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襄序楊遇泰國畫藝術
今之國畫家云集于京師之林。然統觀諸作,多沿襲成規,未脫古人窠臼;蜾J意寫真,畫無詩文之雅趣,筆乏書篆之淵源。其能以詩、書、畫、印相輔而成者,嘗不數遇也。
余于上世紀末,在北京市文史研究館得識遇泰楊君。復于毛主席紀念堂展廳,及紐約市之聯合國大廈書畫大展中,得瞻其巨幅佳作。一時屏幛列前,琳瑯滿目,所展其山水畫,峰巒競秀,云水相依,時而煙霞暮靄,時而林壑朝曦。用筆豪放,設色典雅。千里江山,一望無際,宛若置身其中。誠所謂:“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也。其畫花卉,蘭芷芬芳,爭妍斗艷。鈐印捉刀雄健,寓意精深。書法蒼勁質樸,詩文聲律鏗鏘。展室之間,相映成趣。莫不嘆為觀止。蓋非矢志“四絕”者,莫能臻其妙也。
楊君家學淵源,世居文采。曾聆教于潘絜茲、徐北汀、田世光、黃均諸家。復受業于山水畫家劉松巖門下。虛懷習聽,心領手摹。博覽古今書畫,得以窺宋元之堂奧,學時尚之精英。故其作畫師古而不泥古,日新而更創新。深得師門贊許,識者珍藏。然念中國畫之精華,尤在于詩、書、畫、印之一統。于是又師承鈕雋、康殷之門下,潛心習篆、治印,遠承金文、秦篆。繼參明清諸家,博采眾長,精心鐫制。復以晉唐詩意與書畫相輝映,妙理成章。能博學而審問,明辨而篤行。博觀約取,厚積薄發。是以其書畫篆刻之有成殆非一日之功也。
天道酬勤,不負苦心。楊君從不自矜其能,平易不宣。然而如錐處囊中,其末自見。終以其書畫之蜚聲,榮獲聯合國畫展之優秀獎。繼而毛主席紀念堂展出并收藏其山水畫作。在臺灣中正紀念堂舉辦海峽兩岸畫展中,其作被評為優秀作品,授予獎狀。近年來,韓、朝等國家美術界亦邀展甚殷,誠名噪畫壇,四方交贊。然楊君自念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因而益加謙遜,虛懷若谷。雖身居文史研究館領導之職,不以文牘之勞形而敬業不輟。深知學海無涯,如逆板走丸,不進則退。是以秉承師訓,交友切磋,以期有所補益而日臻練達。庶不負當今盛世,而能貢獻于萬一也。
黃正襄 2006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