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柔軟的心靈

柏 峰

 

  唐代緋聞最多的詩人是元稹。

  唐代官至宰相而又開一代詩風的人是元稹。

  唐代忠誠于愛情和友情而又被指責為薄情寡義的人還是元稹。

  元稹身上纏繞著太多的重重迷霧……

  對元稹人多詬病其薄情無常,例證之一是對崔鶯鶯“始亂終棄”;例證之二是辜負了女詩人薛濤的一片真情。這兩個例證皆為人所知。元稹是中唐和白居易齊名的詩人,而且與白居易一生私交甚深。這里有一個迷:既然后世人認為元稹薄情,白居易為什么很不以為然呢?你看,在白居易的詩文里,簡直找不出指責元稹這方面的話語,在和元稹交往比較密切的一些的朋友韓愈、劉禹錫、柳宗元、王建、楊巨源的詩文里也找不出指責這方面的話語。問題來了:元稹要么人品端正,無可非議;要么大家都護著老朋友,回避談這個問題,甚至連一點口風也未曾透露。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一個人品德有大的缺陷,朋友們不會沒有自己的態度的,至少應該有規勸和批評的。

  元稹最招人討厭的是他對崔鶯鶯的薄情寡義。崔鶯鶯是元稹創作的傳奇《鶯鶯傳》里塑造的美麗動人的少女形象。《鶯鶯傳》的故事情節是:崔鶯鶯在普救寺里和張生一見鐘情,陷入瘋狂的戀愛而后又遭到張生遺棄的故事。

  這個幽怨傷感的愛情悲劇故事的創作起因是:貞元二十年(804)九月,元稹與老朋友李紳在長安城里靖安里的家中閑聊,將這個發生在普救寺里的故事說給李紳聽,李紳于驚奇之余作了篇《鶯鶯歌》,后來元稹寫下了這篇《傳奇》!短綇V記》收錄時改作《鶯鶯傳》,又因傳中有《會真詩》的內容,亦稱《會真記》。

  這本來是一篇不錯的傳奇,可是,到了宋代,學者王铚經過艱辛的學術努力,排列元稹的生活年限和活動區域,追索《鶯鶯傳》里的張生究竟是何人,寫了《〈傳奇〉辯證》一文,考證其為元稹本人;關于崔鶯鶯的原型,他認為是唐永年縣尉崔鵬之女。此考證之風,到二十世紀仍然有余緒,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里揣測是一個名叫曹九九的“酒家胡”。卞孝萱《元稹年譜》則認為,似與其母系遠親崔姓之少女名“雙文”者的可能性為大。

  根據這些考證,給元稹坐實了他本人就是張生,而崔鶯鶯則就是元稹“始亂終棄”的那位少女。為什么要這樣呢?是因為元稹離開蒲州前去長安參加考試,終于考中了“書判拔萃科”的第四等,前程頓時光明遠大起來,元稹此時巴結權貴,在朋友的介紹下,與韋夏卿的小女兒韋叢結了婚。富貴而忘糟糠(雖然和崔鶯鶯沒有正式結婚,可是已經同居了,并且有話很快回來和崔鶯鶯結婚),更為可惡的是元稹為了擺脫崔鶯鶯,替自己開脫,竟然眛著良心懷疑崔鶯鶯不能“潔白如雪”,甚至公然懷疑“彼此隔河何事無?”還說人家是尤物,怕自己“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本瓦@樣,元稹拋棄了崔鶯鶯,暴露了他卑污的靈魂。

  給元稹背上“始亂終棄”的惡名是始于宋代王铚的考證出來以后,一直到現在,人們普遍對元稹還是這樣的認識,這是元稹在創作《鶯鶯傳》時根本未曾想到的事情,連陳寅恪都說:“《鶯鶯傳》為微之自敘之作,其所謂張生即微之之化名,此固無可疑!标愐⊙匾u了王铚的成說,不過,加上了現代文學研究強調的“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觀點,更加使人們認定了元稹就是張生。

