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回到主頁面
  二十四史系列

 

J67

史記

漢·司馬遷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鬃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索隱孔子家語亦有七十七人,唯文翁孔廟圖作七十二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厓伯牛,仲弓。政事:厓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索隱論語一曰德行,二曰言語,三曰政事,四曰文學。今此文政事在言語上,是其記有異也。文學:子游,子夏。師也辟,◇集解馬融曰:“子張才過人,失於邪辟文過。”□正義音癖。參也魯,◇集解孔安國曰:“魯,鈍也。曾子遲鈍。”柴也愚,◇集解何晏曰:“愚直之愚。”由也喭,◇集解鄭玄曰:“子路之行,失於蹓喭。”○索隱論語先言柴,次參,次師,次由。今此傳序之亦與論語不同,不得輒言其誤也。□正義蹓音畔。喭音岸。回也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集解何晏曰:“言回庶幾於圣道,雖數空匱而樂在其中。賜不受教命,唯財貨是殖,億度是非。蓋美回所以勵賜也。一曰屢猶每也,空猶虛中也。以圣人之善道,教數子之庶幾,猶不至於知道者,各內有此害也。其於庶幾每能虛中者唯回,懷道深遠。不虛心不能知道。子貢無數子之病,然亦不知道者,雖不窮理而幸中,雖非天命而偶富,亦所以不虛心也。”

隕孔子之所嚴事:於周則老子;於衛,蘧伯玉;◇集解外寬而內直,自設於隱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於仁,以善自終,蓋蘧伯玉之行。○索隱按:大戴禮又云“外寬而內直,自娛於隱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存亡,蓋蘧伯玉之行也”。於齊,晏平仲;◇集解君擇臣而使之,臣擇君而事之,有道順命,無道衡命,蓋晏平仲之行也。○索隱大戴記曰:“君擇臣而使之,臣擇君而事之,有道順命,無道衡命,蓋晏平仲之行也。”於楚,老萊子;○索隱大戴記又云:“德恭而行信,終日言不在悔尤之內,貧而樂也,蓋老萊子之行也。”於鄭,子產;於魯,孟公綽。數稱臧文仲、柳下惠、◇集解孝恭慈仁,允德圖義,約貨去怨,蓋柳下惠之行。○索隱大戴記又云:“孝恭慈仁,允德圖義,約貨亡怨,蓋柳下惠之行也。”銅鞮○索隱地理志縣名,屬上黨。□正義鞮,丁奚反。按:銅鞮,潞州縣。伯華、介山子然,孔子皆後之,不并世。◇集解大戴禮曰:“孔子云‘國家有道,其言足以興,國家無道,其默足以容,蓋銅鞮伯華之所行。觀於四方,不忘其親,茍思其親,不盡其樂,蓋介山子然之行也’。”說苑曰:“孔子嘆曰‘銅鞮伯華無死,天下有定矣’。”晉太康地記云:“銅鞮,晉大夫羊舌赤之邑,世號赤曰銅鞮伯華。”○索隱按:自臧文仲已下,孔子皆後之,不并代。其所嚴事,自老子及公綽已上,皆孔子同時人也。按:戴德撰禮,號曰大戴禮,合八十五篇,其四十七篇亡,見今存者有三十八篇。今裴氏所引在衛將軍篇。孔子稱祁奚對晉平公之辭,唯舉銅鞮、介山二人行耳。家語又云:“不克不忌,不念舊怨,蓋伯夷、叔齊之行。思天而敬人,服義而行信,蓋趙文子之行。事君不愛其死,謀身不遺其友,蓋隨武子之行。”

坑催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正義少,戍妙反。

克己顏淵問仁,孔子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集解馬融曰:“克己,約身也。”孔安國曰:“復,反也。身能反禮,則為仁矣。”

釉唬孔子曰:“賢哉回也!◇集解衛瓘曰:“非大賢樂道,不能若此,故以稱之。”○索隱衛瓘字伯玉,晉太保,亦注論語,故裴引之。一簞食,一瓢飲,集解孔安國曰:“簞,笥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集解孔安國曰:“顏回樂道,雖簞食在陋巷,不改其所樂也。”“回也如愚;集解孔安國曰:“於孔子之言,默而識之,如愚也。”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集解孔安國曰:“察其退還與二三子說釋道義,發明大體,知其不愚。”“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集解孔安國曰:“言可行則行,可止則止,唯我與顏回同也。”欒肇曰:“用己而後行,不假隱以自高,不屈道以要名,時人無知其實者,唯我與爾有是行。”□正義肇字永初,高平人,晉尚書郎,作論語疑釋十卷,論語駮二卷。

⒕“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索隱按:家語亦云“年二十九而發白,三十二而死”。王肅云“此久遠之書,年數錯誤,未可詳也。校其年,則顏回死時,孔子年六十一。然則伯魚年五十先孔子卒時,孔子且七十也。今此為顏回先伯魚死,而論語曰顏回死,顏路請子之車,孔子曰‘鯉也死,有棺而無槨’,或為設事之辭”。按:顏回死在伯魚之前,故以論語為設詞。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集解王肅曰:“顏回為孔子胥附之友,能使門人日親孔子。”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集解何晏曰:“凡人任情,喜怒違理。顏回任道,怒不過分。遷者移也,怒當其理,不移易也。不貳過者,有不善未嘗復行。”

蠹閔損字子騫。◇集解鄭玄曰:“孔子弟子目錄云魯人。”○索隱家語亦云“魯人。少孔子十五歲”。少孔子十五歲。

!人孔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集解陳群曰:“言子騫上事父母,下順兄弟,動靜盡善,故人不得有非間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汙君之祿。○索隱論語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子騫曰“善為我辭焉”,是不仕大夫,不食汙君之祿也。“如有復我者,◇集解孔安國曰:“復我者,重來召我。”必在汶上矣。”◇集解孔安國曰:“去之汶水上,欲北如齊。”

