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秦皇云夢祭舜 個中別有隱情

——答偽裝成民工先生

彭斌武

 

  偽裝成民工(因這名字太咬口,請原諒,以下簡稱“偽裝”)先生,對拙文《秦始皇兩度南巡云夢的因果關系》提出了許多批評,筆者表示感謝。但令人非常失望,偽裝先生的帖子洋洋五千言,多系抄襲別人的文章,己出者甚少,而且沒有道理闡述,只有武斷否定,并且在關鍵問題上采取篡改歷史文獻的手法,扭曲秦始皇兩度南巡云夢的歷史認知,同時對云夢地方歷史認知也造成了混亂(附偽裝先生帖子于后)。為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特撰此文予以沉清,亦為對偽裝先生的回答。

一、《龍崗秦簡?馳道律》是云夢有馳道的有力證據

  偽裝先生首先否認云夢有馳道,所持理據是:“著名的馳道有9條,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陜北)的上郡道,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出今商洛通東南的武關道,出秦嶺通四川的棧道,出今隴縣通寧夏、甘肅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而其中沒有關于和云夢有關的記載。就(馳道)遺址來說,也只有河南的南陽地區有一處被發現。”因此否認云夢有馳道。

  偽裝先生否認云夢有馳道的材料可靠嗎?靠不住。上面所說“著名的馳道有9條”,但實際列舉的馳道卻只有7條,還有兩條被原作者省略了。用列舉未盡的不完全資料來否定云夢有馳道,不合理。《漢書·賈山傳》載:“秦為馳道于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這說明秦馳道一直修到了舊楚地,而云夢正是荊楚腹地,怎能斷言被省略的兩條馳道不通云夢呢?

  云夢有馳道,是《龍崗秦簡》為我們提供的歷史信息,拙文對此作了說明,偽裝先生理應先看看《龍崗秦簡》再發議論。然而,偽裝先生無視云夢出土文獻,僅憑片面材料來否定云夢有馳道,何其草率。

  1989年10—12月,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孝感地區博物館和云夢縣博物館參與,在云夢龍崗發掘了九座秦墓。其中6號墓出土了一批秦代竹簡,即《龍崗秦簡》。為方便研究,整理簡文的專家將其大體分為五類:禁苑、馳道、馬牛羊、田贏、其它。“馳道類”是有關馳道的法律條文,有學者稱之為《馳道律》。只要看看《馳道律》的內容就可斷定云夢到底有無馳道。這里僅舉兩例說明問題。其一:“有敢於在馳道當中行走的人,將把他們一律流放。他們所騎的馬匹以及用于在馳道上行走的乘車、軺車、牛、牛車、輓車,由縣、道官府沒收其車、馬、牛”。其二:“有(違法)在馳道中行走者,官吏未能察覺處置,罰相關機構的嗇夫(領導人)二(凱)甲(款)。”

  顯然,這是對馳道進行管理的律文。道理很明白,只有馳道存在,才需要進行馳道管理;為管理好馳道,才抄錄《馳道律》。反過來說,抄錄《馳道律》是為了管理好馳道;進行馳道管理,必然有馳道存在。這是事理邏輯的結論。所以,學界普遍認為:“當年云夢確實建有馳道。”

  偽裝先生還用“只發現河南的南陽地區有一處馳道遺址”來否定云夢有馳道。這是徒勞的。據報道,近年發現河南南陽有一處據說是秦代的“鐵路”遺址,作者認為這就是秦代的馳道,并由此推斷秦代馳道是“鐵路”而不是馬路。這僅是一家之言,尚未形成學界定論,即使形成了定論,也不能改變云夢有馳道的結論。如果學界定論秦代馳道是“鐵路”,那么云夢的馳道就是“鐵路”;定論秦馳道是“馬路”,云夢馳道就是馬路。這沒有什么可爭的。

  如果是說沒有發現“鐵路”遺址的地方就沒有馳道,那么所謂“著名的馳道”就不是“9條”,而是只有河南南陽1條了,《漢書·賈山傳》記載的“秦為馳道于天下”就要改為“秦為馳道于南陽”了。何其荒謬!

  偽裝先生還以審判官的口氣發問:“樓主知道什么是馳道嗎?‘馳道,天子道也'。不全是吧?”否認馳道是天子道。接著又審問道:“貿易走的是天子專用的道路——‘馳道'嗎?”這里又肯定馳道“是天子專用的道路”。大概只有一反一正地審問,才能體現“審判官”的“威嚴”和“專業水平”。不過,在人們的理念中,自相矛盾是邏輯混亂的表現。