  認定元稹就是張生其實是錯誤的。錯在什么地方呢?錯在沒有文學的基本概念。一切文學作品都是藝術的虛構,雖然有自敘傳的說法,但是虛構是文學作品的特有性質。簡單來說,莎士比亞塑造了哈姆雷特,莎士比亞就是哈姆雷特,魯迅寫了《阿Q正傳》,魯迅就是阿Q。同樣,元稹寫了《鶯鶯傳》,不等于元稹就是張生。但是,任何文學作品如果沒有作者的深刻的感情體驗是注定寫不出來的,也可以這么說,任何文學作品,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在里邊。用這樣的角度再重新認識元稹與《鶯鶯傳》,或許能公正一些。

  以《鶯鶯傳》描寫的時間來推斷,元稹大約是在貞元十六年春天的時候,在蒲州的普救寺認識崔鶯鶯并與之戀愛的,此時,元稹二十二歲,到了秋天,便離開崔鶯鶯,去長安參加科考。那么,故事就從這里開始的。元稹出生于長安,祖籍河南洛陽,他8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鄭氏帶著他離開長安搬到鳳翔去住,因為鄭氏的弟兄妹妹住在這里,能有所幫助。鄭氏很要強,自己和兒子獨立門戶,還親自教元稹讀書,元稹很聰明,白居易說他“公受天地粹靈,生而岐然,孩而嶷然,九歲能屬文。”元稹自己在《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也追憶道:“九歲解賦詩,飲酒至斗余乃醉。時依倚舅族,舅憐,不以禮數檢。故得與姨兄胡靈之之輩十數人,為晝夜游。”可見,元稹的少年時代生活豐富多彩,但也放蕩狂肆。元稹不是胸無大志之人,他時刻注意刻苦攻讀,“學問攻方苦,篇章興太清。囊疏螢易透,錐鈍股多坑。”到了貞元九年,元稹十五歲,一戰告捷,明二經登第。唐代科舉考試,為人們看重的是明經、進士兩科,不過,進士更榮耀,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明經考試三十歲考就晚了,進士五十歲考也沒有人笑話。所以,考進士的人多,錄取也困難,而明經則相對容易些,元稹為了早日出仕,才考了明經。

  說這些,是為了說明元稹不是什么浮夸浪蕩子弟,他雖然出身在中小官僚家庭,可是,父親早逝,跟隨寡母生活,人間辛酸自然了然于心,輕易不會傷害弱小者的。有同情弱小者的思想基礎。再說,早慧的元稹,必然有敏感的心,會被來自異性的關愛碰撞到心靈最柔軟的地方,而永志不忘。

  根據他的生活圈子和所接觸的人來說,他的初戀發生在他的姨妹和其他親戚熟識的少女之間是極可能的。元稹的這個初戀的少女深深的刻在了他的心上,成了他一生不能忘懷的最隱秘最強烈最記掛的情侶。這個情侶的影子,一直隱藏在他的性愛的潛意識里,一有機會就會浮現出來,成為他刻骨銘心的愛戀!罁ヂ逡恋碌挠^點,作家之所以進行創作,是因為他們的潛意識里的情欲得不到釋放,就會轉移到文學藝術的創作中去。元稹和這位他初戀時期的情侶,沒有條件或者因為其他不能克服的原因未能“有情人終成眷屬”,然而,這種被隱藏被壓抑被強制忘記的愛戀—情欲,卻時常在他狂醉的時刻或者進入文學創作的時刻不由自主的走到前臺。

  明經考試結束后,要進入仕途還要參加新的科場考試。貞元十七年(801年),他參加銓選未中式,次年,元稹這次參加科考登第了,得到了進入仕途的“準入證”。他此時的心情處于醉神控制下的狀態,也可能真是“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畢竟是人生的一個更高的新起點,心情自然喜悅,在長安自己前輩留下來的老宅子里,元稹和老朋友喝酒談天,忍不住把久久不能忘懷的纏繞在自己心頭的這段愛戀故事暴露出來,感動著別人,也再一次感動著自己,產生了一種極其強烈的藝術沖動,不然,他的精神就要崩潰了,只有寫出來才能拯救自己,于是,就寫出了千古使自己脫離不了干系的《鶯鶯傳》,他滿足了,積壓在潛意識里的愛戀—情欲終于得到了釋放,他的精神得到了重生!他的朋友李坤也在這種狂醉的精神感染下,寫出了《鶯鶯歌》,可惜的是,這篇《鶯鶯歌》散失了,只有董解元《西廂記》中引錄了幾段,得以流傳下來。把元稹的《鶯鶯傳》和李坤的《鶯鶯歌》相比較,可以看出,李坤是根據元稹的親身敘述這段情感故事而創作出來的?梢哉f,這是建立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的藝術創作,當然,還有必要的藝術虛構和夸張。那么,這位元稹愛的如癡如醉的初戀少女是誰呢?現在的文獻資料沒有提供一點線索,只能在元稹遺留的詩文里去尋找。元稹的詩文里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個名字是“雙文”!p文就是他魂牽夢繞的愛人呵!關于雙文的身世不得而知,但是確鑿無疑的是,雙文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能寫非常優美的詩文,向往自由的愛情,她熱情大膽、內心豐富而又羞澀溫婉、情感熾熱,她和元稹早就逾越了感情的界限,以至于元稹在以后的歲月里不斷的回憶起他們在一起的充滿詩意的愛情生活,《雜憶五首》云:

