下的主客地位的顛倒又導致了統治者與人民關系的全面緊張和惡化,其發展結果則是君主的被推翻和王朝的滅亡。黃宗羲說:“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讐,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薄皵z緘滕,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勝天下欲得之者眾,遠者數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潰在其子孫矣。”〔17〕因此,以私天下為實質的君主專制制度就不能不是一種必須廢棄的罪惡制度。

  其次,黃宗羲對君主專制主義的法理法統作了徹底的批判否定。封建君主專制的政治法律制度的要害在于:它全部是為私天下的目的而設立的。黃宗羲說:“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長也,子孫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為之法。然則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薄18〕這樣的法必然要把臣民作為防范對象,本質上是敵視人民的。“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篋者也。利不欲其遺于下,福必欲其斂于上;用一人焉則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則慮其可欺,而又設一事以防其欺!薄19〕正是由于私天下之法只為一家一姓之王權祚命而設,因而也就無法阻止別人對王權祚命的爭奪覬,這是導致天下大亂的根本原因!疤煜轮斯仓淇鸷D之所在,吾亦鰓鰓然曰唯筐篋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亂即生于法之中,……。”〔20〕由于封建專制君主之法本質上是出于利欲之私,所以無論是法的創立者,守成者、敗壞者都是損害天下萬民的蠹蟲,并無上下高低之分!罢撜咧^一代有一代之法,子孫以法祖為孝。夫非法之法,前王不勝其利欲之私以創立之,后王或不勝其利欲之私以壞之。壞之者固足以害天下,其創之者亦未始非害天下者也。”〔21〕由此,黃宗羲從理論上徹底否定了封建專制的法理、法統、法制的存在合理性。

  從上分析看出,劉宗周較為注重明末腐敗政治的批判,并將此種敗政的原因歸咎于崇禎的政治措施,其批判鋒芒指向皇帝個人;而黃宗羲則將劉的批判的個別性上升到一種理性的普遍性,也即展開對整個封建君主專制的批判,并將社會黑暗,人民苦難的根源歸結為罪惡的封建制度,強調“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皇帝一切行為不是偶然的、獨立的,它的真正基礎乃是封建專制制度。劉宗周政治批判的思想基礎是儒學的民本主義和倫理價值,黃宗羲雖以托古改制為旗幟,其本質卻屬于民主主義的政治觀念,從而突破了儒學思想的藩籬。

二、關于政治主張和政治理想

  劉宗周和黃宗羲的政治主張和政治理想既有繼承、統一,又有重要的區別、差異。

  劉宗周針對明末政治現狀,要求進行切實的政治變革,以挽救明王朝的嚴重危機,建立“王者以天下為家”的理想政治。他的政治主張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朝廷要改變竭澤而漁的政策,緩和與天下百姓的緊張關系,使人民重新獲得基本的生存條件。劉宗周說:“今天下瘡痍未起,流亡未集,民少而賊多,官增設而事愈壞。今但緩得一分催科,便減一分盜賊,省得一分差遣,便息一分騷擾!薄22〕劉宗周認為,社會矛盾激化,農民起義蜂起,其根源乃是朝遷竭澤而漁的苛政所致。因此,要緩和階級矛盾,必須從緩征、減征、罷征遼餉、練餉等重稅開始。同時要大力恢復生產,招集流亡,收撫人心,使社會逐步走向長治久安。對于起義農民,劉宗周極力主張招撫之策!把哉袚岵徽撨h鄉近籍,但有投誠向化者,即與一體撫養,編入保甲之中。老者養之,幼者恤之,鰥寡者配偶之,而其武悍者即隸之行伍以用之。仍各還其生理,生理未復,不妨永免差徭,以堅其歸附之心。”〔23〕劉宗周指出,那些鋌而走險的起義農民,本來就是朝廷赤子,只要采取改剿為撫給生路的政策,他們仍能夠歸順朝廷。劉的這些主張雖然出于維護明王朝統治的目的,卻充滿對人民的同情和體恤。