玄曰厓耕字伯牛。◇集解鄭玄曰魯人。○索隱按:家語云魯人。孔子以為有德行。

噪恢伯牛有惡疾,孔子往問之,自牖執其手,◇集解包氏曰:“牛有惡疾,不欲見人,孔子從牖執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集解包氏曰:“再言之者,痛之甚也。”

骸奧厓雍字仲弓。◇集解鄭玄曰:“魯人。”○索隱家語云:“伯牛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歲。”

賓,仲弓問政,孔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集解孔安國曰:“莫尚乎敬。”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集解包氏曰:“在邦為諸侯,在為卿大夫。”

使南孔子以仲弓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集解包氏曰:“可使南面,言任諸侯之治。”

醫牽仲弓父,賤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集解何晏曰:“犁,雜文。骍,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中犧牲,雖欲以其所生犁而不用,山川寧肯舍之乎?言父雖不善,不害於子之美。”

孔子厓求字子有,◇集解鄭玄曰魯人。少孔子二十九歲。為季氏宰。

之邑季康子問孔子曰:“厓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集解孔安國曰:“千室,卿大夫之邑。卿大夫稱家。諸侯千乘,大夫故曰百乘。”求也可使治其賦。仁則吾不知也。”◇集解孔安國曰:“賦,兵賦也。仁道至大,不可全名也。”復問:“子路仁乎?”孔子對曰:“如求。”

確χ求問曰:“聞斯行諸?”◇集解包氏曰:“賑窮救乏之事也。”子曰:“行之。”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集解孔安國曰:“當白父兄,不可自專。”子華怪之,“敢問問同而答異?”孔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集解鄭玄曰:“言厓有性謙退,子路務在勝尚人,各因其人之失而正之。”

罰仲由字子路,卞人也。◇集解徐廣曰:“尸子曰子路,卞之野人。”○索隱家語一字季路,亦云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

諞孕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集解冠以雄雞,佩以豭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帶之。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索隱按:服虔注左氏云“古者始仕,必先書其名於策,委死之質於君,然後為臣,示必死節於其君也”。因門人請為弟子。

鵲賈子路問政,孔子曰:“先之,勞之。”◇集解孔安國曰:“先導之以德,使民信之,然後勞之。易曰‘悅以使民,民忘其勞’。”請益。曰:“無倦。”◇集解孔安國曰:“子路嫌其少,故請益。曰‘無倦’者,行此上事無倦則可。”

蚵遙子路問:“君子尚勇乎?”孔子曰:“義之為上。君子好勇而無義則亂,集解李充曰:“既稱君子,不職為亂階也。若君親失道,國家昏亂,其於赴患致命而不知正顧義者,則亦陷乎為亂而受不義之責也。”索隱按:充字弘度,晉中書侍郎,亦作論語解。小人好勇而無義則盜。”

校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集解孔安國曰:“前所聞未及行,故恐復有聞不得并行。”

聽訟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集解孔安國曰:“片猶偏也。聽訟必須兩辭以定是非,偏信一言折獄者,唯子路可也。”“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集解欒肇曰:“適用曰材,好勇過我用,故云‘無所取’。”○索隱按:肇字永初,晉尚書郎,作論語義也。“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集解孔安國曰:“不得以壽終也。”“衣敝缊袍◇集解孔安國曰:“缊,枲著也。”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集解馬融曰:“升我堂矣,未入於室耳。”

季康季康子問:“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不知其仁。”

勇廢子路喜從游,遇長沮、桀溺、荷丈人。

肺子路為季氏宰,季孫問曰:“子路可謂大臣與?”孔子曰:“可謂具臣矣。”◇集解孔安國曰:“言備臣數而已。”

汛蠓子路為蒲大夫,○索隱蒲,衛邑,子路為之宰也。辭孔子。孔子曰:“蒲多壯士,又難治。然吾語汝:恭以敬,可以執勇;◇集解言恭謹謙敬,勇猛不能害,故曰“執”也。寬以正,可以比眾;◇集解音鼻。言寬大清正,眾必歸近之。恭正以靜,可以報上。”

南子初,衛靈公有寵姬曰南子。靈公太子蕢聵得過南子,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輒在。”於是衛立輒為君,是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聵居外,不得入。子路為衛大夫孔悝之邑宰。索隱按:服虔云“為孔悝之邑宰”。蕢聵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魯,而蕢聵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索隱按:左傳蒯聵入孔悝家,悝母伯姬劫悝於廁,強與之盟而立蒯聵,非悝本心自作亂也。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蕢聵弗聽。於是子路欲燔臺,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黡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由孔子聞衛亂,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惡言不聞於耳。”◇集解王肅曰:“子路為孔子侍衛,故侮慢之人不敢有惡言,是以惡言不聞於孔子耳。”是時子貢為魯使於齊。○索隱按:左傳子貢為魯使齊在哀十五年,蓋此文誤也。

○索宰予字子我。◇集解鄭玄曰魯人。○索隱家語亦云魯人。利口辯辭。既受業,問:“三年之喪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集解馬融曰:“周書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鉆火各異木,故曰‘改火’。”子曰:“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則為之。君子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故弗為也。”集解孔安國曰:“旨,美也。責其無仁於親,故言‘汝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集解馬融曰:“生未三歲,為父母所懷抱也。”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義也。”◇集解孔安國曰:“自天子達於庶人。”

蠹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集解包氏曰:“朽,腐也。雕,雕琢刻畫。”糞土之墻不可圬也。”◇集解王肅曰:“圬,墁也。二者喻雖施功猶不成也。”

薄盡宰我問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集解王肅曰:“言不足以明五帝之德也。”

