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gx.gif (2967 bytes)
 

    學人專頁

 

 吳相洲


 

相關網站


inde1111.gif (188 bytes)

  吳相洲,男, 1962年9月生于遼寧省義縣,1995年于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導師為陳貽焮和葛曉音先生),同年到首都師范大學工作,2000年晉升為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導師,2004年入選“新世紀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首都師范大學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廣島大學客座研究員。
   主要研究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著作有《中唐詩文新變》、《唐代歌詩與詩歌》、《傳統的批判》、《唐詩十三論》、《唐詩創作與歌詩創作關系研究》等 10余種,曾在《北京大學學報》、《文學評論》

、《文學遺產》、《文史》等刊物上發表文章50余篇。其中,《傳統的批判》于2001年獲第八界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面向 21世紀中國古代文學課程體系改革方案》,于2001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三) 。主持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2項、北京市教委項目2項,參加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

  目前正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永明體與音樂關系研究”、北京市重點項目“《樂府詩集》研究”的研究,并著手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詩歌通史”子課題“隋唐五代詩歌史”的寫作。

地址: 北京西三環不北路 83 號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

郵編: 100089

電話: 68903017

E—mail: wuxiangzou@solcnu.net

近照
科研成果目錄
【著作】
  1. 《中唐詩文新變》,臺灣商鼎文化出版社 1996年8月版。
  2. 《禪詩今譯百首》,(與王志遠合著)臺灣佛光出版社 1996年4月版。
  3. 《歷代詞人品鑒辭典》(實為詞論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12月版。
  4. 《指月錄》,臺灣佛光出版社, 1997年4月版。
  5. 《唐代歌詩與詩歌》,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5月版。
  6. 《傳統的批判》,華文出版社, 2000年1月版。
  7. 《武帝與強漢風采》,大象出版社, 2000年8月版。
  8. 《玄宗與盛唐氣象》,大象出版社, 2000年8月版。
  9. 《唐詩十三論》,學苑出版社, 2002年11月版。
  10. 《大學語文》,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 2002 、 2004 年版。
  11. 《高校統戰工作》,主編,華文出版社, 2002 年版。
  12. 《中國人的性格》,譯著,延邊大學出版社, 1992 年版。
【論文】(部分)

1. 《從系統論看盛唐之音》,《北京大學學報》, 1995 年第 3 期。
2. 《文以明道與中唐文的新變》,《文學評論》, 1996 年第 1 期。
3. 《論唐肅宗黜華用實主張對詩風新變的影響》,《文學遺產》, 1997 年第1期。
4. 《庾信杜甫老成境界之比較》,《內蒙古大學學報》 1994 年第 2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7 年第 6 期轉載。
5. 《一部“活”文學史∶讀林庚先生〈中國文學簡史〉》,《北京大學學報》 1996年第 3期,《中華讀書報》 1996 年 1 月 31 日。
6. 《一個五四作家的古典文學研究∶讀〈靜農論文集〉》,《北京大學學報》 1994年第 5期。
7.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評介》,《北京大學學報》 1997 年第 3 期。
8. 《二十世紀詞學研究述評》,《北京大學學報》 1999 年第 2 期。
9. 《論中唐前期兩派風雅觀》,《文藝研究》 1999 年增刊。
10. 《初盛唐詩歌的“歷史—文化”研究》,《文學遺產》 1998 年第 5 期。
11. 《論盛中詩人構思方式的轉變對詩風新變的影響》,《首都師大學報》 1997 年第3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7 年第 9 期、 《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 《 1998 年唐代文學研究年鑒》。
12. 《陳思情采源于騷——論曹植在實現漢樂府向文人五言詩轉化過程中對屈賦的繼承》,《首都師大學報》 1998 年第 4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4 期。
13. 《論初唐人對近體詩律的探索與歌詩傳唱的關系》,《首都師范大學學報》 2000 年第 2期。
14. 《從岑參在封常清幕府的職責、處境看其詩歌戰報式的特點》,《社會科學輯刊》,2000 年第 2 期。
15.《精神文明建設如何正確利用傳統資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9年第6期。
16.《王立主題學研究評介》,《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17.《論平等傳統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中華文化論叢》(第二輯),商務印書館1999年12月第1版。
18.《岑參三首邊塞詩解讀》,《文史》第51輯,中華書局,2001年版。
19.《古代文學如何進入現代人頂生活》,《河北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20.《論唐代舊題樂府的入樂問題》,《國學研究》,第13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1.《論永明體的產生與音樂之關系》,《文藝研究》,2002年,第4期。

【 項目 】

1.北京市教委科研項目:“傳統文化研究”(1997—1999)。主持。
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從詩三百到元曲——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生產史研究”(1998—2001年),子課題負責人。
3. 國家科基金項目:“唐詩創作與歌詩傳唱關系研究”( 2000—2002)。主持。
4.全國高教研究會項目:“傳統文化價值評判問題與當代大學生文學素質培養》,(2000—2002),主持。
5.國家科基金項目:“永明體與關系研究”(2003—2005)。主持
6.北京社科規劃和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樂府詩集》研究”(1997—1999)。主持。
7.國家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詩歌通史》”(2004—2007),子課題負責人。

【獲獎】

1.《中唐詩文新變》,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
2.《傳統的批判》,獲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3.《高師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課程體系改革方案》,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people22_wuxz2.jpg (47380 bytes)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guoxue@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迈县| 贡觉县| 古丈县| 巴楚县| 长寿区| 赤峰市| 武义县| 弥勒县| 全南县| 通道| 分宜县| 浦江县| 鹤峰县| 鄄城县| 本溪| 筠连县| 洱源县| 泊头市| 贵州省| 湾仔区| 陆河县| 白河县| 延边| 历史| 肥西县| 唐河县| 萝北县| 华安县| 泊头市| 万山特区| 红原县| 莱西市| 莫力| 宝坻区| 黑山县| 兰西县| 同江市| 穆棱市| 宜昌市| 腾冲县| 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