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歷代基本典籍庫②
隋唐五代卷 CD-ROM

全唐詩 九百卷 清 曹寅等 纂修

     清初所編最大的一部唐五代詩歌總集。唐人的詩,除各個作家的專集以外,唐宋已有人匯輯編集,但都不夠全備。至明胡震亨的《唐音統簽》(1333卷)和清初季振宜的《唐詩》(717卷),采集宋元以來所刊刻、傳抄的唐人別集,并蒐求遺佚,補輯散落,遂成為網羅面較廣的唐詩總集。《唐音統簽》一書的體例,以初、盛、中、晚斷限,每一個作家的詩,則按體排比;季振宜的《唐詩》多依照原集本次序。清初編纂的這部《全唐詩》,基本上就是以胡季兩書作為底本,再加補校而成。   《全唐詩》的修纂,始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成于四十五年十月,當時入局參校,有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潘從律、汪士鋐、徐樹本、車鼎晉、汪繹、查嗣瑮、俞梅等10人。《全唐詩》大體依季氏書編次,不分初、盛、中、晚,并刪去《統簽》篇末章咒4卷,偈頌24卷。當時修纂,除以《統簽》、《唐詩》為底本外,并用內府所藏唐人詩集參校,“又旁采殘碑、斷碣、稗史、雜書之所載,補苴所遺”,共收詩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編為900卷。 這樣一部卷帙浩繁的大書,對于研究我國唐代歷史、文化和文學,無疑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首先,它收詩是相當“全”的,充分吸收了以前各種唐詩匯輯本的成果,并在這個基礎上,相當完備地搜羅了唐代三百年間無論是成集的還是零星的篇章單句的詩歌作品,使我們能夠概見唐詩的全貌。
其次,胡震亨、季振宜兩人不僅藏書豐富,又都是精鑒名家,對唐人詩歌的?保霉ι跎睢!度圃姟芳纫院、季兩書為前資,又根據當時內府所藏善本校補,因此,書中所作校訂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如季書以《冊府元龜》中唐高祖賜秦王詩冠首,胡書謂唐初無五星聯聚之事,謂上詩“五宿連珠見”說不確,疑是偽托,《全唐詩》即據之刪卻,而以太宗詩冠首。又如季書誤收六朝人詩,如陳昭儀沈氏,衛敬瑜妻;又將六朝人詩誤入唐人詩集,如劉孝勝《武陵深行》誤作曹鄴詩,《全唐詩》均行刊正。另外,唐代各家詩集,經過《全唐詩》編者的這一番整理,也有價值甚高者,如《高適集》,內多佚詩4首,且保存了高詩原注;如《長江集》,收錄最備,校勘最精,足供研究之需!端膸烊珪偰刻嵋贩Q此書:“網羅賅備,細大不遺”,雖然不無溢美之嫌,但謂“得此一編,而唐詩之源流正變,始末厘然,自有總集以來,更無如是之既博且精者矣”,還是比較中肯的。
  但是,這部近千卷的規模宏大的總集,以十人之力,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編成,而且編者多為文人而非學者,加之編撰地又在遠離書籍收藏中心京師的揚州,所以疏誤遺漏就在所難免了。當時,大學者朱彝尊就已有“業經進呈,成書不說”之嘆.現在看來,這部書的缺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漏收、誤收、重出。早在《全唐詩》編纂工作正在進行之時,朱彝尊即為編者提供了一份包括147種書的參考書目,但未為編者采用,這就是后來刻入《晨風閣叢書》的《全唐詩未備書目》。乾隆時,日本人市河世寧利用日本所存文獻,輯錄《全唐詩》未收之佚詩,成《全唐詩逸》3卷。此外,在各種典籍,特別是方志、金石法帖、佛道二藏中尚有較多唐五代人詩,未見采錄;至敦煌文獻、域外漢籍,由于發現或回歸時代較晚,就更沒有可能利用了。其中誤收的情況更為復雜,有非唐人誤作唐人收錄者,有非唐人詩誤作唐人詩收入者,有非唐人詩因與唐人同姓名而誤收為唐人詩者,有唐五代人張冠李戴者。重出的作品,有時互注,有時無注,有注一作某詩而某集不載,有注一作某詩而無某集,又有集后所附佚句已見于集中某篇之內,更有一人而誤分為二人者。凡此種種疏誤,自晚清以來校補、考訂成果甚多,其中集大成的著作主要有陳尚君的《全唐詩補編》(中華書局,1992年版)、佟培基的《全唐詩重出誤收考》(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和徐俊的《敦煌詩集殘卷輯考》(中華書局,2002年版)等。
  二、作者姓名小傳疏誤。《全唐詩》作者小傳極為簡略,且疏失之處甚多;蛐彰墩`,或一人分為二人,或誤兩人為一人,或張冠李戴。至于小傳敘述生平履歷的漏略之處,更不勝枚舉。即在《全唐詩》剛編定之時,朱彝尊即曾指出其第11函7冊“無考”卷孫元宴以下43人的官職并非全然無考(見《晨風閣叢書·潛采堂書目四種》之一《全唐詩未備書目》后馮登府《記》)。后來許多學者致力于《全唐詩》作者小傳的考訂工作,較為重要的成果則有吳汝煜、胡可先的《〈全唐詩〉人名考》(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和陶敏的《〈全唐詩〉人名考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三、編次體例不善!度圃姟芬曰实、后妃及宗室諸王等詩列首,次以臣工、釋道、閨秀為序,而不依時代先后。有官爵的則“以登第之年為主,其未曾登第及雖登第而無考者,以入仕之年為主”,如駱賓王先王勃生,卻列王后,韋應物出生晚于高適、岑參、杜甫等人,卻反列在諸人之前。這些極不合理的編次,都充分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觀點。各集編排,或遵原集編次,或分體改編,或以類相從,頗不一致。在史料來源方面,未將所用底本及所輯零散詩篇出處逐一注明,且將《唐音統簽》所注引書出處刪卻,讀者使用極為不便。
  此書版本主要有:(1)康熙四十六年刻本,通常稱之為武英殿刻本,實際上是揚州詩局刻本,計120冊。其后有江寧重刻本、廣州巾箱本。(2)光緒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書局據原刻石印,4函,并為32卷。(3)1960年中華書局據揚州詩局刻本標點排印,作了少許的校訂,并編有四角號碼《全唐詩作者索引》。(4)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揚州詩局本影印,上下兩冊;又另編《全唐詩作者索引》、《全唐詩篇目索引》二種,同時鉛排付印,另裝一冊,以利讀者。(5)2001年,文化藝術出版公司,出版了陳貽焮主編的《增訂注釋全唐詩》,對《全唐詩》作了增訂、注釋和一些編年的工作,體現了二十世紀末《全唐詩》研究的新水平。

中國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研制  2002年10月第一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阳县| 开封县| 伊吾县| 建水县| 枝江市| 鄱阳县| 孝昌县| 汾阳市| 武定县| 苍山县| 吴桥县| 梁平县| 韩城市| 左贡县| 四子王旗| 巍山| 长武县| 金秀| 全椒县| 沭阳县| 西华县| 古丈县| 靖西县| 门头沟区| 宿迁市| 江永县| 阳高县| 万州区| 阿坝| 龙州县| 岫岩| 内江市| 红河县| 金阳县| 渝北区| 惠来县| 五常市| 隆回县| 罗田县| 建湖县| 宁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