  東漢著名學者應劭注釋“馳道”說:“馳道,天子道也,道若今之中道然。”前引《龍崗秦簡·馳道律》印證此說是正確的,皇帝專行馳道的中道,其他任何人都不得行走中道。馳道既然有中道,就必然有邊道,因為“中”與“邊”是相對應而存在的,有“中”必有“邊”,無“邊”則無所謂“中”。由此可見馳道是由“中道”和“邊道”構成的。李開元先生在《秦帝國的崩潰》一書中寫道:“馳道是三車道,中間道是皇帝專用道,未經特別許可,他人不得擅自使用,兩邊為旁行道,可供吏民使用。”此說是有根據的。那么,對馳道稱“天子道”如何理解呢?從秦朝有多種道路并存(直道、新道、五尺道等)的事實來看,說馳道是“天子道”,應是從道路的等級而言,并非說整個馳道都是皇帝的專利,正如當今有國道、省道、縣道、鄉村道一樣,國道是頂級道路,國道雖稱“國道”,但國有公車、集體公車和私家車都可行走,所不同的只是馳道的中道是皇帝的專利。這就告訴我們,貿易走馳道是沒有什么可詰難的。

二、否認“安陸”說就是砍斷云夢的史脈

  對秦始皇第一次來云夢,拙文是這樣敘述的:“睡虎地出土的《編年記》載:‘廿八年,今過安陸'。‘今',是秦朝時臣下對皇帝的尊稱。這是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路過安陸(今云夢)。秦始皇這次出巡,《史記》有較祥的記載。他東登泰山,祭拜天地,南登瑯邪(在今山東膠南縣境),過彭城(今江蘇徐州),西南渡淮河,到衡山(郡名。治所株城,在今湖北黃岡市西北郊),抵南郡(治所今湖北江陵)。這次始皇出巡路過安陸,《史記》缺載,但《編年記》補上了。”

  偽裝先生對于這段文字的批評是:“關于樓主對于秦始皇第一次來云夢的敘述我覺得很搞笑”。接下來是不惜工本地把《史記》中關于秦始皇這次出巡的原文全部抄錄下來,又用白話重復一遍,總計達千字,其目的是要凸顯一句話:“都沒有提到云夢這兩個字。”

  偽裝先生這樣作,這樣說,其用意很清楚,就是兩個否定:一是否定出土文獻的史學價值;二是否定云夢即古安陸。

  云夢睡虎地秦簡出土,是全國首次發現秦的直接史料,因此被世界各地的秦史專家奉為圭臬,都紛紛以云夢秦簡為準繩,對照、修正自己的學術觀點,檢驗傳世文獻的真偽、錯訛,指謬糾誤,成為秦史專家們治史須臾不可或缺的寶典。有位專家驚嘆:“云夢秦簡震驚了世界”!不可思議的是,在秦史專家言必稱云夢的今天,竟然有人對以云夢秦簡言史“覺得很搞笑”。反差之大,令人汗顏。

  關于云夢即是古安陸的問題,近幾年因黃香故里之爭而成為熱門話題,筆者在《〈黃香故里考辨〉之考辨》一文中有詳考,云夢的文史愛好者對此都給予了熱情的關切和支持,在此謹表衷心感謝!偽裝先生既然對云夢歷史這么感興趣,必然知道云夢即古安陸,決不會對此一無所知。然而偽裝先生所“搞笑”的是:“都沒有提到云夢這兩個字”。顯然這是否認云夢即古安陸。

  云夢的悠久歷史是與古安陸融為一體、密不可分的。否認云夢即古安陸,就砍斷了云夢的史脈,否認了云夢的悠久歷史。

  云夢有文化遺存為證的歷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期,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與東周之交,春秋前期為鄖子國,春秋中期至戰國中后期為楚鄖邑,戰國中后期至漢晉南北朝為古安陸縣,西魏大統十六年(公元550年)從古安陸縣分立云夢縣至今,綿延數千年。其中古安陸800年在云夢歷史長河中居于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云夢歷史上最燦爛的時期在先秦至漢晉,那時在這片熱土上發生過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涌現出許多叱吒風云的人物。如以忠著稱的斗子文、和平使者鐘儀、深明大義的斗辛、孝子清官黃香、耿介能臣黃瓊、以身殉國的黃琬、兩晉名將陶侃、亂世功臣朱伺等優秀人物。他們的壯麗人生為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增添了耀眼的光彩,為云夢人民留下了豐富而值得驕傲的歷史文化遺產。如果否定云夢即古安陸,云夢歷史就失去了源頭,數千年文明史就只剩建縣后的1400多年了。

三、秦始皇羞辱虞舜有其思想根源

  偽裝先生十分肯定地說:“秦始皇兩次南巡云夢沒有因果關系,如果非要找出秦始皇出巡的原因,可以列出如下。”以下便是抄襲別人文章一千多字,共四條:(1)宣德揚威、安定天下的政治目的;(2)虔誠的宗教情感;(3)求仙長生的期望;(4)地理景觀地域差異的吸引。