  第二,廢黜詔獄、廷杖、廠衛等弊政,反對皇帝個人專權,建立有序、寬松、和諧的政治環境。劉宗周認為,要挽救明王朝的危機,必須重新確立有序的政治秩序,嚴肅綱紀律令,整頓官吏隊伍,而要做到這一切,首先必須改變皇帝濫用權力的弊政。針對崇禎的剛愎自用,劉宗周諫道:“陛下所以焦心勞思而不辭者,……諸所擘畫,動出諸臣意表,不免有自用之心。夫天下可以一人理乎?恃一人之聰明,而使臣下不得盡其忠,則陛下耳目有時而壅矣;憑一人之英斷,而使諸大夫國人不得衷其是,則陛下之意見有時而移矣。”〔24〕皇帝專斷自用,不能發揮群臣的聰明才智,適足以造成政情壅塞之蔽。因此,劉宗周主張,要讓人發表意見,是非不能定于皇帝一人,“以天下之是非為真是非,斯以天下之聰明為大聰明,廣開言路,合眾論之用,建用中之極!薄25〕“今日天下第一義,在皇上開誠布公,先豁疑關,公天下為好惡,合國人為用舍!薄26〕以天下人之是非為是非,以天下人之好惡為好惡,劉的這些要求已包含民主思想之端倪,且不無否定皇權專制之意義。

  詔獄、廷杖、廠衛是明代皇帝賴以維持專制的工具,極為慘酷無道。劉宗周一再上折,竭力主張廢除此類弊政,以至與皇帝發生激烈爭執。劉宗周提出,要建立有序、和諧的政治環境和運行機制,就必須改變崇禎以重典刑名繩天下的辦法,而應施行仁德寬大之政。他指責崇禎“以重典繩臣下,逆黨有誅,封疆失事有誅。又因及一切詿誤者,重者以杖死,輕者以謫去,紛紛狼籍,朝署中半染赭衣!薄27〕濫施刑罰的結果是朝臣人人自危,更達不到治理天下的目的。劉宗周主張恢復先秦儒家倡導的仁政王道,以“無為”“寬大”“忠厚”作為用政的原則,以收拾天下人心!胺▓蛩粗Ъ簾o為,以簡要出政令;法堯舜之舍己從人,以寬大養人才;法堯舜之從欲而治,以忠厚培國脈;……!薄28〕在施行仁德寬大之政的同時,也要以綱紀律令整肅官民上下,嚴厲制裁貪官污吏以及兵敗贖職的無能將領,依法辦事。如此,才能建立既寬松和諧又嚴整有序的政治秩序和運行機制。

  第三,躬行圣教,崇尚儒學,建立“王者以天下為家”的理想政治。劉宗周的政治主張和理想雖然沒有超越儒家思想的范疇,但是他特別強調和發揮了儒學中的原始人道主義和民本主義的思想,由此形成了他的政治哲學中極具人民性的光輝一面。他不僅提出了以天下之是非為是非,以天下之好惡為好惡的觀點,而且也強調“立政為民”的思想!傲⒄惨詾槊穸。食以養民,兵以衛民,信以教民。而先王之道不外是矣!薄29〕然而,劉宗周認為儒家的仁義王道仍然是挽救明王朝危機的根本,提出朝廷用政必須摒棄功利,崇尚儒學,要“明圣學以端治本”,“躬圣學以建治效”,崇禎要以“堯舜之心”君臨天下,“陛下端拱無為,而天下治矣!薄30〕把能否治好天下系于皇帝一人之心,恰正是劉宗周理學唯心主義在政治上的反映。

  劉宗周認為,社會政治的理想狀態是“王者以天下為家”!巴跽咧笔恰凹纫陨硗刑煜,則必以情洽天下,而后合天下以成其王!弊鳛橛械赖慕y治者應該達到己身與天下萬民的統一,一方面,如慈母愛子般呵護天下,另方面又以嚴父教子般整肅天下。對待天下“大小相制”“強弱相傾”“熙熙攘攘,莫知其極”等等混亂、矛盾狀態,王者要以道德、法律、政治等措施統馭之,使天下萬民安居樂業,勿使受動亂騷擾之苦。因此,天下萬民與君主不可須臾分離,他們是利害相關,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是為一家。“其用天下若天之合,義之屬,皆我所聯絡,而家有其具;其享天下若輻之臻,鱗之附,皆我轄制,而家洽其情;是以情洽天下而更無夭札疵癘之虞。即以身托天下而共成其安富尊榮之業,王者至是而斯天下為家矣。”〔31〕但是,后世君主不懂得“王者應以天下為家”的道理,他們恣意妄為,縱情享受,不以百姓為念,從而走向了問題的反面!笆乐鞑灰娖渚壅咄咧疄榧,而執其渙者異者之為天下,于是始則溺其情,繼則偏其情,又繼則縱其情,而斯不能合天下以用其情!薄32〕專制君主溺于私情,背離了天下萬民的利益!肮K楚之日煩而曰白骨委于原野,征斂之無藝而府庫虛于外藏,雕墻峻宇以為觀而苫蓋絕于閭閻;鴻集澤中,燕歸春樹,天下煢煢然始失其為家。而卒亦掉臂一呼,斬木揭竿,即人主自謂金城千里,子孫萬世為業焉,而忽已無家矣。”〔33〕君主肆意敲撲天下,導致統治階級與百姓的矛盾全面激化,饑餓農民斬木揭竿,紛紛起義,專制君主終不免于家破身亡,“不得吾家,亦不得吾身”!34〕劉宗周雖然以家國一體的傳統儒學思想構建了“王者之治”的理想政治,但他沒有落入“大同”“小康”等抽象概念的窠臼,而是依據歷史事實辯證地分析了君主與人民,王權與天下的復雜關系,揭示了歷史上一切王朝的滅亡都是統治階級肆意剝削、壓迫天下萬民的結果,其中包含著對歷史經驗、歷史規律的深刻總結,這些無疑對黃宗羲的政治哲學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啟示。

