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gx.gif (2967 bytes)
 
民族史苑 --〉新疆三年見聞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相關網站


漫步清江
中國西藏
永定土樓
民族數學
納西主頁
天山之子
走進西藏
西雙版納
康巴網景
麗江上線
雪域風情
花蓮人文
珠穆朗瑪
藏域春秋
侗鄉
吐魯番
 


第五章 北塔山事件的歷史背景

1947年6月5日在新疆北部爆發的北塔山事件,曾經轟動一時,當時有不少的中外記者都跑到新疆去采訪消息,作過各種各樣的報道。在那一時期里,許多人對北塔山事件的發生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只是單純的中蒙邊境糾紛事件;有的則認為蘇聯繼承帝俄的政策,企圖逐步控制新疆,使新疆脫離中國,建立所謂“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實際由蘇聯來控制;有的認為是外蒙古軍隊在蘇聯指使下,與伊犁事變集團相呼應,目的在于消滅在阿爾泰(即阿勒泰)地區和它們相對抗的烏斯滿的力量。解放后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印的一本小冊子名叫《北塔山風云》的連環畫,則把北塔山事件說成是我在美國駐迪化領事館的指使下干出來的,并把當時尚未到新疆的一個名叫馬克南(Mackennan)的美國人說成是這一事件的重要策劃人(馬克南是1947年7月初到迪化的,而北塔山事件是6月5日發生的。他先在領事館任秘書,以后代理副領事,我僅和他見過一次面),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不管怎樣說,這個問題現在還不能作出任何結論,還不能徹底弄清楚外蒙古軍隊當時進攻北塔山駐軍的真正動機。

1947年6月5日北塔山事件發生時,我是國民黨駐新疆部隊的最高指揮官,負有守土之責。當得知外蒙古軍隊無端向我守軍進攻時,便嚴令駐守北塔山的騎兵第一師的馬希珍連堅決抵抗,并命駐在奇臺的騎一師第二團團長韓藩立即率該團主力前往增援。不久,在擄獲蒙軍的戰利品中有蒙古邊防軍司令的一個作戰命令,這份命令中的第一條就說:“北塔山是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被華軍侵占,驅逐華軍,鞏固邊防,是我們的神圣任務。”我看了這個文件后,弄得莫名其妙,因為在我的腦海里,一直認為北塔山距離外蒙古邊境還有很長一段路程。既然蒙軍這樣說,不能不認真研究一下,我就約集了熟悉新疆和外蒙古關系的一些人(記得有漢文會會長劉效藜,外交特派員公署科長水建彤等人),并搜索了一些文獻資料(例如楊增新所著《補過齋文牘》等),開會研討,從資料中和同他們的談話中,概略地了解到下述情況:1.辛亥革命后,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受帝俄煽惑,在庫倫(現在的烏蘭巴托)宣布獨立,1912年春派兵進攻科布多科布多在清朝設有參贊大臣管理地方軍政,在行政區劃上直隸中央。當形勢危急時,北京政府曾命令新疆、伊犁、阿爾泰(當時在伊犁設有鎮邊使,在阿爾泰設有辦事長官,均直隸中央)派兵往援,但援軍尚未集結,科布多就于1912年8月失陷了。外蒙軍攻陷科布多后,又于1913年7月間兩次進襲阿爾泰地區的察汗通古,均被新疆都督楊增新派駐在那里的部隊擊退。指揮官為旅長蔣松林,團長張劍帝俄政府以囊括科布多和阿爾泰的目的未遂,乃由駐北京的俄國公使及駐迪化領事先后照會我國政府及地方當局說:“中國軍隊萬不可逾越阿爾泰山之北,如果貴國軍隊調到薩克賽,我國自有對付的辦法,其阿爾泰及沙拉蘇美(即承化)等處,難免我國不發軍隊占據。”同時俄國自庫什莫敦開拔部隊5000,進駐科布多東南之胡蘆庫勒及喀喇烏蘇,策應外蒙司令丹帕藏宗,并派兵進入喀什、伊犁,以威脅新疆當局。

當時的北京政府是軟弱無能的,既不敢發兵抵抗,又不能據理力爭,以不擴大事態為理由,遂在北京與俄使開議和約,循外交途徑由中央與地方同時解決:(1)民國2年(1913年)11月中國外交部與俄國公使簽訂聲明條件內開:“外蒙自治區域應以前清駐扎庫倫辦事大臣,烏里雅蘇臺將軍,及科布多參贊大臣所管轄之境為限。”

