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張芝聯先生在1986年—2006年這二十年間在國內外重大集會及論壇上的20篇講演文章集合,都是作者對于中國文學進行深入研究,所提出的寶貴見解,既有十八世紀的中國與歐洲,又有對全球化的認識與憂慮,涉及人權研究、人權問題、世界史教學、啟蒙運動若干問題等。該書部分內容曾經由商務印書館以英文出版,此次作者把它們全部翻譯成中文,第一次以中文結集出版。
![]() |
二十年來演講錄(1986-2006) | |
作 者:張芝聯 著 出 版 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27979 出版日期:2007-11-1 定 價:¥18.00 元 |
本書為張芝聯先生在1986年—2006年這二十年間在國內外重大集會及論壇上的20篇講演文章集合,都是作者對于中國文學進行深入研究,所提出的寶貴見解,既有十八世紀的中國與歐洲,又有對全球化的認識與憂慮,涉及人權研究、人權問題、世界史教學、啟蒙運動若干問題等。該書部分內容曾經由商務印書館以英文出版,此次作者把它們全部翻譯成中文,第一次以中文結集出版。
張芝聯(1918~2008),浙江鄞縣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出生書香世家,自幼博聞強志。早年受教于張歆海、呂思勉、童書業、張爾田、聶崇歧等諸大家,在世界史方面造詣深厚,更是公認的法國史專家,曾被法國政府授予法蘭西共和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
變革中的中國
人權研究在中國
提高大學科學水平途徑
香港回歸祖國:一個歷史學家的感想
未完成的啟蒙:中國的經驗
回憶舊上海
關于人權問題
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年紀念與歷史研究:簡要的回顧
18、19世紀的歐洲
對全球化的認識和憂虛
18世紀(乾隆時期)中國的新經濟和社會思想
中國大學世界史教學及觀念的變化
對20世紀中國的個人回顧:贈意大利漢學家
關于啟蒙運動若干問題的再認識
18世紀(乾隆時期)中國知識分子
爭取自由的三種形式
評法國漢學家杜明近著《中國向何處去?》
泛談“漢學”與“漢學家”的作用
我和德國學術界的聯系
附錄一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閔維方致張芝聯教授的信
附錄二 前美國駐華大使約瑟夫·普呂厄致張芝聯教授的信
張芝聯教授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