  黃宗羲的政治主張和政治理想正是汲取了乃師上述富有人民性的思想基礎上形成的。

  首先,黃宗羲汲取了宗周立政為民、以天下之是非為是非的觀點,進一步揭示了“公天下”的政治理想!吧w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35〕從而把劉宗周“王者之政情洽天下”,即君主與天下互相統一、互相制衡的關系,轉變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主客關系,突出強調了/天下萬民作為政治主體的地位。其次,黃宗羲以“公天下”的原則規范一切社會政治法律關系。他說:“知天下之不可無養也,為之授田以耕之;知天下之不可無衣也,為之授地以桑麻之;知天下之不可無教也,為之學校以興之;為之婚姻之禮以防其淫,為之卒乘之賦以防其亂!薄36〕政治和法律的一切措施都是為了萬民生存、教育、倫理秩序來提出和制訂的,所以,法是“藏天下于天下者也”!37〕再次,“公天下”還要求君主與臣民的地位和權利必須是平等的!胺蛑翁煜陋q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許!本c臣,共木之人也!薄38〕大臣并不是君主的“奔走服役之人”,而是與君主共同擔負著治理天下的職責。“故我之出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薄39〕

  值得注意的是,黃宗羲對老師的思想雖有繼承與一致的一面,但由于他的政治理想突破了儒學的范疇,因而對乃師思想的許多方面不能不有抵牾,有的甚至截然不同,下試舉二例。例一,劉宗周以嚴父慈母比喻君主與臣民的關系,黃宗羲明確反對這種觀點。他說:“或曰:‘臣不與子并稱乎?'曰:‘非也。父子一氣,子分父之身而為身。故孝子雖異身,而能日近其氣,久之無不通矣;……君臣之名,從天下而有之者也。吾無天下之責,則吾在君為路人'!薄40〕父子一氣與君臣從天下而立名完全是兩回事,不能互相類比,混為一談。

  例二,劉宗周絕粒而死,其原因如他自己所言“君親之念重耳”。反映了他那種絕對忠君思想和對崇禎感恩戴德的心情。他說:“古人一飯之德必酬。我一窮秀才,官至御史大夫,焉得不死。”〔41〕黃宗羲卻對此作了全新的完全不同的解釋,他說:“吾以天下萬民起見,非其道,即君以形聲強我,未之敢從也,況于無形無聲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許也,況于殺其身乎!不然,而以君之一身一姓之見,君有無形無聲之嗜欲,吾從而視之聽之,此宦官宮妾之心也;君為己死而為己亡,吾從而死之亡之,此其私者之事也。是乃臣不臣之辨也!薄42〕看起來似乎是先秦儒家“從道不從君”思想的回歸,然而從“公天下”的政治理想觀之,恰反映了黃宗羲要求君臣政治地位一律平等的民主意識和人格獨立意識,從而大大超越了劉宗周的忠君思想。

  在基本政治主張和政治措施方面,黃宗羲總結明亡的教訓,強調以“公天下”的原則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政治形式。他的政治措施包括:第一,適當擴大相權以限制君權。劉宗周主張朝廷議事的程序化,反對廠衛的特務政治,反對以詔獄、廷杖責罰大臣,實包含限制君權之意。黃宗羲則強調以相權制約君權。他認為君主與大臣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官者,分身之君也”!43〕宰相之職必須選擇賢者擔任,目的是為了彌補天子傳子制度之不足。“古者不傳子而傳賢,其視天子之位,去留猶夫宰相也。其后天子傳子,宰相不傳子。天子之子不皆賢。尚賴宰相傳賢足相補救,則天子亦不失傳賢之意!薄44〕因此,宰相在朝廷中須發揮重要作用,和君主、其他執事大臣一起擔當議政決策的職責,避免君主事事獨斷,以及宦官利用君主獨斷而上下其手!胺舱伦噙M呈,六科給事中主之,給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議可否。天子批紅。天子不能盡,則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轉發閣中票擬,閣中又繳之御前,而后下該衙門,如故事往返,使大權自宮奴出也!薄45〕