臨淄宰我為臨菑大夫,○索隱按:謂仕齊。齊都臨淄,故云“為臨淄大夫”也。與田常作亂,以夷其族,孔子恥之。○索隱按:左氏傳無宰我與田常作亂之文,然有闞止字子我,而因爭寵,遂為陳恆所殺。恐字與宰予相涉,因誤云然。

庸薄端沐○索隱家語作“木”。賜,衛人,字子貢。少孔子三十一歲。

孰愈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問曰:“汝與回也孰愈?”◇集解孔安國曰:“愈猶勝也。”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饕病子貢既已受業,問曰:“賜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集解孔安國曰:“言汝器用之人。”曰:“何器也?”曰:“瑚璉也。”◇集解包氏曰:“瑚璉,黍稷器。夏曰瑚,殷曰璉,周曰簠簋,宗廟之貴器。”

兀陳子禽問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學,◇集解孔安國曰:“文武之道未墜落於地,賢與不賢各有所識,夫子無所不從學。”而亦何常師之有!”◇集解孔安國曰:“無所不從學,故無常師。”又問曰:“孔子適是國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集解鄭玄曰:“怪孔子所至之邦必與聞國政,求而得之邪?抑人君自原與之為治者?”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也。”◇集解鄭玄曰:“言夫子行此五德而得之,與人求之異,明人君自與之。”

◇集子貢問曰:“富而無驕,貧而無諂,何如?”孔子曰:“可也;◇集解孔安國曰:“未足多也。”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集解鄭玄曰:“樂謂志於道,不以貧為憂苦也。”

謂門田常欲作亂於齊,憚高、國、鮑、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魯。孔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路請出,孔子止之。子張、子石○索隱公孫龍也。請行,孔子弗許。子貢請行,孔子許之。

療耄遂行,至齊,說田常曰:“君之伐魯過矣。夫魯,難伐之國,其城薄以卑,其地狹以泄,○索隱按:越絕書其“泄”字作“淺”。其君愚而不仁,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可與戰。君不如伐吳。夫吳,城高以厚,地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重器精兵盡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難,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難:而以教常,何也?”子貢曰:“臣聞之,憂在內者攻彊,憂在外者攻弱。今君憂在內。吾聞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聽者也。今君破魯以廣齊,戰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集解王肅曰:“鮑、晏等帥師,若破國則臣尊矣。”而君之功不與焉,則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驕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難矣。夫上驕則恣,臣驕則爭,是君上與主有卻,下與大臣交爭也。如此,則君之立於齊危矣。故曰不如伐吳。伐吳不勝,民人外死,大臣內空,是君上無彊臣之敵,下無民人之過,孤主制齊者唯君也。”田常曰:“善。雖然,吾兵業已加魯矣,去而之吳,大臣疑我,柰何?”子貢曰:“君按兵無伐,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許之,使子貢南見吳王。

跽卟說曰:“臣聞之,王者不絕世,霸者無彊敵,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今以萬乘之齊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彊,竊為王危之。且夫救魯,顯名也;伐齊,大利也。以撫泗上諸侯,誅暴齊以服彊晉,利莫大焉。名存亡魯,實困彊齊。智者不疑也。”吳王曰:“善。雖然,吾嘗與越戰,棲之會稽。越王苦身養士,有報我心。子待我伐越而聽子。”子貢曰:“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彊不過齊,王置齊而伐越,則齊已平魯矣。且王方以存亡繼絕為名,夫伐小越而畏彊齊,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王者不絕世,以立其義。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吳,霸業成矣。且王必惡越,索隱惡猶畏惡也。臣請東見越王,令出兵以從,此實空越,名從諸侯以伐也。”吳王大說,乃使子貢之越。

“此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問曰:“此蠻夷之國,大夫何以儼然辱而臨之?”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報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發而先聞,危也。三者舉事之大患。”句踐頓首再拜曰:“孤嘗不料力,乃與吳戰,困於會稽,痛入於骨髓,日夜焦脣乾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原也。”遂問子貢。子貢曰:“吳王為人猛暴,群臣不堪;國家敝以數戰,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內變;子胥以諫死,○索隱王劭按:家語、越絕并無此五字。是時子胥未死。太宰嚭用事,順君之過以安其私:是殘國之治也。今王誠發士卒佐之徼◇集解結堯反。其志,◇集解王肅曰:“激射其志。”重寶以說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其伐齊必也。彼戰不勝,王之福矣。戰勝,必以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弱吳必矣。其銳兵盡於齊,重甲困於晉,而王制其敝,此滅吳必矣。”越王大說,許諾。送子貢金百鎰,劍一,良矛二。子貢不受,遂行。

鄭報吳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內不自量,抵罪於吳,軍敗身辱,棲于會稽,國為虛莽,◇集解虛音墟。莽,莫朗反。○索隱有本作“棘”,恐誤也。賴大王之賜,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謀之敢慮!’”後五日,越使大夫種頓首言於吳王曰:“東海役臣孤句踐使者臣種,敢修下吏問於左右。今竊聞大王將興大義,誅彊救弱,困暴齊而撫周室,請悉起境內士卒三千人,孤請自被堅執銳,以先受矢石。因越賤臣種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領,鈇屈盧之矛,○索隱鈇音膚,斧也。劉氏云一本無此字。屈盧,矛名。步光之劍,以賀軍吏。”吳王大說,以告子貢曰:“越王欲身從寡人伐齊,可乎?”子貢曰:“不可。夫空人之國,悉人之眾,又從其君,不義。君受其幣,許其師,而辭其君。”吳王許諾,乃謝越王。於是吳王乃遂發九郡兵伐齊。

梢雜子貢因去之晉,謂晉君曰:“臣聞之,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索隱按:卒謂急卒也。言計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有非常之事。兵不先辨不可以勝敵。今夫齊與吳將戰,彼戰而不勝,越亂之必矣;與齊戰而勝,必以其兵臨晉。”晉君大恐,曰:“為之柰何?”子貢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晉君許諾。

