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唐代文學研究論文索引
黃高潮
○白居易
敦煌本白居易詩再考證
謝思煒 文獻 1997.1
白居易農業思想試探
張劍光、鄒國慰 山西師大學報 1997.1
論白居易詩中“適”的意義
──以詩語史的獨立性為基礎
(日)松浦友久著 李寧琪譯
山西師大學報 1997.1
一曲琵琶寄深情──《琵琶行》情思所在
楊樹玉 承德民族師專學報
1997.1
被貶江州司馬不是白居易前后思想的分界點
鄧新躍 益陽師專學報 1997.1
白居易詠物詩創作背景、類型及寓意
劉維治 沈陽師院學報 1997.1
入仕求祿與退隱──淺議白居易的出處進退
嚴杰 中國典籍與文化 1997.2
白居易詩論新探
張文生 錦州師院學報 1997.2
試論白居易在詞發展上的貢獻
嚴安政 唐都學刊 1997.2
試論白居易婦女詩的思想意義
張浩 無錫教院學報 1997.2
白居易初戀悲劇與《長恨歌》的創作
王用中 西北大學學報
1997.2
《長恨歌》藝術魅力的再探討
劉小平 內蒙古電大學刊 1997.2
論白居易《長恨歌》一以貫之的反腐敗主題
李靖國 惠州大學學報 1997.2
美刺為手段,勸君是真義──《長恨歌》主題淺探
唐海燕 陜西教院學報 1997.2
論《長恨歌》的主題思想
張澤暉 云南學術探索 1997.3
中國文學與《源氏物語》
──以白氏及其《長恨歌》的影響為中心
葉渭渠、唐月梅 中國比較文學 1997.3
讀白居易《長恨歌》札記──評詩與評史
秦兆基 書與人 1997.3
母題與嬗變:從《長恨歌》到《楊貴妃》
張哲俊 外國文學評論 1997.3
《長恨歌》思想探微
吳翔 泰安師專學報 1997.3
人之挽歌:《長恨歌》新解讀
王軍輝 延安大學學報 1997.3
靈魂的審判──白居易《長恨歌》主題重探
李靖國 名作欣賞 1997.4
白居易《長恨歌》情感魅力的探討
黃曉彬 臺州師專學報
1997.4
《長恨歌》在日本的影響
周相錄 文史知識 1997.10
試論白居易諷喻詩的憂國愛民情感
韓玉堂 青島大學師院學報 1997.3
白居易《賣炭翁》詩意解讀
方然 云南民院學報 1997.3
以白居易、元稹為核心的中唐小說集團述論
蘇興遺著 蘇鐵戈整理
明清小說研究 1997.3
白居易宦海沉浮及其山水之吟
劉維治 遼寧大學學報 1997.4
應當公正對待白居易的諷諭詩理論和諷諭詩創作
荊立民、劉繼儒 東岳論叢
1997.4
白居易《燕子樓》詩考辨
黃意海、黃井文 文學遺產 1997.4
何物“云母粥”
薛天續 古典文學知識 1997.4
試論白居易在詞發展上的貢獻
嚴安政 渭南師專學報 1997.4
試論白居易諷諭詩
仃云 湘潭師院學報 1997.4
《永樂大典》載白居易《湖上春行》之二非佚詩
紀健生 文獻 1997.4
白居易與琵琶藝術
孫煥英 華夏文化 1997.4
白居易前后期詩風轉變原因新探
馬永強 晉陽學刊 1997.5
從《琵琶行》的成就看文化積淀的重要意義
朱炯遠 遼寧大學學報 1997.5
人道主義的激情與沉思
──白諷易諷諭詩與《策林》的對讀
鄭敏 中州學刊 1997.6
白居易的“物感”說
賈文昭 江淮論壇 1997.6
白居易的詩歌理論和諷諭詩
張文霞 高等函授學報 1997.6
關于白居易的“老丑”與“淫”
──與朱希白、舒蕪、鐘叔河三先生商榷
楊萬翔 羊城晚報 1997.11.8
評白居易的真實論
賈文昭 中國文化與古典文學
安徽大學出版社 1997年
白蘇論
章尚正
中國文化與古典文學 安徽大學出版社 1997年
○柳宗元
論柳宗元的黃老思想
張靖龍、周招滿 溫州師院學報 1997.1
論柳宗元的作品與創作心態的關系
──兼及柳宗元藝術三造境的形成
朱邦國 徐州師大學報 1997.1
柳宗元詩文注釋中有關柳州地理的一些問題
謝漢強 廣西社會科學 1997.1
柳宗元生卒時間辨(節選)
戶崎哲彥撰 鄭金球譯
零陵師專學報 1997.1
“柳風”、“徐行”光照日月
