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www.ffhyjd.com
 
 

 

于 平

 

 

 


明清小說外圍論

八、傳播論

     21、呂四娘與俠女孰先孰后

     在《聊齋志異》眾多的婦女形象中,俠女是很特別的一位。她既非狐魅花妖又非幽鬼神靈,卻有著超凡的法力,脫俗的俠骨,她來無影去無蹤,行動神秘,讓人難窺真跡。"神韻說"的倡導者王漁洋這樣評價:"神龍見首不見尾,此俠女其游龍乎!"他一語中的,指出:蒲松齡的高明之處正在于給讀者留下了一個廣大的空間。唯其空間廣大,讀者便有按自己的方式詮釋文學形象的可能。清末漢人喜談宮闈秘聞,野史紛出。這些野史搜羅了大量的民間輾轉相因的傳說,枝蔓繁多,頗具影響,其中在雁北老人的《滿清十三朝宮闈秘聞》、柴萼的《梵天廬巡錄》、蔡東藩的《清史演義》中都被反復提到康雍間的一位女杰,她就是與甘鳳池、魚娘等人齊名的江南八杰之一呂四娘。她的故事在許指嚴的《十葉野聞》和孫劍秋的《呂四娘演義》等筆記、小說中有詳細的交待。呂四娘等人的傳說和記載給清史研究提供了旁證材料。特別是對于雍正的研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很大程度受到這些筆記、小說的影響,甚至被一些研究者作為解決歷史疑難問題的關鍵材料。關于雍正的猝死,歷來是清代一大疑案,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呂四娘刺殺說。人們發現《聊齋志異》中的俠女與歷史人物呂四娘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顯然,呂四娘與俠女有著某種不可解脫的連帶關系。作為可資辯證的疑點,上述關系引發出一個假設:俠女系為呂四娘作傳。亦有人斷言:《俠女》并非蒲公所作,而是后人托名蒲松齡的贗品。俠女的生活原型來自何處?《俠女》真的是一篇偽作么?筆者在翻閱了大量相關資料后,感到有必要加以考證。欲以辯明,先從問題的發源談起。

     (1)呂四娘其人其事

     呂四娘先于俠女之說最先起于《闕名筆記》,其中言之灼灼:清世宗之崩也,實為人所刺。蓋其嚴治呂留良、陸生蚺、查嗣庭之獄,既以大干吾民族之義忿,于是甘鳳池之流,始相率而起,從事于暗殺。清庭雖竭力搜捕,而終不能去之。當時呂晚村孫女某,劍術之精,尤冠柴倍,相傳雍正即為呂女所殺。《聊齋志異》俠女一則,蓋影射此事也。考鄂爾泰傳,是日上尚視朝如恒,并無所苦。午后忽召鄂入宮,外間已喧傳暴崩之耗矣。鄂入朝,馬不備鞍,亟跨驏馬行,髀骨被磨損,流血不止。既入宮,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當時天下承平,長君繼統,何所危疑,而倉皇至此,知被刺之說不誣也。