在哀子貢去而之魯。吳王果與齊人戰於艾陵,○索隱按:左傳在哀十一年。大破齊師,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果以兵臨晉,與晉人相遇黃池○索隱左傳黃池之會在哀十三年。越入吳,吳與越平也。之上。吳晉爭彊。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去城七里而軍。吳王聞之,去晉而歸,與越戰於五湖。三戰不勝,城門不守,越遂圍王宮,殺夫差而戮其相。○索隱按:左傳越滅吳在哀二十二年,則事并懸隔數年。蓋此文欲終說其事,故其辭相連。破吳三年,東向而霸。

葡嗥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索隱按:左傳謂魯、齊、晉、吳、越也,故云“子貢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

夫物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集解廢舉謂停貯也。與時謂逐時也。夫物賤則買而停貯,值貴即逐時轉易,貨賣取資利也。○索隱按:家語“貨”作“化”。王肅云:“廢舉謂買賤賣貴也,轉化謂隨時轉貨以殖其資也。”劉氏云:“廢謂物貴而賣之,舉謂物賤而收買之,轉貨謂轉貴收賤也。”喜揚人之美,不能匿人之過。常相魯衛,家累千金,卒終于齊。

言偃言偃,吳人,○索隱家語云魯人。按:偃仕魯為武城宰耳。今吳郡有言偃■,蓋吳郡人為是也。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

佑渭子游既已受業,為武城宰。□正義括地志云:“在兗州,即南城也。輿地志云南武城縣,魯武城邑,子游為宰者也,在泰山郡。”孔子過,聞弦歌之聲。孔子莞爾而笑◇集解何晏曰:“莞爾,小笑貌。”曰:“割雞焉用牛刀?”集解孔安國曰:“言治小何須用大道。”子游曰:“昔者偃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集解孔安國曰:“道謂禮樂也。樂以和人,人和則易使。”孔子曰:“二三子,◇集解孔安國曰:“從行者。”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集解孔安國曰:“戲以治小而用大。”孔子以為子游習於文學。

獺盡卜商◇集解家語云衛人。鄭玄曰溫國卜商。○索隱按:家語云衛人,鄭玄云溫國人,不同者,溫國今河內溫縣,元屬衛故。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

‘巧子夏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集解馬融曰:“倩,笑貌。盼,動目貌。絢,文貌。此上二句在衛風碩人之二章,其下一句逸詩。”子曰:“繪事後素。”◇集解鄭玄曰:“繪,畫文也。凡晝繪先布眾色,然後以素分布其間以成其文,喻美女雖有倩盼美質,亦須禮以成也。”曰:“禮後乎?”◇集解何晏曰:“孔言繢事後素,子夏聞而解知以素喻禮,故曰‘禮後乎’。”孔子曰:“商始可與言詩已矣。”◇集解包氏曰:“能發明我意,可與言詩矣。”

與商子貢問:“師與商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集解孔安國曰:“言俱不得中。”“然則師愈與?”曰:“過猶不及。”

汝為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集解何晏曰:“君子之儒將以明道,小人為儒則矜其名。”

索隱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索隱在河東郡之西界,蓋近龍門。劉氏云:“今同州河西縣有子夏石室學堂也。”□正義西河郡,今汾州也。爾雅云:“兩河間曰冀州。”禮記云:“自東河至於西河。”河東故號龍門河為西河,漢因為西河郡,汾州也,子夏所教處。括地志云:“謁泉山一名隱泉山,在汾州隰城縣北四十里。注水經云‘其山崖壁五,崖半有一石室,去地五十丈,頂上平地十許頃。隨國集記云此為子夏石室,退老西河居此’。有卜商神祠,今見在。”教授,為魏文侯師。○索隱按:子夏文學著於四科,序詩,傳易。又孔子以春秋屬商。又傳禮,著在禮志。而此史并不論,空記論語小事,亦其疏也。□正義文侯都安邑。孔子卒後,子夏教於西河之上,文侯師事之,咨問國政焉。其子死,哭之失明。

目錄顓孫師,陳人,○索隱鄭玄目錄陽城人。陽城,縣名,屬陳郡。字子張。少孔子四十八歲。

桑子張問干祿,◇集解鄭玄曰:“干,求也。祿,祿位也。”孔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馀,則寡尤;◇集解包氏曰:“尤,過也。疑則闕之;其馀不疑,猶慎言之,則少過。”多見闕殆,慎行其馀,則寡悔。◇集解包氏曰:“殆,危也。所見危者,闕而不行,則少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集解鄭玄曰:“言行如此,雖不得祿,得祿之道。”

災倚他日從在陳蔡間,困,問行。孔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國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集解鄭玄曰:“二千五百家為州,五家為鄰,五鄰為里。行乎哉,言不可行。”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夫然後行。”◇集解包氏曰:“衡,軶也。言思念忠信,立則常想見,參然在前;在輿則若倚於車軶。”子張書諸紳。◇集解孔安國曰:“紳,大帶也。”

眨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孔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國必聞,在家必聞。”◇集解鄭玄曰:“言士之所在,皆能有名譽。”孔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集解馬融曰:“常有謙退之志,察言語,觀顏色,知其所欲,其念慮常欲下於人。”在國及家必達。◇集解馬融曰:“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集解馬融曰:“此言佞人也。佞人假仁者之色,行之則違;安居其偽而不自疑。”在國及家必聞。”◇集解馬融曰:“佞人黨多。”

北武曾參,南武城人,○索隱按:武城屬魯。當時魯更有北武城,故言南也。□正義括地志云:“南武城在兗州,子游為宰者。地理志云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故此云南武城也。”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

嘗仕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正義韓詩外傳云:“曾子曰:‘吾嘗仕為吏,祿不過鍾釜,尚猶欣欣而喜者,非以為多也,樂道養親也。親沒之後,吾嘗南游於越,得尊官,堂高九仞,榱提三尺,踧轂百乘,然猶北向而泣者,非為賤也,悲不見吾親也。’”故授之業。作孝經。死於魯。

