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突厥先祖傳說考》
芮傳明
有關古突厥人之先祖傳說的漢文資料,迄今只見到四種,即《周書·突厥傳》和《隋書·突厥傳》載第一、二、三種,《酉陽雜俎》載第四種。諸說的大意分別是:一,某部落被鄰國所滅,只剩下一個失去雙足的十歲小孩。母狼將他養大,并與之交合,生育后代。嗣后,在高昌之北的山穴中繁衍出突厥阿史那氏族。二,突厥之先為平涼雜胡,后因北魏太武帝滅沮渠氏,遂逃難至金山(=阿爾泰山),充當柔然的鐵工,從而發展為突厥族。三,突厥之先居于漠北的索國,乃狼所生。其后代娶冬神、夏神之女,所生的子孫之一阿史那被推為首領,遂繁衍成強大的突厥王族。四,突厥之先祖曰射摩,與阿史德窟西的海神女相愛,每天傍晚入海與海神女幽會,歷經數十年。后因射不中神異的金角白鹿而濫殺無辜,遂與海神女緣絕。
第四個傳說字數最多,刻劃得最為具體,神話色彩也最濃重。仔細分析,則可得到如下結論:
1.突厥先祖每晚入海與情人相會的故事,顯然是埃及、巴比倫、希臘等古代神話中太陽神暮歸大海,去會"新娘"的故事的翻版。
2.突厥先祖"射摩"之名,當是借自巴比倫太陽神"沙瑪什"之名;射摩之情人海神女"舍利"之名,則當是借自希臘月亮女神"塞勒涅"之名。舍利的"海神女"身份,亦當輾轉來自希臘的女海神。
3.突厥先祖傳說中的金角白鹿,有可能象征著太陽的光芒,也有可能相當于月亮女神的座騎。而有關鹿的這類故事,都能在希臘、閃族、雅利安等族的民間傳說中見到。
4.鑒于這則突厥先祖傳說,從基本結構到細節描寫,都體現出阿爾泰山(古突厥人建立強大汗國之前的居地)以西地區各民族的文化成份,因此可以推測,突厥人在建國之前,很可能與西方各族進行過長期的接觸和交往。亦即是說,他們可能曾在遙遠的西方(里海以及其他許多地區)生活過漫長的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