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族史苑 --〉新疆三年見聞錄 |
|
第九章 鎮壓暴動的經過 庫米什方面:7月12日晚有自稱為“東土耳其斯坦游擊隊”約二三百人,突然襲擊庫米什,遭到當地駐軍的抵抗,攻擊者由于缺乏作戰訓練,又沒有重兵器(如迫擊炮、機槍等),只憑一股勇氣,多次向駐軍猛撲,傷亡頗大,均被擊退,到13日下午又增加了200多人,繼續向駐軍攻擊,戰斗了一 個整夜,仍未奏效。14日一二八師派來的增援部隊趕到,將該股武裝完全擊潰,除斃傷及俘虜外,全都潰散了。公路交通始告恢復。 勝金口方面:7月13日晨,有組織和具有相當訓練的武裝六七百人,占領勝金口南北高地,持白色方形的“東土耳其斯坦游擊隊”旗幟多面。拂曉前向勝金口駐軍襲擊,駐軍據守碉堡抵御,這些碉堡多半是用大石頭或磚塊修砌起來的,相當堅固,碉堡周圍又挖有外壕,堡內儲存有相當數量的糧食彈藥,守軍官兵都是從內地到新疆去的,都是漢人。他們知道,如果不堅決戰斗,被“暴徒”攻破,就絕無生路,唯一的就只有拼命抵抗。這些游擊隊較庫米什方面的那部分作戰能力要強得多,而且攜有輕重機槍20多挺,手榴彈頗多,攻擊相當猛烈,一步一步地逼近碉堡,向守軍投擲手榴彈多枚,企圖炸破碉堡或使碉堡部分倒塌。但因碉堡做得相當堅固,未能實現其目的;相反地,守軍在碉堡內用機槍掃射,并投出手榴彈,使攻擊者傷亡慘重。據守軍營長程某(忘其名)事后告訴我:估計當天(13日)擊斃了100多人,傷者可能更多些。13日的戰斗延續到黃昏,游擊隊向駐軍的多次攻擊,均未奏效,阿不都熱合滿等繼續從各方糾集力量,增加到千多人,將勝金口嚴密包圍,并將吐魯番、鄯善之間的電話、電報線加以破壞,將勝金口附近公路橋梁燒毀,企圖延緩我軍的增援,以達到其消滅勝金口駐軍的目的。13日夜間,這些“東土耳其斯坦游擊隊”,又有數百人接近碉堡,并有些人用梯子越過外壕,靠近堡下,反復猛撲,志在必得。這樣,使守軍遭到相當傷亡,指揮員也有些沉不住氣了,曾使用無線電話報告戰況并請求緊急救援。13日晚激戰徹夜,喊聲震天,守軍在“離此一步即無死所”的激勵下,終于打退了游擊隊的多次進攻。但攻擊者只是遭到挫折,并不想放棄圍攻勝金口的計劃,所以他們仍繼續糾集力量,調整部署,準備再次發動攻擊,以期一舉殲滅守軍,但增援部隊適時趕到,打破了他們的企圖。駐在托克遜的騎五軍直屬騎兵團,除留一連守備托克遜外,其余由團長冶長壽率領于14日上午2時左右出發,以急行軍向東疾進,6時左右即已到達勝金口附近,正值“東土耳其斯坦游擊隊”攻勢頓挫的時候,騎兵部隊行動迅速,很快就奪取了勝金口南北一帶高地,并向麇集在幾處的游擊隊沖殺。同時,由哈密用汽車運輸的先頭營,亦于6時左右趕到了勝金口以東地區,占領高地,逐次向勝金口逼近,形成東西和內外夾攻之勢。阿不都熱合滿等人看見形勢不利,乃分股向洋海、二堡、三堡、木頭溝、蘇巴什等方向退去,原駐勝金口的守軍與增援部隊會師后,立即分頭尾追,這些游擊隊在勝金口遺尸200多具(多半是被騎兵部隊打死的),隨后追擊隊伍又在勝金口東北的群雄村附近消滅了一股約七八十人,其余的大多逃散了,剩下有400余人向東西克可牙爾山竄去。東西克可牙爾山位于鄯善東北奇臺西南之間,地區頗廣,形勢重要,新疆歷次發動的暴亂,多以此為起點。殘余的“東土耳其斯坦游擊隊”進入山里后,又突于16日向七角井駐軍圍攻,守軍沉著抵御,雙方激戰了一 整天,至17日晨,由鄯善派去增援的隊伍趕到,東西夾擊消滅游擊隊20多人。他們見勢不佳,乃又回竄入東西克可牙爾山,并經常阻斷吐魯番、鄯善與奇臺、木壘河間的交通,仍然是相當大的威脅。