ǖ刂澹臺滅明,◇集解包氏曰:“澹臺,姓;滅明,名。”□正義括地志云:“延津在滑州靈昌縣東七里。注水經云:‘黃河水至此為之延津。昔澹臺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陽侯波起,兩蛟夾舟。子羽曰:“吾可以義求,不可以威劫。”操劍斬蛟。蛟死,乃投璧於河,三投而輒躍出,乃毀璧而去,亦無怪意。’即此津也。”武城人,□正義括地志云亦在兗州。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歲。

刪叮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既已受業,退而修行,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集解包氏曰:“言其公且方。”

三百南游至江,○索隱按:今吳國東南有澹臺湖,即其遺跡所在。從弟子三百人,設取予去就,名施乎諸侯。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索隱按:家語“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勝其貌”。而上文云“滅明狀貌甚惡”,則以子羽形陋也。今此孔子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與家語正相反。□正義按:澹子羽墓在兗州鄒城縣。

宓不宓不齊字子賤。◇集解孔安國曰魯人。□正義顏氏家訓云:“兗州永昌郡城,舊單父縣地也。東門有子賤碑,漢世所立,乃云濟南伏生即子賤之後,是‘虙’之與‘伏’古來通,字誤為‘宓’,較可明矣。虙字從‘虍’,音呼;宓從‘宀’。音綿。下俱為‘必’,世傳寫誤也。”少孔子三十歲。○索隱家語云“魯人,字子賤,少孔子四十九歲”。此云“三十”,不同。

子謂孔子謂“子賤君子哉!魯無君子,斯焉取斯?”◇集解包氏曰:“如魯無君子,子賤安得此行而學?”

父宰子賤為單父宰,□正義宋州縣也。說苑云:“宓子賤理單父,彈琴,身不下堂,單父理。巫馬期以星出,以星入,而單父亦理。巫馬期問其故。宓子賤曰:‘我之謂任人,子之謂任力。任力者勞,任人者逸。’”反命於孔子,曰:“此國有賢不齊者五人,○索隱按:家語云“不齊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不同也。教不齊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齊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則庶幾矣。”

解鄭原憲◇集解鄭玄曰魯人。○索隱鄭玄云魯人。家語云:“宋人。少孔子三十六歲。”字子思。

釉唬子思問恥。孔子曰:“國有道,穀。◇集解孔安國曰:“穀,祿也。邦有道,當食祿。”國無道,穀,恥也。”◇集解孔安國曰:“君無道而在其朝,食其祿,是恥辱也。”

欲不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乎?”◇集解馬融曰:“克,好勝人也。伐,自伐其功。怨,忌也。欲,貪欲也。”孔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弗知也。”◇集解包氏曰:“四者行之難,未足以為仁。”

澤中孔子卒,原憲遂亡在草澤中。○索隱家語云:“隱居衛。”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閻,過謝原憲。憲攝敝衣冠見子貢。子貢恥之,曰:“夫子豈病乎?”原憲曰:“吾聞之,無財者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若憲,貧也,非病也。”子貢慚,不懌而去,終身恥其言之過也。

【○公冶長,齊人,字子長。○索隱家語云:“魯人,名萇,字子長。”范甯云:“字子芝。”

坨ブ孔子曰:“長可妻也,雖在累紲之中,◇集解孔安國曰:“累,黑索也。紲,攣也。所以拘罪人。”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集解張華曰:“公冶長墓在城陽姑幕城東南五里所,墓極高。”

唬南宮括字子容。◇集解孔安國曰:“容,魯人”。○索隱家語作“南宮縚”。按:其人是孟僖子之子仲孫閱也,蓋居南宮因姓焉。

裝補問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集解孔安國曰:“羿,有窮之君,篡夏后位,其徒寒浞殺之,因其室而生奡。奡多力,能陸地行舟,為夏后少康所殺。”□正義羿音詣。蕩,大浪反。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孔子弗答。◇集解馬融曰:“禹盡力於溝洫,稷播百穀,故曰‘躬稼’也。禹及其身,稷及後世,皆王。括意欲以禹稷比孔子,孔子謙,故不答。”容出,孔子曰:“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集解孔安國曰:“賤不義而貴有德,故曰君子。”“國有道,不廢;◇集解孔安國曰:“不廢,言見用。”國無道,免於刑戮。”三復“白珪之玷”,◇集解孔安國曰:“詩云‘白珪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讀詩至此,三反之,是其心敬慎於言。”以其兄之子妻之。

○索公皙哀字季次。◇集解孔子家語云齊人。○索隱家語作“公皙克”。

季次孔子曰:“天下無行,多為家臣,仕於都;唯季次未嘗仕。”○索隱家語云:“未嘗屈節為人臣,故子特賞嘆之。”亦見游俠傳也。

】字曾■◇集解音點。○索隱音點,又音其炎反。字皙。◇集解孔安國曰:“皙,曾參父。”○索隱家語云:“曾點字子皙,曾參之父。”

謖呶侍孔子,孔子曰:“言爾志。”■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集解徐廣曰:“一作‘饋’。”骃案:包氏曰“暮春者,季春三月也。春服既成,衣單袷之時,我欲得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於沂水之上,風涼於舞雩之下,歌詠先王之道,歸於夫子之門”。孔子喟爾嘆曰:“吾與■也!”◇集解周氏曰:“善■之獨知時也。”

馗福顏無繇◇集解音遙。□正義繇音由。字路。路者,顏回父,○索隱家語云“顏由字路,回之父也。孔子始教於闕里而受學焉。少孔子六歲”,故此傳云“父子異時事孔子”,故易稱“顏氏之子”者,是父子俱學孔門也。父子嘗各異時事孔子。