  偽裝先生抄襲的這篇文章,是泛論秦始皇五次出巡的時空特征及其原因,而拙文是專論秦始皇兩度南巡云夢的因果關系,主題看似相同,實則研究的重點不同,層次不同,深度不同,當然結論也就不同,這是很正常的。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千古一帝。但千古一帝決非完人,而是一個既有功勞,也有過失的人,不然就不會二世而亡。而他的功過又是與他的復雜性格密切相關的,所以研究秦始皇不能簡單化,表面化,概念化,更不能一律化,而要多角度、多層面地研究。只有這樣才能還原一個鮮活的、生動的、立體的、真實的秦始皇,同時也可避免因一律化、表面化等弊端而湮沒具有隱密性的真實歷史。偽裝先生是此非彼的作法,是不科學,不明智,不可取的,也是違反時代潮流,行不通的。

  秦始皇來云夢祭舜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事件,偽裝先生所列四條原因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或許偽裝先生會說,始皇祭舜正好與所列第二條“虔誠的宗教情感”對號入座。其實對不上號,許多事實說明秦始皇根本瞧不起虞舜,他對虞舜沒有情感可言,更談不上虔誠。他之所以來云夢祭舜,完全是精神壓力所致,是對洞庭大怒的懺悔。

  秦始皇的洞庭大怒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思想根源的。在更名號的討論中,就表露了他對黃帝、堯帝、舜帝等五帝的傲慢和輕蔑。群臣在他面前極力貶損五帝,說他的功德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始皇認同這些說法,于是決定稱“皇帝”,取“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義。“功蓋五帝”的“蓋”是“壓倒,勝過”的意思。就是說他壓倒、勝過三皇五帝。后來把這些貶損五帝的言辭作為歌頌始皇的反襯,刻在瑯邪石壁上:“古代的帝王,所管轄的地域不過千里,諸侯們各守其封地,有的向天子朝貢,有的不朝貢,相互侵擾,暴力相加,殘伐不止,動亂不已,猶刻金石,以自為紀。古之五帝三王,教育方法不相同,法度不明確,只知道假借鬼神的威信,以欺騙遠方的人民,他們稱帝稱王名不符實,所以他們的統治不長久,他們還沒死,諸侯就背叛了,法令就廢止不行了。等等。可見在秦始皇心目中,五帝是幾個名實不符的混混兒。思想支配行動。黃帝陵就在咸陽以北不遠處,他沒有去祭,前四次出巡也未對五帝中的任何一帝祭祀,豈止不祭?而且在洞庭大怒中羞辱虞舜。

  秦始皇廿八年,他過安陸(今云夢)后,從南郡“浮江,至湘山祠”。在渡洞庭湖時遇到大風,幾乎不能渡過。始皇問博士:“湘君是什么神?”博士答:“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葬在這里。”(《史記·索引》按:《楚詞·九歌》:“有湘君、湘夫人。夫人是堯女,則湘君當是舜。”)始皇一聽就勃然大怒,命令三千刑徒把湘山上的樹木全部砍光,讓山陵光禿禿的裸露出赭石色。秦始皇一聽說湘君是舜的妻子就大發雷霆,顯然是沖著虞舜發火。始皇這樣作,既有思想根源,更有像征深意。“赭其山”,用今天的話來說叫做“剃光頭”。秦朝時剃光頭是一種刑罰,叫做“髡刑”。剃光頭,既是罪犯的標志,也是對人格的羞辱。古人有“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官本位觀念。但始皇竟然給虞舜“剃光頭”,說明他不僅沒有把虞舜當作賢明的帝王,而且比普通大夫都不如,更沒有把虞舜當神看。然而,始皇在踏上不歸之路時卻來云夢祭祀虞舜,前后巨變,發人深思,這就是問題的核心,也是問題的焦點和難點。在探討秦始皇來云夢祭舜的因果關系時,必須抓住這個核心,緊扣這個焦點,科學地回答這個難點。

  然而,偽裝先在敘述始皇洞庭大怒的文字中,卻對這個核心問題躲躲閃閃,甚至偷偷摸摸地做手腳,力圖撇開核心,繞過焦點,回避難點。這里將《秦始皇本紀》有關原文與偽裝先生的白話敘述作個對照,以窺其心跡。原文是:秦始皇“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再看偽裝先生對這段原文的白話敘述:秦始皇“沿長江來到洞庭湖,恰巧遇到大風,湖水洶涌,無法渡過。秦始皇認為這是山神作祟,一怒之下命人將湖邊山上的樹木全部砍去”。這里,偽裝先生在六個關鍵點上做了手腳:一是把秦始皇與博士的對話段落全部刪除,抹去了關鍵人物虞舜,以回避問題的核心;二是塞進了“秦始皇認為這是山神作祟”這一無中生有的話,以轉移視線,繞過焦點;三是把“於是始皇大怒,”改為“一怒之下”,以減輕嚴重程度;四是把“使刑徒三千人”改為“命人”,回避“刑徒”,以撇開難點;五是把“皆伐湘山樹”改為“將湖邊山上的樹木全部砍去”,回避“湘山”,以與虞舜拉開關系;六是把“赭其山”刪除了,以掩蓋始皇對虞舜的羞辱和懲罰。這就割斷了始皇洞庭大怒與云夢祭舜的因果關系。

