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劫法場大鬧淮安 追官兵共歸山寨
話說龍標聽得今日要斬反叛,府門口發綁三人,他回頭就跑,跑到家中,卻好回位好漢正坐在家里等信。龍標進來告訴眾人,眾人說道:“幸虧早去一刻,險些誤了大事,為今之計,還是怎生?”謝元道:“既是今日斬他三人,我們只須如此如此,就救了他們了。”眾人大喜道:“好計。”五位英雄各各準備收拾去了,不提。 齋
且言淮安府看了京詳,打點出入。看官,你道羅、胡奎、張勇三人,也沒有大審,如何京詳就到了?原來淮安府的文書到了京,沈太師看了,知道羅等久在監中必生他變,就親筆批道:“反叛羅并盜案殺官的首惡胡奎、張勇,俱系罪不容誅,本當解京梟首示眾。奈羅等梟惡非常,羽黨甚眾,若解長安,惟恐中途有失。發該府就即斬首,將兇犯首級解京示眾。羽黨俟獲到日定奪。火速!火速!”知
臧知府奉了來文,遂即和城守備并軍廳巡檢商議道:“羅等不是善類,今日出斬務要小心。”齋
守備軍廳都穿了盔甲,全身披掛,點起五百名馬步兵丁、四名把總,一個個弓上弦,刀出鞘,頂盔貫甲,先在法場伺候。這臧知府也是內襯軟甲,外罩大紅,坐了大堂,喚齊百十名捕快獄卒,當堂吩咐道:“今日出入,不比往常,各人小心要緊。”知府吩咐畢,隨即標牌,禁子提人。齋
那王二帶了二十名獄卒,擁進牢中,向羅道:“今日恭喜你了。”不由分說,一齊上前將羅、胡奎一齊綁了,來綁張勇,張勇早已魂飛魄散,昏死過去。當下王二綁了三人,來到獄神堂,燒過香紙,左右簇擁,攙出監門,點過名。知府賞了斬酒,就標了犯人招子,劊子手賞過了花紅,兵馬前后圍定,破鑼破鼓擁將出來,押到法場。可憐把個張勇家里哭得無處伸冤,只得備些祭禮,買一口棺木到法場上伺候收尸。知
且言淮安城百姓,多來看斬大盜,須臾挨擠了有數千余人。又有一起趕馬的,約有七八匹,十數人也擠進來看;又有一伙腳夫,推著六七輛車子,也擠進來看;又有一班獵戶,掛著弓,牽著馬,挑著些野味,也擠進來看。官兵哪里趕得去,正在嘈嚷之際,只見北邊的人馬哨開,一聲吆喝,臧知府擁著眾人來到法場里面,下馬坐下公案。劊子手將羅、胡奎、張勇三個人推在刑場跪下,只等午時三刻就要開刀處斬。齋
當下羅、胡奎、張勇跪在地下,正要掙扎,猛抬頭見龍標同了些獵戶站在背后,胡奎暗暗喜。正丟個眼色,忽見當案孔目一騎馬飛跑下來,手執皂旗一展,喝聲:“午時三刻已到,快快斬報來。”一聲未了,只聽得三聲大炮,眾軍吶喊,劊子手正要舉刀,猛聽得一棒鑼聲,趕馬的隊中擁出五條好漢,一齊搶來。龍標手快,上前幾刀割斷了三人的繩索,早有小嘍羅搶了張勇背著就跑。羅、胡奎兩位英雄,奪了刀在手,往知府桌案前砍,慌得軍廳守備、千總把總一齊上前迎敵。臧知府嚇得面如土色,上馬往城里就跑。古
這邊羅、胡奎、龍標、謝元、孫彪、王坤、李仲七條好漢,一齊上馬,勇力爭先,領了三百嘍羅,四面殺來。那五百官兵同軍廳守備哪里抵敵得住,且戰且走,往城中飛跑,可憐那些來看的百姓,跑不及的,殺傷了無數。七條好漢就如生龍活虎一般,只殺得五百官兵抱頭鼠竄,奔進城中去了。古