鏖ぁ顏回死,顏路貧,請孔子車以葬。◇集解孔安國曰:“賣以作槨。”孔子曰:“材不材,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以徒行。”◇集解孔安國曰:“鯉,孔子子伯魚。孔子時為大夫,言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謙辭也。”

年三商瞿,□正義具俱反。魯人,字子木。○索隱家語云:“瞿年三十八無子,母欲更娶室。孔子曰‘瞿過四十當有五丈夫子’,果然。瞿謂梁鱣勿娶,‘吾恐子或晚生,非妻之過也’。”少孔子二十九歲。

嘴餓孔子傳易於瞿,瞿傳楚人馯◇集解徐廣曰:“音寒。”臂子弘,○索隱馯,徐廣音韓,鄒誕生音汗。按:儒林傳、荀卿子及漢書皆云馯臂字子弓,今此獨作“弘”,蓋誤耳。應劭云子弓是子夏門人。□正義馯音汗。顏師古云:“馯,姓也。”漢書及荀卿子皆云字子弓,此作“弘”,蓋誤也。應劭云:“子弓,子夏門人。”弘傳江東人矯◇集解音橋。子庸疵,◇集解自移反。○索隱儒林傳及系本皆作“蟜”。疵音自移反。疵字或作“疪”。蟜是姓,疪,名也,字子然蟜姓,魯莊公族也,禮記“蟜固見季武子”。蓋魯人,史儒林傳皆云魯人,獨此云江東人,蓋亦誤耳。儒林傳云馯臂,江東人;橋疵,楚人也。□正義漢書作“橋庇”,云魯人。顏師古云橋庇字子庸。疵傳燕人周子家豎,○索隱周豎字子家,有本作“林”。□正義豎音時與反。周豎字子家,漢書作“周丑”也。豎傳淳于人光子乘羽,○索隱淳于,縣名,在北海。光羽字子乘。□正義光乘字羽。括地志云:“淳于,國,在密州安丘縣東三十里,古之州國,周武王封淳于國。”羽傳齊人田子莊何,○索隱田何字子莊。□正義儒林傳云:“田何字子莊。”何傳東武人◇集解徐廣曰:“屬瑯邪。”王子中同,○索隱王同字子中。□正義括地志云:“東武縣今密州諸城縣是也。”漢作“王同字子仲”。同傳菑川人楊何。○索隱自商瞿傳易至楊何,凡八代相傳。儒林傳何字叔元。□正義漢書云字叔元。按:商瞿至楊何凡八代。何元朔中以治易為漢中大夫。

。【高柴字子羔。◇集解鄭玄曰衛人。○索隱鄭玄云衛人。家語“齊人,高氏之別族。長不盈六尺,狀貌甚惡”。此傳作“五尺”。誤也。□正義家語云齊人。少孔子三十歲。

宄擼子羔長不盈五尺,受業孔子,孔子以為愚。

宰,子路使子羔為費郈宰,□正義括地志云:“鄆州宿縣二十三里郈亭。”孔子曰:“賊夫人之子!”◇集解包氏曰:“子羔學未孰習而使為政,所以賊害人。”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集解孔安國曰:“言治人事神,於是而習,亦學也。”孔子曰:“是故惡夫佞者。”◇集解孔安國曰:“疾其以給應,遂己非而不知窮也。”

解鄭漆彫開字子開。◇集解鄭玄曰魯人也。○索隱鄭玄云魯人。家語云:“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歲。”又曰:“習尚書,不樂仕。孔子曰:‘可以仕矣。’對曰:‘吾斯之未能信。’”王肅云:“未得用斯書之意,故曰‘未能信’也。”□正義家語云:“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歲。習尚書,不樂仕。”

斯之孔子使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集解孔安國曰:“仕進之道。未能信者,未能究習。”孔子說。◇集解鄭玄曰:“善其志道深。”

宦橙公伯繚字子周。◇集解馬融曰魯人。○索隱馬融云魯人。家語無公伯繚而有申繚子周。而譙周云“疑公伯繚是讒愬之人,孔子不責,而云‘其如命何’,非弟子之流也”。今亦列比在七十二賢之數,蓋太史公誤。且“繚”亦作“遼”也。正義家語有申繚子周。古史考云:“疑公伯僚是讒愬之人,孔子不責,而云命,非弟子之流也。”

櫻周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孔子,曰:“夫子固有惑志,◇集解孔安國曰:“季孫信譖,恚子路也。”繚也,吾力猶能肆諸市朝。”◇集解鄭玄曰:“吾勢猶能辨子路之無罪於季孫,使人誅僚而肆之也。有罪既刑,陳其尸曰肆。”孔子曰:“道之將行,命也;道之將廢,命也。公伯繚其如命何!”

。○司馬耕字子牛。◇集解孔安國曰宋人。○索隱家語云“宋人,字子牛”,孔安國亦云“宋人,弟安子曰司馬犁”也。牛是桓魋之弟,以魋為宋司馬,故牛遂以司馬為氏也。

咂溲牛多言而躁。問仁於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集解孔安國曰:“讱,難也。”曰:“其言也讱,斯可謂之仁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集解孔安國曰:“行仁難,言仁亦不得不讱也。”

裝補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集解孔安國曰:“牛兄桓魋將為亂,牛自宋來學,常憂懼,故孔子解之也。”曰:“不憂不懼,斯可謂之君子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集解包氏曰:“疚,病。自省無罪惡,無可憂懼。”

坡橙樊須字子遲。◇集解鄭玄曰齊人。○索隱家語云魯人也。□正義家語云魯人。少孔子三十六歲。

拔岵樊遲請學稼,孔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圃,曰:“吾不如老圃。”集解馬融曰:“樹五穀曰稼,樹菜蔬曰圃。”樊遲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集解孔安國曰:“情,實也。言民化上各以實應。”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集解包氏曰:“禮義與信足以成德,何用學稼以教民乎!負子之器曰襁。”