  以上這些,說明偽裝先生缺乏求實之心,立論是建立在篡改歷史文獻、歪曲歷史事實基礎上的。這是歷史探討中的大忌。

四、向虞舜懺悔是秦始皇的難言之隱

  始皇洞庭大怒,無端羞辱、懲罰虞舜,九年后卻來到云夢祭祀虞舜,從現象看,這是一個十分矛盾的舉動。其實始皇此舉正是洞庭大怒造成的,二者是線性因果,洞庭大怒是因,云夢祭舜是果。這個因果關系是客觀存在,任何人想割斷它,無異于抽刀斬水。

  讓我們用歷史事實說話。秦始皇廿六年秋,發生了一樁沖著始皇而來的奇異而神秘的事件。秦使者夜過華陰平舒道,有個人持著玉璧攔住使者說:“給我將此璧贈予滈池君。”又說:“今年祖龍死。”持璧者所言均為隱語,“滈池君”是水神名,暗指秦始皇以水德得天下;“祖龍”也是暗指秦始皇,“祖”是開始的意思,“龍”是皇帝的像征。使者聽了不知所云,追問持璧人,持璧人忽然神秘地消失在夜幕中,玉璧卻放在那里。使者只好捧著玉璧將這一神奇事件如實報告始皇,始皇良久不語,最后才說了一句自我壯膽的話:“山鬼本來只知道一年的事。”退朝后又自言自語地說:“祖龍,人的祖先嘛!”始皇說得很輕松,但思想卻十分緊張。他命令御府審察這塊玉璧的來歷,審查的結果,玉璧竟然就是八年前渡江到洞庭去時沉入長江的那塊璧。這使始皇惶恐不已。于是求神問卦,卦象顯示巡游、遷徙吉利。始皇不敢怠慢,立即遷徙北河榆中三萬戶百姓,每戶賞賜一級爵位,以示安撫。然后考慮出巡的時間、路線和怎樣擺平這件事。

  始皇心知肚明,這件事的核心是八年前去洞庭時沉入長江的那塊玉璧神秘地再現。按照始皇一貫“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思維定勢,他只會從神靈示警來揣度這一奇異現象,這就必定把他的思緒牽回到八年前的洞庭大怒,命三千刑徒砍光湘山樹,用“剃光頭”的“髠刑”羞辱、懲罰虞舜的情形。這個不得已的回憶,迫使他不得不對洞庭大怒進行反思:虞舜是被華夏民族神圣化的賢明君主,無端對其羞辱、懲罰,必定會感到失道損德,理虧心虛。在神靈示警的重壓下,始皇不得不對虞舜懺悔,以求寬恕。古人認為人神勾通的最佳途徑就是祭祀禱告,因此始皇決定以望祭九嶷山來表達對虞舜懺悔的誠意。

  按照古禮,望祭可在京郊舉行,而始皇為何要到云夢來祭舜呢?這是由始皇的難言之隱作出的選擇。

  始皇是最要面子、最講尊嚴的,為了使祭祀既能表達對虞舜懺悔的誠意,又在萬民面前不露懺悔隱情,不損皇帝尊嚴,所以選擇在何處祭舜就十分重要了。要表達對洞庭大怒的真誠懺悔,按理就應該到洞庭湖去祭,但那樣懺悔隱情就暴露無遺了,皇帝尊嚴將損失殆盡;但如果離洞庭湖太遙遠,又不能體現對舜帝的誠意,恐怕難以得到寬恕。這樣云夢就成了祭舜的理想之地,因為云夢既不是洞庭,但離洞庭又不遠,是一個可以把“表誠意”和“保面子”兼顧起來、兩全其美的地方。這就是秦始皇選擇在云夢祭舜的精神因素。

  或許有人會問,始皇祭舜是懺悔,祭大禹又是為什么?其實這也是始皇為掩蓋他懺悔隱情的一個花招。我們知道始皇是瞧不起五帝的,大禹還沒有資格進入五帝之列,他更瞧不起,他之所以在祭舜后又祭大禹,并非他突然間對大禹產生了敬仰之情,而是為了在人們的心目中造成他敬賢禮圣的假象,以擾亂他向舜帝懺悔的視線。可以說大禹受始皇之祭,沾了虞舜的光。

五、云夢禁苑、行宮是秦始皇云夢祭舜的物質因素

  偽裝先生批評說:“還有下面這段論述就更離奇了”,“所謂的‘隨行人員多,停留時間長',‘明確指示要下榻在云夢禁苑中',‘云夢禁苑有雄厚的財力保障和豐富的物資供應,這是始皇來云夢遙祭的主要原因。'這些是沒有任何根據的。秦始皇在第一次來云夢的出巡中在瑯琊住了三個月,在云夢住了多久正史中直接省略了,能說明秦始皇‘九年前來過,對云夢的接駕設施留下了良好的記憶'嗎?”

