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試析內蒙戰國象牙笄形刀文字

段穎龍(艅艎)

  作者簡介:段穎龍,筆名艅艎,1984年10月18日出生于北京,2006年6月畢業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現在北京中華合作時報《煙草周刊》編輯部當編輯。

 

  1991年5月,內蒙古赤峰市一收藏家郝鳳亮先生在 赤峰 市文化市場見到一套在 該市 松山區大廟鄉出土的骨笄,共計 5件,材質為象牙。其中魚形1件、鳥形2件、蛙形1件、刀形1件。其中刀形笄為平雕片狀,長144、寬17、厚5毫米,重10.2克。刀的形狀為長柄環首。刀上一面,發現刻劃有文字符號,字體已漫漶不清。

  照片經過高倍放大后,銘文大致顯示為:

  字符與甲骨文頗有些相類,但文字似乎較之甲骨文顯得不大標準。由于此笄形刀為象牙材質,硬度較大,且文字契刻于比較狹窄的柄部,字口又沒有朱砂等礦物質填入,故字體十分歪曲和模糊。

圖1 笄形刀

圖2 笄形刀所刻文字

 

圖3 契刻文字細部

  刻劃符號由刀柄開始,其順序為由上及下,由右及左。該文字符號可能屬于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使用的一種早期文字符號。在刻劃符號中,有一個符號與赤峰大南溝52號墓出土的陶罐上面符號相似。大南溝52號墓為小河沿文化,距今約4500年,而夏家店文化晚于小河沿文化,可見這種文字符號有小河沿文化的遺風。它對于研究和探討以“刻木為信”的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又增加了新的佐證材料。

  近日,我從郝鳳亮先生那里看到了這件屬于戰國時期的骨器刀。細細看了看上面的銘文,初步釋為:

(陷)(蔑)王

  后來我經過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從鼎,疑即貞也。由于文字契刻模糊,此字又可釋作“奠”。但由于中部形符與“酉”字形差距太大,故排除之。下一字模糊且筆道紛亂,亦無漢字之特征,疑非字也。

  從戉。上面為橫置的止形,下為一斧鉞之形,疑即甲文“歲”之省文。

  從臽從虎。骨笄文字為一顧首猛虎掉入陷阱之形。關于其讀音,臽、虎匣曉旁紐音近,故讀臽、虎均可。而從其會意看,讀陷最妥。

  從鹿從戈。或可釋為薦字。而從整體上看,此字更像甲文之蔑字。

  最后一字“王”則毫無疑問,為甲文“王”之標準字形。

  從這段文字看,字體極似甲骨文,無朱砂糝。除最后一字“王”字無疑外,其余字都無確解。而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字和第五字。第五字我原先釋為“蔑”,而“蔑”與“貊”上古明母雙聲,月、鐸通轉,古音極相近。推之骨刀的出土地以及其年代,正是戰國時期的東胡、貊等少數民族所屬地區。而第三字,筆者初釋為“歲”,聯系所新釋出的“貊”,可能“歲”即為“穢”之通假。“穢”即為《逸周書·王會》所提及的穢人。穢人亦于內蒙南部及遼寧北部地區活動,與貊相鄰并延續到戰國時代。這套骨笄經當地文博部門專家鑒定,確認為夏家店上層文化早期物品,年代距今約3000余年,正與筆者釋文內容完全相符。

  貊亦作貉,古音明母雙聲,鐸部疊韻。疑是靺鞨,靺鞨為隋唐時期我國東北一強大部落名,其族系屬肅、慎部族。“靺鞨”與“貊”“貉”乃一音之轉。貊與穢應是中原人對他們的蔑稱,戰國至漢代,這一帶屬北燕、朝鮮方言區。由于語音不同,故“貊”與“穢”兩字當為中原譯音。武王滅商后,商朝遺臣箕子不愿留在中原,于是遠徙朝鮮,建立箕氏朝鮮。當時的朝鮮正是在遼寧一帶。或許這一帶就是商族最早的發源地。而越來越多的學者通過現代考古學方法證明并承認了這一點。所以在這里出土骨刻文字并與殷墟甲骨文字體相似也就不足為奇了。而商文化獨有的饕餮紋在戰國時代的燕國半瓦當的當面上的依然存在,無疑又是商文化的孑遺在燕地以及其北部地區仍有所保留的一個重要旁證。

  銘文可釋為:貞?,□穢陷貊,王。“王經過占卜,認為穢人可以擊敗貊人,并可攻陷貊地。”若第一字不是“貞”,或可直譯“穢陷貊”為:“穢人擊敗貊人,攻陷了貊地。”作為一個史實。而王為了紀念此事,作了這件骨刀并署名“王”;也有可能讀為“穢陷貊王”,意為:穢人設計俘獲了貊王。這當然也有可能是占卜的結果。但由于“王”字有疏于前面的文字,故不可連成一句話;也有可能“王”字是注明了骨刀的所有者是“王”,即此刀為戰利品,刻文以紀念之。

  這枚帶字骨刀對于我們了解戰國時期當地民族的文化、生活有極深刻的意義。據了解,同出的還有4件骨器,皆為象牙質笄,分別是蛇形首、蛙形首、魚形首和鳥形首。1991年8月,郝鳳亮先生曾親訪骨笄的出土地點。進行了實地調查和走訪,該骨笄在1991年春季植樹造林期間出土。同時出土的還有磨制的石器、夾砂紅陶器、海貝等物。從出土物判斷,當時這一地帶的部族生產力較低下。而這件帶刻劃符號的骨刀形器在赤峰尚屬首次發現,它為研究夏家店上層文化的族屬、人種、頭飾、民族文字、圖騰崇拜和當時人民的生產生活,特別是田獵情況,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而從文字的內容上,又可以看到史載的夏家店文化區的古代少數民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為民族史增添了新的資料。現將其它骨笄介紹如下:

  魚形笄,1件,圓雕錐狀,全長150、直徑5毫米,重14克。在魚的背部有長50、寬6毫米的網格紋。形狀為張嘴瞪目,眼部位為孔,孔為對鉆式,孔徑2毫米。

圖4 魚形笄

  鳥形笄,2件,1件圓雕片狀,全長170、寬11、厚4毫米,重5.7克。鳥形器頭部特點為尖啄、高冠、大眼,鳳的形象;另l件圓雕片狀,全長130、寬5、厚4毫米,重3.6克。頭部為尖啄、大眼、無冠,凰的形象。

圖5 鳥形笄

圖6 鳥形笄

  蛙形笄,1件,平雕片狀。長125、寬14、厚3毫米,重3.5克。

圖7 蛙形笄

  本文承蒙郝鳳亮先生所提供的詳實可靠的出土文物信息資料,謹以此表示謝忱。拙文僅為這件象牙笄做一初探,難免有謬誤之處,還請有識之士品評、修正。

2006年10月8日晚9時許初稿
2006年10月15日午再稿
2006年10月20日完稿

發布日期:2008-07-09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公司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扎县| 阳江市| 蓬溪县| 丁青县| 怀集县| 隆德县| 竹溪县| 隆德县| 娱乐| 拉孜县| 长海县| 堆龙德庆县| 广西| 惠州市| 育儿| 饶平县| 枞阳县| 巩留县| 福海县| 五原县| 西平县| 潮安县| 清苑县| 平湖市| 通海县| 榕江县| 东莞市| 滁州市| 永清县| 平山县| 五寨县| 北海市| 漳浦县| 通河县| 和顺县| 北碚区| 镇康县| 长治县| 五台县| 辽中县| 牙克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