     說俠女影射呂四娘,必先知道呂四娘其人其事。關于呂四娘的傳說有多種多樣,但故事的主體都是圍繞著刺殺雍正一事。選擇有代表性的刊布如下:其一《呂四娘傳奇》寫在呂留良一案中呂家長子呂葆中之女呂四娘被乳母救下,只身北上京城,決心刺殺雍正,報全家慘遭屠戮之仇。由于連日奔波,年少體弱,昏倒在河南洛陽白馬寺山下,被一高僧救下。高僧乃江湖豪杰甘鳳池,因遭到雍正的通緝才隱匿出家當了和尚。四娘早聞甘鳳池的大名,立刻跪地拜師,從此跟甘鳳池在寺內學藝。四年過去后,甘鳳池對四娘說:"你武功已練成,報仇的時機到了。"四娘告別師父,來到京城,摸清了雍正寢宮乾元宮的路徑,翻越宮墻,混進宮內。入夜時分用蒙汗藥麻翻了雍正,割下首級,離宮而去。
     其二《十葉野聞》寫以文字獄被滅族的呂家只有年幼的四娘被門人所匿。門人乃明功臣裔,家中有反清杰士往來,拔劍斫地,擊拄悲歌。中有虬蚺客善技擊,知劍術,取人首如探囊。當他見到呂女乃大驚曰:"此異人也,吾術概不傳男子矣!"遂悉心教之,并贈以名"俠娘"。俠娘穎悟絕倫,三年學成,年已及屏,因志在報仇,矢志不嫁。她身邊還有一江湖姐妹名魚娘,嫵媚且有英氣,亦是非常女子。雍正要臣張廷玉派一心腹士人前去打探秘密,士人是俠娘兒時學友,企圖以情感麻痹俠娘。俠娘為了活動的需要與士人假扮夫妻,但她沒有陷入感情的漩渦不可自拔。當她與魚娘前往宮中探路時發現雍正早有戒備,遂起疑心。一日士人作密函待發,被魚娘發現。兩人設計當晚入宮取了雍正的首級,并殺了士人。后兩人遭到清兵的追捕槍擊而失散,從此隱身江湖。
     其三《清季野史》的記載與前兩種有些差異。是說呂四娘逃出后拜一個道士為師,三年學成來到了京師。她與一李氏男兒結婚,從此以李家為隱身之處。四娘每每更深夜半待丈夫熟睡后從窗口逸出,李氏發覺后漸生疑竇。一日,四娘短裝外出,深夜歸來,提著一個血淋淋的人頭,這是從雍正脖子上取下來的。李氏大驚,呂四娘才以真情告之。丈夫見四娘膽識過人,十分欽佩,想到妻子留在京都必遭鷹犬追捕,于是陪同妻子遠遁他鄉。文人筆記和小說所勾勒出的只是經過輾轉相傳、添油加醋的、帶著過多演繹成份的、大半是虛構的呂四娘。史料中關于呂四娘的記載極少,我們只知道她與甘鳳池等人合稱江南八杰。據袁枚《隨園筆記》甘鳳池是江寧人,著名的反清密秘活動領袖。他"煉氣粗勁、武藝高強",名聲很大。曾與明朝后裔周昆來、張云如等人結拜,在浙江安徽等地進行反清復明活動。而在一些小說演義中他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有說他是少林和尚,又有說他是雍正豢養的力士。而呂四娘只類似于草寇盜賊一類。上面所提到的魚娘與呂四娘的情況相仿,我們只知道她是江南大盜魚殼的女兒。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只好存疑。

