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議唐 釋皎然 撰
皎然,俗姓謝,字清晝,湖州長興(今浙江長興)人。天寶中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其后游歷各地,與士大夫交接。天寶末返居湖州,與文人多有酬唱往還。其詩論著作除《詩議》外,尚有《詩式》5卷。《文鏡秘府論》所引《詩議》的內容,包括"十四例"、"六義"、"六對"、"八對",以及《論文意》中的部分內容。前四項是關于作詩的避忌,但較前人設法更寬,后一項既論述詩史的發展及詩人的風格,又討論作詩的技巧及詩歌的審美。輯本有張伯偉的《全唐五代詩格校考》,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詩式五卷唐 釋皎然 撰.
此書的初稿完成于貞元初年(786前后),貞元五年,皎然在李洪、吳憑等人的協助下,編定5卷本的定稿。此書論詩頗多精到之論,揭示了詩歌創作的若干法則,對詩歌的藝術風格、審美特質等問題均有探討,尤其是關于"取象"和"取境"的理論,在詩歌理論史上影響深遠。從詩格的發展來看,《詩式》也是由初唐到晚唐之間的橋梁。其論四聲、論對偶,是上接初、盛唐;論勢、論體格,則是下啟晚唐、五代。
此書版本甚多。張伯偉的《全唐五代詩格校考》本(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以《十萬卷樓叢書》本為底本,并參校《吟窗雜錄》、《詩法統宗》、《詞府靈蛇》、《詩學指南》、《歷代詩話》、《詩人玉屑》、《冰川詩式》及日人船津富彥《詩式校勘記》、許清云《皎然詩式輯校新編》、李壯鷹《詩式校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