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讎廣義》是中國校讎學扛鼎之作,包括《校勘編》《典藏編》《版本編》《目錄編》。校勘編由七部分組成,分別包括校勘學的界義與功用、書面材料錯誤的類型、書面材料發生錯誤的原因、校勘的資料、從事校勘所應具備的知識、校勘的方法、校勘成果的處理形式。
![]() |
校讎廣義:校勘編 | |
作 者:程千帆、徐有富 著 出 版 社:齊魯書社 ISBN:9787533304027 出版日期:1998-4-1 定 價:¥35.00 元 |
《校讎廣義》是中國校讎學扛鼎之作,包括《校勘編》《典藏編》《版本編》《目錄編》。校勘編由七部分組成,分別包括校勘學的界義與功用、書面材料錯誤的類型、書面材料發生錯誤的原因、校勘的資料、從事校勘所應具備的知識、校勘的方法、校勘成果的處理形式。
程千帆(1913~2000),原名逢會,改名會昌,字伯昊,四十以后,別號閑堂。千帆是其曾用過的許多筆名之一,后來就通用此名。祖籍湖南寧鄉土蛟湖竹山灣(現改屬望城縣),后遷居長沙。著名中國古代文史學家、教育家,九三學社社員,南京大學教授。
校讎廣羲敘錄
第一章 校勘學的界羲與功用
第一節 校勘與校勘學的發展
第二節 校勘與校勘學的功用
第二章 書面材料錯誤的類型
第一節 單項錯誤
第二節 兩重錯誤
第三節 三重錯誤
第三章 書面材料發生錯誤的原因
第一節 致訛的原因
第二節 致脫的原因
第三節 致衍的原因
第四節 致倒的原因
第四章 校勘的資料
第一節 本書的共本
第二節 他書的引文
第三節 其他資料
第五章 從事校勘所應具備的知識
第一節 語言學知識
第二節 校讎學的專業知識
第三節 相關的專業知識
第六章 校勘的方法
第一節 對校
第二節 理校
第三節 對校與理校相結合
第四節 校勘宜慎
第五節 校勘的程序與注記
第七章 校勘的成果的處理形式
第一節 定本
第二節 定本附校勘記
第三節 底本附校勘記
第四節 單行的校勘記
第五節 與注釋昆合的校勘記
第六節 載于筆記中的校勘記
第七節 用單篇文章發表的校勘記
參考書目舉要
附錄
段玉裁與諸同瑋諭校書這難篇疏證
廣段玉裁諭校書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