     (2)兩位女俠何其相似

     凡是閱讀過《俠女》的人都會發現,此女子是一個艷若桃李、冷如冰霜、有恩必酬、有仇必報的豪俠之人;而呂四娘亦是一位不同凡響的奇女子。兩位女子無論是身世、處境;還是報仇方式,甚至年齡、稱呼上都有許多的相似之處。概括起來不下五點:
     一是籍貫相同,年齡稱呼相仿
     筆記、小說中的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孫女。呂留良,號晚村,清代大儒,雍正朝一特大文字獄的案主,他是浙江石門人。據此四娘的籍貫是沒有疑問。再看《俠女》結尾處:俠女夾著一個"須發交而血模糊"的仇人首級回到家中,向顧生和盤托出自己的身世"妾浙人,父官司馬,陷于仇,被籍吾家"。可知俠女也是浙江人。至于俠女的年齡,幾處都交代當呂家被籍沒時,呂四娘或"年未及笄",或"年僅十四";后來她拜師練武,有說"三年學成",有說"四年始成"。照此推算,四娘得報大仇時年正十八九歲。顧生初見俠女,是一次偶遇,當時他"正自外入,見女郎自母房出,年十八九,秀曼都雅,世罕其匹"。再看兩人的稱呼,俠女沒有留下真名實姓,以其特征稱"俠女"。四娘在《十葉野聞》中因造詣精進被虬髯公贈以"俠娘"之名。在其它各處多被稱為"女俠"。兩人稱呼思路相仿。
     二是出身名門,長期流落在外
     莊重、堅強,知書達禮是俠娘和呂四娘都具有的品行。這與她們的出身不無關系。呂四娘的祖父呂留良是一個以倡導程朱學問而著稱于世的大儒,被人尊稱為"東海夫子",他義不仕清,寫下了大量的詩集、文集。他以評選時文為務,評選集多達二十余種,當時的讀書人莫不奉為經典。時人對他的仰慕不言而喻。照四娘的年齡推算,她出世時,其祖已仙逝,而呂家仍是當地的名門望族。蒲松齡對俠女的描寫"神龍見首不見尾",但幾處都交代俠女出身大家。俠女流落金陵,家無隔宿之糧。"問所業,則仰女其指。"顧生的母親通過觀察說:"此女不似家貧",只是家道中落而已。俠女最后道出隱情"父官司馬",可見俠女是家遭大難才破落的。這兩位女俠均失去了生活依憑,不得不背井離鄉,顛沛流離。
     三是忍辱負重,舍棄感情生活
     《俠女》寫少女復仇的故事,同時也寫了她的愛情生活。開初,作者以較多的筆墨寫兩家的交往,通過顧母及顧生的感受逐步揭示俠女的為人。顧母意娶俠女為媳,女每不應。然生送米給女,女受之。日嘗至生家,代縫紉,"出入堂中,操作如婦。"顧"母適疽生隱處","女為之洗創敷藥"。兩家互敬互愛,感情日篤,但女終不愿以身相許。一直到她為顧生生了兒子,仍然表示"只能為君生之,不能為君育之"。她舍棄了原本能很幸福的家庭生活,主要是不愿拖累顧生。呂四娘也有類似的經歷。據《十葉野聞》"俠娘年已愈開,矢志不嫁,蓋在復仇,不愿傍分也。"她遇到了兒時的伙伴--士人,雖屬意于他,但嚴格遵守師傅的教誨,只是假扮夫妻。當她發現這士人原來是官府派來的密探,遂決然舍去,讓魚娘結果了他。四娘和俠娘的共同之處在于她們都想過正常生活,但既要考慮報仇,又要提防仇家暗算,不得已要斬斷私情。
     四是身懷絕技,武藝超凡俗毫無疑問,呂四娘是以武藝高強而名聞遐爾的。在多種史料記載中她都身懷絕技。比如《呂四娘演義》中的四娘打一套少林拳,無人能匹。她還會飛檐走壁、空中飛劍等。《十葉野聞》中的俠娘,劍術尤精且有神力,虬蚺公感嘆到:"吾術殆不傳男子矣!"蒲松齡不愧是小說大家,他在《俠女》中寫了一狐仙少年,看似閑筆,實則別有深意。少年不知俠女品氣節,更不知俠女超凡的武藝欲狎褻俠女。俠女當著顧生的面,"忽翻上衣,露草囊,應手而出,則尺許晶瑩匕首也","女以匕首望空拋擲,嘎然有聲,燦若長虹;俄一物墮地作響。生急燭之,則一白狐,身首異處矣。"顧生看的目瞪口呆,才知俠女并非只是一弱女子。
     五是胸懷大恨,勇取仇人首級《俠女》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寫:更數夕,夜將半,女忽款門入,手提革囊,笑曰:"我大事已了,請從此別。"急詢其故,曰:"養母之德,刻刻不去諸懷。向云'可一而不可再'者,以相報不在床第也。為君貧不能婚,將為君沿一線之續。本期一索而得,不意信水復來,遂至破戒而再。今君德既酬,妾志亦遂,無憾矣。"問:"囊中何物?"曰:"仇人頭耳。"檢而窺之,須發交而血模糊。駭絕。
     這一段是《俠女》一篇的大結局,說俠女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如愿已償,成功的取下了仇人的首級。關于雍正的死因,歷來充滿了神秘色彩,說法各異。有丹藥中毒說、中風病死說、為宮人所殺說等,而流傳最廣的就是遇刺身亡說。究竟是什么人刺的?無從得知。呂四娘仿佛就是為了證實"遇刺身亡"而編造出來的人物。雖然在多種筆記史料中刺殺的細節不同,但主干都是呂四娘割下了雍正的首級。