我根據這些情況,乃命駐在鄯善、七角井、奇臺一帶的部隊,各抽出若干兵力分路入山搜剿。自20日起,至23日止,先后在寬溝、克可牙爾山等地與游擊隊遭遇,發生戰斗,被斃俘百余人。殘余不足300,無心戀戰,乃急急經七泉湖、熱水泉、煤窯溝向西流竄。24日夜間,游擊隊在三個泉子與派在該地擔任堵擊的四十六師部隊發生戰斗約一個小時后,乘夜繼續西竄,于25日竄抵小羊湖,又與我另一部分堵擊隊伍遭遇,雙方激戰兩個多小時,游擊隊又被斃俘數十人。至此,這個“東土耳其斯坦游擊隊”的殘余,僅存百余人矣。據俘虜供稱:“他們幾天來,每天要走100多里,多半是夜間沿著山溝里走,因山地居民少,很不容易找到吃的,弄得饑疲不堪。在這殘余的部隊中,以伊犁派來的人占多數,他們宣稱只要脫離國軍的包圍圈,就可沿著天山向西竄到烏蘇去。”25日由小草湖續向西竄的百余人,當天竄抵阿拉溝,并在托克遜西南30華里處,阻擊商車一輛,有旅客4人遇難。26日晨竄抵托克遜西邊的布爾城,除向居民索取糧食外,并把這個村子的馬匹全部擄走。駐達板城的部隊與駐托克遜的部隊分別自東南方向追剿游擊隊殘部,于29日在布爾城與柯爾城中間地區以及柯爾城附近山地,先后遭遇,經過幾次的小戰斗,又斃俘50余人,殘余不足百人沿著天山向西竄走了。聽說這部分人不久到了伊犁,被當地群眾當作英雄,給予熱烈歡迎。 吐魯番暴動平定后,根據張治中的指示,由新疆警備總司令部會同新疆省政府組織了一個宣慰團,共有20余人,由警備總部政治部主任梁客潯率領,前往吐、鄯、托三縣,安撫民眾,辦理善后等事宜,他們在那里住了一個時期,其工作的詳細情形,我不大清楚。 鎮壓吐魯番暴動后,麥斯武德派了人去當縣長,該縣的警察局長,則是由軍統系統的人去擔任。聽說這個特務利用這一事件,在吐魯番縣繼續逮捕了許多人,并殘酷地殺害了一些人,此事我和張治中事前都不知道,及到我們得知后,張治中曾嚴厲責備當時擔任軍務處(實即軍統的新疆站)處長佘萬癬副處長饒鐵珊等人,但亦無補于事了。 吐、鄯、托暴動發生后的第二天下午4時左右,張治中親自來到我的辦公室詢問情況,并對我說:“為預防其他地區相繼發生暴亂,應采取預防措施,除提高警惕,嚴密戒備外,對于在各地進行‘東土耳其斯坦’組織活動的重要分子,應查明加以逮捕管制。喀什為南疆重鎮,尤宜特別注意……”他隨即在我的辦公桌上親自寫了兩份電稿,一份是發給駐在喀什的第四十二軍軍長趙錫光,一份是發給駐在和田、莎車、阿克蘇、焉耆、哈密等地的部隊頭目的。電文的大意,和他對我的講話大致相同。各軍師團長根據張治中的手令,在南疆、東疆各地進行了逮捕,就我的記憶,在喀什一地,逮捕了四 五十人,在其他各地,共逮捕了二三十人,總共約有七八十 人。1948年7月我離開新疆時,這些人大部分均未釋放,以后是交由陶峙岳負責處理的。張治中親筆所寫的逮捕令電稿以及鎮壓吐、鄯、托暴動經過的全部案卷,我也均親自移交陶峙岳接收。 吐、鄯、托暴動事件平息后,自然給阿合買提江等人以重大的打擊,他們認為和張治中已無繼續合作的可能,遂于8月上中旬,原由伊方參加省府的委員及工作人員,相繼離開迪化回伊犁去了。至此,這個以張治中為首的國民黨派和以阿合買提江為首的東土耳其斯坦派合作組成的省政府,僅僅1年零1個月的時間,便宣告破裂了。 (選自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華文史資料文庫》 第6冊P92—128,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制作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