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遺產》2003年第四期目錄及提要
中國詩學之淵源論……………………………………………董乃斌(4· 4)
論述詩人創作的淵源或其對后世的影響,是中國古代詩學論著的一個常見話題,其意義不僅在于描述歷代詩人傳承關系的譜系,而且在于能夠使詩歌史的內涵更為豐富具體。中國詩學之淵源論有豐厚的資料遺產,但頗為零散;有關的論斷很多,但實證稍欠。本文試圖從古人對淵源論的種種論述中探尋、概括出某些理論原則和可供實際操作的方法,希望對中國詩學體系這一重要側面的構建有所推動。
關鍵詞 淵源 師承 影響 獨創 流變 詩史
西夏譯《詩》考………………………………………………聶鴻音(4· 17)
本文從西夏文典籍中輯錄西夏人翻譯的《詩經》文句二十六則并考察其義訓正誤,試圖據以窺知西夏黨項人對經典漢文學的理解能力,以及中國的主流文學傳統在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影響。經初步考察可知,西夏《詩經》譯例中有半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誤解,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嚴重失誤,這說明西夏知識分子對于《詩經》并不像我們預期的那樣熟悉,以《詩經》為代表的中原古典文學沒能成為黨項文人文學的滋養。
關鍵詞 詩經 西夏 翻譯 古典詩歌
先唐別集考述…………………………………………………徐有富( 4·26)
本文對先唐別集源流、稱名、編纂途徑,以及社會背景,作了較為系統的考述。
關鍵詞 先唐別集 別集 文集
岑參入仕年月及生年考………………………………………王勛成(4·33)
目前文學界都認為岑參天寶三載進士及第,當年就釋褐右內率府兵曹參軍,時年三十歲,并據以推其生年為開元三年或四年。本文根據唐銓選制,認為進士及第,必守選三年,才能釋褐授官,岑參乃天寶七載授官的,時年三十歲。其生年當為開元七年。
關鍵詞 岑參 守選三年 天寶七載 開元七年
白行簡行年事跡及其詩文作年考……………………………黃大宏(4·40)
本文是在所撰《白行簡年譜》基礎上,對白行簡的生平重要事跡及著述進行的研究,包括考定其名字出處與命意、小字問題,初應進士試及登第時間,仕歷,以東川幕使蒲等問題,并對其大量詩文的作年進行了考辨。
關鍵詞 白行簡 行年事跡 詩文作年
白描勝境話玉溪……………………………………… …劉學鍇(4·50)
歷來認為李商隱詩風格綺艷、用典繁僻、善學杜詩。但他除了這類典麗精工型的作品之外,還有一大批質量相當高的、遍及各種詩體的以白描為主要特征的佳作。如果說,前者是以“借色”表現“真色”,那么后者便是以白描手段直露 本色。“深情綿邈”是這兩類詩的共同本質與內在聯系。白描型佳作長期不被重視,和李商隱詩在歷代被接受的狀況密切相關。只有突破傳統看法的束縛,才能對義山詩有比較全面的認識。
關鍵詞 李商隱詩 白描勝境
樊南文與玉溪詩
——論李商隱四六文對其詩歌的影響…………………余恕誠(4·62)
四六文與詩賦的關系、樊南文與玉溪詩的關系,一些學者曾加以注意,但未作深入研究。本文從對偶、用典、虛字、句法以及綺麗委婉、富于象征暗示、富于情韻等方面,論析二者間的深刻聯系,認為唐詩吸納其它文體之長,不斷出現大的發展變化。李白、杜甫代表初盛唐詩歌,對自漢魏至六朝以來賦體成分予以融化吸收,韓愈代表中唐,把散文成分帶入詩歌,促成中唐詩壇新變,李商隱則代表晚唐,以駢文入詩,開辟了又一片新天地。
關鍵詞 李商隱 四六文 詩歌
現存評點第一書
——論《古文關鍵》的編選、評點及其影響…………吳承學(4·72)
《古文關鍵》是現存最早的古文評點選本,是評點文體形成的標志性著作,其評點與評點理論反映出南宋文學批評的新風氣,從《古文關鍵》可以看出評點形態與傳統文學批評不同的特色。《古文關鍵》的編選與評點在唐宋八大家的形成以及唐宋古文經典化進程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關鍵詞 《古文關鍵》 編選 評點學 影響
論《碧雞漫志》的詞學思想…………………………………顏翔林(4·85)
《碧雞漫志》建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涉及到詞的起源論和藝術本體論,它從哲學的宇宙生成論和主客體相分的二元論來看文藝問題,所以站在一個較高的思維起點上。王灼提出詞的審美標準——性情、自然、中正、雅、韻等,并作了深入具體的探討,從歷史和邏輯的結合上為詞的創作與鑒賞確立了自我的美學觀念。
關鍵詞 詞話 雅 中正 自然 韻 風格
《千忠錄》作者考……………………………………………劉致中(4·94)
本文論證中國戲曲史上著名劇作《千忠錄》的作者,不是李玉,不是徐子超,而是清代康熙年間太倉詩人王吉武。
關鍵詞 《千忠錄》 “史仲彬雜劇” 李玉 徐子超 王吉武
隆禮與崇孝
——四論魏晉風尚對吳敬梓的影響……… …………陳美林(4·102)
本文分兩部分,分別探討魏晉六朝時期特別隆禮、崇孝的社會背景和政治需要,及其對吳敬梓思想和創作的影響。
關鍵詞 禮 孝 吳敬梓 《儒林外史》
“東觀閣原本”與程刻本的關系考辨………… …………曹立波(4·111)
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的一部程甲本,馬幼漁曾贈給胡適,其題記寫于1929年。此書扉頁手書“東觀閣原本 繡像紅樓夢 本宅梓行”,第一百二十回回末有“萃文書屋藏板”字樣,其文字特征與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收藏的程甲本基本相同,但貼補處大體照程乙本所改,查后來的東觀閣刻本,則與“東觀閣原本”貼改的文字相同,而與程甲本原有的文字略異。可以推知,此程甲本應為東觀閣翻刻前的工作底本,它揭示了程甲本與東觀閣本之間的密切關系;而東觀閣在翻刻程甲本的過程中,同時參考了程乙本,也可以從這部書中找到較為直接的證據。
關鍵詞 東觀閣原本 程甲本 程乙本
香草·美人·瓊佩
——《離騷》珵美義蘊述論…………… …………鄧國光(4·122)
學者研究
活的歷史與活的美學
——論吳調公的中國文藝美學史研究方法……………高小康(4·125)
學術綜述
20世紀西域古典戲劇文本的發掘與研究……………………黎 薔(4·135)
學術活動報道
“第五屆文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4·139)
學術動態
“明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4·93)
讀者·作者·編者
再話新版《全宋詞》…………………………………………劉尚榮(4· 141)
札 記
“礬書”與“贗碑” 譚景玉(4·71)
詞調《鶯啼序》小考 田玉琪(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