     (3)究竟誰摹仿誰

     正是因為俠女和呂四娘如此相像,才給了人們想像的空間。遺憾的是作這種猜測的人忽視了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時間的錯位。我們只要稍加考索就會發現:首先,蒲松齡于康熙五十四年去世,雍正于康熙六十年當皇帝,所謂雍正被刺發生在雍正十四年。其時蒲松齡早已作古,根本不可能寫出十數年以后發生的事。其次,盡管九泉之下的蒲松齡有口難辯,與他同時代的王漁洋已留有評說,王漁洋的評語不會是憑空捏造。蒲松齡作《俠女》也不是未卜先知。那么,怎么來解釋兩位女俠神秘的相似之處?這里面有個誰先誰后的問題。我們不妨對《俠女》和呂四娘的來龍去脈再做一個考察。俠女是蒲松齡所創作的文學形象,但有源可溯。唐傳奇里有諸種劍俠傳奇,比如《聶隱娘》、《紅線》中的女劍俠都可能是俠女的原型。另外,《集異記》和《唐國史補》中也有類似故事。《集異記》寫唐余干縣尉王立流落京師,認識了一個寡婦。兩人生活在一起并生了一個兒子。寡婦有一天去市場上做生意半夜才歸。她提了一個皮囊,內裝一個人頭。王立驚詫,問之,她說:"妾有冤仇,痛纏肌骨,為日深矣。伺便復仇,今乃得志,便須離京。"她舍不得嬰兒,給孩子喂了奶,就象飛鳥一樣跳墻走了。再看《唐國史補》寫一個長安人的小妾忽然失蹤,不知去向。數日后的一個夜晚她又出現了,手中卻提著一個人頭。她對長安街客說:"我有個殺父的仇人,我到長安來是為了報仇。如今心事已了,請你放我離去。"面對血淋灑的人頭,長安客無言以對。那小妾灑淚后象一陣風似的去了。為了不留后患,她臨行前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孩子。毫無疑問,《俠女》脫胎于唐傳奇。《闕名筆記》說《俠女》影射雍正被刺一事非但沒有根據,而且顛倒了事情的前后次序。然而,麻煩的是假使后人根據俠女的型象構思出了呂四娘,那么,呂四娘是否確有其人?這又成了疑案。無論歷史上是否有呂四娘其人,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呂四娘與呂留良毫無瓜葛。江浙是清朝的海上門戶,又曾是南明小朝庭的盤距之所,歷來盜劫、抗官案件層出不究。雍正朝《東華錄》曾載:兩江地方"一月之內,所報盜案,竟有一百九件"。有浙江總督兼巡撫李衛給雍正的奏折報告:以江寧人張云如、甘鳳池為核心骨干的反清復明勢力已被偵破云云。在徐珂的《清稗類抄》等文人筆記中也有許多甘鳳池的軼事。而與甘鳳池同樣具有傳奇色彩的呂四娘幾乎不見于任何官方記載。世人為什么要把呂四娘和呂留良聯系在一起,很可能因為倆人都姓呂。更重要的是呂留良案濃重的反清復明的政治色彩。
     呂案始發于雍正七年,是被因策反而遐爾聞名的教書先生曾靜所牽連出來的。其時呂留良早已死去多年。但雍正深深感受到了漢族尤其是文人士子中反清復明的強大政治勢力的威脅,必欲除之而后快。雍正十二年,呂留良全家被誅。他的尸體被從棺材里挖出戮尸梟示,子孫俱發配到邊疆為奴。雍正是一個政敵頗多的皇帝,當時冤獄遍地,受到他迫害的何止呂留良一家。可以想見,根據呂留良一家的遭遇塑造出呂四娘這樣一個有仇必報,意志堅強,具有超凡神功的傳奇式人物,表達人民對滿清統治者殘酷統治的不滿和反抗。至于到底是誰最先創造了這一人物,不可考。大約先有口傳,輾轉相因,再有文字、演繹。這就是在多種文人筆記和小說中呂四娘的形象有多種版本的原因。應該說,呂四娘這個人物的"神"來自于呂留良冤案的思想精髓;而"形"正是摹仿于《俠女》。我們知道:雍正并不是文字獄的始作蛹者。順康間就有多起冤獄發生,矛頭都是直指漢族文人學士的反清思想的。聯系時代背景和當時的社會狀況可以得知蒲公創作《俠女》其主旨亦包含了一種反抗。《聊齋志異》傳為名篇,摹仿其形當然更是順理成章的事。綜上所述,俠女并非為呂四娘作傳;而呂四娘卻可能是俠女的翻版。據此,俠女與呂四娘孰先孰后不言自明。


〖關閉窗口〗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元江| 凤庆县| 西吉县| 濮阳市| 崇左市| 个旧市| 东光县| 宜昌市| 中山市| 庆城县| 建始县| 沿河| 蓬莱市| 平舆县| 泗洪县| 嘉兴市| 辽中县| 曲周县| 郯城县| 舒兰市| 鄯善县| 海南省| 上林县| 榆中县| 探索| 东港市| 阳谷县| 樟树市| 璧山县| 湛江市| 商洛市| 长宁区| 新野县| 金塔县| 伊通| 四川省| 城步| 闻喜县| 繁昌县| 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