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學者 然后當作家
東方龍吟,本名閆華,別名嚴華,筆名華巖、禾書璧、冷志、龍吟等,江蘇徐州人,1957年10月生,高中畢業(yè)后到煤礦挖煤四年。1977年恢復高考后進入大學,1981年底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屬文學研究所研究生,先后師從胡念貽、范寧二位先生,成為國學大師羅根澤和著名學者型詩人聞一多的再傳弟子。夙有創(chuàng)作歷史小說之志,然而兩位業(yè)師都告誡他先打好學問功底,生活積累豐厚之后再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生畢業(yè)后留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先后在《光明日報》、《文學評論》、《文學遺產(chǎn)》等國家級刊物上發(fā)表過數(shù)十篇有影響的研究論文,并于1983年成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卷中最年輕的編寫組成員,出版了四十余萬字的《宋遼金詩選注》等專著,并參加了清華大學中文系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學簡史》和《中國文學作品簡編》等書的撰稿工作。
1986年,龍吟先生被選調到中共中央辦公廳,任中央辦公廳與國務院辦公廳聯(lián)合主辦的中南海業(yè)余大學教務長、副校長,被聘為副教授;其間他與著名學者陳晉、廖奔聯(lián)袂主編的大型系列叢書《驀然回首》,被權威刊物評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最受青年人歡迎的叢書之一,龍吟自己所撰的《凄壯的祭壇——從中國古代改革家的悲劇看傳統(tǒng)文化中銳氣與惰性的對壘及其終結》(署名華巖),對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和年輕人影響很大。在此期間,他所主持編纂的《中國少年百科全書》,曾獲全國圖書金鑰匙獎和新聞出版署優(yōu)秀圖書等兩項部級大獎。
1990年,龍吟先生在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工作,其間擔任過全國性辦公室業(yè)務指導刊物《秘書工作》常務副主編,為該刊撰寫了大量的社論、雜文,其采訪撰寫的長篇報告文學《油盡燈未滅》,曾獲全國評比一等獎、《人民日報》頭版選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節(jié)目摘播。他主持翻譯的英文權威工具書《韋氏秘書手冊》,在當代秘書學界廣有影響。此間他為中外名人故事叢書所撰寫的《李大釗》(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一書,得到廣泛好評,成為國家教委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的優(yōu)秀讀物,并有中篇小說《冷月孤魂》(又名《清高的孤魂》,春風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面世,收到較好的反響。
龍吟先生謹遵師命,40歲后才集中精力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 2000年1月1日,他的“文俠小說”開山之作《智圣東方朔》(三部六卷)由作家出版社以“新千年第一書”的形式出版,中央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以第一時間買斷電視劇改編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以評書形式播出,包括《廣州日報》在內的十多家報紙爭相連載;海外多家出版機構紛紛購買版權,其中韓文版(5卷)已于近期正式出版。其后作家出版社又推出他的《詩劍龍洲俠》,光明日報出版社和吉林文史出版社連袂推出《萬古風流蘇東坡》,華藝出版社出版了《怪杰徐文長》,均有不俗業(yè)績。
龍吟先生少年時代便喜愛東坡詩詞,大學二年級起便系統(tǒng)閱讀《東坡全集》,研究蘇東坡已達二十多年。然而這么多年來,關于蘇東坡的論文他一篇都沒寫。他認為:不透徹地研究被視為“天書”的《東坡易傳》,就無法把握蘇東坡的哲學思想和他詩詞中撼魂動魄的天人之境,東坡研究也就無從談起。二十年后,他在整理完《東坡易傳》,并為之全面注釋之后,蘇東坡的形象才在他的心中最后定型;于是龍吟先生推出《萬古風流蘇東坡》第一部《人望》、第二部《人倫》、第三部《人杰》(共六卷,全書暫定六部,12卷)。他在書中成功地塑造出一個全新的可喜可愛、可敬可佩、可悲可憫、可口可樂的曠世文化全才蘇東坡形象,受到中華書局的蘇學研究專家孔凡禮、復旦大學教授王水照、四川大學教授曾棗莊等名家的高度贊賞。已出的部分已多次重印,并已在臺灣出版。
龍吟先生多次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學生會的邀請,給大學生講演“文俠小說”的理念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如何弘揚等問題,反響十分強烈,已被多所大學聘為客座教授。2003年,龍吟應暨南大學文學院之邀,調入暨南大學,在該校中文系國家文科基地講授文學創(chuàng)作課程。
2004年,龍吟先生與廣東省作協(xié)簽約,名列南粵八大重點作家之首。
2005年,龍吟先生的長篇小說《萬古風流蘇東坡》在出版地吉林省榮獲“長白山文學作品一等獎”。
2006年,龍吟先生的長篇小說《萬古風流蘇東坡》已入圍魯迅文學獎……
資料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之“中國文學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