  其實這四個問題拙文都列舉了大量的論證資料,進行了較詳的論述,讀者有目共睹,只不過偽裝先生視而不見罷了。為省篇幅,這里只對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問題作些補充。

  關于始皇出巡隨行人員多、停留時間長的問題。秦始皇出巡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向六國遺民耀武揚威,以達到穩定社會,鞏固政權的目的。耀武揚威必然是數以萬計的大隊人馬,小股部隊在全國巡游起不到震懾作用,只有數以萬計的大隊人馬巡游,才能真正起到炫耀武力,張揚軍威,震懾敵對勢力的作用,才能達到“安定天下的政治目的”。說秦始皇出巡隨行人員多,是不言自明的事,不知“離奇”在何處。至于停留時間長,也是毋庸置疑的。古文獻稱:“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是說古時候國家大事第一是祭祀,第二是打仗。既然搞祭祀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就不能一蹴而就。特別是始皇祭舜,深含隱情,有求于舜,更不能怠慢,僅齋戒沐浴就需好多天。此外,始皇是有名的勤政皇帝,他把丞相帶在身邊就是為了不荒廢朝政,到一個地方駐下后,處理朝政是題中之義。始皇這次出巡,總行程6000公里,時間長達10個月,根據當時的行車速度,2個月就可走完全部行程,還有8個月在各地停留,在這次行程中,《史記》提到了10個地名,有可能駐下來的不超過7個,平均每個地方可停留30多天。說秦始皇在云夢停留時間長達10天以上,是最保守的估計,只會長,不會短。

  關于“明確指示要下榻在云夢禁苑中”的問題。《龍崗秦簡》第263號簡有“從皇帝而行及舍禁苑中……”的記載,雖然該簡文嚴重殘缺,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出這是對跟隨皇帝出巡人員的生活安排,“舍禁苑中”的“舍”字,《辭海》作“住宿”解,就是說住宿在禁苑中。所不同的是拙文把“舍”字譯成了“下榻”,“下榻”與“住宿”是同義詞,怎能說“沒有任何根據”呢?

  關于“云夢禁苑有雄厚的財力保障和豐富的物資供應”問題。要說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禁苑的屬性。禁苑屬皇家所有,其基本職能是為皇家創收,供皇帝狩獵,游樂。《龍崗秦簡》告訴我們,云夢禁苑的規模相當大,僅禁苑耎地(禁苑外的隔離帶和保護圈)就有60華里寬,那么禁苑的主體至少縱橫數百里。禁苑中飼養各種家畜,放養各種野獸、魚類,種植經濟林木,收繳皮張,租賃土地等等,既有現金收入,也有實物收獲,各種物資、經營利潤上交皇家府庫。毋庸置疑,禁苑是皇家的財政源泉。秦始皇來云夢祭舜,隨行人員多,停留時間長,巨大的財務支出和物資消費,不可能從咸陽運來,必然是從云夢禁苑就地取“財”,就地供給,這是最經濟的理財原則。

  關于秦始皇“九年前來過,對云夢的接駕設施留下了良好的記憶”的問題。接駕設施就是皇帝的行宮。參與整理《龍崗秦簡》的專家劉信芳、梁柱先生在《云夢龍崗秦簡綜述》中寫道:“秦漢行宮多設于禁苑”。這就是說禁苑是與行宮密切相關的。前引“從皇帝而行及舍禁苑中”的“禁苑”,應該就是指行宮,這是云夢有行宮的文字證據;楚王城出土的石柱礎、陶水井、陶水管、卷云紋瓦檔等宮殿建筑材料,以及西城中有內城,東城中有宮殿臺基等,這是云夢有行宮的實物證據;秦始皇兩次南巡云夢,后漢和帝、桓帝先后來云夢的事實,是云夢有行宮的史事證據;李瑞、吳宏岐先生在《秦始皇巡游的時空特征及其原因分析》一文中寫道:“據新出土的云夢《龍崗秦簡》記載,始皇帝在巡游楚地時,常在舊楚國離宮、禁苑中逗留”。這是當代學人對云夢有行宮的肯定,而且說“常在舊楚國離宮、禁苑中逗留”。一個“常”字,是對偽裝先生否定云夢有行宮最有力回答。需要說明的是,偽裝先生否認秦始皇兩度南巡云夢的因果關系所列四條原因,正是從這篇文章中抄襲的。但非常遺憾,他剛抄襲到這段文字就嘠然而止,將這段與他觀點不同的重要文字棄之塵埃。由此可見,偽裝先生的心靈深處隱藏著多么尊貴的偏見啊!