陳雁谷 零陵師專學報 1997.1
柳宗元詩話
卞孝萱 運城師專學報 1997.1
柳宗元詩話(十一則)
卞孝萱 零陵師專學報 1997.2
創“騷”與學“騷”──兼論屈原對柳宗元的影響
陳瓊光 廣西社會科學 1997.2
柳宗元的愚者形象
方介 鐵道師院學報 1997.2
《謫龍說》與《河間傳》新探
卞孝萱 許昌師專學報 1997.2
柳宗元、蘇軾與唐宋寓言
劉卓英 中國典籍與文化 1997.3
試論柳宗元的儒家民本思想
楊虹 遼寧教院學報 1997.3
淺談柳宗元的“文者以明道”
曹麗芳、李硯洪 石油大學學報
1997.3
春風無限瀟湘意──柳宗元在永州的交往錄
何書置 零陵師專學報 1997.3
柳宗元《龍馬圖贊》考釋
張鐵夫 零陵師專學報 1997.3
試論《永州八記》的意境美
張裕仁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1997.3
異曲同工,婉而多諷
──淺談《捕蛇者說》和《促織》的藝術共性
陳慶鈞 河池師專學報 1997.3
柳宗元論“中道”
周慶義 零陵師專學報 1997.4
試論柳宗元對文體的革新及其意義
張延中、李西民 零陵師專學報
1997.4
《龍城錄》不是柳宗元所作
稗秋 社會科學戰線 1997.4
試探柳宗元山水記之成因
朱邦國 淮陰教院學報 1997.4
柳宗元山水散文的文體風度
藍冰 內蒙古社會科學 1997.6
略論柳宗元的散文
李斌 寧夏教院 銀川師專學報
1997增刊
○元 稹
試論元白詩派的五言長篇排律
郭新和 河南師大學報 1997.1
淺談元、白對策文
張守軍 遼寧教院學報 1997.2
往來淹留為愛山──簡說元稹的華山詩以見其為人
李炎 渭南師專學報 1997.2
評吳偉斌的元稹研究
姜光斗 聊城師院學報 1997.2
論元白文學思想的現實功利性及其詩化形態
許總 上海師大學報 1997.2
論元稹、白居易的文學觀
許總 江蘇社會科學 1997.3
一位戴著封建枷鎖追求愛情幸福的女性
──論《鶯鶯傳》中的崔鶯鶯
周亮 貴州師大學報 1997.3
人去室空
斯人憔悴──元稹《空屋》詩賞析
徐樂軍 語文月刊 1997.12
○賈 島
論賈島、姚合詩歌的心理文化內涵及文學史意義
許總 江西師大學報 1997.1
賈島詩的淵源和影響
黃鵬 四川師院學報 1997.3
○牟 融
《全唐詩.牟融集》證偽
陶敏、劉再華 文獻 1997.2
○李 廓
李廓行年稽考
陳冠明 煙臺師院學報 1997.2
○張 祜
張祜詩歌簡論
趙榮蔚 阜陽師院學報 1997.4
張祜的鎮江風光詩
王海遠 古典文學知識 1997.6
○李 賀
李賀詩歌中的無意識
王玉民 承德民族師專學報 1997.1
李賀詩歌意象論
李 軍 懷化師專學報 1997.1
李賀詩歌意象探析
李軍 濟寧師專學報 1997.2
淺論李賀詩歌獨特之“理”
──兼駁李賀詩歌“少理”論
張國榮 廣東民院學報 1997.1
李賀的悲劇情結及其詩歌的悲劇意蘊
周尚義 長沙電力學院學報
1997.2
生、死、仙:淺探李賀詩歌中的生命哲學
王慧 臺州師專學報 1997.2
論李賀詠馬詩的意蘊及其創作情結
周尚義 武陵學刊 1997.2
論李賀詠馬詩的意象特征及創作情結
周尚義 零陵師專學報 1997.2
論李賀詩歌的荒誕詩風
李軍 攀枝花大學學報 1997.2
劉半農與李賀
房日晰 上海師大學報 1997.2
試論李賀詩中的死亡焦慮
盧偉、朱繼英 青海師大學報 1997.2
論李賀詩歌的藝術變形
李軍 云南教院學報 1997.3
李賀詩創作淺論
王煒 浙江師大學報 1997.3
淺談李賀的創作心態及詩歌意象
王峰秀 遼寧師大學報 1997.3
李賀的心靈矛盾與詩歌的藝術表現
阮堂明 學術論叢 1997.3
論李賀詩作的悲劇意蘊
周尚義 中國文學研究 1997.3
論李賀詩歌的詩理特征
周尚義 求索 1997.3
論李賀詩歌獨特之“理”
張國榮 廣西社會科學 1997.3
論李賀詩歌獨特之“理”
張國榮 江淮論壇 1997.4
李賀南游疑證
