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收藏珍貴西漢竹書 多項首次面世典籍照亮中華燦爛文明
·錢學森部分手稿將捐獻海寧博物館 有望明年展出
·唐德剛口述史:為重新認識歷史打開一扇窗
·余光中:“立體地傳承中文”
·“仿漢學”更容易出活兒?一些國內學人盲目模仿跟風海外漢學
·美國紀念孔子的背后:表達與中國平等對話的姿態
·中國歷史上的另類農民起義——讀《山東叛亂:1774年王倫起義》
·顧農:讓人很不放心的《絕版魏晉》
·袁濟喜:走向審美世界的國學
·李學勤:近年出土文獻與中國文明的早期發展
·張頤武:“國學熱”仍在進一步擴展
·王英志:錢仲老眼中的清詩十大家
·朱維錚談五經西譯與儒經之形成
·辨章學術 考鏡源流——漫談中國的“美國學”與美國的“中國學”
·胡曉明:興于微言,以相感動
·鮑爾吉·原野:醒來時我們相親相愛——從賽珍珠翻譯《水滸傳》說起
·詩歌藝術臻于化境的八世紀中國
·中國昆曲何以成為人類文化遺產代表作
·戊戍演《易》
·由“百家爭鳴”看中國文化的變遷
·越縵堂讀書記漫談系列
·文淵閣《四庫全書》全文版
·歷代筆記(654種)TXT
·《帛書甲本道德經復原本》——筆記PDF版(修訂版)
·國學大本營,經典零距離——“國學電子館”正式推出 |
|
戰歌
明·沙天香
邊塞男兒重武功,劍光如電氣如虹。
人生自古誰無死,馬革裹尸是英雄。
紫牡丹三首 其三
金·元好問
天上真妃玉鏡臺,醉中遺下紫霞杯。
已從香國遍熏染,更惜花神巧剪裁。
微度麝熏時約略,驚移鸞影卻低回。
洗妝正要春風句,寄謝詩人莫漫來。
東郡七夕立秋
清·張惟赤
光岳樓前暑氣收,斷云疏雨送扁舟。
關河暝色催碪近,海岱煙嵐入樹浮。
天上雙星方渡漢,人間兩鬢又驚秋。
明朝玉笛聲凄切,風起黃榆白雁愁。
悼廢圃殘菊
明·劉基
舊菊將蕪尚有根,高秋相顧耿無言。
芳心不共青莎死,生態猶欺白露繁。
要待靈均餐落蕊,從教元亮恥空尊。
何人解識凄涼意,分付寒螀仔細論。
和重陽感懷
宋·劉弇
又逢佳節破牢愁,天卷微云盡放秋。
一水孤飛臨汝槳,幾人清興庾公樓。
螢腰亂試林塘點,蠅陣微收幾案稠。
黃菊紅萸滿烏帽,椒丘誰是醉鄉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