  綜上所述,云夢禁苑、云夢行宮是秦始皇云夢祭舜的物質因素。

  最后說說秦國和秦朝的區別。偽裝先生說:“公元前211年,一顆流星燃燒著耀眼的光芒落在了秦國東郡今河南濮陽一帶的地面上”。這是一個常識錯誤。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宣告戰國歷史結束,中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史稱秦朝或秦代。秦國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與燕、魏、楚、趙、韓、齊并列。公元前211年秦朝已建立10年了,還哪來秦國?這是歷史常識,犯常識錯誤,不應該。

附:偽裝先生批評《秦始皇兩度南巡云夢的因果關系》的跟帖(全文)

  樓主知道什么是馳道嗎?“馳道,天子道也”。

  不全是吧?

  《漢書·賈山傳》記載:“秦為馳道于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從中得知,秦馳道在平坦之處,道寬五十步(約今69米),隔三丈(約今7米)栽一棵樹,道兩旁用金屬錐夯筑厚實,路中間為專供皇帝出巡車行的部分。古時一步等于6尺,一尺等于今天的23厘米。(現今一尺等于33厘米)0.23*6*50=69米。

  著名的馳道有9條,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陜北)的上郡道,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出今商洛通東南的武關道,出秦嶺通四川的棧道,出今隴縣通寧夏、甘肅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而其中沒有關于和云夢有關的記載。就遺址來說,也只有河南的南陽地區有一處被發現。

  據此分析,秦始皇頂多是來過云夢而已,但是沒有證據表明云夢有馳道。

  由樓主所述“皇帝出巡時的車馬只行馳道,說明秦統一后,將這條古道擴建成了馳道。這條馳道無疑始自咸陽,出伊洛,經潁川,過南陽,穿隋棗走廊,南下云夢。云夢秦墓出土的漆木器中,有很多都刻有“鄭亭”、“許市”的字樣。鄭和許都是春秋古國,入秦后為縣,位處中原(今河南)。這表明中原與云夢的貿易十分活躍,而頻繁的貿易要以暢達的交通為紐帶,進一步證明這條馳道的存在。”貿易走的是天子專用的道路--“馳道”嗎?

  關于樓主對于秦始皇第一次來云夢的敘述我覺得很搞笑,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祭,下,風雨暴至,休于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禪梁父,刻所立石。然后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而去。接著南登瑯岈,大樂之,留三月。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于是遣徐福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乃西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遇大風,幾不得渡。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最后自南郡由武關歸。”這是秦始皇的第一次東巡,用以示威六國也。

  都沒有提到云夢這兩個字,大意是第二次巡視是在公元前219年,出巡的是東南地區。秦始皇首先到嶧山(今山東鄒縣),在嶧山上樹立了刻石,即“嶧山刻石”,歌頌了他統一的功績。接著便到了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許多儒生認為人間的帝王應當到泰山山頂去祭祀上帝,祭名叫做"封禪"。秦始皇已稱帝,于是在泰山頂上積土筑壇,舉行了封禪典禮,并樹立了刻石,即"泰山刻石",歌頌了他發展生產、注重建設和尊崇禮教的成就。隨后,秦始皇來到膠東半島海濱,登芝罘山(今山東福山),又在瑯玡(今山東膠南)筑臺立石,即"瑯玡臺刻石",更全面地對自己在統一事業上的成就加以歌頌。秦始皇到海邊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求長生不老的仙藥。當地的方士徐福等人上書,宣稱海中有三個神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山上的宮殿全是用黃金和白銀建造的,宮中住著許多仙人,又藏有一種長生不老的仙藥。徐福請求允許他帶領幾千童男童女往海中去替皇帝求仙藥。這正符合秦始皇希求長生的愿望,他立刻派徐福帶幾千童男章女入海求仙,沒想到徐福等人一入海便音訊全無。

  秦始皇失望地從海濱回來,路過彭城(今江蘇徐州),齋戒祈禱,想從泅水中撈出周朝的傳國寶九鼎,命令上千人潛入水中去尋找,但沒有撈到。秦始皇又西渡淮水,沿長江來到洞庭湖,恰巧遇到大風,湖水洶涌,無法渡過。秦始皇認為這是山神作祟,一怒之下命人將湖邊山上的樹木全部砍去,隨后便從南郡經武關回到咸陽。

  秦始皇這次出巡,路經今山東、江蘇、安徽、湖南、湖北等省,這些地方大部分是過去齊、楚兩國的領土。顯然,他要在東方地區樹立聲威,鞏固對這一地區的統治。

  樓主說的那些故事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還有下面這段論述就更離奇了:

  “遙祭在哪里都可祭,不一定要來云夢,但始皇偏偏選擇了云夢,唯一合理的解釋是:云夢具備了接待他那高貴而龐大隊伍的條件和能力,因為他九年前來過,對云夢的接駕設施留下了良好的記憶。始皇要來云夢遙祭,隨行人員多,停留時間長,所以他行前特向云夢發出通知:皇帝及其隨從“舍禁苑中”,明確指示要下榻在云夢禁苑中,充分說明他是有備而來。秦漢時的行宮多建在禁苑中,證明云夢禁苑早就建有行宮,而且設施優良,同時云夢禁苑有雄厚的財力保障和豐富的物資供應,這是始皇來云夢遙祭的主要原因。”

