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研究院簡介
跨文化研究院于1995年成立以來,1996年在澳門舉辦了首次澳門對話,廣泛討論了有關中國后現代性的問題;全部論文發表于香港出版的《中國社會科學輯刊》雜志。1997年與歐洲跨文化研究院聯合舉辦了“二十一世紀頭十年中國和歐洲最關切的問題”國際研討會,討論了文化沖突、電腦信息化為社會帶來的新問題、生物學進展引起的焦慮、人類的痛苦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等大家感興趣的問題。1998年出版了《跨文化對話》叢刊第一集,1999年出版了《跨文化對話》第二、三兩集。1998年在廣州成立了以舉辦微型學術對話為主要內容的“嶺南東西文化論壇”。1999年在法國出版了法文版中法學者合寫的《遠近叢書》(包括《生死》、《自然》、《夢》、《夜》四本),中文版于2000年1月出版,。跨文化研究院與法國人類進步基金會、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人文部合作研究的大項目“中西關鍵辭研究”正在進行中,第一批關鍵辭選定為“真”、“善”、“美”、“自然”、“經驗”等。部分中文成果已登載于《跨文化對話》叢刊。
在即將到來的2000年,我們擬在保證進一步提高質量的基礎上,繼續編撰《遠近叢書》八本、《跨文化對話》三期、關鍵辭10項,并繼續和人類進步基金會、歐洲歐洲跨文化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在中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非洲等地召開不同類型的有關“東西文化雙向闡釋”的國際學術討論會。
中國文化書院跨文化研究院院長:樂黛云(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北京文化研究所教授),副院長:王賓(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宋永倫(廣東華南理工大學機電工程系教授)、錢林森(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郝銘鑒(中國上海文化出版社編審)。研究員:徐友漁(社會科學院哲學學所研究員)、陳曉明(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王一川(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岳川(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國強(中國上海文化出版社副編審)、金絲燕(法國阿爾瓦德大學副教授),伍曉明(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副教授)、趙毅衡(英國倫敦大學教授)、張旭東(美國紐約大學副教授)、孔書玉(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