眾好漢趕了一回,也就收兵聚在一處,查點人馬,并無損傷。謝元道:“官兵敗去,必然還要來追,俺們作速回去要緊。”胡奎說道:“俺們白白害了張勇,須要連他家眷救去才好。”羅道:“俺白白吃了侯登這場苦,須要將他殺了才出得這口氣,再者,我的隨身寶劍還在那里,也須取去。”謝元道:“張勇的家眷,我已叫嘍羅備了車子伺候。若是侯登之仇,且看柏爺面上,留為日后報復;至于寶劍,我們再想法來取。今且收兵到張勇家救他家眷。”眾人依言,一起人都趕到張勇家里。知
張勇的老小見救出張勇,沒奈何,只得收拾些細軟金珠,裝上車子,妻子老小也上了車子,自有小嘍羅護送先行。還有張勇家中豬鴨雞鵝,吩咐小嘍羅造飯,眾人飽食了一頓,然后一把火燒了房子,一齊上馬都奔雞爪山去了。主
那時眾人上路,已是申末酉初的時候。謝元道:“俺們此刻前行,后面必有大隊官兵追來,不可不防。”眾人道:“他不來便罷,他來時殺他個片甲不留便了。”孫彪道:“何不黑夜進城殺了那個瘟官,再作道理?”謝元道:“不是這個說法,俺們身入重地,彼眾我寡,只宜智取,不可力爭。孫賢弟領五十名嘍兵,前去如此如此。”孫彪領了令去了。又叫胡奎領五十名嘍兵前去如此如此,胡奎領令去了。又叫王坤、李仲領一百弓弩手前去如此如此,二人領令去了。共四條好漢、二百嘍兵,一一去了。謝元叫龍標、張勇護送家眷前行:“后面俺同羅殺退敵兵便了。”主
不表眾好漢定了計策,且言臧知府敗進城來,查點軍兵,傷了一半,可憐那些受傷的百姓,一個個哀聲不止。不一時,軍廳守備、千總把總、巡捕官員,一個個都來請安,知府說道:“審察民情,是本府的責任,交鋒打仗,是武職專司。今日奉旨斬三名欽犯,倒點了五百軍兵、百十名捕快,約有七百余人。只斬三名重犯,還被他劫了去,追不回來,若是上陣交鋒,只好束手就綁。明日朝廷見罪,豈不帶累本府一同治罪?”一席話,說得那些武職官兒滿面通紅,無言回答。知府問道:“可有人領兵前去追趕,捉他幾個強盜回來,也好回答上司,若是擒得著正犯,本府親見上司,保他升遷。”眾人見知府如此著急,只得齊聲應道:“愿聽太爺的鈞旨施行。”知府大喜,點起一千人馬,令王守備當先,李軍廳押后,自己掌了中軍,帶了十多員戰將、千總把總,一齊吶喊出城。古
已是酉時未刻,日落滿山,眾軍趕了十數里,過了胡家鎮,只見遠遠有一隊人馬緩緩而行。探子報道:“前面正是劫法場的響馬。”知府聽得,喝令快趕。趕了一程,天色已黑下來了,知府吩咐點起燈球火把,并力追趕。知
只見前面那一隊人馬,緊趕緊走,慢趕慢走,到追了十八九里,知府著急,喝令快追。那王守備催動三軍,縱馬搖槍,大叫:“強徒休走。”加力趕來。只見前面的人馬,一齊扎下,左有羅搖槍叫戰,右有謝元仗劍來迎,二馬沖來,槍劍齊舉,大喝道:“贓官快來領死。”王守備撲面來迎,戰在一處。那知府在火光中認得羅,大叫道:“反叛在此,休得放走。”將一千人馬排開,四面圍住羅廝殺,羅大怒,將手中槍一緊,連挑了幾名千總、把總下馬。王守備等哪里抵敵得住,那一千兵將四面撲來,也近不得身。主
正在兩下混戰,忽見軍士喊道:“啟上太爺,城中火起了。”知府大驚,在高處一望,只見烈焰沖天,十分利害。這些官兵,都是在城里住家的,一見了這個光景,哪里還有心戀戰,四散奔逃。知府也著了急,回馬就走,羅、謝元領兵追來。那守備正到半路,只聽得一聲梆子響,王坤、李仲領了一百名弓弩手,一齊放箭,箭如雨點,官兵大驚,叫苦不迭。知
不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