  當時的背景樓主說得很對。但是所謂的“隨行人員多,停留時間長”,“明確指示要下榻在云夢禁苑中”,“云夢禁苑有雄厚的財力保障和豐富的物資供應,這是始皇來云夢遙祭的主要原因。”這些是沒有任何根據的。秦始皇在第一來云夢的出巡中在瑯琊住了三個月,在云夢住了多久正史中直接省略了,能說明秦始皇“九年前來過,對云夢的接駕設施留下了良好的記憶”嗎?

  從網上找了一段關于這個背景的通俗的描述。

  公元前211年,一顆流星燃燒著耀眼的光芒落在了秦國東郡今河南濮陽一帶的地面上,變做了巨大的隕石。有人在上面偷偷地刻了七個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秦始皇聽說了,派了御史前去挨家查問,沒有人認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塊石頭周圍的人全部抓起來殺了,并憤怒地命人焚毀了那塊隕石。

  借天降隕石刻字,這其實傳達了一個信息,那就是他的國家潛藏著危機了。可惜秦始皇沒有坐下來對此進行認真的分析,卻在一種郁悶的心情中過多地思考如何讓生命延長或者不死的辦法。

  這年秋天,又發生了一件事情。

  秦使者在華陰道上,一個神秘的山人手里拿著一塊玉璧攔住他,說,拜托你把這塊玉璧送給滈池君。說完轉身而去,回頭又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今年祖龍死。

  使者想問個明白,那人已消失不見了。

  使者不敢大意,回來后就把這件事情向秦始皇作了匯報。一起看那玉璧,認出來,原是始皇第二次出巡渡過長江時不慎落入水中的那塊玉。

  秦始皇笑了輕松地說,一個山鬼,最多也就知道一年間的事。

  秦始皇說這話,因為當時已是秋季,意思是說今年快過去了,山鬼的話未必能夠應驗。

  退朝后又輕松地說,祖龍,是人類的祖先。

  秦始皇故意把祖龍混淆為祖先,因為祖先是已經死了的人,與己無關。

  雖這么說,而他的心里并不輕松。

  秦始皇知道那個山鬼話里的含義。

  所謂滈池君,是水神,秦始皇以水德為國政以至改黃河為德水,那么這個山鬼暗指的水神就是秦始皇;所謂今年要死的祖龍,還是暗指他的,祖,開始的意思;龍,皇帝的象征。

  對待這件事情,秦始皇仍然沒有坐下來對此進行認真的分析,譬如為什么人們都通過不同的方式期望著他死,是不是政策有了問題,政權有了問題,官吏有了問題,人心有了問題等等。而他還是過多地考慮怎么讓自己長生不死以及不死的辦法。

  通過占卜,顯示他必須遷徙和巡游。

  秦始皇就相信了。先是遷徙三萬戶民眾到北河、榆中定居,每戶賞賜一級爵位。然后決定出巡。

  這是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也是他在這么一種特殊背景下的最后一次出巡。

  很顯然,他的這一次出巡怕是兇多吉少了。

  他到了湖北、湖南,其中去湖北云夢遙祭九疑山的虞舜,再乘船順長江而下,觀覽籍柯,渡過安徽江渚,經過浙江丹陽,接著到達錢塘。到浙江邊上的時候,因那一段江面靠近大海,江面寬,風浪大,秦始皇一行就向西往回行走了一百二十里,從余杭一處江面較窄的地方渡過去。這才去了紹興,登上會稽山,祭祀大禹,遙望南海,并刻石立碑。

  始皇返回時,途經吳地,從江乘縣渡江。沿海岸北上,到達瑯邪。

  這時,那幫裝神弄鬼的方士不知從哪又冒了出來,其中那個著名的徐市帶人到大海上已經為秦始皇尋找仙藥好多年了,也沒找到什么狗屁仙藥;倒是不知花了秦始皇多少尋找仙藥的專項經費,無法向秦始皇交代,只好硬了頭皮編造謊話瞎話鬼話,說,蓬萊仙藥確信是可以找到的,但問題是我們這么多年來一直被大鯊魚所困擾,希望皇上能派善于射箭的人一起去,用裝有機關可以連續發射的弓弩射殺它!

