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現代化
張岱年
中國文化書院成立十年了。這十年正是國內興起“文化熱”的十年。經過十年的討論,學術界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以及對于中國文化發展的方向都達到比較明確的認識。在這十年之中,“反傳統”的思潮曾經一度高漲,“全盤西化論”一度達到高潮,甚至有人贊美西方的殖民主義,愿當殖民地的順民。經過反復思考,人們終于認識到,民族虛無主義不是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于是提出了弘揚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的任務,新中國的文化建設終于有了正確的方針。
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歐洲中心論是錯謬的,華夏中心論也是不可取的,世紀文化是多元的。中國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典型。中國文化屹立于亞洲東方已幾千年之久,對于東亞地區有廣遠的影響,成了東亞地區文化的中心。而且中國文化對于東亞地區的影響不是靠武力的征服,而是靠文化的傳播,靠起了榜樣的作用。近代以來,與西方相比,中國文化落后了,但是仍能自力更生,保持了民族的獨立,沒有成為西方文化的附庸。這表明中國文化具有充沛的內在生命力。
經過十年的廣泛討論,許多問題比較明確了:必須承認中國文化中有優秀傳統,應加以發揚;必須承認西方近代文化有先進成就,必須加以吸取;必須承認各國文化既有時代性又有民族性,其民族性只能加以改變發展而不應消除;必須反對歐美中心論與華夏中心論,承認東西文化各有短長。
但是,直到今天,仍有少數人堅持全盤西化論,也有少數人堅持尊孔崇儒!拔镏积R,物之情也”,不必強求一致。但是大多數人,大多數頭腦清晰的的士,已經達到相對的共識。
也還有許多問題尚待深入探討!拔逅摹毙挛幕\動有兩大功勞,一是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二是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文學革命完全成功了,白話文代替了文言文的正統地位。但是,道德革命方面,舊道德被打倒了,新道德卻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如何建立符合時代精神的道德規范體系,還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改革開放必然引起觀念轉變,觀念轉變主要是價值觀的轉變,而價值觀的轉變包含一系列的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價值觀的問題與道德建設的問題是密切相關的,都需要進一步的探索。這些都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必須研究的問題。
現在中國文化仍在繼續發展,中國文化的繼續發展一方面要發揚中國文化中具有生命力的精粹內容,一方面要吸取西方近代文化的先進成就,這也就是中國文化現代化的道路。
在中國歷史上,書院是學者講學之所,與官方所辦的學府有一定區別。宋元明清時代,每一書院都是某一學派傳授生徒的據點。例如白鹿洞書院是朱熹講學之處,岳麓書院是張式講學之處。每一書院各有特色。清初顏元創辦漳南書院,所立規模與理學家的書院有所不同,表現了一定的特色,雖然因受水災未能維持,但在教育史上有一定意義。書院講學不僅傳授知識,王陽明論講學時說,有講之以身心者,有講之以中耳者。講學以身心即重視身心修養,這是儒學教育的一個傳統。我們今天辦書院,必須對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一定的裨益。
希冀中國文化書院繼續發展,繼續前進。
(作者系北大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名譽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