庇催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智,曰:“知人。”

奧橙有若◇集解鄭玄曰魯人。少孔子四十三歲。○索隱家語云:“魯人,字子有,少孔子三十三歲。”今此傳云“四十二歲”,不知傳誤,又所見不同也?□正義家語云“魯人,字有,少孔子三十三歲”,不同。有若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集解馬融曰:“人知禮貴和,而每事從和,不以禮為節,亦不可以行也。”“信近於義,言可復也;◇集解何晏曰:“復猶覆也。義不必信,信非義也。以其言可覆,故曰近義。”恭近於禮,遠恥辱也;◇集解何晏曰:“恭不合禮,非禮也。以其能遠恥辱,故曰近禮。”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集解孔安國曰:“因,親也。言所親不失其親,亦可宗敬。”

既沒孔子既沒,弟子思慕,有若狀似孔子,弟子相與共立為師,師之如夫子時也。他日,弟子進問曰:“昔夫子當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詩不云乎?“月離于畢,俾滂沱矣。”◇集解毛傳曰:“畢,噣也。月離陰星則雨。”昨暮月不宿畢乎?’他日,月宿畢,竟不雨。商瞿年長無子,其母為取室。□正義家語云:“瞿年三十八無子,母欲更娶室。孔子曰:‘瞿年過四十當有五丈夫子。’果然。”中備云:“魯人商瞿使向齊國,瞿年四十,今後使行遠路,畏慮,恐絕無子。夫子正月與瞿母筮,告曰:‘後有五丈夫子。’子貢曰:‘何以知?’子曰:‘卦遇大畜,艮之二世。九二甲寅木為世,六五景子水為應。世生外象生象來爻生互內象,艮別子,應有五子,一子短命。’顏回云:‘何以知之?’‘內象是本子,一艮變為二丑三陽爻五,於是五子,一子短命。’‘何以知短命?’‘他以故也。’”孔子使之齊,瞿母請之。孔子曰:‘無憂,瞿年四十後當有五丈夫子◇集解五男也。○索隱謂五男也。。’已而果然。問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無以應。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嘧腫公西赤字子華。◇集解鄭玄曰魯人。少孔子四十二歲。

,厓子華使於齊,厓有為其母請粟。孔子曰:“與之釜。”◇集解馬融曰:“六斗四升曰釜。”請益,曰:“與之庾。”◇集解包氏曰:“十六斗曰庾。”厓子與之粟五秉。◇集解馬融曰:“十六斛曰秉,五秉合八十斛。”孔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君子周急不繼富。”◇集解鄭玄曰:“非厓有與之太多。”

。【巫馬施字子旗。◇集解鄭玄曰魯人。○索隱鄭玄云魯人。家語云:“陳人,字子期。”□正義音其。少孔子三十歲。

唬陳司敗◇集解孔安國曰:“司敗,官名。陳大夫也。”問孔子曰:“魯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退而揖巫馬旗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魯君娶吳女為夫人,命之為孟子。孟子姓姬,諱稱同姓,故謂之孟子。魯君而知禮,孰不知禮!”◇集解孔安國曰:“相助匿非曰黨。禮同姓不婚,而君娶之。當稱‘吳姬’,諱曰‘孟子’。”施以告孔子,孔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臣不可言君親之惡,為諱者,禮也。”◇集解孔安國曰:“以司敗之言告也。諱國惡,禮也。圣人之道弘,故受之為過也。”

薄!梁鱣◇集解一作“鯉”。字叔魚。◇集解孔子家語曰齊人。○索隱家語云齊人,字叔魚也。少孔子二十九歲。

曰魯顏幸字子柳。◇集解鄭玄曰魯人。○索隱家語云:“顏幸,字柳。”按:禮記有顏柳,或此人。少孔子四十六歲。○索隱家語云“少三十六歲”,與鄭玄同。

曾”厓孺字子魯,◇集解一作“曾”。○索隱家語字子魯,魯人。作“厓儒”。少孔子五十歲。

盡鶿曹恤字子循。少孔子五十歲。○索隱曹恤少孔子五十歲。家語同。

邸<伯虔字子析,○索隱伯虔字子折。家語作“伯處字子晳”,皆轉寫字誤,未知適從。□正義家語云“子哲”。少孔子五十歲。

!鶿公孫龍字子石。◇集解鄭玄曰楚人。○索隱家語或作“寵”,又云“礱”,七十子圖非“礱”也。按:字子石,則“礱”或非謬。鄭玄云楚人,家語衛人。然莊子所云“堅白之談”,則其人也。□正義家語云衛人,孟子云趙人,莊子云“堅白之談”也。少孔子五十三歲。

書傳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顯有年名及受業見于書傳。其四十有二人,無年及不見書傳者紀于左:○索隱按:家語此例唯有三十七人。其公良孺、秦商、顏亥、叔仲會四人,家語有事跡,史記闕。然自公伯遼、秦厓、鄡單三人,家語不載,而別有琴牢、陳亢、縣亶當此三人數,皆互有也。如文翁圖所記,又有林放、蘧伯玉、申棖、申堂,俱是後人所以見增益,於今殆不可考。