(2)民國2年(1913年)12月21日阿爾泰辦事長官帕勒塔與俄國駐阿爾泰領事庫申科于承化寺(即沙拉蘇美)簽訂中蒙臨時停戰軍隊駐扎界線條約,其第一條全文:“中國軍隊與喀爾喀軍隊,自此條約有效期內,均以阿爾泰最高分水界,自森彼得堡條約第八條內載的奎屯山起,東至江噶什,順布爾根河至濟爾噶朗河口,再東南經察汗通古之西北陶甘策凱,至哈爾根圖阿滿止為界,彼此不得越過界線,更不得彼此開仗。但駐在察汗通古一帶的中國軍隊,于此條約簽字后三個月內,退回新疆元湖地方。”并聲明:此條約系指雙方駐軍地點而言,與科布多和阿爾泰的疆界問題決無干涉。就在這個時期,俄國駐阿爾泰領事曾一度提出,說什么:“據科布多蒙古長官來信,深以布爾根疆界一節為不然,欲請劃以拜克塔山(即北塔山)為界。”這就可以看出帝俄侵占阿爾泰整個地區的野心,并未因簽訂了聲明而終止。

幸次年(1914年)歐戰發生,帝俄傾全力在西方作戰,無暇東侵,到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遂使阿爾泰邊界得以10年無事。

當外蒙軍隊在帝俄慫恿下進侵阿爾泰時,伊犁、塔城、阿爾泰三區均系直隸北京,各自為政分治,鑒于形勢孤危,經新疆都督楊增新與阿爾泰辦事長官帕勒塔,伊犁鎮守使楊飛霞等多次協商后,于1914年將伊犁鎮邊使撤銷,改為鎮守使;1916年塔城參贊撤銷,改為塔城道;1918年阿爾泰辦事長官撤銷,改為阿爾泰道,都歸并入新疆剩2.外蒙古侵占阿爾泰領土的經過1923年(民國12年)外蒙軍進犯布爾根,擄去布爾根縣佐,威脅當地蒙民歸順。

1933年(民國22年)新疆多處發生變亂,外蒙乘此機會,又派兵越境竊據布爾根河縣境。1935年我阿爾泰區行政長沙某(可能為沙力福汗)派秘書長滿開與科布多行政長貢布在岳爾毛蓋圖會議,曾議定“以阿爾泰山正干分水嶺為界,凡阿爾泰山之水流向新疆者,屬新疆;流向科布多者,屬外蒙”。按此規定,所有烏梁達坂山南之水均系流向布爾根河,外蒙自應將占去的布爾根縣城歸還新疆,但科布多并不履行規定,將占去的布爾根縣境推諉不還。

1938年(民國27年)6月20日外蒙科布多邊卡軍隊忽進占本布圖地方,及附近的哈拉巴爾齊克一帶,強迫我邊卡士兵撤退,我青河設治局局長郭永隆親往本布圖與外蒙邊卡官才楞會晤,要求外蒙軍隊退出侵占的地方。才楞竟強詞奪理地說:“本布圖、也楞齊、哈爾齊哈圖、哈拉巴爾齊克等地,均屬外蒙地界,中國邊卡部隊現駐扎哈拉巴爾齊克等地,乃系屬于外蒙地界,應請迅速撤退。”郭局長答稱:“科布多與阿爾泰原日交界,北至烏梁達坂,東北至門開海爾根雪山,系以阿爾泰正干分水嶺為界,外蒙占據我布爾根縣境不還,復又侵占至察汗河地帶,實非善鄰之道,令人不能容忍。”外蒙邊卡官才楞理屈詞窮,乃說:“我系奉政府命令駐防邊卡,不能商談邊界,應該雙方電報政府,聽候派代表會議解決,目前雙方暫駐現時地點,不要沖突,以免違背雙方政府的和平意旨(即蒙卡駐本布圖,華卡駐哈拉巴爾齊克)。”

不久,蘇德戰爭爆發,外蒙軍隊全力戒備日本關東軍,無暇侵略阿爾泰,我西北地區的重要屏障——阿爾泰,得暫保全。

蘇聯1940年出版的地圖,竟將阿爾泰山脈南面全部山岳地帶分別劃入蘇聯及外蒙版圖,界線達于北塔山及元湖,侵地數萬平方公里,面積大于瑞士、盧森堡、比利時、荷蘭的總和。這就不能不使人感到蘇聯政府是具有承襲帝俄企圖侵占阿爾泰的政策。

 

〖關閉窗口〗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制作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阳市| 顺昌县| 桓仁| 三门县| 富顺县| 龙川县| 芦山县| 中西区| 郎溪县| 高平市| 噶尔县| 台湾省| 东宁县| 星子县| 历史| 高阳县| 达孜县| 曲阳县| 灵武市| 庆云县| 桦甸市| 杭锦后旗| 龙里县| 繁昌县| 正定县| 锦屏县| 怀远县| 阜平县| 高唐县| 科尔| 镇雄县| 黄陵县| 天长市| 小金县| 四子王旗| 台东市| 舟曲县| 安陆市| 衡南县| 涿鹿县|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