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九十大壽時,曾夸贊北師大99歲的終身教授鐘敬文,如今還帶博士生,并獲得了第四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99歲還堅守教學第一線,還獲教學國家獎,甭說在國內,恐怕世界罕見。
昨天下午,是鐘敬文先生本學期上的最后一堂課。記者聆聽了這堂課。14時30分,身著乳白色西服灰色襯衣的鐘先生"咚、咚、咚"邁著堅實的步伐走進教室,真不像是百歲老
人。11個博士生、碩士生和進修生起立問一聲"鐘先生好。"博士生康麗上前攙扶先生坐下講課。
鐘老拿出放大鏡看著講義提綱,開始講《學術論文的制作》。他口齒清晰,思維敏捷,從搜集資料的重要性,到分析探索創新的必要性,娓娓道來。中間不時插一些看似離題卻深含"功夫在詩外"的道理,流露出對弟子的疼愛之情。他說,博士論文可不像碩士論文,三五萬字就夠了,這可得十幾萬字呢,要早點著手準備。有一位楊博士,準備論文的最后兩三個月,都吃不下飯了。你們可要注意身體,可別到論文答辯時身體撐不住。
11個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講。鐘先生一直講到16時30分,中間幾乎不帶停頓的。記者悄悄把康麗叫出來,問她的感受。她說,鐘先生講課,是大師級的點撥。我從讀碩士時就跟著鐘先生。他教我們做人,他的座右銘是"淡泊"。他教我們做學問,告誡我們要抵得住各種誘惑,坐得住冷板凳,一心朝著一個目標邁進,為我國民俗學事業做貢獻。他把一生的研究方向都定在民俗學上,從沒有動搖過,他本身就是一面旗幟,指引我們前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用在他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鐘先生日前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的題目是《民俗學學科的創建與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