語厓厓季字子產。◇集解鄭玄曰魯人。○索隱家語厓季字產。□正義家語云厓季字子產。

艄場公祖句茲字子之。○索隱句音鉤。□正義句音鉤。

字子秦祖字子南。◇集解鄭玄曰秦人。○索隱家語字子南。

子斂漆雕哆◇集解音赤者反。○索隱赤者反。家語字子斂。字子斂。◇集解鄭玄曰魯人。

夫子顏高字子驕。○索隱家語名產。孔子在衛,南子招夫子為次過市,時產為御也。□正義孔子在衛,南子招夫子為次乘過市,顏高為御。

坑催漆雕徒父。○索隱家語字固也。

徒者壤駟赤字子徒。◇集解鄭玄曰秦人。○索隱家語字子徒者。

坑催商澤。◇集解家語曰字子季。○索隱家語字季。

坑催石作蜀字子明。○索隱家語同。

!坑任不齊字選。◇集解鄭玄曰楚人。○索隱家語字子選也。

家語公良孺字子正。◇集解鄭玄曰:“陳人,賢而有勇。”○索隱家語作“良儒”。陳人,字子正,賢而有勇。孔子周游,常以家車五乘從孔子游。家語在三十五人之中。亦見系家,在三十二人不見,蓋傳之數亦誤也。鄒誕本作“公襄儒”。正義孔子周游,常以家車五乘從孔子。孔子世家亦云語在三十五人中,今在四十二人數,恐太史公誤也。

坑催后處字子里。◇集解鄭玄曰齊人。○索隱家語同也。

孺、秦厓字開。□正義家語無此人。王肅家語此等惟三十七人,其公良孺、秦商、顏亥、仲叔會四人,家語有事跡,而史記闕。公伯寮、秦厓、鄡單,家語不載,而別有琴牢、陳亢、縣亶三人。

坑催公夏首字乘。◇集解鄭玄曰魯人。○索隱家語同也。

坑催奚容箴字子皙。○索隱家語同也。□正義衛人。

坑催公肩定字子中。◇集解鄭玄曰魯人。或曰晉人。○索隱家語同也。

坑催顏祖字襄。○索隱家語無此人也。□正義魯人。

啤◇集解苦堯反。◇集解音善。字子家。◇集解徐廣曰:“一云‘鄔單’。鉅鹿有鄡縣,太原有鄔縣。”○索隱鄡音苦堯反,單音善,則單名。徐廣云“一作‘鄔單’,鉅鹿有鄡縣,太原有鄔縣”。家語無此人也。

坑催句井疆。◇集解鄭玄曰衛人。□正義句作“鉤”。

備負罕父黑字子索。◇集解家語曰:“罕父黑字索。”○索隱家語作“罕父黑字索”。

套腫秦商字子丕。◇集解鄭玄曰楚人。○索隱家語:“魯人,字丕慈。少孔子四歲。其父堇,與孔子父紇俱以力聞也。”正義家語云:“魯人,字丕茲。”

周。申黨字周。○索隱家語有申繚,字周。論語有申棖。鄭玄云“申棖,魯人,弟子也”。蓋申堂是棖不疑,以棖堂聲相近。上又有公伯繚,亦字周。家語則無伯繚,是史記述伯繚一人者也。□正義魯人。

質濉顏之仆字叔。◇集解鄭玄曰魯人。○索隱家語并同。

祈。榮旂字子祈。○索隱家語榮祈字子顏也。

。【縣成字子祺。◇集解鄭玄曰魯人。○索隱家語作“子謀”也。□正義縣音玄。

!盡左人郢字行。◇集解鄭玄曰魯人。○索隱家語同也。

○索燕伋字思。○索隱家語同也。

鶿饕鄭國字子徒。○索隱家語薛邦字徒,史記作“國”而家語稱“邦”者,蓋避漢祖諱而改。“鄭”與“薛”,字誤也。□正義家語云薛邦字徒,史記作“國”者,避高祖諱。“薛”字與“鄭”字誤耳。

集解秦非字子之。◇集解鄭玄曰魯人。

S催施之常字子恆。

解鄭顏噲字子聲。◇集解鄭玄曰魯人。

庵步叔乘字子車。◇集解鄭玄曰齊人。

唬骸原亢籍。◇集解家語曰:“名亢,字籍。”○索隱家語名亢字籍。□正義亢,作“宂”,仁勇反。

語同樂欬字子聲。○索隱家語同也。□正義魯人。

晃廊廉絜字庸。◇集解鄭玄曰衛人。○索隱家語同也。

曰晉叔仲會字子期。◇集解鄭玄曰晉人。○索隱鄭玄云晉人。家語“魯人。少孔子五十四歲。與孔璇年相比,二孺子俱執筆迭侍於夫子,孟武伯見而放之”是也。

恕!顏何字厓。◇集解鄭玄曰魯人。○索隱家語字稱。

坑催狄黑字皙。○索隱家語同。

。○邦巽字子斂。◇集解鄭玄曰魯人。○索隱家語“巽”作“選”,字子斂。文翁圖作“國選”,蓋亦避漢諱改之。劉氏作“邽巽”,音圭,所見各異。

,孔孔忠。◇集解家語曰:“忠字子蔑,孔子兄之子。”○索隱家語云“忠字子蔑,孔子兄之子”也。

坑催公西輿如字子上。○索隱家語同。

鶿饕公西葴字子上。◇集解鄭玄曰魯人。○索隱公西箴字子上,家語子上作“子尚”也。

其實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七十子之徒,譽者或過其實,毀者或損其真,鈞之未睹厥容貌,則論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論語弟子問并次為篇,疑者闕焉。

,秀索隱述贊教興闕里,道在郰鄉。異能就列,秀士升堂。依仁游藝,合志同方。將師宮尹,俎豆琳瑯。惜哉不霸,空臣素王!

  國學網站專用

版式設計:尹大強 

返 回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制作 Copyright© 2003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平凉市| 云和县| 元谋县| 黔西县| 连南| 霍邱县| 卢湾区| 绥中县| 鹰潭市| 康乐县| 织金县| 法库县| 万盛区| 延吉市| 海丰县| 灵武市| 古交市| 新丰县| 兴隆县| 太仆寺旗| 上蔡县| 唐河县| 宁化县| 肇东市| 常德市| 淮阳县| 灵宝市| 卓资县| 屏东县| 本溪市| 永川市| 惠安县| 蒙自县| 大足县| 昌乐县| 长顺县| 雅江县| 长沙县| 建湖县| 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