  第二,以學校為政治、輿論、養士之中心。黃宗羲總結了以東林書院為中心的士大夫反對閹黨的歷史,強調學校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他認為,學校固然是養士的場所,但這遠遠不夠,學校還應具有議論朝廷政治的功能!氨厥怪翁煜轮呓猿鲇趯W校”,“公其是非于學!。〔46〕黃的觀點顯然受到劉宗周“以天下之是非為真是非”提法的啟發,但黃的主張更為具體也更具操作性!肮涫欠怯趯W!蹦康氖菫榱讼拗凭鞯淖砸詾槭呛酮毶脤V,“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榮之,則群趨以為是;天子辱之,則群擿以為非”,而“公其是非于學!,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47〕同時,學校還具有教育官吏、監督官吏等等功能。這樣,黃宗羲所言的學校已成為議政參政、監察官吏、限制君權等具有多方面作用的重要場所。

  當然,如何保證“公天下”的原則的實施,黃宗羲提出的上述政治措施是遠遠不夠完備的。

  綜上所述,劉宗周和黃宗羲的政治哲學既有一致亦有區別。我們認為,黃宗羲具有初步民主主義色彩的政治思想的提出,以及他所取得的杰出理論成就,是與他對老師的研究借鑒、學習汲取密切關聯的,誠如黃垕炳所言:“公從其家(指劉家)搜得遺書,乃大闡其傳,而公之學問才思復足以通暢之”!48〕同時,黃宗羲對老師的思想又絕對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汲收精華,去除糟粕,有所繼承,更有否定與超越,從而臻于更高的思想理論境界。黃宗羲的此種治學態度和精神對后人不無深刻啟發。通過劉宗周和黃宗羲政治思想比較,我們還可以由此進一步探討明清之際思想演變的軌跡,以及浙東史學的發展、學派的形成過程,從中尋求合乎歷史進程的內在規律。

注釋:

〔1〕〔24〕《劉子全書》卷十七《徵臣草莽有懷諮諏所及入告圣明疏》下同書只注卷數

〔2〕卷十七《圣德已開治象皇衷尤切時艱敢抒恭慰之忱少效涓埃之獻疏》

〔3〕卷十五《面恩陳謝預矢責難之義以致君堯舜疏》

〔4〕〔11〕〔13〕〔25〕〔26〕〔27〕〔28〕〔30〕〔41〕黃宗羲《子劉子行狀》全集第一冊第220頁,第222頁、223頁,第236頁,第216頁,第230頁,第236頁,第220頁,第224頁,第230頁,第248頁。

〔5〕〔29〕卷三十《論語學案》

〔6〕卷十七《敬循職掌條例風紀之要以佐圣治疏》

〔7〕卷二十七《題勤王紀略》

〔8〕卷十六《徵臣頂戴明倫恭申對揚之忱以圖報稱疏》

〔9〕〔10〕卷二十五《策》

〔12〕卷十《學言上》

〔14〕〔15〕〔16〕〔17〕〔18〕〔19〕〔20〕〔21〕黃宗羲《原君》全集第一冊第2頁,第3頁,第6頁,第7頁

〔23〕卷十七《徵臣恭承大對一時未展愚衷謹補牘以祈圣鑒疏》

〔31〕〔32〕33〔34〕卷二十五《王者以天下為家》

〔35〕〔38〕〔39〕〔40〕〔42〕黃宗羲《原臣》全集第一冊第5頁,第4頁

〔36〕〔37〕黃宗羲《原法》全集第一冊第6頁

〔43〕〔44〕〔45〕黃宗羲《置相》全集第一冊第8頁,第9頁

〔46〕〔47〕黃宗羲《學!啡谝粌缘10頁

〔48〕黃垕炳《黃梨洲先生年譜》

原載《寧波師院學報:社科版》1996年04期

發布日期:2008-07-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华市| 资讯 | 安庆市| 于都县| 凤台县| 上饶县| 长白| 锦屏县| 龙泉市| 德格县| 德阳市| 昌江| 堆龙德庆县| 璧山县| 砚山县| 保亭| 得荣县| 蓬溪县| 云安县| 廉江市| 龙海市| 宿松县| 辽中县| 宽甸| 贵南县| 年辖:市辖区| 临江市| 汉中市| 汾阳市| 绵竹市| 司法| 甘德县| 酉阳| 边坝县| 扬中市| 堆龙德庆县| 海门市| 江达县| 永登县| 南丰县|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