  秦始皇在聽了他們的謊話瞎話鬼話后,日思夜想,就做了一個夢,像真的一樣,他在夢中與海神交戰,海神好像人的形狀。醒來后就請博士給他解夢。誰知那博士也是個裝神弄鬼的方士,說了一通幼稚弱智到極點的謊話瞎話鬼話,說,水神本來是看不到的,它是用了大魚蛟龍做偵探。你看現在皇上祭祀做得周到又恭敬,卻還能出現這種惡神,應當想一切辦法除掉它,然后真正的善神就可以找到了。

  秦始皇就相信了,這進一步表現出這時的秦始皇精神迷茫心靈困擾生命極度焦慮。于是命令入海求仙藥的人攜帶捕大魚的工具,自己也親自帶了弓弩去等候大魚出來,以便按照方士們說的射殺它。

  精神迷茫心靈困擾生命焦慮的秦始皇從瑯邪向北,航行到榮成山,也沒見到一條為海神做偵探的大魚。繼續航行到之罘山的時候,一條大魚出現了,秦始皇激動不已地扣動了弓弩的機關,連發數箭,射死了那條大魚。

  那天始皇的氣色有了一些生動,飯量也好了起來。然后沿海岸向西進發。

  第二年的七月,在到達到河北廣宗縣沙丘時,秦始皇終于病倒了。

  隨著病情的加重,旅途跋涉中又不能得以及時的療治,秦始皇在對衰弱不支的身體最后放棄之前,巨大的恐懼已經摧垮了他的精神和信心!

  他給兒子扶蘇寫下了遺書:回咸陽來參加我的喪事,把我安葬。

  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臺逝世。

  秦始皇兩次南巡云夢沒有因果關系,如果非要找出秦始皇出巡的原因,可以列出如下:

  (1)宣德揚威、安宇天下的政治目的

  在秦始皇東巡的意圖中,有一個政治目的不容忽視,這就是所謂“東南有天子氣,因東游以厭之”。秦統一后,吳楚之地仍潛伏著取秦而代之的政治基礎和濃郁的不滿情緒,始皇視之如心腹之患,故借巡游和視察政務,予以鎮壓抑制。后世有不少文獻記載了他在巡行吳楚之地過程中,采取更改地名、挖斷地脈、修筑厭氣臺等種種手段破壞金陵(秣陵)、朱方(丹徙)、剡山、徐州等地“天子氣”的活動。

  (2)虔誠的宗教情感

  學者們根據湖北云夢出土的睡虎地秦簡《日書》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墓竹簡《日書》及有關文獻記載進行充分研究,認為秦代宗教信仰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特點,秦代普遍盛行多神崇崇拜,神權思想支配著整個社會政治、經濟和軍事活動。及至始皇,神學思想在其十余年短暫的統一帝國歷史上,成為其統治的支柱之一,當時全國各地的山山水水無不有神存焉。從其分布看,一是東方的神學思想和神祗,以齊地即山東為中心;一是秦人本土的神學思想和神祗,以陜西西部為中心。東西方的諸神,組成了秦王朝的眾神之舟,這是先秦及秦王朝時的宗教文化背景。

  在這樣的背景下,秦始皇推崇五德始終說,到泰山封禪,在各地祭祀天地山川鬼神,“遂東游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這不是秦始皇的迷信,而是整個時代的迷信。秦始皇于稱帝后的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去泰山封禪,在先后兩次巡游東南吳楚之地的過程中,有,‘過彭城,齋戒禱祠,”“浮江,至湘山祠”,“行至云夢,望祀虞舜于九疑山”,“上會稽,祭大禹”等祭祀活動。

  (3)求仙長生的期望

  秦始皇推崇五德始終,又迷信封禪說。但是,鬼神的魔力對于秦始皇還不限于此,他在祈禱天神護佑其帝王基業的同時,還滋生出另一種強烈的欲望,這就是長生不老,由此引發他求仙與求不死藥的狂熱行為。

  (4)地理景觀地域差異的吸引

  現代旅游心理學研究分析表明,旅游行為產生的最基本的原動力來源于人們求新、求異、求奇的心理渴望,也稱異地情結,在這方面古人、今人當同一此理。秦始皇巡游活動涉足的范圍廣闊,南極吳楚,東至海濱,北涉趙代、燕北之地,由于氣候地帶性規律和地貌因素的影響,表現出地理景觀的多樣性和地帶性特點,不同地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地理景觀差異,這正好滿足了有著好大喜功、果敢剛毅、雄心勃勃性格特征的秦始皇在巡游中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所以地理景觀地域差異的吸引應是其巡游活動的原因之一。

發布日期:2008-04-03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公司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始县| 汶川县| 蕲春县| 鹤壁市| 瑞昌市| 临泉县| 台前县| 清远市| 景洪市| 互助| 邵武市| 曲靖市| 南澳县| 江门市| 罗定市| 克什克腾旗| 博白县| 电白县| 荥经县| 余江县| 舟曲县| 保靖县| 长治县| 互助| 称多县| 稷山县| 海门市| 中阳县| 石渠县| 东乡族自治县| 龙门县| 铁力市| 黑龙江省| 孟州市| 屏东市| 宁陕县| 宜兰县| 苍梧县| 伊吾县| 金塔县| 桃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