黨銀平 文獻 1997.4
李賀詩歌現象三論
冷衛國、田軍 天津商學院學報 1997.4
李賀與宋詩
王錫九 揚州大學學報 1997.4
論李賀科舉之尷尬
胡濤 濟寧師專學報 1997.4
論李賀詠馬詩的審美意蘊及其創作情結
周尚義 江西教院學報 1997.4
論李賀詩歌的藝術變形
李軍 內蒙古電大學刊 1997.5
論李賀詩歌的色彩表現藝術
陶文鵬 文學評論 1997.6
長吉詩藝術淵源論
吳企明 文學遺產 1997.6
李賀《將進酒》辨析
李汝倫 廣州日報 1997.9.5
○杜 牧
精警深邃,含蓄蘊藉:讀杜牧的懷古詠史詩
高霞 語文函授 1997.1
外放葭葦之場,心憂國民之難
──黃州時期的杜牧論略
姜永滿 黃岡師專學報 1997.2
論杜牧詩文的淵源
胡可先 徐州師大學報 1997.3
杜牧的歷史文物古跡詩
方竟成 冀東學刊 1997.3
丹青慧眼,史家卓識,詩人才華──從《江南春》和《臺城》的品賞兼
說杜牧、韋莊的七絕
柯德輝 福州師專學報 1997.4
杜牧詠史詩的美學品鑒
──兼論晚唐詠史詩興盛的主要原因
黃雅玲 臺州師專學報 1997.5
視通千里
景中藏情──杜牧《江南春絕句》詩賞析
李金 語文月刊 1997.10
○許 渾
許渾與杜牧以外諸人重出詩
王漢光 文獻 1997.2
晚唐詩人的仕隱矛盾與許渾隱逸詩
羅時進 文史哲 1997.5
論許渾在晚唐的典型意義
羅時進 文學遺產 1997.5
兩幅畫面,一種情思──許渾《途經秦始皇墓》詩賞析
徐烈文 文史知識 1997.7
○李商隱
言情的藝術
──論李商隱無題詩的情感及抒情方式
陳建任 中山大學學報 1997.1
反諷及反諷張力
──比較研究李商隱和多恩詩歌風格
的又一契機
張旭春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1997.1
試析李商隱詩歌中的愛民思想
王健 青海師專學報 1997.1
從新批評的角度論李商隱詩之藝術魅力
張文飛 浙江師大學報 1997.1
論李商隱詩歌的隱喻系統
熊國華 廣東教院學報 1997.1
中國李商隱研究會第三屆年會述要
陳冠明 文學遺產 1997.2
李商隱的挑戰
王蒙 文學遺產 1997.2
樊南文的詩情詩境
劉學鍇 文學遺產 1997.2
李商隱詩版本考
黃世中 文學遺產 1997.2
李商隱詩歌的多義性及其對心靈世界的表現
──兼談李詩研究的方法問題
余恕誠 文學遺產 1997.2
李商隱無題詩研究綜述
張明非 文學遺產 1997.2
潛沉的擴張的隱喻
──李商隱“無題”詩意象的主要表現形式
孫金榮 齊魯學刊 1997.2
滄海月明珠有淚──我讀《錦瑟》
祁曉輝 呼蘭師專學報 1997.2
李商隱《曲江》新解
閔澤平 湖北三峽學院學報 1997.2
論李商隱詩的藝術特色──兼評舊箋對李詩的某些曲解
黃世中 中國韻文學刊 1997.2
漫議李商隱詩歌中的“女冠詩”
耿則倫 文史知識 1997.3
未妨惆悵是清狂──讀李商隱《圣女祠》三首札記
杜定國 攀枝花大學學報 1997.3
李商隱無題詩的空白結構及其模糊特征
趙忠山 農墾師專學報 1997.3
李商隱“無題”詩探幽
張鳳秋 呼蘭師專學報 1997.3
綺麗余波溉漁洋──論王士禎懷古詩與李商隱詩的淵源
王利民 社會科學輯刊 1997.4
蜂與蝶──李商隱詩的性表象
(日)深澤一幸 蔣寅譯 學術論叢 1997.4
義山桂幕詩作的黃昏情結及其多層底蘊
梁佛根 社會科學家 1997.4
《錦瑟》是悼亡詩新證
楊艷梅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7.4
《詩》《騷》傳統對李商隱詩的影響
胡鑒稠 臺州師專學報 1997.4
行其道而不系古今,緣其情而定夫眾制
──再論李商隱的詩學精神
高林廣 內蒙古電大學刊 1997.4
李商隱詩集版本系統考略
劉學鍇 安徽師大學報 1997.4
關于李商隱駢文佚作《修華岳廟記》
莫道才 柳州師專學報 1997.4
