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首詩說古典文學(xué)欣賞與古典文學(xué)研究的不同
垂楊小苑繡簾東,鶯閣殘枝蝶乘風(fēng)。最是西陵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
柳如是《西湖八絕句》
評論:錢曾:“西泠佳句,為程孟陽吟賞。”錢謙益:“近日西湖夸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楊柳長條人綽約,桃花得氣句玲瓏。”
注釋:⑴西陵:蘇小小《歌詞》:“何處結(jié)同心?西陵松柏下。”⑵寒食:《本事詩·博陵崔護》條。⑶得氣:班固《答賓戲》:“得氣者蕃滋,失氣則零落。”
賞析:第一層:人的生命氣象與春光的融融一體。第二層:“最是”的語義?
第三層:人面不知何處的悵惘……
研究:心靈秘史。證據(jù)①:柳如是《夢江南·懷人》:“人去也,人去鳳城西。細雨濕將紅袖意,新蕪深與翠眉低,蝴蝶最迷離。”“人去也,人去畫樓中,……端有夜來風(fēng)。”證據(jù)②:陳子龍《寒食》七絕:“應(yīng)有江南寒食路,美人芳草一行歸。”“垂楊小苑倚花開,鈴閣沉沉人未來。”證據(jù)③:陳子龍《桃園憶故人·南樓雨暮》:“莫聽嬌鶯私語……。”南樓:元稹《所思》:“庾亮樓中初見時,武昌春柳似腰肢。相逢相失還如夢,為雨為云今不知。”東坡《永遇樂》:“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異時對南樓夜景,為余浩嘆。”徐孚遠《憶臥子讀書南園作》《南園讀書樓》。證據(jù)④:柳如是《春日我聞室作·呈牧翁》(崇禎十三年):“裁紅暈碧淚漫漫,南國春來正薄寒。此去柳花如夢里,向來煙月是愁端。”←→陳子龍《夢中新柳》(崇禎六年,用韻亦相同)。 引論一:中國詩詞中的“人面桃花”結(jié)構(gòu)。張泌《寄人》。趙嘏《江樓感舊》。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一。白居易《板橋頭》。劉禹錫《竹枝詞》。韓渥《寒食日重游李氏園林有懷》、《想得》。晏幾道《臨江仙》“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歐陽修《浪淘沙》“可惜明年春更好,知與誰同?”
引論二:美學(xué)。1,抒情與敘事。2,表現(xiàn)與感應(yīng)。3,記憶與交流。4,今典與古典。5,韻味與占有。6,文本生活與文本資本。
表現(xiàn)與感應(yīng)。我們常常將藝術(shù)語言理解為“表現(xiàn)”。即單單強調(diào)作者對于自我的呈露,以我為主的傳達。其實,深度的藝術(shù)語言乃是一種“感應(yīng)”。對于傳達對象的溝通與印心,亦即陳寅恪所說的“思旨印合”。今典中有古典,古典中有今典,能所雙亡、主賓俱冥,這就超出了藝術(shù)表現(xiàn)自我這一淺見,透入生命照面、靈心呼應(yīng)的層面。這里涵有東方藝術(shù)精神的一個重要秘奧。
記憶與交流。一般人都認為詩歌語言主要是交流功能。今典則昭示了詩歌語言有貯積功能,將記憶中的情愫靜靜釋放。這亦是東方藝術(shù)的魅力之一。…… 引自拙作《釋陳寅恪古典今典解詩方法》(《學(xué)術(shù)集林》十三)
如果能將我們現(xiàn)代感知媒介的變化理解為韻味的衰竭,那么,人們就能提示這種衰竭的社會條件。什么是韻味?從時空角度所作的描述就是:在一定距離之外但感覺上如此貼近之物的獨一無二的顯現(xiàn)。在一個夏日的午后,一邊休憩著一邊凝視地平線上的一座連綿不斷的山脈或一根在休憩者身目投下綠蔭的樹枝,那就是這座山脈或這根樹枝的韻味在散發(fā)。借助這種描述就能使人容易理解韻味在當(dāng)代衰竭的特殊社會條件。韻味的衰竭來自于兩種情形,它們都與大眾運動日益增長的展開和緊張的強度有最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即現(xiàn)代大眾具有著要使物更易“接近”的強烈愿望,就像他們具有通過對每件實物的復(fù)制品以克服其獨一無二性的強烈傾向一樣。
引自W.本雅明《技術(shù)復(fù)制時代的藝術(shù)作品》
自來詁釋辭章,可別為二。一為考釋本事,一為解釋辭句。質(zhì)言之,前者乃考今典,即當(dāng)時之事實。后者乃釋古典,即舊籍之出處。(《別傳》)
解釋古典故實,自當(dāng)引用最初出處,然最初出處,實不足以盡之,更須引其他非最初而有關(guān)者,以補足之,始能通解作者遣辭用意之妙。(同上)
若錢柳因緣詩,則不僅有遠近出處之古典故實,更有兩人前后詩章之出處,若不能探河窮源,剝蕉至心,層次不紊,脈絡(luò)貫注,則兩人酬和諸作,其辭鋒針對,思旨印證之微妙,絕難通解也。(同上,p12)。
(陳子龍)“芝田館里應(yīng)惆悵,枉恨明珠入夢遲”,乃用《洛神賦》……等為第壹出典,李義山《可嘆》……等為第貳出典,溫庭筠《偶題》……等為第叁出典。(同上)
⒄柳如是《清明行》(崇楨十二年)“……青樓日暮心茫茫,柔絲折入黃金床。盤螭玉燕無可寄,空有鴛鴦棄路旁。”
古典:陳思王《桂之樹行》;《洞冥記》;李白《代美人愁鏡》《白頭呤》;《霍小玉傳》;湯顯祖《紫釵記》←→今典:陳子龍《寒食行》《淮海詞》。
⒅柳如是《西泠》第十首“荒涼夙昔鶴曾游,松柏呤風(fēng)在上頭。(原注:時游孤山)吏苑已無句漏鼎,煙霞猶少岳衡舟。遙憐浦口芙蓉樹,仿佛山中孔雀樓。從此邈然冀一遇,遺宮廢井不勝愁。”
古典:林逋;《列仙傳》;蘇小小;何遜、王子安;馮小青。
今情:河?xùn)|君與小青相類。陳子龍與馮云將相類。陳妻與馮妻相類。
牧齋《有美詩》“自應(yīng)隨李白,敢擬伴伶玄”→《趙飛燕外傳》→東坡《朝云詩》“不似楊柳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⒆柳如是《庚辰仲冬訪牧翁于半野堂,奉贈長句》“聲名真似漢扶風(fēng),妙理玄規(guī)更不同。一室茶香開澹黯,千行墨妙破冥蒙。竺西瓶拂因緣在,江左風(fēng)流物論雄。今日沾沾誠御李,東山蔥嶺莫辭從。”
古典:《后漢書·馬融傳》《文選》←→今情:河?xùn)|君造訪半野堂。
古典:《文選》杜牧詩←→今典:牧齋《讀杜小箋》
古典:《南齊書·王儉傳》←→今典:牧齋博通內(nèi)典,己身如侍女。
古典:《后漢書·黨錮傳·李膺傳》←→今典:牧齋被魏忠賢黨指為東林黨魁;牧齋曾入閣又獲罪罷免。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