  今年寒食月無光,夜色才侵已上床。
  憶得雙文通內里,玉櫳深處暗聞香。

  花籠微月竹籠煙,百尺絲繩拂地懸。
  憶得雙文人靜后,潛叫桃葉送秋千。

  寒輕夜淺繞回廊,不辨花叢暗辯香。
  憶得雙文隴月下,小樓前后作迷藏。

  山榴似火葉相兼,亞枝低墻半拂檐。
  憶得雙文獨披掩,滿頭花草倚新簾。

  春冰消盡碧波湖,漾影殘霞似有無。
  憶得雙文衫子薄,鈿頭云映褪紅蘇。

  由此可以知道,雙文和元稹是兩小無猜的初戀情侶,這五首詩還原了他們情趣橫溢的生活細節,活靈活現地描寫出雙文可愛、活潑動人而又異常清新的少女藝術形象。不過,雙文不是元稹初戀少女的真實名字,有人猜測真實的名字應該是像鶯鶯這樣的疊音字,這也許有幾分道理。陳寅恪認為是叫崔九九,出身是賣酒的胡家女。不知道陳先生的具體證據是什么,不能認為唐代蒲州一代是長安通往洛陽的交通要道,這里居住了不少的來自西域做生意的胡人,就認定元稹筆下的崔鶯鶯或者元稹的初戀情人就是“酒家胡”。元稹心上人應該是和他一樣的受過較高文化程度的出身不會是低微的清寒之家,至少是本地有一定威望的殷實的官宦人家的少女,可惜,她的真實姓名和家世是求證不出來了,只留下她的美麗的倩影和對愛情的大膽熾烈的追求以及純真人性的倡揚。這樣的女子在唐代那樣開放的大氣的時代出現,也是符合歷史實際的。元稹和她戀情因為各種原因終結了,然而,留給元稹的是永久的思念和終生的傷疼。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元稹的《鶯鶯傳》就是利用了文學的手段,記載了他們之間那段永遠不會消失的愛情!當然,元稹的《鶯鶯傳》絕不是報告文學,而是具有中國短篇小說特色的文學傳奇。

  唐代,由于都市生活的需要,出現了一種新的文體——傳奇。傳奇本是傳述奇聞異事的意思,而唐代的傳奇是指流傳在廣大市民階層的文言短篇小說。唐傳奇也是中國小說特別是中短篇小說發展趨于成熟的標志。那時候,出現了不少的精彩的作品,如陳玄祐的《離魂記》、沈既濟的《任氏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白行簡的《李娃傳》、蔣防的《霍小玉傳》、陳鴻的《長恨歌傳》還有傳為杜光庭的《虬髯客傳》等等!拼膫髌婕热痪哂卸唐≌f特色,那么,就要講究在典型環境里塑造典型人物,元稹在《鶯鶯傳》的寫作上,很可能除了自己的一些關于愛情生活積累,更重要的是組合了或者虛構了能反映人物性格的情節,并在真實的細節描寫中,賦予了人物新鮮的生命。有意思的是,也許元稹《鶯鶯傳》真實地刻畫了呼之欲出的張生和崔鶯鶯形象,特別是典型的表現了當時社會出現的一些出身寒門的知識分子,一旦通過科舉考試,踏入仕途就拋棄了和他們共同患難在泥濘中一路走來的結發妻子的病態現象,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共鳴,在理學思想大為張揚的宋代,居然讓人給坐實了作者自己就是張生的“誤讀”,這個“誤讀”居然延續到今天,從另一個意義上來看,這未必不是元稹在《鶯鶯傳》創作上藝術的巨大成功呢!

