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契訶夫手記》是契訶夫的文學創(chuàng)作備忘錄,是契訶夫在他嚴肅正直的生活中隨手記下的瞬間的感觸,也包括了他的讀書心得以及從別的作家的著作所抄錄的精粹。手記的語言一如他的創(chuàng)作中的語言,簡潔而樸實,富于詩意。
![]() |
契訶夫手記 | |
作 者:(俄)契訶夫 著,賈植芳 譯 出 版 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40436094 出版日期:2006-1-1 定 價:¥22.00 元 |
這本《契訶夫手記》是契訶夫的文學創(chuàng)作備忘錄,是契訶夫在他嚴肅正直的生活中隨手記下的瞬間的感觸,也包括了他的讀書心得以及從別的作家的著作所抄錄的精粹。手記的語言一如他的創(chuàng)作中的語言,簡潔而樸實,富于詩意。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6~1904),俄國十九世紀末期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以短篇小說著名于世。生于破落小商人家庭。1884年在莫斯科大學醫(yī)學系畢業(yè)后行醫(yī)多年,接觸過俄國社會各階層的人物;1890年到過流放犯人的庫頁島,親身體會到人民的一些疾苦。這些對他的創(chuàng)作都有重要意義。契訶夫的創(chuàng)作生涯始于八十年代初。他寫了大量短篇、中篇小說和幾個劇本。早期的幽默小說因富于社會內(nèi)容而迥然不同于當時流行的庸俗逗笑故事。隨著對社會觀察的深入,他的作品也日益嚴肅。他的《第六病室》把整個沙皇專制的俄國隱喻為一座陰森恐怖的大監(jiān)獄,曾給青年時代的列寧以強烈感受。契訶夫的作品揭露了地主階級殘酷的剝削和資本主義在城鄉(xiāng)造成的災難(《三年》、《農(nóng)民》、《出診》、《在峽谷》),同情勞動人民和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小人物”(《哀傷》、《苦惱》、《風波》、《渴睡》,痛惡追求渺小的個人幸福的庸俗習氣(《醋栗》、《姚內(nèi)奇》),譴責知識分子的缺乏明確的生活目標(《沒有意愿的故事》《三姊妹》)。在逝世前不久的作品《新娘》和《櫻桃園》里,契訶夫發(fā)出了與舊生活決裂,“把生活翻一個身”的呼聲。契訶夫的創(chuàng)作過程也是他痛苦探索明確的世界觀的過程,但由于脫離當時已經(jīng)開始了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運動,看不到工人階級的歷史作用,他的局限于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的作品不免帶有憂郁的色調(diào),盡管這種調(diào)子不時被追求光明的樂觀情緒所沖破,但他對新生活的向往始終是模糊的。 契訶夫的藝術(shù)特點是洗煉。他善于以極有限的篇幅容納最大限度的內(nèi)容,用幾個鮮明的細節(jié)勾畫出完整的典型形象,達到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他的作品往往取材于日常生活卻不失于瑣碎,沒有曲折的情節(jié)而能扣人心弦;讀者從作品平靜、含蓄的敘述中,能感到作家憂郁而又嚴峻的目光,聽到他竭求新生活的心靈的跳動。
賈植芳(1915~2008),山西襄汾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學者,比較文學學科奠基人之一。早年主要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和翻譯,是“七月派”重要作家之一;后長期致力于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成就卓著。
譯者新序
關(guān)于作者
契訶夫手記(1892—1904)
題材·凝想·雜記·片斷
日記(1896—1903)
補遺(1891—1904)
契訶夫的臨終
契訶夫和他的作品中的題材
契訶夫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