以白描寫詩境抒至情──李商隱《祭小侄女寄寄文》賞析
劉學鍇 古典文學知識 1997.5
簡釋李商隱《碧城》詩三首
鄧剛 江西教院學報 1997.5
論李商隱詩化情境的生成方式
熊國華 學術研究 1997.6
○薛 逢
薛逢詩論
胡浙平 浙江學刊 1997.4
○方 干
關于方干生平的幾個問題
吳在慶 文學遺產 1997.4
晚唐詩人方干生卒年考辨
熊飛 咸寧師專學報 1997.4
○溫庭筠
“落紅”亦是有情物──略析溫庭筠詞的情感定位
李靜 牡丹江師院學報 1997.2
簡論溫庭筠的愛情詞
王于飛 杭州大學學報 1997.2
溫、韋的創作實踐與詞的審美物質
黎烈南 首都師大學報 1997.3
○李群玉
李群玉和晚唐山水詩
成松柳 長沙電力學院學報 1997.4
○皮日休
論皮日休對孟浩然的學習
李福標 西北大學學報 1997.4
○陸龜蒙
陸龜蒙詩文集中農具、漁肯等名稱考訂
王驤 鎮江師專學報 1997.4
○司空圖
再論《二十四詩品》作者問題
祖保泉 江淮論壇 1997.1
《二十四詩品》是明人懷悅所作嗎?
祖保泉 安徽師大學報 1997.1
司空圖境界說探要
鐘光貴 廣東教院學報 1997.1
司空圖《詩品》“超詣”美學思想探源
鄭德開 楚雄師專學報 1997.1
道家道教與司空圖
張松輝 中國文學研究 1997.3
《二十四詩品》“非司空圖”駁議
劉倩 天津師大學報 1997.6
近年來有關《二十四詩品》作者之爭
李祥林 四川社科界 1997.6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辨偽》獻疑
李祚唐 學術月刊 1997.10
○魚玄機
魚玄機考略
梁超然 西北大學學報 1997.3
論魚玄機詩
夏春豪 徐州師大學報 1997.3
女道士魚玄機的準確座年
曲文軍 江海學刊 1997.5
○韓 偓
論韓偓與韓偓詩
齊濤 山東大學學報 1997.3
○杜荀鶴
“杜荀鶴體”與杜荀鶴的人品
劉明浩 東岳論叢 1997.1
詩旨未能忘救物:淺論杜荀鶴的詩歌創作
謝曉峰 阜陽師院學報 1997.3
宋代杜荀鶴詩集版本考述
汪長林 安慶師院學報 1997.4
○李 洞
李洞為裴贄所屈考論
吳在慶 夏門大學學報 1997.1
○韋 莊
無情的歷史
有情的詩人──韋莊《臺城》詩賞析
景凱旋 古典文學知識 1997.1
○鄭 遨
鄭遨及其創作
翟傳增 河南大學學報 1997.5
○齊 己
試論齊己的清美詩風
蔣力余 船山學刊 1997.1
風姿體態無限情 梅品人格相同意
──齊己、林逋、律然詠梅詩評賞
王友勝 古典文學知識 1997.1
○馮延巳
馮延巳詞對花間詞的發展
張毅 龍巖師專學報 1997.2
論馮延巳詞的歷史地位
郭素霞 鐵道師院學報 1997.3
說馮延巳《鵲踏枝》
周先慎 文史知識 1997.4
○李珣
從主題分類看李珣詞的獨特品質
高人雄 咸寧師專學報 1997.4
花間詞人李珣詞風的文化闡釋
路成文、劉尊明 湖北大學學報 1997.5
○李 煜
李煜和他的詞
鐘必琴 文史知識 199.1
李煜詞中“春”的表現特征及涵義
王力堅 學術論壇 1997.2
從“伶工之詞”到“士大夫之詞”
──簡論李煜與唐宋詞發展軌跡之關系
周健自 黔南民族師專學報 1997.2
李煜詞意境探微
幸濤、曉亮 內蒙古電大學刊 1997.3
試論李煜詞的意象組合藝術
程宗璋 寧夏教院 銀川師專學報 1997.4
再談李煜及其詞作的評價問題──與王基先生商榷
趙治平 麗水師專學報 1997.4
愁似春江月夜潮:談李煜詞的感傷情調
胡波 文史雜志 1997.5
李煜與晏幾道詞之比較
馮艷紅 齊齊哈爾社會科學 1997.5
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詞情感特征說略
鄭福田 內蒙古師大學報 1997.6
李煜研究的歷史回顧與思考
李家欣 江漢論壇 1997.12
.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