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開時她花殺
——記杭州民進書畫院院長、著名畫家李明先生
韞 韜/文
提起畫家李明,人們自然會想到他筆下那些神姿綽約、風韻尤醇、富貴倜儻的“國花”--牡丹。
中國歷代畫牡丹者眾多,其作品大同小異,均是一些花枝招展,脂粉濃烈之作,而著名畫家李明先生筆下的牡丹卻生機勃勃,猶如出水芙蓉,滋潤透徹,艷而不俗。究其原因,先生道出一番肺腑之言:“其實我畫牡丹純屬是對生活的感悟,不奇、不怪、不狂、不特,尊重生活,高于生活,是我的創作之本。閑時我嬉奴捕一些西洋畫的技法和原理,來填補我作品的未盡之處。”先生的牡丹如此受到大眾的喜愛,正是因為這些作品蘊育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她樸素而典雅。
牡丹象征著富貴,象征著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精神,而這正是人們追求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與先生接觸,你會因他誠懇樸實的態度,謙遜幽默的談吐而一下拉近彼此的距離。他生長在美術大省的浙江杭州,受當地傳統文化及祖父輩書畫藝術的深刻影響,自幼酷愛書畫藝術,雖家境充裕,但他仍以驚人的毅力和勤奮刻苦的精神曾就讀于我國多家美術院校。十余年的寒窗生涯成就了他對色彩、造型、創作基本規律和技法的基本功。爾后,他潛心研究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洋繪畫等表現手法,努力捕捉西洋畫中的透視、明暗、空間、質感等表現方法并熔入于中國畫的筆墨趣味中,追求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入手以古人為師,兼法造化,并不斷求藝于當代南北畫壇大家,孜孜不倦,終能別開生面,展示出筆底波瀾。他的畫中回蕩著一種大自然的磅礴生命之氣,形成了鮮明生動、清新向上、雅俗共賞的個人風格。
近年來,先生的牡丹作品更是名揚海內外,他那牡丹圖,分別被陳列于國家多處重要場所、機場、高檔賓館飯店、博物館、紀念館等。他的牡丹作品還被國家有關新聞出版機構大量印制成年歷、賀卡,傳遍千家萬戶。自90年代以來,先生的牡丹畫風格日趨成熟,他的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的一些大型書畫展,有的作品還長期流芳于各風景勝地,為精神文明建設注入新篇章。作品深邃的內涵,幽然的意境,傾倒了無數撥中外觀者。先生深有感觸地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繪畫是一種無國界的世界語言,她能生動地概括一個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并告知人們其全部內涵。中國畫作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枝奇葩,必將會永遠釋放著她特有的清香。”
身為一院之長的李明,他除了大量的行政工作和作畫之外,社會公益活動占去了他一年當中的大部分時間。每遇到書畫扶貧賑災活動,先生都毫不推辭地為災區人們“慷慨解囊”欣然潑墨揮毫,以一幅幅畫作表達其關愛之情。他說:“作為一個社會人,我的作品理應屬于社會,能以此為社會需要盡綿帛之力,我感到十分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