  再從元稹對婦女以及對妻子的態度來考察,元稹不是那種一餉貪歡、尋花問柳之輩,他和妻子的感情很深很深。在唐代,一般的文人留戀青樓瓦舍,甚至在家中養歌妓舞女,不是關乎道德的大事。元稹的詩文流傳下來的不多,許多都缺失了。僅就現存的《元稹集》來看,還沒有發現元稹輕視、玩弄婦女的不健康的詩文,就是他的艷情詩,也多是回憶過去美好的青春浪漫和令人感到優美的戀情。元稹在唐代詩歌史上,雖然和白居易齊名,稱為“元白”,實際上,他的詩的創作不能和白居易相提并論,但是,他的悼亡詩卻獨樹一幟。元稹的結發妻子是上邊提到的韋叢。韋叢也十分知書達理,并能寫出意境不錯的好詩。元稹和韋叢在貞元十九年(803年)結婚,而元和四年(809年),韋叢就去世了,他們共同生活了短短的六年時間。六年光景不算久長,元稹和韋叢卻是生死戀情持續了一輩子!妻子死后的這年除夕之夜,巨大的心理空洞和無邊無際的寂寞、哀傷籠罩著元稹,他不由得懷念起妻子,寫出了感人肺腑的《除夜》:

  憶昔歲除夜,見君花燭前。
  今宵祝文上,重疊敘新年。
  閑處低聲哭,空堂背月眠。
  傷心小兒女,撩亂火堆邊。

  沒有真的思念和悲痛是絕然寫不出這樣懷念亡妻的詩的!還有他的《遣悲懷》三首,真是字字血淚: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這三首詩反映出來他們夫妻感情的深厚和死別之后的痛楚,這種思念與痛楚伴隨著元稹的五十三歲生涯。清代蘅塘退士在評論此詩時說:“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范圍者!边@確實是很中肯的評價!試想,要是元稹是品德惡劣的人,能有如此感人肺腑的詩么!風格即人。文學作品的思想性達到的深度,是和作者的崇高的品質和高尚的人格相聯系的,品質低下、喪失人格的人必定難以寫出真正優秀的深刻的文學作品的。

  元稹與薛濤的戀情,缺少確鑿的事實依據,只是后人的猜想與臆說而已。最先提到元稹與薛濤關系的是《云溪友議》,這部書是唐末的范攄所著!端膸烊珪嵋分肛熎洌骸芭c史不符”、“失于考證”,屬于“無稽之談”,并把它放在小說家之類。所以,這部書說的話,當不得真!只能姑妄言之,姑妄聽之而已。現在有人考訂出元和四年(809年),元稹使東川梓州,而薛濤在川西成都,兩人無緣相見;再者,其時,元稹三十一歲,薛濤四十歲,兩人相差九歲。《云溪友議》說,“府公嚴司空綬,知微之之欲,每遣薛氏往焉!睂嶋H上是,這時候的嚴綬任右仆射,未在成都,何以遣薛濤前往見元稹呢!——文人之間互通音訊,互相唱酬是常見的一種文學活動,例如白居易就給薛濤寫過詩?墒,《元稹集》卻未見元稹寫給薛濤的詩文。明代秦淮寓客所輯的《綠窗女史》有一篇稱為唐人李嶼寫的《薛濤傳》,那里收錄了一首據說是元稹給薛濤的情詩,而查唐史,不見有李嶼這個人,可見這篇《薛濤傳》大多是明人憑借道聽途說杜撰出來的。

  薛濤是一代才女,雖是風塵女子,卻也秉性高潔,才藝雙絕。去年,有機會去成都,專門去了望江樓拜訪了這位出生在長安而被逼流落川西的故鄉女子,參觀了名揚四海的薛濤井,給她的青草凄凄的墳墓獻上一瓣心香。在薛濤紀念館,有出售的精致的“薛濤箋”仿制品,盡管價錢昂貴,還是購買了幾套。薛濤不但詩做的好,而且很有生活美的情趣,據說,她居住的地方,遍植枇杷、海棠,四周盡是青翠欲滴的竹林,顯示了她高雅的精神情懷和不落纖塵的心靈世界。

  也許,由于薛濤絕世的詩才,只有元稹才是她理想的佳偶,人們便不惜割裂歷史把他們往一起撮合,盡管這樣的撮合又讓元稹背上了負情的罵名。其實還是“始亂終棄”的模式:元稹和薛濤先是同居,然后,元稹離去并答應回來迎娶薛濤,結果,元稹一去不復返,留下薛濤日日夜夜的在錦江江畔苦苦思念,并把這種思念化為綿長深情的詩句,在等待中離開人世……故事確實凄婉動人,然而,真實的歷史事實并不是這樣。

  為什么元稹總是這樣讓人“誤讀”呢?——是因為元稹確實太有才了,人也帥氣。《新唐書·元稹傳》云:“稹尤長于詩,與白居易相埒,天下傳諷,號‘元和體',往往播樂府。穆宗在東宮,妃嬪近習皆誦之,宮中呼為元才子!鄙踔辽窕诉@位才子,馮贄的《云仙雜記》說:“元稹為翰林乘旨,朝退行鐘廊時,初日映九英梅,隙光射稹,有氣勃勃然,百僚望之曰:‘豈腸胃文章映日可見乎?'”——雖然是筆記小說言,卻說明了元稹才華橫溢,一代文宗,白居易在《祭元微之文》里評價道:“生為國禎,出入人瑞,行業志略,政術文華,四科全才,一時獨步”,雖有諛辭,也不乏實情。著有《元氏長慶集》。元稹的還是一位杰出的書法家,《宣和書譜》對他的書法評價很高。元稹還是一個干練的官吏,早年思想激進,以天下為己任,在穆宗時期,無論的地方做官還是在朝廷做官,敢于做事,除弊革新,傾向改革,不避朝議,甚至敢于得罪權勢很大的令狐楚。但是,這些都為元稹埋下了遭遇誹謗的禍根。令狐楚此人是一個城府很深且工于心計的人,元稹當紅的時候,他索要元稹的詩稿,聯絡感情,一旦傷及自己和自己黨派利益的時候,便明的暗地一起來,使人陷入是非尷尬的漩渦之中不能自拔,元稹就是吃了這個虧。中晚唐時期,早就沒有了大唐盛世氣象,而是潘鎮主于外,宦官主于內,加之牛李黨爭不斷,政治一片黑暗,整體來看,李黨較之牛黨還能進步一點。元稹在政治上的看法接近李黨,必然引起牛黨不瞞,而令狐楚就是牛黨的首魁。還有一種說法,元稹不是輕易就讓人能打倒的強硬人物,于是,這些肖小之徒就借助流言蜚語來整垮你,即使生前不能也讓你死后不得安寧,元稹或許就是這樣被蒙上了歷史的污垢。

  元稹無論怎么說,都是一個重感情的人,他和白居易的交情貫穿于生死,僅就他們互相唱酬的詩就數百首之多,甚至在夢中也作詩互致問候,這在詩歌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再說,他和韓愈、劉禹錫、柳宗元、王建、李坤等朋友也是締結了深厚的友誼。他始終懷念給了他生命深刻體驗的初戀情人,他深沉的愛著自己的美麗的妻子,能說元稹就是《鶯鶯傳》里性格前后矛盾、趨炎附勢、利欲熏心、不忠誠愛情的“始亂終棄”的薄情無義的張生形象么?事實勝于雄辯。研究元稹,應該采取實事求是的客觀的方法和態度,還元稹一個清白。——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來,在對待愛情和友情上,元稹的心靈確實柔軟而堅貞,是一個極富情意而又感情細膩不以生死改變初衷的人!

發布日期:2008-02-27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公司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偃师市| 出国| 麻栗坡县| 锡林郭勒盟| 报价| 含山县| 三都| 萨迦县| 龙陵县| 龙山县| 安化县| 汾西县| 永福县| 平邑县| 岚皋县| 福鼎市| 沅江市| 肃北| 临漳县| 浦东新区| 甘德县| 云林县| 湄潭县| 江门市| 南丰县| 辉南县| 土默特左旗| 和硕县| 海南省| 竹溪县| 夹江县| 黄陵县| 青州市| 祁连县| 桐乡市| 中方县| 南宁市| 仪陇县| 云和县| 开化县| 枣强县|